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禰衡之二:裸體罵曹的千古奇行

2021-02-13 雅雨書屋


孔融對禰衡「深愛其才」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多次要把他引薦到主流社會。他曾鄭重其事地向漢獻帝呈送《薦禰衡表》,毫無保留地讚美禰衡:


……

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如仇。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
……
鈞天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激楚》《陽阿》,至妙之容,掌技者之所貪;飛兔、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急。臣等區區,敢不以聞!

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乞憐衡以褐衣召見。無可觀採,臣等受面欺之罪。(《全後漢文》卷八十三)


孔融寧肯冒著「面欺之罪」,也要把禰衡引薦給漢獻帝,可見他們之間親密無間的「爾汝之交」(《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註引《文士傳》)有多麼深厚。不僅如此,孔融還多次給曹操寫信,強烈推薦禰衡。曹操是個愛才之人,聽了孔融的力薦急不可待地要見到禰衡。禰衡從來就對曹操沒有好感,根本就不想見,就藉口有病拒絕了。你不想見就算了,這禰衡拒絕曹操之後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逢人便數落痛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奸惡行為。這下子可惹惱了曹操,恨不得立刻殺了他,可是礙於禰衡的才氣和名聲,又擔心殺他會引起輿論批評,於是就發生了一幕讓曹操意想不到,讓世人看了上千年的裸體大戲: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桴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孔融曰:「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明王之夢。」魏武慚而赦之。(《世說新語·言語》)

作為《言語》篇的故事,作者意在表現孔融的辭令之妙。胥靡指古代服刑者,此指殷相傅說。意謂禰衡與傅說具有同樣的才華和處境,但傅說被武丁慧眼相識,用為殷相;而禰衡卻沒有這樣的幸運。作者在這裡省略的正是禰衡裸袒擊鼓,羞辱曹操的故事細節:


……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殺,圖欲辱之,乃令錄為鼓吏。後至八月朝會,大閱試鼓節,作三重閣,列坐賓客。以帛絹製衣,作一岑牟,一單絞及小褌。鼓吏度者,皆當脫其故衣,著此新衣。次傳衡,衡擊鼓為《漁陽摻檛》,蹋地來前,躡趿腳足,容態不常,鼓聲甚悲,音節殊妙。坐客莫不忼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 『鼓吏何獨不易服?」衡便止。當武帝前,先脫褌,次脫餘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單絞,後乃著褌。畢,復擊鼓摻槌而去,顏色無怍。武帝笑謂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漁陽摻檛》,自衡造也。(《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註引《文士傳》)
從文獻記載來看,魏晉以前的裸袒行為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文明社會的華夏民族對仍然處於蒙昧野蠻時期沒有身體羞恥意識觀念的落後民族的認識。這主要指傳說中的裸國裸民。如有關禹入裸國的傳說。二是權貴階層驕奢淫逸生活的一個側面。如相傳商紂王窮奢極欲,「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赤身裸體,追逐其間(見《史記·殷本紀》)。又如漢靈帝還專門修建了供自己縱慾享樂的裸遊館。從商紂王到漢靈帝,從曹洪到洛陽令,他們喜歡裸袒行為又是少數貴族尋求感官刺激的醉生夢死之舉,是人性倒退甚至異化的表現。三是某些叛逆人士對抗禮教的一種方式。禰衡裸體擊鼓罵曹,正是屬於叛逆人士對抗封建政治禮教的典型代表。《世說新語》雖然沒有正面直接表現禰衡裸袒辱曹的細節,但從故事的傾向上不難看出作者的肯定態度。這一傾向的核心,就是將禰衡的裸袒行為與其桀傲不馴和疾惡如仇的人格精神融為一體。所以這種裸袒行為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指責詆毀,反而成為以忠斥奸,大快人心的一件好事。可見裸袒行為一旦成為政治鬥爭的一種工具時,政治的觀點好惡便成為評價裸袒事件本身是否可取的砝碼。正因為如此,禰衡裸袒罵曹的故事便成為千古佳話,成為忠義之士值得驕傲的榮耀。明代著名的禮教叛逆徐渭正是以禰衡自況,寫下了《狂鼓吏漁陽三弄》雜劇。劇中曹操和禰衡正是作者自己和權奸嚴嵩的化身。而以裸袒行為羞辱權奸這一觀念的形成,《世說新語》及劉注等有關材料起了重要的傳承作用。
可是故事到此還沒結束,禰衡還有進一步戲弄並挑釁並激怒曹操的舉動:

孔融退而數之曰:「正平大雅,固當爾邪?」因宣操區區之意。衡許往。融復見操,說衡狂疾,今求得自謝。操喜,敕門者有客便通,待之極晏。衡乃著布單衣、疏巾,手持三尺梲杖,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吏曰:「外有狂生,坐於營門,言語悖逆,請收案罪。」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於是遣人騎送之。臨發,眾人為之祖道,先供設於城南,乃更相戒曰:「禰衡勃虐無禮,今因其後到,鹹當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眾人莫肯興,衡坐而大號。眾問其故,衡曰:「坐者為冢,臥者為屍。屍冢之間,能不悲乎!」(《後漢書·禰衡傳》)


為了達到戲弄激怒曹操的目的,這次禰衡連他的「爾汝之交」好友孔融都一起埋在鼓裡給耍了。不僅如此,當曹操把禰衡送給劉表後,連那些打算以冷漠方式給他送行的人也結結實實被他開了一大涮,簡直無地自容了。

(本文節選自《禰衡:士人自我意識與獨立人格的先驅者》,載《文史知識》2020年第七期)

相關焦點

  • 從禰衡裸體擊鼓說起:曹阿瞞,人家都裸體罵你了,你還不知錯?
    禰衡立志於靠罵出名,一旦成為東漢末年第一罵,也不枉在許都走一遭。剛開始,他逮著誰罵誰,看誰都不順眼。比如對於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禰衡罵他們是殺豬賣肉的。荀彧長得帥,禰衡就罵這是個顏值吃飯的傢伙。趙融是個大肚子,禰衡就罵這只是個只會吃肉的傢伙,和酒囊飯袋沒有什麼兩樣。 當然,也有像禰衡一樣熱衷於當鍵盤俠的,比如說孔融、楊修。
  • 德州漢魏五賢之四 因「擊鼓罵曹」聞名的文學家禰衡
    禰衡,字正平,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平原郡般(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家村)人。他憑一篇膾炙人口的《鸚鵡賦》揚名於中國文學史,一出《擊鼓罵曹》折子戲使老百姓記住了他的音容笑貌。戲耍曹操禰衡自幼聰明,成人後尤顯博學強識,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但卻恃才傲物。比他大20歲的孔融,非常看重和賞識禰衡的才華,與他結為忘年之交。
  • 趣味歷史25:禰衡擊鼓罵曹,曹操借刀殺人
    在三國時代,曹操借黃祖之手死禰衡的事,可謂曹操「借刀人」的典型事例。 當時,禰衡在孔融宴請曹操之時,他袒胸露背擊鼓罵曹。
  • 禰衡之死
    曹操欲招安劉表,荀攸推薦孔融為說使,孔融沒有應允,而是立刻舉薦好友禰衡,說:「吾友禰衡,字正平,其才十倍於我。此人宜在帝左右,我當薦之天子。」        不料想,就是孔融這次舉薦直接把禰衡推上了斷頭臺。        因為有孔融的舉薦,曹操就派人召禰衡來見,禮畢,未曾讓座。
  • 擊鼓罵曹的短命奇才
    擊鼓罵曹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衡的著名文學家,他博學多才,思維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而且還有過目不忘的超能力。 禰衡只和當時的兩位名士交情好,一個是魯國的孔融孔文舉,另一個是弘農的楊修楊德祖。他經常對別人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的人都平平庸庸,不值得一提。」當時禰衡只有二十歲,孔融已經四十了,但兩人還是結交成了朋友。 孔融很欣賞禰衡的才華,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是當世不可多得的奇才。
