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步天之路(ID:BTojbk),作者: 從零開始,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一、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從零開始「,在今年 5 月份時通過生財有術分享的一篇帖子開始嘗試做知乎好物,單打獨鬥做了三個月後遭遇流量瓶頸,在看了天樞哥公眾號上的一篇關於「知+」的文章之後, 8 月份時決定加入社群,成為了天哥的二期學員。
在加入社群的這兩個多月時間裡,我深刻明白一個道理:
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一種社交行為。
我以為自己摸索能在 6 月大促期間運氣好賺到幾萬塊,平常月份能賺個月入一萬多點就已經很不錯了,覺得沒辦法再提升。
但加入社群以後,經過天哥的指點和大家的幫助,平常的收益也大幅增加,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最近日常收益:
這是近 30 天京東收益:
淘寶收益:
就在前兩天,天哥又給我共享了一條關於某合作商佣金出價比例的信息,我去找原有合作商談,結果讓我的收益立馬又增加4K不止。
隨出貨的單數增加,收益還會持續上漲。
圈子很重要,信息交流共享非常關鍵,第一手信息往往可能價值好幾萬。
雙 11 即將來臨,跟著天哥衝就完事了!
另外,趁著還有些空閒時間,在此復盤一下自己做好物的歷程和一些理解。文章也包含了之前一段時間的復盤經歷,一併分享出來。
二、什麼是知乎好物?
在 19 年 8 月時,知乎獲得百度的融資,同時百度自己的問答業務不做了,將搜索的自然流量給到了知乎。
比如在百度搜索」什麼牌子的冰箱更好?「,除了前幾名競價廣告的,下邊基本都是知乎的回答,可想而知,流量是有多麼的大。
知乎在 19 年 9 月時開始進行內測,推出「知乎好物」功能。
這個功能與抖音快手的小櫥窗,小紅書的好物種草等類似。知乎裡通過圖文分享好物的使用體驗,讓別人通過你推薦的卡片連結去購買商品而獲得佣金。
其本質是「淘寶客」,我們推薦的都是京東和淘寶等平臺的產品。
就比如在朋友圈會有人發一些優惠券的連結,你通過那個連結買了東西,他就有佣金收入。只是知乎這個平臺也開始要分一杯羹,通過好物獲取的收益,知乎會抽擁30%,我們得到70%。
為什麼「知乎好物」有搞頭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知乎作為高質量的問答式社區,用戶普遍是中產精英階級,有錢,能消費得起客單價高的物品。
如果是忠實用戶,他們買東西都有習慣在知乎搜索某一件商品的攻略,這一點用過知乎的人也許是有體會的。
在沒有開通好物功能時,很多優質文章的評論都是,求連結。
在有平臺信任背書的情況下,當帶貨內容還不錯的時候,此時附上一個購物連結,轉化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並且在 6 月份時知乎和京東深度合作,很多活動都是根據京東的促銷日程來做的,做好物的帳號流量大的飛起,官方扶持,就跟開掛一樣,那時候的小號,但凡寫了,差不多都可以出單賺到錢。
三、個人經歷
工作原因天天下班到家就 11 點了,剛開始做好物寫回答的時候比較焦慮,時間不夠,一天還得回答一兩篇,實在太累了,並且效果甚微。
前期其實就在瞎模仿,回答也寫,文章也寫。
一方面是自己的內容不夠好,另一方面是感覺無從下手。
但還是逼迫自己去寫,這種情況持續一個月。
記得很清楚,我從 5 月 8 號開始嘗試在知乎帶貨,第一單出了一個空氣炸鍋,賺了 4 塊多。
錢雖然不多,但是這個正反饋是很特殊的,一個從來沒接觸過「帶貨」這種事情的人,也能賺到第一筆錢,這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因為感覺錢多錢少不要緊,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和提升。
