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色情網紅美食家:不會寫鬼故事的詩人不是好廚子

2021-02-19 朕說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

在萬惡的浙江錢塘

一個名字叫做袁枚的嬰兒

呱呱墜地

 

此時的老袁家

沒有一個人能猜到

這個嬰兒日後的成長軌跡

竟然是如此的性感迷人

 

老袁家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家庭

反而用貧窮來說更適合

但老袁知道

 

 

如果你當不上富一代

那你可以去當富一代他爹

 

年邁的老袁

把希望寄托在了年幼的袁枚身上

從小就給他請了家庭老師

輔導功課學習

 

 

雍正六年

還是浙江錢塘

天氣一如既往的晴朗

 

在這吃飽飯沒事幹的當下

袁枚掏出了一根又大又粗又硬

毛筆

心中若有所思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鄉試

也是最後一次

因為

他和他的老師一起考上了秀才

 

 

這一年,袁枚十二歲

而他的老師

四十二歲

 

沒人知道

在那天的考場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只是在那之後

大家彼此之間都成長了不少

 

9歲學文賦詩

12歲考上秀才

19歲被補為廩生

23歲進士,金榜題名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袁枚的前半生

那就是

 

 

袁枚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

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的他

在走上官場之前

就已經想好了明確的目標

 

 

但可惜,好景不長

二十六歲那年

因為滿文不及格

袁枚不得不被貶到江寧當知縣

一待就是七年

 

升官無望

發財也沒門

眼看著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飽受七年之癢的袁枚決定

急流勇退

藉口撒謊要回家贍養老母親

辭職不當官了

 

 

當然

他後來也有說過真正的原因

只是不想再溜須拍馬

想去讀書,去遊山玩水

去尋找詩和遠方

 

不過臺參耳、迎送耳,為大官做奴耳。

——《答陶觀察問乞病書》

 

早在辭官之前

袁枚就花了300兩銀子

在南京買了一個破舊的大園子

也就是後來的隨園

 

 

辭官後,袁枚決定

要把這個破破爛爛的隨園

全部重新翻修一遍

為的就是一個生活情趣

 

用今天的話來說

就像你為了玩高達

跑去收購了一個舊工廠

然後改造成富士康

 

 

袁枚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在隨園開池塘,起樓臺

重價買來奇峰怪石

親手栽下萬竿竹子

古玩書籍文具樣樣齊全

 

隨園一片荒地,我平地開池沼,起樓臺,一造三改,所費無算。奇峰怪石,重價購來,綠竹萬竿,親手栽植。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槍金;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圖書則青田黃凍,名手雕鐫;端硯則蕉葉青花,兼多古款,為大江南北富貴人家所未有也。

——《隨園詩話》

 

結果沒想到

一不小心用力過猛

隨園還沒翻修到一半

袁枚就把七年攢的錢全花完了

 

鬥大的汗滴淋溼了他的褲子

沒辦法

袁枚只能重操舊業

再次跑回去當官

 

 

就這樣

前前後後折騰將近十年

隨園才終於建成

 

前面也有說

袁枚真的是個很有趣的人

如果給別人建了這麼一個隨園

肯定要封起來細心維護

 

袁枚建好隨園後

就把外面的圍牆給全拆掉了

還在大門上掛了對聯

告訴所有人,能隨意遊覽

 

很快

袁枚的隨園就成了南京最出名的景點

就連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

也曾想過要去隨園觀賞

 

但生活要繼續過

飯也要恰

 

偌大一個隨園

光靠沒有工作的袁枚一個人

怎麼能維護下去?

