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2020-12-24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算是日本二戰中金剛四傻中唯一艘比較聰明的戰列艦,1941年12月日本南下戰役期間的主力戰艦之一,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被編入三川艦隊,支援馬來半島,菲律賓登陸作戰,並在此期間多次迎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的核心,一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旗艦之一,但關鍵是當時在馬來亞戰役時,榛名號戰列艦還沒有來得及發射一枚炮彈,就親眼看到了日本陸軍第22航空戰隊,展開的快餐式空襲行動,半個小時內就把英國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主力,全部擊沉殆盡。

這讓日本的榛名號戰列艦錯過一次與英軍主力戰艦決一死戰的機會,當時日本海軍對金剛級戰列艦是給予厚望的,但卻被海軍航空隊搶了人頭,當時日本金剛艦上官兵都無一表示遺憾,但日本海軍當時前線的最高指揮官近藤信竹日本海軍大將,卻很清楚以金剛級戰列艦的實力,挑戰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無異於去送死,英國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排水量35490噸(滿載40580噸),於1941年3月才剛剛下水服役屬於二戰初期英國最先進戰列艦之一。艦上裝備有356毫米主炮10門。(四聯裝兩座,雙聯裝一座)如此強勁的火力,榛名號戰列艦作為20世紀20年代英國賣給日本裝甲巡洋艦改裝而來的,從年份上看和火力指標上看榛名號戰列艦根本毫無優勢。

假如馬來亞海戰期間,日本榛名號戰列艦真的與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交上火了,指不定成為炮灰的就不是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了,而是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被完虐了,榛名號戰列艦總排水量35000噸四一式356毫米45倍徑主炮4座雙聯裝共計8門,四一式152毫米50倍口徑副炮16門(改裝後14門)其餘都換成了94門25毫米高射機炮用來打飛機了。

1941年末到1942年初的新加坡戰役,算是日本榛名號戰列艦最為威風的時刻,當時英國的主力遠東艦隊基本被消滅,整個南太平洋幾乎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天下,在掌控了南亞海域和印度洋的制海權之後,榛名號戰列艦於 1942年三月單艦攻擊了當時還屬於新加坡盟軍管轄之下的聖誕島。在炮彈的咆哮聲中,島上的防禦者紛紛舉起白旗逃離了聖誕島,榛名號戰列艦可以說威風八面,用戰艦的艦炮就威懾就使得盟軍一個島守軍迅速投降了。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結束後,宣告著航母時代的來臨,榛名號戰列艦也正式從之前的主力戰艦變成了肉盾,去到哪就是只有被挨炸的份,中途島戰役期間,最大存在感就是救援了航母飛龍號的艦員,1943年的瓜島戰役期間,屢屢挨炸的榛名號戰列艦終於迎來發洩時候,榛名號戰列艦與金剛號組隊炮擊了美軍在瓜島上亨德森機場,其中榛名號發射了約490發的炮彈,島上日軍發電稱"勝過千門野炮"的破壞力,當夜登陸島上的3000名日軍先頭部隊在榛名號戰列艦與金剛號戰列艦炮擊結束後,隨即對美軍機場發起了衝鋒最終被美軍守機場的外圍機槍火力據點屠殺得乾乾淨淨,儘管榛名號戰列艦在瓜島表現得還可以,但沒過一個月由於登島陸軍的戰敗最終只能作為斷後戰列艦掩護,島上的日軍的撤離工作,期間又挨了美軍戰機幾發的航彈,回到了日本本土進行維修,這一次維修榛名號戰列艦也成為金剛級戰列艦唯一有安裝雷達系統的戰列艦。

1944年六月的馬裡亞那海戰中榛名號再一次受到美軍數十架魚雷和俯衝轟炸機的攻擊,但這一次攻擊榛名號戰列艦用雷達系統提前做出預判,擊落7架美軍戰機後,被兩枚航彈擊中,在新加坡修復了損傷之後參加了雷伊泰灣的海戰,這一戰算是日本戰列艦榛名號的最後一戰,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慄田健男指揮戰列艦編隊最終居然被美軍驅逐艦嚇退,戰列艦榛名號在混戰之中率先撤離了戰場,之後又遭到美軍戰機第二次大規模的轟炸打擊,但最終戰列艦榛名號還是以20節的航速搖搖晃晃地返回了日本本土。

