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的最後,馬雲說:「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後會有期」
全文4715字,閱讀約需9分鐘
9月10日,馬雲在阿里巴巴20周年晚會上首次談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事,他表示:「為了這一天我等了十年。今天不是我的退休,是制度傳承的開始。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制度的成功。」
同時表示:「不當阿里巴巴董事長,不等於我退休,我不會閒下來,我自己覺得我還很年輕。教育、公益、環保我都在做,我今後應該做得更好。過了今天晚上,我要開啟新的生活。我不當這個董事長可以做很多事,世界那麼好,機會那麼多,我又愛熱鬧。哪能退休離場?」
馬雲表示,他把自己想得很明白,很多年前,他有機會去格林威治天文臺,在太陽系中找不到地球,突然明白「we are nobody」,人生不是取得了什麼,而是經歷了什麼。世界那麼美好,有很多事都想去體驗嘗試一下,世界上還有很多不美好、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去折騰折騰。
馬雲表示,十年前提出的時候,只有45歲,很多同事認為是開玩笑。阿里人考慮如何傳承,用制度去思考,走訪了很多公司,研究了很多公司。一般交給下一代,或者交給職業經理人,實際上還有第三條路,去發現、去培養去支持新的領導團隊,用文化、制度和人才去保證公司的傳承。
同時他表示,「網上有傳言說我害怕什麼,我們阿里人從來沒害怕什麼」。
在演講的最後,馬雲說:「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後會有期」。
━━━━━
獨家揭秘馬雲如何選6句阿里土話定義「新六脈神劍」
▲阿里巴巴成立二十周年活動現場。新京報記者 梁辰 攝
9月10日晚間,阿里巴巴正式公開5天前的懸念——新六脈神劍,這次是由阿里土話定義的。
而新六脈神劍正式來自於阿里內部流傳甚廣很有群眾基礎的阿里土話: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早在1999年農曆春節剛過之時,馬雲召集17人在杭州湖畔花園小區開了一場動員會,後於《錢江晚報》上發了一條招聘廣告,其廣告語便是「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後被翻譯為:此時此刻,非我莫屬)」如今這條招聘語已經成為「新六脈神劍」之一。
自2004年「六脈神劍」倡導以來,「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和敬業」,更像企業的員工行為準則。如今的新六脈神劍更具「阿里味」,那麼,以往的價值觀為何要升級?有無弊端?馬雲在這場傳承15年之久的價值觀升級運動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新京報記者採訪多位阿里知情人士進行揭秘與還原。
━━━━━
從「獨孤九劍」到新「六脈神劍」
阿里價值觀來自於馬雲和十八羅漢
2000年春季以來,一場席捲全球的網際網路泡沫蔓延,成立近一年的阿里巴巴同樣面臨內憂外患。
儘管2000年7月,馬雲剛剛登上《福布斯》的封面,但受到網際網路泡沫崩盤影響,2000年底2001年初,阿里巴巴陷入其創業以來首個關卡。2000年,馬雲冒著承受錯誤的風險,為了解決內部矛盾,將阿里巴巴英文網站的運營團隊搬到美國矽谷,然而這一決定非但沒有讓公司增加收益,反而引起更大的內部分歧、溝通不暢。幾個月後未見收益,馬雲只能決定裁員,戰略收縮。這時,曾在GE工作的關明生加入阿里巴巴。
關明生曾被視為阿里價值觀的帶入者,不過,關明生在一次採訪中對此予以否認。
「大家都以為阿里價值觀是我從外面帶進阿里的,實際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價值觀一直存在,是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培養出來的。」關明生說。
2011年1月13日,馬雲在內部的一次討論中提出,阿里巴巴的目標是「80、10跟1」,也就是持續發展80年的企業,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只要是商人都一定要用阿里巴巴。這些在隨後發生細微的變化,80變成了102年,因為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橫跨三個世紀只需要做到102年,而「只要是商人都一定要用阿里巴巴」,演變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在關明生的建議下,馬雲、彭蕾、金建杭、吳烔等人就在辦公室將價值觀提煉融合,他們從100多條中篩選了20條,最後精簡到9條,被稱為「獨孤九劍」。也就是激情、創新、教學相長、開放、簡易、群策群力、專注、質量、服務與尊重。馬雲曾說,沒有這9條,我們活不下來。
「關於價值觀,馬雲和大家討論了七個小時,濃縮到9個價值觀。馬雲和我都是金庸迷,後來命名為獨孤九劍。」關明生追憶稱。
價值觀從口口相傳到固化為文字,阿里巴巴用了兩年時間。接下來的三年,價值觀從9條濃縮為6條,以適應人數開始膨脹的業務團隊。2004年8月,阿里巴巴將「獨孤九劍」升級精煉為「六脈神劍」: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創業。
「六脈神劍」的名稱來源於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男主角之一段譽的武功招式。這是阿里巴巴獨特的武俠文化體現之一,也來自於馬雲重視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
━━━━━
價值觀考核佔50%
新員工要通過「聞味官」把關
2016年,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回顧阿里巴巴的價值觀考核。他表示,「價值觀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是需要考核的,不考核這些價值觀就沒用。企業文化是考核出的,如果你的企業文化是貼在牆上的,你也不知道怎麼考核,全是瞎扯」。在阿里巴巴,業績和價值觀決定了年終獎和職級晉升。
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在阿里巴巴格外強調,而且是從招聘就開始的。新員工面試除了業務線領導和人力資源部門要參與外,阿里巴巴還會有一個特別的環節,與「聞味官」交流,後者的提問不僅是業務,還包括個人生活,比如如何處理家庭與工作的關係。
