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因多次罵曹操而出名

2021-02-13 歷史也風流



禰(mí)衡,最牛逼的才華就是罵人。

禰衡,最出名的事跡就是罵人,而且是專門罵大老闆。

誰是他頂頭上司,他就罵誰。曹操聘用他,他就罵曹操;劉表是老闆時,他就罵劉表;最後黃祖是老闆時,死性不改,照罵。

雖說,魏晉時期,風流人物層出不窮,但像禰衡這樣的人才也不多了。

這放在當代,也沒多少人敢幹這事。

禰衡,山東人,自小聰慧,恃才傲物。有兩個好基友的:孔融楊修。三人可說難兄難弟了,結局都慘。

孔融非常欣賞禰衡學識和才華,就寫了一封推薦信,向曹操引進人才。

曹操愛才,早就聽說了禰衡的名氣,也想見見這個禰衡,便遣人去請。

結果,禰衡稱病,不去,還說很多曹操的壞話。

正所謂「說曹操,曹操到」,這些壞話當然被曹操知道了。

曹操知道禰衡罵自己,雖然心情不爽,但知道禰衡是名士,又不存心搞陰謀,便不跟他一般計較。

雖不想殺人,但曹操還是想殺殺他的威風。

曹操知道禰衡擊鼓特別厲害,就只讓他當一個鼓吏。


這天,曹操設宴,禰衡擊鼓。

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擊鼓show,眾人皆驚嘆於這鼓聲。禰衡步步靠近曹操,只見他一身乞丐裝扮,曹操左右喝令他為啥不換上鼓吏的服裝。

結果,禰衡大聲贊道:「你說的對!」便當眾把衣服脫光,赤身裸體對著曹操,然後換上鼓吏的衣服。

全過程,面不改色。這就是「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你們。」

易中天稱曹操是可愛的奸雄,喜歡大笑。

當時,曹操也大笑,試圖掩蓋尷尬了:

「哈哈哈,我本來想羞辱下禰衡的,結果他先把我給羞辱了。這算啥事啊。各位散了吧散了吧。哈哈哈哈。」



由於孔融是推薦人,也因為禰衡,下不來臺了。跑去勸告禰衡:「曹操愛才,你也不能這麼無禮,趕緊去道個歉吧。」

禰衡默認,孔融也趕去曹操那,說禰衡已經知錯,還要跟你賠禮。

曹操大笑,擺下宴席,等著……等了許久,禰衡不來。

等到曹操不耐煩的時候,禰衡才來。只見他一身布衣,穿著草鞋,拿著長棍,站在門口,大罵曹操,還用長棍敲打地面,跟著節奏罵。

這下曹操徹底火了,對孔融說:「我這地小,容不下此等人才,聽說劉表在招聘人才,去他那吧!」

劉表也聽說了禰衡很有才,非常尊重禰衡。

禰衡換了老闆,剛開始還是把工作做得很好。

時間一久,還是管不住自己愛罵人的嘴,多次輕視和辱罵劉表,劉表也受不了他。

最終轉送給了暴脾氣黃祖。

這黃祖雖愛才,黃祖安排了個適合的崗位給禰衡,但脾氣火爆。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一次宴會上,禰衡評價了幾個人,逗得黃祖大笑,黃祖趕緊問:「那你評評我。」

一般作為員工,不求你拍馬屁,但至少也不要撞上槍口吧。

禰衡偏不,他答:「你就是一泥菩薩,沒什麼用。」

黃祖聽了很不爽,叫人打禰衡屁股。

這禰衡不求饒,說:「你敢打我屁股,死老頭。」

這黃祖沒有曹操的理智,也沒有劉表的仁慈,火爆脾氣上來,直接叫人拉下去砍啦!



