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好物,一篇文章賺4W經驗分享

2020-12-19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步天之路(ID:BTojbk),作者: 從零開始,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一、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從零開始「,在今年 5 月份時通過生財有術分享的一篇帖子開始嘗試做知乎好物,單打獨鬥做了三個月後遭遇流量瓶頸,在看了天樞哥公眾號上的一篇關於「知+」的文章之後, 8 月份時決定加入社群,成為了天哥的二期學員。

在加入社群的這兩個多月時間裡,我深刻明白一個道理:

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一種社交行為。

我以為自己摸索能在 6 月大促期間運氣好賺到幾萬塊,平常月份能賺個月入一萬多點就已經很不錯了,覺得沒辦法再提升。

但加入社群以後,經過天哥的指點和大家的幫助,平常的收益也大幅增加,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最近日常收益:

這是近 30 天京東收益:

淘寶收益:

就在前兩天,天哥又給我共享了一條關於某合作商佣金出價比例的信息,我去找原有合作商談,結果讓我的收益立馬又增加4K不止。

隨出貨的單數增加,收益還會持續上漲。

圈子很重要,信息交流共享非常關鍵,第一手信息往往可能價值好幾萬。

雙 11 即將來臨,跟著天哥衝就完事了!

另外,趁著還有些空閒時間,在此復盤一下自己做好物的歷程和一些理解。文章也包含了之前一段時間的復盤經歷,一併分享出來。

二、什麼是知乎好物?

在 19 年 8 月時,知乎獲得百度的融資,同時百度自己的問答業務不做了,將搜索的自然流量給到了知乎。

比如在百度搜索」什麼牌子的冰箱更好?「,除了前幾名競價廣告的,下邊基本都是知乎的回答,可想而知,流量是有多麼的大。

知乎在 19 年 9 月時開始進行內測,推出「知乎好物」功能。

這個功能與抖音快手的小櫥窗,小紅書的好物種草等類似。知乎裡通過圖文分享好物的使用體驗,讓別人通過你推薦的卡片連結去購買商品而獲得佣金。

其本質是「淘寶客」,我們推薦的都是京東和淘寶等平臺的產品。

就比如在朋友圈會有人發一些優惠券的連結,你通過那個連結買了東西,他就有佣金收入。只是知乎這個平臺也開始要分一杯羹,通過好物獲取的收益,知乎會抽擁30%,我們得到70%。

為什麼「知乎好物」有搞頭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知乎作為高質量的問答式社區,用戶普遍是中產精英階級,有錢,能消費得起客單價高的物品。

如果是忠實用戶,他們買東西都有習慣在知乎搜索某一件商品的攻略,這一點用過知乎的人也許是有體會的。

在沒有開通好物功能時,很多優質文章的評論都是,求連結。

在有平臺信任背書的情況下,當帶貨內容還不錯的時候,此時附上一個購物連結,轉化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並且在 6 月份時知乎和京東深度合作,很多活動都是根據京東的促銷日程來做的,做好物的帳號流量大的飛起,官方扶持,就跟開掛一樣,那時候的小號,但凡寫了,差不多都可以出單賺到錢。

三、個人經歷

工作原因天天下班到家就 11 點了,剛開始做好物寫回答的時候比較焦慮,時間不夠,一天還得回答一兩篇,實在太累了,並且效果甚微。

前期其實就在瞎模仿,回答也寫,文章也寫。

一方面是自己的內容不夠好,另一方面是感覺無從下手。

但還是逼迫自己去寫,這種情況持續一個月。

記得很清楚,我從 5 月 8 號開始嘗試在知乎帶貨,第一單出了一個空氣炸鍋,賺了 4 塊多。

錢雖然不多,但是這個正反饋是很特殊的,一個從來沒接觸過「帶貨」這種事情的人,也能賺到第一筆錢,這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因為感覺錢多錢少不要緊,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和提升。