當時趕上520,官方給相關話題下的回答推量,我為了蹭 520 的熱度,瘋狂作答。
但小號沒權重,回答極容易被淹沒,基本沒有流量和點擊。
所以我自己閉門造車做了一個月,五月份月京東+淘寶總共加起來就只有 1300 塊。
說起來也是碰巧運氣好,在六月份時,恰好趕上 618 大促,我的帳號流量大增。
然後在 6 月前夕,得到流量曝光,6. 1 當天收入近3K。
後來分析數據,發現我的單絕大多數出在文章上,轉化率很高。
這是 6 月份的收益, 618 當天達到了我人生巔峰,加上獎勵,日入過萬。
當然和大佬們比起來還不夠看的。
99.9%的收益來自於文章。
文章總閱讀數:
618 貢獻80%以上收入的單篇文章閱讀量:
總點擊數:
總收益:
單品獎勵單數:
618 零點的時候, 1 小時破4K。
其實我並不知道其他人的轉化率如何,這個數據效果看貌似還不錯,起碼賺到錢了。
加上 6 月份帶貨排位賽的獎金,一共賺了 4 萬 7 左右。立馬給老婆買了個戴森吹風機哈哈。
四、一些想法和體會
因為文章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收益,所以復盤了一下,我發現了一些關於文章的細節。
1)關於完讀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文章的完整閱讀率,基本上文章越長,完讀率越低。
回答沒有完讀率這個數據,但情況應該一樣。
然後我突然意識到,完讀率低對一件事影響非常大:
文章底部的品得不到曝光,而那些往往是客單價高,佣金高的。
因此對文章進行優化排版或者拆分很有必要。
特別是寫完以後要在手機上看一下排版,因為絕大部分用戶也是通過手機瀏覽內容的,瀏覽效果不佳,嚴重影響體驗。
如果單篇文章基礎流量低,那麼拆分成多篇然後互相引流也許是可以稍微彌補這一劣勢的。
2)如何針對完讀率低做優化
基於文章完讀率低,我做了一件事,在文章頭部增加曝光位,並且不斷調整品的曝光位。
它的好處在於,可以很直接的將你想推薦的品曝光給用戶,特別是高傭的。
因為在較長的文章裡,想讓用戶挑選中那個佣金高的,就是在碰運氣。
那麼增加曝光位,其實就是在增大命中的機率。好處不言而喻。
很負責任的講,我90%的單,都是曝光位裡出的。
這就好比打開京東app,看到首頁的推薦商品一樣,都是精心調整過的。
換句話說,作者是引導者,佔據絕對主導權,內容的精心布局會極大影響轉化結果,特別是文章的前半部分。
可以看到圖單品獎勵單數的波峰,我就是利用這一個策略,實現了三次增長。
促使這三次增長,有三個關鍵操作:
①在大促期間尋找品,一定是性價比高的。這樣的品用戶的最買帳,可以極大增加轉化率。
並且這個時候追求的不應該是佣金,而是京東給的獎勵。所以特別喜歡那種佣金比例0.1%,然後剩下的全是京東獎勵的。
這樣知乎的抽成可以不計。當然這樣的佣金比例畢竟少數。
②根據訂單反饋及時作出調整,比如新增品,或者某一款賣斷貨了及時撤下曝光位,換其他的。
訂單代表了需求,只要有需求就有轉化的可能性,當然也要考量是否值得新增。
③配合商家活動信息做預熱。
這一點尤為關鍵,畢竟商家不降價,除非盲僧,不然沒人會高價買。
基於店鋪的活動日期信息,要儘可能的在前一天用一些話術留下每一個瀏覽者。
這樣就相當於積累一天的單,活動開始的零點,容易爆。
之前我不太自信這一點是否有用,但大促期間試驗的三次,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以上三點是完全圍繞著提高客單價和提高轉化這兩點來做的。
核心思路就一點,非常之關鍵:
在收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做到利他。
文章內容修改起來分分鐘的事,迭代速度極快,只要有流量,立馬見效!