值得的一提的是當時美軍戰機編隊接到的任務的擊沉日本旗艦大和號戰列艦,但不知道為什麼與戰列艦榛名號受到攻擊比大和號受到攻擊還要更加猛烈,返回日本本土時,基本上除引擎完好外,戰艦內部和表明多處受到重創,能回到日本的本土本身已經奇蹟,榛名號戰列艦算是二戰時期日本金剛級列艦中,作戰效率最穩健的一艘也是日本金剛級戰列艦唯一艘堅持到二戰結束沒有被美軍擊沉的戰列艦。

回國後的榛名號被派往吳鎮守府,作為警備艦停泊在江田島。1945年7月28日,榛名號在吳港遭到大批美軍飛機轟炸,在被13枚炸彈擊中後坐沉海底,而做沉意思就是擱淺,勉強算成沒有沉沒,二戰結束後戰列艦榛名號被日本拆除用於日本的戰後重建,從一艘威風八面的戰列艦變成了材料船,日本帝國海軍鼎盛時期已經在歷史洪流之中成為曾經歷史,那段歷史使得整個亞洲為之後怕。

相關焦點

  • 專門給對方「刷戰績」:日本戰列艦的四大「金剛」
    對外戰爭馬前卒:被打出了三個第一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和霧島號,其中金剛號是1911年由英國製造的,後三艘是日本自己製造的,而金剛號也成為了日本最後一次從國外訂購主力戰艦,也是在太平洋與美國海軍對戰中,唯一使用的國外製造的戰列艦。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而當時日本海軍除在秘密建造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已經有兩艘超級戰列艦在1920年就已經建造成功服役於日本海軍,這就是當時引起美國和英國為之震撼的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步入工業化強國之後一個標誌性產物,當時各國海軍普遍戰列艦主炮都是在360毫米左右,而日本長門級戰列艦卻第一次將410毫米主炮安裝在戰艦艦體之上,成為當時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第八艦隊",即到1927年擁有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艦齡不到8年。長門浩"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下水的"八八艦隊"首艦。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18日刊發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高級講師羅伯特·法利的文章《為什麼日本當年會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稱,1936年籤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旨在將戰列艦的體量限制在排水量3.5萬噸以內,並將主炮的口徑限制在14英寸以內。
  • 【模型】大和號戰列艦
    YAMATO這個名稱至今仍佔據著人類戰列艦排行榜的頭名。這是人類工業革命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海洋民族傾國澆築的野心,而她短短幾年的一生卻只需要三個字就能概括:然並卵. 這盒模型是我從西安帶來廣州的,現在終於可以拍照存檔了。怎麼說也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所以不想草草開工,竟然到了畢業都不敢下手,有捨不得送人,於是跟隨到現在。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圖說:雷伊泰灣海戰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戰鬥群對決
    1944年10月24日,太平洋戰場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美國與日本海軍爆發了一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這次海戰規模可謂空前,日軍就出動了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約200架艦載機,另有駐菲律賓、臺灣約500架陸基戰機提供支援。
  • 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何卻被日本陸軍將領出言勸阻?
    也是在這種時候,日本海軍拋出了所謂的'捷號'作戰,該作戰計劃包含了四個不同的作戰計劃,分別對應美軍從各個方向發起的進攻,其中'捷1號'作戰就是我們知道的雷伊泰灣海戰。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來源:溫哥華的魚 戰列艦三國志,終於說到了日本。寫這一系列的初衷就是介紹二戰三支最強海軍中戰績最大的那艘戰列艦。只有四艘金剛型戰列艦為聯合艦隊徵伐四方,疲於奔命。矮子裡頭挑長子,想來想去還是寫「金剛號」 - 這艘二戰中日本最老舊的戰列艦吧。
  • 詳解二戰日軍大和級戰列艦及其戰史