當時趕上520,官方給相關話題下的回答推量,我為了蹭 520 的熱度,瘋狂作答。

但小號沒權重,回答極容易被淹沒,基本沒有流量和點擊。

所以我自己閉門造車做了一個月,五月份月京東+淘寶總共加起來就只有 1300 塊。

說起來也是碰巧運氣好,在六月份時,恰好趕上 618 大促,我的帳號流量大增。

然後在 6 月前夕,得到流量曝光,6. 1 當天收入近3K。

後來分析數據,發現我的單絕大多數出在文章上,轉化率很高。

這是 6 月份的收益, 618 當天達到了我人生巔峰,加上獎勵,日入過萬。

當然和大佬們比起來還不夠看的。

99.9%的收益來自於文章。

文章總閱讀數:

618 貢獻80%以上收入的單篇文章閱讀量:

總點擊數:

總收益:

單品獎勵單數:

618 零點的時候, 1 小時破4K。

其實我並不知道其他人的轉化率如何,這個數據效果看貌似還不錯,起碼賺到錢了。

加上 6 月份帶貨排位賽的獎金,一共賺了 4 萬 7 左右。立馬給老婆買了個戴森吹風機哈哈。

四、一些想法和體會

因為文章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收益,所以復盤了一下,我發現了一些關於文章的細節。

1)關於完讀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文章的完整閱讀率,基本上文章越長,完讀率越低。

回答沒有完讀率這個數據,但情況應該一樣。

然後我突然意識到,完讀率低對一件事影響非常大:

文章底部的品得不到曝光,而那些往往是客單價高,佣金高的。

因此對文章進行優化排版或者拆分很有必要。

特別是寫完以後要在手機上看一下排版,因為絕大部分用戶也是通過手機瀏覽內容的,瀏覽效果不佳,嚴重影響體驗。

如果單篇文章基礎流量低,那麼拆分成多篇然後互相引流也許是可以稍微彌補這一劣勢的。

2)如何針對完讀率低做優化

基於文章完讀率低,我做了一件事,在文章頭部增加曝光位,並且不斷調整品的曝光位。

它的好處在於,可以很直接的將你想推薦的品曝光給用戶,特別是高傭的。

因為在較長的文章裡,想讓用戶挑選中那個佣金高的,就是在碰運氣。

那麼增加曝光位,其實就是在增大命中的機率。好處不言而喻。

很負責任的講,我90%的單,都是曝光位裡出的。

這就好比打開京東app,看到首頁的推薦商品一樣,都是精心調整過的。

換句話說,作者是引導者,佔據絕對主導權,內容的精心布局會極大影響轉化結果,特別是文章的前半部分。

可以看到圖單品獎勵單數的波峰,我就是利用這一個策略,實現了三次增長。

促使這三次增長,有三個關鍵操作:

①在大促期間尋找品,一定是性價比高的。這樣的品用戶的最買帳,可以極大增加轉化率。

並且這個時候追求的不應該是佣金,而是京東給的獎勵。所以特別喜歡那種佣金比例0.1%,然後剩下的全是京東獎勵的。

這樣知乎的抽成可以不計。當然這樣的佣金比例畢竟少數。

②根據訂單反饋及時作出調整,比如新增品,或者某一款賣斷貨了及時撤下曝光位,換其他的。

訂單代表了需求,只要有需求就有轉化的可能性,當然也要考量是否值得新增。

③配合商家活動信息做預熱。

這一點尤為關鍵,畢竟商家不降價,除非盲僧,不然沒人會高價買。

基於店鋪的活動日期信息,要儘可能的在前一天用一些話術留下每一個瀏覽者。

這樣就相當於積累一天的單,活動開始的零點,容易爆。

之前我不太自信這一點是否有用,但大促期間試驗的三次,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以上三點是完全圍繞著提高客單價和提高轉化這兩點來做的。

核心思路就一點,非常之關鍵:

在收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做到利他。

文章內容修改起來分分鐘的事,迭代速度極快,只要有流量,立馬見效!

3)文章的優勢

文章標題可以隨時修改,細分更加精確,並且可以輕鬆契合各種活動來擬題。

(我水平有限,獻醜)

比如:

xxxxx( 618 大促特別更新)

xxxxx(八月浪漫七夕特別更新)

xxxxx(金秋十月特別更新)

....