這次總不可能再跑回去當官了吧

 

於是袁枚想了一個辦法

——做私房菜

 

都說中年男人一旦有了追求

就會像天雷勾動地火

阿珍愛上了阿強

袁枚也不例外

 

除了遊山玩水外

袁枚平時最喜歡的就是

吃美食、做美食

以及給別人做美食

 

 

在他寫的《隨園食單》

就搜羅了三百多種南北經典美食

大到山珍海味

小到粥飯鹹菜

每一道菜式都包含了他的心血

 

例如他就曾吐槽過

吃火鍋要看火候和時間丟菜

一鍋亂燉的都是辣雞

 

 

凍過的豆腐最百搭

滿漢全席不是俗就是爆發戶

就連鹹鴨蛋

袁枚也堅決擁護,高郵的最好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紅而油多。高文瑞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隨園食單》

 

試問

如果不是真的喜歡

又有誰會花上大半輩子

去研究別人的蛋蛋呢

 

但袁枚有一點

和別的美食家不一樣的是

他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的食譜

當做私藏秘密

反而公開印刷出售

 

就這樣

袁枚的名聲和隨園以及食譜一起

越傳越遠

成為了清代一個活著的傳奇

 

 

後來

袁枚還做過許多有趣的事

 

他給別人當過槍手

寫過碑文

只要錢給的夠多

彩虹屁就吹得夠響

 

 

他寫過恐怖小說《子不語》

後來和《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一起

被並稱為清代三大志怪小說

 

反對過纏足

認為女子應該去接受教育

吐槽過三從四德

 

 

他還曾在隨園開過私塾

專門只招收女弟子

六十歲才有了自己的兒子

風流至極

即使一堆人噴他「破壞綱常」

也依舊我行我素

 

八十二歲那年

袁枚自知道大限將至

面對所有的噴子

臨終前,他只留下了一句話

 

 

活著

有時候不僅僅是為了恰飯

更應該去追尋內心

袁枚便是這樣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他的一生

那就是

 

不會講鬼故事詩人不是好廚子

 