  • 評書《三國演義》第033回-借刀講黃祖殺禰衡
    緊跟著,禰衡就把鼓槌子拿起來了,嘣~~~~嘣~~~嘣~~嘣~嘣嘣嘣嘣……鼓隆隆隆……鼓有金石之聲他敲的是《漁陽三撾》,把大家給敲的這心震的那麼難受有些人不由自主地那眼淚是奪眶而出。聽這鼓聲愣聽哭了。氣得曹丞相~~啪!把杯往桌案上這麼一摔,「大膽!禰衡怎敢如此無禮!」本來嘛,你是裸體而立渾身盡露這象話嘛?
  • 文言觀止 | 史海探珠——《三國演義》中的禰衡
    說于禁可以負版築牆,徐晃可以屠豬殺狗,因為二人都軍紀嚴明,對下屬要求嚴格。說夏侯惇是「完體將軍」,是諷刺他與呂布軍交戰時被流矢射瞎左眼。說曹仁是要錢太守,因為他以前貪汙過。)。【毛夾批:「完體」反言之也,「要錢」正言之也。然恐天下,不獨一曹子孝矣。】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漁眉批:罵得暢快有趣。】【鍾眉批:禰生明牙利齒,暢所欲言。】操怒曰:「汝有何能?」
  • 恃才傲物的禰衡
    蕭子顯是蕭梁宗室成員,有才善文,二三十歲的時候就撰成《南齊書》,史傳蕭子顯「風神灑落,雍容閒雅」,喜遊山水,做吏部尚書時,「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的扇子一揮而已。蕭子顯死後諡「驕」,在南朝那個講究門第的時代,蕭子顯有宗室背景,又有才華,恃才傲物,擺擺譜,還是有點資本的。但東漢末年的禰衡就沒有這樣的好運。
  • 禰衡|三國著名嘴炮選手是怎麼翻車的?
    他這一生公認最狂的高光時刻,就是「擊鼓罵曹」。因為這一情節,有人佩服禰衡是個牛人,膽敢給曹操難堪,豈不快意?甚至還覺得這是名士風範。那麼,禰衡這一場狂戲,究竟值不值得點讚呢?有人欣賞禰衡的名士風範,因為他罵曹操「欺君罔上」,其實禰衡只是借了這個由頭,他罵了一圈,最後一句暗戳戳地把內心戲暴露了出來——「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我們明白了第二點,禰衡並不是因為曹操欺君罔上而罵他,還是因為他自己求職失敗才憤憤不平。
  • 禰衡之死:算作死的典範嗎?
    彼自以為能,故令為鼓吏以辱之。」來日,操於省廳上大宴賓客,令鼓吏撾鼓。舊吏云:「撾鼓必換新衣。」衡穿舊衣而入。遂擊鼓為《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淵淵有金石聲。坐客聽之,莫不慷慨流涕。左右喝曰「何不更衣!」衡當面脫下舊破衣服,裸體而立,渾身盡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著褲,顏色不變。操叱曰:「廟堂之上,何太無禮?」衡曰:「欺君罔上乃謂無禮。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汙濁?」
  • 禰衡|因多次罵曹操而出名
    禰衡,最出名的事跡就是罵人,而且是專門罵大老闆。誰是他頂頭上司,他就罵誰。曹操聘用他,他就罵曹操;劉表是老闆時,他就罵劉表;最後黃祖是老闆時,死性不改,照罵。雖說,魏晉時期,風流人物層出不窮,但像禰衡這樣的人才也不多了。
  • 禰衡:垃圾性格,垃圾人
    得到小吏報告後,曹操很憤怒,對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我要殺他很容易,就像弄死麻雀、老鼠一樣。只不過此人素有虛名,若我殺了他,遠近的人要說我不能容人。我現在就把他送給劉表,你看如何?」於是就派人騎馬送走禰衡。臨近出發的時候,眾人設帳於城南,為之舉行餞別儀式。大家相互告誡:「禰衡狂悖無禮,今天趁他遲遲到來的時候,我們都坐地不起,以折殺他的傲氣。」到了禰衡到來的時候,眾人都不肯起身相迎。
  • 妥妥讀《三國》(二三)|| 劉備藉機出樊籠 禰衡罵曹終喪生(第606期B)