這種靈活自由度是回答所不能比的。

因此要嘗試著把自己的文章當做開的一個線上商鋪,力爭打造成一個小而美的精品。

文章優化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我的單篇文章修改好幾百次。雖然都是小規模的改,比如修改文案,比如調整曝光位,但是效果佳。

我比較極端,日更數次。。。

有一點要提的是,這個做法,最初是想打造一個文章內的導航欄,用關鍵詞的方式來縮減內容面積的佔用問題。

但從這麼久的時間來看,除非是特別優質的內容,否則引流效果有限。

不過加上去,起碼看起來好像很專業的樣子...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我寫的是男士用品,但我從來不寫評測。

後來發現,基本上都是女生給男生買這個品,這就意味著,也許寫的太多,反而容易讓人看的雲裡霧裡。

所以我就採用直接推薦的方式來做,它的好處顯而易見, 618 最後11: 58 的時候,兩分鐘內又出了十幾單。

因此我覺得研究商品屬性和消費者心理,也是提高轉化率的重要手段。

就這樣, 6 月份我基本沒有回答任何新的問題,就優化維護這一單篇文章,人不是很累,並且還實現了突破,達到人生中第一個日入過萬。

唯一遺憾的是,這期間完全依靠知乎推薦的流量,我在想如果我能夠把流量提升更多,這個轉化率帶來的收益豈不是上天了。

四、關於「知+」

好景不長,大促熱度一過去, 7 月份我的收益立馬就銳減至一個月 1 萬多點,並且越來越多的人入場,我又很少競爭回答,那麼面臨的問題就比較明顯了,流量該怎麼獲取?

我是從天樞哥的分享得到答案的:

知+付費推廣:我花3W燒出來的投放經驗

也是因為此篇文章, 8 月份時我決定加入天哥的社群。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知+」會是突破困境的利器!

我是通過天樞哥的介紹開了戶,預算有限,小小散戶,人家起充5000,我第一次充了 500 還鬧了笑話。。

硬著頭皮試一試,不然永遠突破不了。

「知+」最好的一點是增量分發。

同時也繼承了百度的特點,競價分發,不過這是針對回答的。

文章我出最低價, 2 毛一次閱讀,算下來給京粉帶來的訪客數差不多1. 5 元/人,這是我的數據。

通過這半個月測試結果,我只能說,非大促期間,roi不好打平的,但大促時效果極佳。

需要注意,以下收益非小號收益,小號投放只能打平甚至虧。

因為資金有限,所以每天我投入推廣的總預算只有100。特別是想給小號起量,看看效果。

這張圖只能讓大家看個大概有什麼數據。

關於投放,我限定了地域的。

因為推的東西客單價高,所以我限定範圍在省會城市和幾個消費能力強的城市。

希望錢花在刀刃上,最大程度提高收益。

重點來了, 815 這天大促,我放了量,推廣算下來 303 塊,估算增量 160 人。

然後收益是:

加上京東獎勵:

一共2865。

最賺錢的那篇文章增量 800 閱讀。

增量45%左右。這篇文章推廣花了160,其他分攤了。

我只能大概估計,這 303 的推廣收益大概在 1000 左右。ROI差不多是1:3.3。

這是保守估計,因為基礎流量隨機分發,但是增量我是定向分發,也許命中的更精準。

對此我只想說,內容分發的太慢了,要是分發的足夠快,我願意all in。。。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消費欲望的基礎上,研究每個時間段的消費欲望,應該也是提高轉化的重要維度。

但在這方面,我依然認知很低。

是不是可以這樣做?

1、研究商品在哪些地區熱銷,知+定向投放。

2、創造大量優質內容,大促期間狂投!

以上!