禰衡,享年26。

禰衡罪不至死。無論放在什麼年代什麼地方,把禰衡罵人這事告上法庭,最多就進行思想教育,構不成死罪。

因此,有許多人同情禰衡的死,認為他死得很冤。

甚至將這錯直接歸咎於他的第一任老闆——曹操,認為曹操借刀殺人,可是禰衡去到黃祖那,並不是曹操所為,曹操是把禰衡送到了仁慈寬厚的劉表呀。

這理由好扯!

若說借刀殺人,劉表不是更有嫌疑嗎?

最後再看看禰衡個人,他一出場就特立獨行,目空一切,傲視群雄。有一次,劉表問禰衡:「你認為現在厲害的人,都有哪些?」

禰衡答道:「我和孔融。」劉表不以為然。

相比於曹操在煮酒中,論英雄時,看人的眼神可差遠了。

性格決定命運,不得不說,禰衡的死還有作的成分。

參考文獻:

1.  司馬光    《資治通鑑》

2.  宋燕       《新聞抄襲歷史》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焦點

  • 趣味歷史25:禰衡擊鼓罵曹,曹操借刀殺人
    在三國時代,曹操借黃祖之手死禰衡的事,可謂曹操「借刀人」的典型事例。 當時,禰衡在孔融宴請曹操之時,他袒胸露背擊鼓罵曹。
  • 說禰衡之二:裸體罵曹的千古奇行
    孔融寧肯冒著「面欺之罪」,也要把禰衡引薦給漢獻帝,可見他們之間親密無間的「爾汝之交」(《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註引《文士傳》)有多麼深厚。不僅如此,孔融還多次給曹操寫信,強烈推薦禰衡。曹操是個愛才之人,聽了孔融的力薦急不可待地要見到禰衡。禰衡從來就對曹操沒有好感,根本就不想見,就藉口有病拒絕了。你不想見就算了,這禰衡拒絕曹操之後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逢人便數落痛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奸惡行為。這下子可惹惱了曹操,恨不得立刻殺了他,可是礙於禰衡的才氣和名聲,又擔心殺他會引起輿論批評,於是就發生了一幕讓曹操意想不到,讓世人看了上千年的裸體大戲:
  • 德州漢魏五賢之四 因「擊鼓罵曹」聞名的文學家禰衡
    禰衡,字正平,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平原郡般(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家村)人。他憑一篇膾炙人口的《鸚鵡賦》揚名於中國文學史,一出《擊鼓罵曹》折子戲使老百姓記住了他的音容笑貌。戲耍曹操禰衡自幼聰明,成人後尤顯博學強識,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但卻恃才傲物。比他大20歲的孔融,非常看重和賞識禰衡的才華,與他結為忘年之交。
  • 禰衡,連曹操都不敢殺的聰明人,終於還是死了!
    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當然了,楊修之死,主要原因應該是參與奪嫡,以至於犯了曹操大忌,但「雞肋」這件事雖然不是導致殺他的直接原因,至少使曹操對他的厭惡和忌憚,又增加了一分。一個人一旦在領導心裡掛了號,那麼他只能有兩種結局:要麼時來運轉,要麼弄死當睡著。楊修,就屬於後一種。
  • 從禰衡裸體擊鼓說起:曹阿瞞,人家都裸體罵你了,你還不知錯?
    禰衡立志於靠罵出名,一旦成為東漢末年第一罵,也不枉在許都走一遭。剛開始,他逮著誰罵誰,看誰都不順眼。比如對於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禰衡罵他們是殺豬賣肉的。荀彧長得帥,禰衡就罵這是個顏值吃飯的傢伙。趙融是個大肚子,禰衡就罵這只是個只會吃肉的傢伙,和酒囊飯袋沒有什麼兩樣。 當然,也有像禰衡一樣熱衷於當鍵盤俠的,比如說孔融、楊修。
  • 禰衡的「自殺」
    曹操召禰衡至,禰衡行禮畢,曹操卻並不命坐,禰衡是個自視甚高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見曹操如此待他,心裡就很不是滋味了,乃發牢騷道:「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      荀彧因禰衡在曹操面前把他們貶低得一無是處,遂約定:「如禰衡來,不可起身。」禰衡到了,大家端坐,目不斜視,禰衡見了放聲大哭。荀彧問他為何而哭,禰衡就說自己「行於死柩之中,如何不哭?」把荀彧他們都比作棺材中的屍體。