3)文章的優勢
文章標題可以隨時修改,細分更加精確,並且可以輕鬆契合各種活動來擬題。
(我水平有限,獻醜)
比如:
xxxxx( 618 大促特別更新)
xxxxx(八月浪漫七夕特別更新)
xxxxx(金秋十月特別更新)
....
這種靈活自由度是回答所不能比的。
因此要嘗試著把自己的文章當做開的一個線上商鋪,力爭打造成一個小而美的精品。
文章優化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我的單篇文章修改好幾百次。雖然都是小規模的改,比如修改文案,比如調整曝光位,但是效果佳。
我比較極端,日更數次。。。
有一點要提的是,這個做法,最初是想打造一個文章內的導航欄,用關鍵詞的方式來縮減內容面積的佔用問題。
但從這麼久的時間來看,除非是特別優質的內容,否則引流效果有限。
不過加上去,起碼看起來好像很專業的樣子...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我寫的是男士用品,但我從來不寫評測。
後來發現,基本上都是女生給男生買這個品,這就意味著,也許寫的太多,反而容易讓人看的雲裡霧裡。
所以我就採用直接推薦的方式來做,它的好處顯而易見, 618 最後11: 58 的時候,兩分鐘內又出了十幾單。
因此我覺得研究商品屬性和消費者心理,也是提高轉化率的重要手段。
就這樣, 6 月份我基本沒有回答任何新的問題,就優化維護這一單篇文章,人不是很累,並且還實現了突破,達到人生中第一個日入過萬。
唯一遺憾的是,這期間完全依靠知乎推薦的流量,我在想如果我能夠把流量提升更多,這個轉化率帶來的收益豈不是上天了。
四、關於「知+」
好景不長,大促熱度一過去, 7 月份我的收益立馬就銳減至一個月 1 萬多點,並且越來越多的人入場,我又很少競爭回答,那麼面臨的問題就比較明顯了,流量該怎麼獲取?
我是從天樞哥的分享得到答案的:
知+付費推廣:我花3W燒出來的投放經驗
也是因為此篇文章, 8 月份時我決定加入天哥的社群。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知+」會是突破困境的利器!
我是通過天樞哥的介紹開了戶,預算有限,小小散戶,人家起充5000,我第一次充了 500 還鬧了笑話。。
硬著頭皮試一試,不然永遠突破不了。
「知+」最好的一點是增量分發。
同時也繼承了百度的特點,競價分發,不過這是針對回答的。
文章我出最低價, 2 毛一次閱讀,算下來給京粉帶來的訪客數差不多1. 5 元/人,這是我的數據。
通過這半個月測試結果,我只能說,非大促期間,roi不好打平的,但大促時效果極佳。
需要注意,以下收益非小號收益,小號投放只能打平甚至虧。
因為資金有限,所以每天我投入推廣的總預算只有100。特別是想給小號起量,看看效果。
這張圖只能讓大家看個大概有什麼數據。
關於投放,我限定了地域的。
因為推的東西客單價高,所以我限定範圍在省會城市和幾個消費能力強的城市。
希望錢花在刀刃上,最大程度提高收益。
重點來了, 815 這天大促,我放了量,推廣算下來 303 塊,估算增量 160 人。
然後收益是:
加上京東獎勵:
一共2865。
最賺錢的那篇文章增量 800 閱讀。
增量45%左右。這篇文章推廣花了160,其他分攤了。
我只能大概估計,這 303 的推廣收益大概在 1000 左右。ROI差不多是1:3.3。
這是保守估計,因為基礎流量隨機分發,但是增量我是定向分發,也許命中的更精準。
對此我只想說,內容分發的太慢了,要是分發的足夠快,我願意all in。。。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消費欲望的基礎上,研究每個時間段的消費欲望,應該也是提高轉化的重要維度。
但在這方面,我依然認知很低。
是不是可以這樣做?
1、研究商品在哪些地區熱銷,知+定向投放。
2、創造大量優質內容,大促期間狂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