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今天學習下面一章: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這個要講到齊國的一段歷史。這個是比較的複雜的。現在大概的說說。齊國到齊襄公的時候,國內就出現了亂象的,管仲和少召忽是輔佐公子糾的,他們跑到魯國了,後來齊國真的亂了,鮑叔牙擁護小白到了莒縣這個地方。
亂停了,兩個人都要趕回去做國君。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魯國人派軍隊護送他回去做國君的,小白也要回去。管仲一箭就射中小白的帶鉤上。小白就裝死。公子糾以為小白死了,他走的就比較慢,不著急了。沒有想到小白偷偷的先回到齊國。他就先做了國君,就是後來的齊桓公。
等到公子糾到了齊國的時候。小白就和他做鬥爭。戰勝了公子糾。這時候,鮑叔牙跟小白說,你要做大事情的話。就要管仲來輔佐的。但是他們怕魯國不給管仲。就讓他說我要報仇親自殺了他。魯國就送過來了。
公子糾死了,召忽也自殺了,但是管仲沒有自殺。講到原來的說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死了,公子糾死了,是成仁取義的事情。管仲不死,為仁乎。
前面講的是事實。他就問孔子說管仲是仁嗎?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九次召集各國的君主。九合諸侯,不用武力。參加盟會的穿著禮服,叫衣裳之會。不用戰爭。這是誰的能力呢。管仲的能力。
這樣看起來,如其仁。如就是按照子路講的召忽的仁,和管仲的仁比來講,他和召忽是一樣的仁。如其仁,就是指的他的功勞。他的功勞超過了召忽的。召忽是忠心。而管仲的功勞是對天下人的功勞。召忽是比不上的。想想看,如果發生戰爭的話,要死多少人。保存了中國固有的文化。不受異族的影響。所以孔子講如其仁,如其仁。
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繼續。
關注公眾號,每天學一講,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