  • 禰衡:真正的禍從口出
    禰衡字正平,山東德州人。年少時就有文採和辯才,但是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他人。禰衡眼裡只服兩個人:孔融和楊修,他認為其餘的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廣招人才。孔融把好友禰衡推薦給曹操。見面後,禰衡稱曹操手下無人才,操反駁,把手下得意的文官武將羅列了一大推。
  • 禰衡:垃圾性格,垃圾人
    禰衡只與魯國的孔融和弘農的楊脩關係好。他常常藉此向人吹噓:「我的大兒是孔融,我的小兒是楊脩。其餘諸兒,皆是碌碌之輩,用來湊數都要不得。」孔融深愛他的才華,沒有介意他的怪話。其實,當時禰衡才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比禰衡大了一倍。 孔融上疏推薦他,又多次在曹操面前稱讚他。曹操被說動了心,就想要見一見禰衡。
  • 恃才傲物的禰衡
    建安元年(196),孔融極力地向曹操推薦禰衡,寫了篇流傳千古的駢文《薦禰衡表》,說禰衡「英才卓躒」,要是曹操用禰衡的話,則「如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揚聲紫微,垂光虹霓,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意思是說,如能用禰衡,他就會像神龍躍上天路,振羽翼於高空,揚名聲於宮殿,留光彩於虹霓,從而使百官儀表美好,容止端莊恭敬。這樣華麗的文辭可把禰衡吹的天花亂墜。
  • 禰衡之死
    禰衡認為曹操瞧不起他,心中不平,仰天嘆曰:「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曹操聽後表示我手下有眾多謀士、英雄,你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為此,曹操還逐一進行了列示。        曹操聽後怒曰:「汝有何能?」禰衡說:「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豈與俗子共論乎!」        站在一旁的張遼氣憤不過,掣劍欲斬禰衡。曹操阻攔,遂令禰衡為鼓吏。禰衡應聲而去。        張遼不解,曹操說:「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今日殺之,天下必謂我不能容物。
  • 文言觀止 | 史海探珠——《三國演義》中的禰衡
    原文帝覽表,以付曹操,操遂使人召衡至。禮畢,操不命坐。【毛夾批:無禮惹罵。】禰衡仰天嘆曰:「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毛夾批:開口便異。】【漁眉批:出口便奇。】【鍾眉批:有牢騷不平之囗。】操曰:「吾手下有數十人,皆當世英雄,何謂無人?」【毛夾批:高祖踞見酈生,生責之,高祖便起謝。今曹操不謝,宜正平之終惡也。】衡曰:「願聞。」
  • 禰衡|三國著名嘴炮選手是怎麼翻車的?
    他這一生公認最狂的高光時刻,就是「擊鼓罵曹」。因為這一情節,有人佩服禰衡是個牛人,膽敢給曹操難堪,豈不快意?甚至還覺得這是名士風範。那麼,禰衡這一場狂戲,究竟值不值得點讚呢?這件事記錄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投靠曹操,曹操讓張繡寫一封招安書給劉表,於是荀攸推薦了孔融,孔融寫了一封《薦禰衡表》給漢獻帝,對禰衡吹了好一通彩虹屁。曹操對禰衡其實早有耳聞,也知道這是個狂人。於是決定挫挫他的銳氣,讓人招來禰衡,而不是「三顧禰衡」。人來了,「操不命坐」,連個座位也沒有,激怒了狂人禰衡。
  • 東漢禰衡生平簡介 解析禰衡被誰殺死的
    禰衡之所以能被後世所記,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禰衡的恃才傲物,對曹操,陳文,司馬朗等人都非常看不起,而且常常不分場合的出言羞辱,因為得罪了很多人