    二戰期間日本的雷達技術遠遠落後於盟國和德國。雖然海軍技研所研製出不少型號的雷達,但日本的雷達發射功率都很小,一旦遭受電子幹擾,系統極其容易癱瘓。而且所有二戰期間的日本海軍大型艦載雷達都只能使用「最大感度法」(即「單瓣法」)來進行掃描,這也是它們的定位精度無法達到用於火力指揮的要求重要原因。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戰已經告別了大艦巨炮時代,轉而進入了航空為王的時代。海戰的勝負不再拘泥於海面,天空成為了主戰場,真正意義上的死從天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各國還是投資興建了戰列艦,畢竟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實際的海戰戰果,所以戰列艦還是得接著造。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陽炎八號艦,顧名思義就是指陽炎級驅逐艦的第八號艦,於1939年3月24日下水,並取「混雜雪花的強風」之意被命名為「雪風」號。在二戰日本艦艇中,「雪風」號的經歷堪稱神奇,它參加了太平洋戰役的大部分戰鬥,航程達20萬公裡,但自身卻僅戰死10人,艦體更是只受過輕傷,因而被稱為「祥瑞之艦」;但又因與它一起參戰的軍艦大多沉沒,因此又被稱為「詛咒之艦」、「掃把星」。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先後參加了進攻馬紹爾群島作戰、馬裡亞那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密蘇裡號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三艘,該艦服役後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非常出名。話說生的早不如生的巧,就是說的這位。密蘇裡號戰列艦:誰說老子沒戰績,日本投降靠我滴!
  • 美軍16艘航母殺來,日軍卻只有4艘航母,雷伊泰灣海戰結局早已註定
    日本大本營非常清楚其所面臨的處境,最終的失敗命運已經不可避免。這已經不是一次戰鬥失敗的問題,而是整場戰爭的失敗。向全體日本民眾隱瞞失敗的真相已不可能,因為可怕的饑荒正在四處蔓延,這就是雷伊泰灣海戰發生的大背景。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二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今天為大家盤點二戰中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鏖戰地中海,實戰中的維內託級戰列艦1940年5月,在義大利即將參戰前一個月,維內託級首批兩艘戰艦「維內託」號和「利託裡奧」建造完成,進入到義大利海軍現役,而另外兩艘「羅馬」號和「帝國」號仍在建造之中,不過這比他們的對手法國好得多,因為直到法國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德國,他們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一艘也沒有徹底建造完成。
  • 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交火,老艦對老艦,山城號如何以一對六?
    西維吉尼亞"號是美國海軍1916年度三年建艦計劃下建造的戰列艦,雖然遇到了華盛頓軍縮條約,但勉強被保留下來,成為科羅拉多級戰列艦4號艦。 自該艦完成後,直至1941年新式戰列艦"北卡羅萊納"號誕生的18年間,美國海軍沒有建造戰列艦。  起初,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預定建造4艘,但根據中途籤訂的華盛頓軍縮條約的規定,只允許保有一艘。
  • 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我曾經也想炮擊瓜島,撕碎一切美軍戰列艦
    幾天後,在同樣的意圖下進行了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最終,日本海軍損失了"比睿"和"霧島"號兩艘戰列艦,炮擊機場不成功,而且運輸船隊也損失慘重。由於這次海戰的失敗,日本海軍在奪回瓜島的重要階段踏了空,讓美國海軍確立了瓜島戰役的優勢。▇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遭到空襲的"比睿"號戰列艦。
  • 雷伊泰灣海戰的大捷無疑更為徹底和全面,日方已無法補救全面的戰敗
    在1944年11月,單單航母艦載機就取得了如下戰果,它們擊沉了:來自小澤北方部隊的驅逐艦「若月」號和「霜月」號;來自慄田艦隊的驅逐艦「浜波」號、「長波」號、「島風」號、「秋霜」號、「衝波」號、「浦風」號,重巡洋艦「熊野」號,戰列艦「金剛」號;來自南方部隊和其他支隊的驅逐艦「曙」號、「初春」號和重巡洋艦「那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