相關焦點

  • 知乎好物,1篇文章賺2W,我總結了這5點經驗分享給你
    這兩個問題,是所有想要利用知乎賺點小錢的用戶們常犯的錯誤,我甚至有一次還刷到,某作者在一篇回答裡,連續添加了10個商品連結的誇張情況。現在離雙十一還有一個月不到,但是電商平臺的各種活動早已開始了,藉此機會,剛好給一些知乎用戶說一下,如何利用雙十一,實現帶貨銷量翻倍。
  • 知乎賺錢實戰:我是如何一篇文章賺 3000+
    1什麼是知乎好物在開始講乾貨之前,還需要先給大家講清楚知乎好物是什麼。開頭的收益圖是來自知乎最近一年新出的功能叫【知乎好物】。那什麼是知乎好物?知乎好物你可以理解就是在知乎上賣東西。如果你的帳號擁有了知乎好物功能,就能在問答裡插入商品連結。
  • 文章帶貨的能量有多大?試試知乎好物推薦就明白了
    在這樣的場景下,「好物推薦」生逢其時,內容創作者通過「好物推薦」功能在回答、文章、櫥窗中插入商品卡片實現帶貨,獲得收入。各大KOL不甘落後、眾多明星跑步加入直播帶貨,那裡早是一片紅海,普通人很難博得一席之地。但內容帶貨才剛剛開始,「好物推薦」這種模式或許會成為未來帶貨的主流場景。因為它以完美的購物攻略滿足消費者精準需求,減少了用戶決策成本。
  • 我在知乎編故事,一篇文章賺1000,有罪麼?
    說實話,貼吧老哥編故事能力真的很強,這位老哥的故事,剛好戳中了大家對於「婚姻」、「彩禮」、「親情」這幾個比較有爭議的矛盾點(還有「網戀」),也是文章能這麼快爆起來的原因。在貼吧編故事的老哥都是想水經驗,而在知乎編故事的大佬們,是實打實可以賺錢的。
  • 一篇文章帶貨2200萬,知乎還有多大的可能?
    不久前,「藍大仙人」的一篇評測文章《最新2020年6月液晶智能電視選購攻略》通過知乎的 「好物推薦」功能送達後,這篇爆款獲得1.9萬次贊同,被7萬人關注,最終實現帶貨2200萬,硬核文章果然就是消費力啊!
  • 知乎系列《知乎好物的操作流程及思路分享》
    知乎好物是目前知乎平臺最賺錢的方式之一,當然知+會更掙錢,但是資金投入、操盤難度也更大一些。做知乎好物最重要的無非就這幾個因素:1. 選品(最重要的一步)需求挖掘,價值聯想。內容如何寫質量高的回答和文章,我的建議是字數一定要多,並且體現自己專業性,讓消費者相信你是一個某項領域的專家,你說的內容都是很專業性的東西,而且她還看懂了。看完你的文章或回答之後就有一種下單的衝動了。
  • 知乎帶貨最全攻略,人人可操作的副業項目,知乎好物推薦實戰篇
    知乎帶貨目前情況如何?智能電視評測領域「藍大仙人」,一篇好物文章獲贊1.9萬,漲粉七萬粉絲,實現帶貨2200萬,具體佣金藍大沒說,但據秀才自己操盤經驗,佣金不菲。任何未曾接觸的新領域,都隱藏著巨大的紅利與商機,只是看你肯不肯下場有所作為。
  • 通過知乎好物推薦啟動副業 月入1萬隻是基本操作
    知乎這一嚴肅的知識問答社區,最近幾年不停的發福利,繼值乎、打賞之後,好物推薦閃亮登場。好物推薦去年12月份才開始內測,懂懂團隊也有幸入選首批內測邀請的用戶。我們最初2個入選的帳號(現在已經超過10個帳號),一直運營至今,初期運營經驗不足,加上疫情的影響,單號月收入才幾百元,4月份開始,收入直線上線,當月衝破1萬,5月截止發稿已經破2萬。
  • 自媒體新作者扶持,一篇文章躺賺100-300元
    你認為現在自媒體到底好不好賺錢,其實在去年到今年做自媒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問題,賺錢其實並不簡單。目前很多自媒體平臺的內容輸出都很好,如果你是一個剛入手自媒體的新手想賺錢就一個字(難)。不過近期發現頭條的新作者扶持確實很良心,為什麼這樣說,首先不說流量的大小,我們應該是眼裡有錢,其他都不重要。
  • 知乎文章怎麼寫才吸引人?分享幾個技巧
    每當看到知乎上某些用戶隨便幾句話的抖機靈都能輕鬆獲得幾千贊甚至上萬,而一些辛辛苦苦的乾貨分享確點讚寥寥無幾。坦白說,小編檸檬了!不可否認,在這個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閱讀一篇文章的使然,已經變得有點浮躁,不再有耐心看完實用的長篇大論。