    之後曹操問劉備,誰可謂當世之英雄。劉備就說袁術、袁紹、孫策、劉表和劉璋,曹操都一一否定,並認為馬騰、張魯、張繡等就更不值一提了。劉備就說自己實在不知道誰是英雄了。曹操就用筷子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天下英雄也就是你和我。劉備心裡「咯噔」一聲,嚇得手裡的筷子都跌落了。正好天空打雷閃電的,劉備巧借雷聲掩飾了自己心裡的恐慌。
  • 禰衡和龔半倫的求職日記:如果給我官帽,我怎麼會昧著良心罵人?
    禰衡和龔半倫之所以有名,其實是一罵成名——因為他們沒有治國安邦之才,但是卻都眼高於頂,總覺得天下人都不了解他們也對不起他們。 於是為了權力和利益,他們可以出賣良心和祖宗,他們的目的達到了一半:青史留名,但卻不是美名而是罵名。
  • 《鬢邊不是海棠紅》「擊鼓罵曹」乃時勢所迫,太平盛世當居安思危
    開戲前,日本人押著侯玉魁的兒子,坐在戲臺前第一排,毫不掩飾威脅之意。商細蕊這邊擔心侯玉魁根本就唱不了全本戲。姜榮壽也看出侯玉魁已經下了血力氣唱這齣戲,很可能難撐到第二場戲了。而侯玉魁唱第一場時,便已有了失誤。
  • 範美俊|關良《擊鼓罵曹》和《楊子榮智擒座山雕》作品簡評
    1917年赴日本初學化學,後跟隨師法歐洲印象派的藤島武二學習油畫,也在中村不折任校長的太平洋美術學校學習,還一度迷上小提琴。回國後歷任上海美專等校教授,退休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等職,擅長於中國畫、油畫。一生沉迷戲曲,中國畫創作以遺貌取神、簡筆漫畫式的戲曲人物知名,稚拙天真,別有生趣。
  • 池子鬥笑果 「擊鼓罵曹」結局一般都很慘
    池子的兩次攻擊,與東漢末年禰衡擊鼓罵曹十分相似。禰衡想得到曹操賞識,卻不肯好好說話,一張口就把曹操手下荀彧、荀攸、郭嘉、張遼、許褚、樂進這些當世一流文臣武將痛罵一遍,說人家都是酒囊飯袋,只配殺豬宰牛這類工作。曹操和文臣武將對禰衡都很不爽,但又怕擔殺賢人的罵名,於是把禰衡派到荊州去見劉表。禰衡不出所料又把劉表痛罵一通,終於被劉表的部將黃祖殺了。
  • 禰衡的「自殺」
    今日且說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身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
  • 禰衡:真正的禍從口出
    禰衡字正平,山東德州人。年少時就有文採和辯才,但是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他人。禰衡眼裡只服兩個人:孔融和楊修,他認為其餘的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廣招人才。孔融把好友禰衡推薦給曹操。見面後,禰衡稱曹操手下無人才,操反駁,把手下得意的文官武將羅列了一大推。
  • 禰衡為什麼用那些詞罵曹操部下呢?
    禰衡擊鼓罵曹是三國演義一個特別精彩的片段,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禰衡為什麼用那些詞罵曹操的部下呢?今天我給大家分析分析。咱們首先上原文吧「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以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送書傳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槽,于禁可使負板築牆,徐晃可使殺豬屠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這一段肯定不是禰衡說的,肯定是羅貫中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