相關焦點

  • 古代「網紅」帶貨記
    李佳琪,薇婭.......這些家喻戶曉的帶貨明星們在今年有了一個全新的職業名稱「帶貨網紅」。一眾網紅們利用各大直播平臺幫助疫情嚴重地區賣當地特產,幫助農民朋友們銷售滯銷的水果農產品,火熱的網絡經濟為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經濟注入了一劑效果明顯的強心劑。大家不知道其實網紅帶貨不只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在遙遠的古代,「網紅」們也是非常有市場的!範仲淹就是古代著名「網紅」之一。
  • 古代詩人,現代詩人以及這個世紀的詩人
    我認為她確實認識到了古代詩人的一些特徵。古代的詩人不是先知,而是人群中那些具有洞察力的人,他們的天賦在於能都意識到在現在和未來值得講述的過去的事。鑑別偉大,傳播榮耀,這是古代詩人的工作。正因為如此他們中的很多人與歷史家這一同樣古老的職業同樣難分難捨。荷馬史詩可能是古代詩人工作成果的理想模板。而現代詩人關注的是偉大的人物與其行動麼?最好的答案就在艾略特的不朽詩篇中。
  • 大汗的廚子不簡單:不想當大臣的廚子不是好侍衛
    在古代宮廷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見到御廚們烹製的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饈美味,鮑魚燴珍珠、魚肚煨火腿、鮮蘑菜心、牛乳菱粉香糕……小心翼翼傳膳、試膳、侍奉在側的宦官宮女們也是觀眾們熟悉的「故事背景牆」。影視劇《甄嬛傳》中的宮廷美食國曆君之前專門講過古代御廚的歷史(時代 | 在古代,御廚能經常見到皇上嗎?),今天,我們來講講影視作品中鮮有涉及的元代宮廷廚師,他們又是如何工作的?
  • 被稱「老頑童」的網紅教授,寵妻狂魔的笑傲人生,你懂了麼?
    在不平凡的2020年,在網上橫空出世了一位白頭髮的網紅。這位網紅不是別人,正是操著麻城口音魔性的「塑料普通話」的戴建業教授。在華中師範大學,提到一位老師沒有不知道的,他就是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戴建業。他課講得好,人稱「三槍叔」。很難想像,這位業界「泥石流」講的卻是一本正經的古詩詞,一座難求的課堂裡,火爆程度超過現在的小鮮肉們。
  • 網紅美食家王剛被噴,不敬畏食物還冷血?網友:吃飽了撐的吧!
    這個人叫王剛,美食家王剛,就是在網上專門做一些美食,這些美食非常接地氣。而且每次發微博的時候,下面的評論都是「深夜防毒」或者是「隔壁家小孩饞哭了」之類的。說明做菜的視頻不僅好看,看著都很有食慾。但是這次美食家被網絡暴利是因為一道菜,紅燒娃娃魚。跟以前一樣,先簡單介紹一下這道菜是什麼,然後就開始宰殺、切塊、紅燒等,一氣呵成。好吧,我不會做菜不知道專業術語怎麼描述。
  • 其中鬼才寫了哪些鬼詩?
    可是,女子愛的男生們就不一定要有多麼高的顏值,即使不是高富帥,只要你有才,也一樣可以收穫女人們的芳心。說到美女,特別是在我國古代,人們自然會想到那些妓女,她們是美女中的佼佼者。縱觀漫漫歷史長河,從春秋時的名妓田倩到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哪一位不是貌若天仙,聰睿過人!
  • 為什麼梨花在古代不是國花,但卻深受詩人喜愛?
    這並不奇怪,因為牡丹花色豔麗,花朵碩大,在古代經常以富貴吉祥的寓意出現在人們眼中,就連武則天和唐玄宗也在自己的後花園種上了牡丹,就更別說尋常百姓家,牡丹不僅成為唐朝的國花,更是成為當時最流行的一種花。所以牡丹儼然已經成為國花的代表,無論在地位上還是在價格上,牡丹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只要提起國花,就會想到牡丹,以致於梨花在牡丹面前都黯然失色。
  • (啟書有益)論在古代如何成為網紅併名揚江湖
    那些年,中國還沒有網紅、沒有熱搜、沒有娛樂圈,更沒有微信朋友圈、扣扣空間。那時候的詩人,就是妥妥的流行文化的風向標。有你這才華,跟我混,以後房子不是問題,就連車子老婆都不是問題啊……」如果唐代也有「唐詩好聲音」,學院派導師顧況的意思可以這樣表達:「這位學員,請加入我的戰隊,我帶你嗨……」於是,小白從此聲名鵲起,鳥槍換炮,讓人家開始叫「白老師」、「大白」、「白教授」,最後成為「白老」……
  • 我不是「網紅」
    有人說他是遼大男神,還有人稱他「網紅」。有些人看過他的照片,說這顏值離男神還差點,說是文藝青年倒還妥帖。有人馬上反擊,你懂什麼,人家的課講得有趣,讓人想從頭聽到尾,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才是真正的男神。不過,不管外界怎樣爭論,這位「網紅小哥」還是不鹹不淡,忠於學生忠於課堂,以教師的名義向大家證明:他不是網紅,也不想過網紅的生活。
  • 從巫師到史官——中國古代最早的詩人
    從巫師到史官—— 中國古代最早的詩人清代大詩人趙翼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絕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與當代詩歌的落漠不同,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的繁榮,正像上文詩中所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那麼筆者不禁要問了,在中國古代眾多著名詩人中,第一個寫作詩歌的人是誰呢,或者第一個詩歌創作群體又是什麼人呢?