  • 評書《三國演義》第033回-借刀講黃祖殺禰衡
    你想著,什麼活兒都不幹,天天兒坐到我相府這兒罵大街呀?我這兒正在用人之際。沒那事兒,不去也得去。哪兒有使臣給架出去的?不架他不走哇。曹操一看這兒把禰衡架出去了,他就吩咐荀彧他們,你們去給他餞餞行。荀彧真不痛快,心說丞相您這是怎麼了,禰衡這是個什麼人物啊,讓他上荊州去就去吧我們還給他餞行?想說不去吧,可是丞相已經吩咐下來了。要說去,荀彧是真不痛快。沒辦法,去叭。
  • 禰衡和龔半倫的求職日記:如果給我官帽,我怎麼會昧著良心罵人?
    雖然在朝廷和曹操這裡,我算是完了,但是曹操也沒有趕盡殺絕,他不是要把我打發到荊州劉表那裡去嗎?那我就到劉表那裡去罵你,罵不死你,我也噁心死你。(禰衡可能要失望了,曹操既不怕禰衡罵,也不會噁心,因為他根本就沒把禰衡放在眼裡——門前跑過老鼠或螞蟻,誰會關心它們會跑到哪裡、會不會叫?
  • 禰衡為什麼用那些詞罵曹操部下呢?
    禰衡擊鼓罵曹是三國演義一個特別精彩的片段,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禰衡為什麼用那些詞罵曹操的部下呢?今天我給大家分析分析。咱們首先上原文吧「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以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送書傳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槽,于禁可使負板築牆,徐晃可使殺豬屠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這一段肯定不是禰衡說的,肯定是羅貫中編的
  • 妥妥讀《三國》(二三)|| 劉備藉機出樊籠 禰衡罵曹終喪生(第606期B)
    賈詡深明天下狀況,就勸張繡投降於曹操。他的理由有三:曹操代表著朝廷,是正統;曹操實力暫時弱於袁紹,投誠後能夠受到重視;曹操有遠大的抱負,不會記恨原來的仇恨——這樣,張繡這個軍事集團也就滅失了。 曹操照計去說服劉表,他們分析了劉表的性格,主要是愛結交天下名士,於是有人推薦了一個叫做禰衡的人。禰衡這個人很自負,曹操有些看他不上,有意冷落他,禰衡就和曹操發生了口頭交鋒。
  • 禰衡狂揭發魏國黑歷史,荀彧荀攸叔侄守墓也被噴?
    荀彧荀攸叔侄守墓其實關於魏國將領的一些黑歷史呢,有一個人講的已經非常好了,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傲才禰衡,不是一回合五噴那個!而在三國演義中記載中是這樣寫的:操遂使人召衡至。禮畢,操不命坐。禰衡仰天嘆日:「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
  • 擊鼓罵曹的短命奇才
    擊鼓罵曹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衡的著名文學家,他博學多才,思維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而且還有過目不忘的超能力。他善於論辯,只是人相當自傲,平時極好與人爭鬥,一般的人他都不放在眼裡,包括像曹操這樣的當權霸主在內。 禰衡只和當時的兩位名士交情好,一個是魯國的孔融孔文舉,另一個是弘農的楊修楊德祖。他經常對別人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的人都平平庸庸,不值得一提。」當時禰衡只有二十歲,孔融已經四十了,但兩人還是結交成了朋友。
  • 三國狂士為何末路都是悲劇:禰衡的一生狂傲與凋零
    禰衡在曹操的手下時,一定是見過孔融和楊修這些人的,但是楊修因為太過聰明而不懂人心,最後被曹操殺死,而就是孔子的後裔,孔融也還是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免於一死,曹操對於禰衡算是很寬容的了,不過也是因為禰衡的確是有才學的人,大概他又不願意自己背上殺死名士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