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罵曹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衡的著名文學家,他博學多才,思維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而且還有過目不忘的超能力。他善於論辯,只是人相當自傲,平時極好與人爭鬥,一般的人他都不放在眼裡,包括像曹操這樣的當權霸主在內。
禰衡只和當時的兩位名士交情好,一個是魯國的孔融孔文舉,另一個是弘農的楊修楊德祖。他經常對別人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的人都平平庸庸,不值得一提。」當時禰衡只有二十歲,孔融已經四十了,但兩人還是結交成了朋友。
孔融很欣賞禰衡的才華,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是當世不可多得的奇才。於是孔融就想把禰衡推薦給漢獻帝,為此他還特地寫了一份《薦禰衡表》。不過漢獻帝什麼都要聽命於獨攬朝廷大權的曹操,便把薦表交給了他,由他去作主。
曹操決定召見禰衡,但禰衡瞧不起曹操,便稱病不肯去。後來經過孔融的勸說,他總算也去了,但是他在言語上還是得罪了曹操。曹操很惱火,便讓禰衡去當鼓吏,想讓他在自己大宴賓客的時候擊鼓,以藉此當眾侮辱他一番。不料禰衡竟然脫掉衣服,當場赤裸著身體擊鼓,並且擊一陣鼓罵一陣曹操,結果受辱的反倒是曹操,這就是「擊鼓罵曹」故事的由來。
曹操本想殺了禰衡,但又怕落下一個害賢的壞名聲,於是便把他打發到了荊州劉表那裡,企圖借劉表的手殺了他。誰料劉表仰慕禰衡已久,把他奉為上賓,當作高級顧問對待,凡有重大事情都要徵求他的意見,只要他不表態就不作決定。但是時間久了,禰衡的老毛病又發作了,他開始對劉表傲慢無禮起來。這讓劉表無法忍受,見之則厭,於是就把他派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裡去做書記官。
黃祖知道禰衡的才學名氣很高,所以黃祖也很看重他。儘管禰衡很有才華,但他狂妄自傲的毛病絲毫也不知收斂。後來有一天,他在黃祖的宴會上出言不遜,黃祖就數說了他幾句,誰知他竟然當眾大罵黃祖。結果黃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將他拉出去處死了,當時禰衡才年僅二十五歲。禰衡雖然才華橫溢,但並沒有給後世留下多少作品,不過卻因為他而流傳下一個成語--不可多得,這著實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