  • 二毛:酉陽走出的詩人美食家(組圖)
    二毛,原名牟真理,詩人,美食評論家,北京天下鹽餐廳老闆,1960年出生於重慶酉陽。因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美食顧問而聞名,著有《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民國吃家》等。感言:重慶的味道就如同媽媽的味道,陪伴我走過各種風雨。
  • 不想吃土的會計不是好廚子
    下單時小鹿亂撞的心跳,閃爍著期待的眼神,飛快滑動小紅書界面的手指,打開快遞時的急不可耐的動作,以及現在堆滿了儲物櫃的上一個雙十一還沒用完的衛生紙。都在證明著,我們是多麼熱愛生活的好青年!我們言歸正傳。也是受到同事兼高中學長的建議,試著開始做一個人物系列的專題。一開始屈爺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我是拒絕的。因為雖然我非常非常的愛你們,但我更愛自己。
  • 【鬼的歷史】見鬼了怎麼辦:古代醫生與好兄弟的交手
    醫生跟好兄弟之間看似沒有關係,不過在傳統中國的醫書中,有一類的疾病被稱為「邪祟」或者是「祟病」,他們始終是古代「醫生」關心的焦點之一。是「祟」(ㄙㄨㄟˋ)不是「崇」(ㄔㄨㄥˊ)喔!根據《說文解字》的說法,「祟」的意思是「神禍也,鬼神作災禍。」簡單的說邪祟、祟病,就是因為鬼神而導致的「疾病」。例如著名的《本草綱目》就提供了幾道藥引,讓讀者知道如何「擇藥驅鬼」。
  • 金實秋 | 汪曾祺與美食家
    汪老不是坐在鮑翅席筵前品頭論足的那種美食家,也不是陸文夫筆下的饞嘴美食家。汪老吃內蒙古的掛漿羊尾,吃太湖邊的臭莧杆,吃昆明的壯羊冷片,吃塞外的莜麵魚魚,吃侗家的牛癟,吃維族的抓飯。吃的津津有味,各有心得。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嘴壯手軟,汪老能品更能制之。美國大文豪安格爾攜太太到北京,在汪老家裡做客。汪老親自下廚,幾個小菜,吃的安格爾大呼痛快。臨走時將剩菜打包帶回北京飯店,讓飯店廚師熱了繼續享用。
  • 石光華:文人美食家的川菜生活
    開宴之前,記者專訪了天府家宴的顧問之一石光華,這位文人美食家要給大家擺一擺自己對川菜的獨到見解。 嘉賓 石光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著名詩人、作家、美食家,自詡好詩、好酒、好吃。2004年,一本《我的川菜生活》受到讀者的追捧,多次加印,銷量破200萬冊。
  • 古代詩人到底為啥要寫詩,這也太真實了!
    最近熱搜出現了一個話題——古代那些詩人,到底是為啥寫詩呢?結論是這樣的:我仔細想了想,這話好像。沒啥毛病?李白被貶:「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蘇軾被貶:「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韓愈被貶:「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好傢夥,為啥受傷的總是詩人?
  • 張五常批「網紅」經濟學家:經濟學不是說故事
    1967年寫好博士論文《佃農理論》,2008年寫好《中國的經濟制度》,相距四十一年,二者皆可傳世,思想史上沒有誰的智力可以在自己的頂峰維持那麼久。上蒼對我格外仁慈,給我有得天獨厚之感。」名氣與爭議往往如影相隨。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張五常,很多同行經濟學家對他的狂傲不羈頗有微詞。
  • 「古代詩人的另一面」魚玄機五:幸好在唐朝,現在分分鐘可以被懟得...
    想要更多了解魚玄機和她所處的那個時代,歡迎關注、追閱華聞之聲特約專欄作者李海湖創作的《古代詩人的另一面》系列一:「魚玄機: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晚唐文藝交際花、風流女道士」。近期將分十期連載。
  • 「網紅四少」到底是什麼鬼?
    附:「網紅四少」到底是怎麼回事?起火原因:「國民老公」王思聰中秋佳節放著好好的月餅不吃,發出了來自iphone 6s的第一條微博就是↓首先,作為正常人第一反應一定是葉良辰是誰?其次,作為正常人第二反應一定是趙日天又是誰?
  • 汪曾祺:不想當美食家的戲曲家不是一個好的作家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覺得汪曾祺是一個文學家,沒有錯,汪老是一位文學大家,但汪老也可以叫做中國第一代美食家。俗話說的好:一個不想當美食家的戲曲家不是一個好的作家。汪老在吃上面可以說是非常有研究,單單一個北京烤肉,汪老就可以列出北京烤肉的幾個名店,店裡的特色以及烤肉的幾種吃法,有什麼講究,而這些汪老也不吝筆墨寫了下來,他的描寫會讓你身臨其境,讀汪老的文章會讓你情不自禁地流口水,下面我們就來領略一下汪老文字下的那些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