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的員工才有資格成為「聞味官」,他們判斷一個面試者的標準,只是在一起舒不舒服,而這背後就是應聘者是否認同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和符合阿里巴巴的價值觀。2000年底,剛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開始組建「中國供應商」直銷團隊,也就是日後的「中供鐵軍」,就已經將企業文化第一,價值觀第一,然後才是能力作為招聘的原則。
在阿里內部多年的考核體系中,員工KPI考核佔50%,價值觀考核也佔50%,這令外界十分費解。
多位受訪的阿里巴巴內部人士透露,入職之前認為價值觀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很虛很難落地,但在阿里的工作過程中,價值觀體現在具體行為之中,而且是連貫遞進的「通關」行為,不僅僅是行為規範,而是不斷內化成一種「本能與價值觀」,阿里內部的說法是「三年醇、五年陳」。比如,在客戶第一的考核中,如果你做到了第5條,前面幾條沒有做到,那麼,這項考核會得0分。如果,前面幾條都做到了,是可以正常得分。
━━━━━
新「六脈神劍」歷時14個月5輪合伙人專題會議
馬雲多次組織研討修改
2008年加入支付寶的陳亮如今已經成長為螞蟻金服副總裁。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承多年的「六脈神劍」在新的時代也有必須升級的地方,阿里巴巴近年來員工人數激增,每個人背景不一,對原有的以六個通用詞為基礎的「六脈神劍」理解不盡相同,口口相傳的阿里土話更適合阿里人的理解。
承擔企業文化升級思考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2010年阿里巴巴在管理團隊內部試行合伙人制度,2013年馬雲正式公布制度建立,並在2014年美國上市時寫入招股書文件。陳亮表示,合伙人在一起並不討論企業日常經營管理,而是在一起探討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守護與傳承,合伙人裡有很多人還在一起做公益、社會責任。
據他介紹,近年來不斷有人提議修改「六脈神劍」。2018年8月,阿里合伙人會議在北海道召開,多位合伙人再次提議修改「六脈神劍」,為何不用阿里「土話」來定義阿里的價值觀?而這些句子的內涵和外延會更加清晰。這一提議獲得了包括馬雲在內的大多數合伙人的贊同。
去年8月10日確定對價值觀升級以來,阿里巴巴人力資源部組織400多位組織者進行分組討論,阿里巴巴各個業務條線等都進行討論。
這些阿里土話當中,馬雲最先確認的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與舊有的「客戶第一」一脈相承,但是,對員工與股東的關係都有了排序,有了解決問題的優先級。
事實上,馬雲曾在多個場合談及這句話,並引起很多投資者的不解。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馬雲發出一封致投資者的公開信時重申「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管理思想。
對此,他解釋稱,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此後,在幾十條阿里土話中,馬雲和合伙人團隊進行挑選其他最能體現阿里精神的語句,並不斷調整版本。
2019年4月,馬雲親自授課的風清揚班三期學員在第七版、第八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並闡釋其具體的行為準則。馬雲參與其中並督導進行在課堂上討論。
「馬老師對這件事非常重視,組織班級學員不斷討論和細化闡釋6句話的行為」,陳亮說。
最終「新六脈神劍」誕生歷時14個月。在這期間,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伙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馬雲和集團執行長張勇也只是參與其中的一員,他們並沒有直接決定企業文化的定義。
「我們花這麼大的代價、這麼大的投入去做這件事情,」阿里巴巴CEO張勇說,「最重要的目的是尋找我們的同路人,走向未來、走向102年,走好未來5年、10年、20年的同路人。」
━━━━━
馬雲將親自闡釋「認真生活
快樂工作」 本條不做考核
「與以往的六條價值觀均進行考核不同,這一次的新六脈神劍只考核前五條,第六條』快樂工作,認真生活『公司並不考核,而是由每個人的生活給出答案,這是馬老師的提議,大家覺得非常好。」陳亮介紹。
不僅如此,一些價值觀語言順序的變化也反映了阿里巴巴的變化。「認真生活,快樂工作」這句阿里土話曾一度變為「快樂工作,認真生活」。由於認識到不會生活的人就不會快樂工作,這句話又被翻轉回來。陳亮告訴記者,這是馬雲提出來的,而這雖然是阿里巴巴的價值觀,但卻並不作為工作的考核,「因為生活沒辦法考核,讓生活本身去考核生活」。
馬雲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論「快樂工作,認真生活」。
今年4月初,有關996的話題備受關注,馬雲曾就此發表看法稱,「我不為996辯護,我向奮鬥者致敬。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權利。選擇輕輕鬆鬆的工作方式,不願意付出『超人努力』,也無可厚非,但你也體會不到奮鬥帶來的幸福和回報。」
「我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這是我常常問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來就很有錢,有的人生下來就很會讀書,但是有一樣是公平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是24小時,選怎麼過這24小時,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點點滴滴的事事公平,長期來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馬雲說。
他重申阿里人一直以來的工作生活態度:快樂工作,認真生活。
早在2017年9月10日的阿里18歲大會上,馬雲重申「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保持理想」。他對此解釋稱,生活只有一次,沒有彩排,所以,你不認真對待生活,生活怎麼會認真對待你?工作要快樂,有那麼多的工作和吐槽,如果你不快樂,你很難在阿里活下來,要學會左手溫暖右手。最後,他希望我們所有阿里人是理想主義者,因為有理想,才能走未來84年。
新京報記者 梁辰 任婉晴 編輯徐超 王進雨 校對 何燕
值班編輯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