小卷麵包,人人影視認證評論員,一個擁有濃密頭髮的熬夜人、專注於帶薪摸魚的社畜、三棒子打不出個屁的社恐、可愛小狗的飼主、破產者和拖稿專業戶。
就在幾天前,網飛拿下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經典著作《百年孤獨》改編權,並準備將其拍成一部西語劇集,對此大多數人滿懷期待,畢竟真正有精力讀完原著的人少之又少,對大眾而言影視改編無疑是了解一部作品最簡單高效的方式。不過《百年孤獨》的影視化還需時日,我們不妨先看看改編自另一位文學大師翁貝託•埃柯同名小說的新劇——《玫瑰之名》。
主題
《玫瑰之名》這一題目源自於莎翁《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對白,在埃柯的原作中,他將其表述為:「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於是這裡的玫瑰被賦予了豐富的意蘊,它既可以指主角阿德索無果的愛戀,也可以指宗教對聖潔的追求,又或者它指代了在中世紀對知識的禁錮下依舊為少數人所信奉的真理。
在《玫瑰之名》中,無論是把守森嚴的藏書閣、被禁止閱讀的書籍還是一連串精心設計的死亡都是為了強化一種情緒:
恐懼,對未知的恐懼確保教會能控制民眾。
這與《1984》中那句「無知即力量」何其相似。故事中兇手的作案動機看似無理,不過站在他的立場上仔細想想卻不無道理。幸而最終人文主義的光輝驅散了中世紀的陰霾,恐懼終究不能支配我們的意志。
劇情
《玫瑰之名》講述的是關於連環命案的故事:
在中世紀的義大利,方濟各教會修士威廉帶著他的弟子阿德索來到了一間神秘的修道院,在他們停留期間不斷有修士非正常死亡,以學識淵博而聞名的威廉受命調查事件真相。
與此同時,末日審判、異端作祟等等可怕的流言在修道院中散播開來,與威廉積怨頗深的宗教審判所也隨之介入,但威廉卻認為修士們的死並非源於詛咒,而是與一本禁書有關,這本書中隱藏著可怕的秘密,以至於兇手寧願大開殺戒也要阻止禁書被閱讀。
翁貝託•埃柯代表作《玫瑰之名》的文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由它改編的電視劇也不會出現劇情崩壞的情況,問題只在於編劇要如何在原著包羅萬象的內容間做出取捨。
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作家,埃柯習慣在其作品中旁徵博引,《玫瑰之名》涉獵範圍之廣、象徵意蘊之深歷來為人所稱道,但這也使許多讀者對這本小說敬而遠之,可以說讀者有越豐富的知識儲備,就能從《玫瑰之名》中解讀出越多的內涵。
我們當然可以把《玫瑰之名》單純地看作一部以中世紀修道院為背景的懸疑推理故事,但如果想更好地理解《玫瑰之名》,不妨把艾柯的原作和電影、電視劇的改編版結合起來互為補充,也免得在一大串冗長的人名中迷失方向。
拍攝
在視覺效果方面,新版的《玫瑰之名》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中世紀修道院的場景布置儘管灰暗卻並不簡陋,考究的光線和構圖讓畫面有了油畫般厚重的質感。
中世紀骯髒的環境、修道院肅殺的氛圍、宗教的神聖光輝再加上連環命案的血腥氣息調和出《玫瑰之名》幽暗而迷人的色調,石砌城堡、粗布長袍、修士髮型等要素也忠實還原了歐洲中世紀的風貌。
不過《玫瑰之名》中最值得期待場景的還要數被列為禁地的藏書閣,在原著的描述中那是一幢如迷宮般兇險詭異的建築,由於想像力的匱乏我一直無法在腦中構築起它的全貌,希望劇集能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現出這幢「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藏書閣」。
表演
《玫瑰之名》卡司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麥可•艾默生,作為曾主演過《迷失》和《疑犯追蹤》的老戲骨,「宅總」的演技自然無需置疑,這次他在《玫瑰之名》中飾演修道院院長雖是配角卻並不簡單,我們將在後續的劇情中看到這個灰色人物的私心、欲望、看他如何平衡修道院內外的關係,在死亡不斷的「詛咒」中維護宗教的威嚴。
飾演主角威廉的是坎城影帝約翰•特託羅,在《玫瑰之名》中他和弟子阿德索是一對福爾摩斯與華生類型的探案搭檔,在原著中兩人亦師亦友,即便在最兇險的環境中他們的對話依舊智慧而幽默,他們間深厚的師徒情誼也是《玫瑰之名》的一大看點。
另一個主要角色盲眼喬治的飾演者是詹姆斯•卡沙莫,他最為人所熟悉的角色當屬權遊中的「熊老」莫爾蒙,看過《玫瑰之名》原著的讀者會明白這兩個角色之間的巨大差異,而對於不知道結局的觀眾來說,靜觀其角色在事態發展中的動向也會充滿樂趣。
音樂
配樂水平參見片頭,不通樂理的人也就不在此班門弄斧了,但這一段的畫面、音樂俱美是真的,屬於讓人不想快進跳過片頭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