  • 40歲+,月薪4W+,我的經驗分享給你
    各位朋友們,如果你是因為職場的分享文章進來的,那麼你最好去知乎關注我,我在那裡經常做直播,還可以互動,效果比你單獨看文章要好很多
  • 知乎好物之矩陣號站群思維玩法
    本文主要教你站在搜尋引擎站群思維的角度去規避知乎封號的問題,前一篇文章分享之後,很多朋友問的最多的就是知乎刷贊掉贊,互贊封號,我們在實操知乎好物項目過程中也踩過這樣的坑,那麼我們是如何規避的呢?在解決問題之前,先插入一個題外話, 為什麼刷贊會影響排序?我在優化知乎排序的過程中,用到的更多是SEO思維,來給大家講講我是如何運用的。
  • 內容帶貨閱讀量破8億,知乎才剛剛起步
    從「為愛發電」到「內容帶貨」在此之前,知乎上的很多答主和B站的up主一樣,都是「為愛發電」。「混」知乎有5年之久的美物嗅嗅告訴記者,「知乎是以知識分享為起點打造的平臺,作者的認同感主要就是寫文章和回答問題。」
  • 我每天「不務正業」刷網站,卻狂賺5w+:這個2021年最新風口,竟無人知曉!
    其實很簡單,知乎是一個網絡問答社區。有疑惑的人可以提問,然後你可以回答分享自己的經驗、知識和見解。不需要多好的文筆和教授級別的學歷,操作簡單,只要會打字,願意主動分享生活和經驗,就能快速賺高佣金,這才是真正的躺賺吧!如果你是寶媽,搜索「孩子」找到相關話題,分享帶娃的經驗 ↓
  • 分享下我的知乎都通過哪些方法掙錢?
    玩知乎久了,認識了不少朋友,每次答題,都會有不少人 閱讀,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小小的成就感吧,當然了,順便可能還有錢掙,這就是流量效應,關注的粉絲多了,自然就有各種需求的可能,通過解決這些需求,那麼掙錢就有渠道了,我來分享下我的知乎都是通過哪些方式掙錢的,並且給大家提出參考掙錢的機率和收益參考。
  • 知乎為什麼有錢途,自媒體人必看
    寫在前面: 先說一件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先前在簡書發過一篇關於投稿賺錢的文章,現在已經有60,000多的閱讀 他們看到賺錢,就想著薅羊毛,蹭資源,他們從未主動思考過,也並沒有看到我後來在簡書發表的另外一篇文章,投稿賺錢的具體方法和建議,這篇文章裡我就分享了關於搜淘寶代寫的新關鍵詞。 有時候聽到什麼賺錢就衝上去,一點也不會思考,那再多投稿賺錢的方法對你來說都只是一個方法,不能被你變現。
  • 可以發表文章的網站?今日頭條寫文章賺錢?
    ,可以賺錢的網站是非常多的,用心寫好每一個平臺,你都可以賺大錢,其中在自媒體領域當中,今日頭條就是自媒體的老大,所以是必做的一個平臺,下面給你分享一下今日頭條寫文章賺錢?頭條的賺錢方式主要有以下的4種這幾種的收入當中,頭條廣告是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我們可以發視頻,發文章來賺取廣告費用,廣告的收益它是根據你寫的內容質量+ 視頻的質量和數量確定的,一篇文章發布出去一開始系統會給你一些基礎的推薦量,然後在把你的文章少量和分發給部分人群看看他們的反饋情況,系統可以根據閱讀完率、停留時間、點讚、轉發量、評論這一些行為數據就可以知道,你這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
  • 知乎引流,看懂這篇文章你就出師了
    知乎引流如何做?這個問題有點寬泛,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實際經驗,分享了具體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希望能夠對你帶來些幫助。最近幾個月我一直在研究知乎引流的一些方法和套路,基本上看過了市面上所有知乎引流的文章和教程。在這個基礎上我也自己實踐總結出來了一些目前沒人提到過的小技巧。這裡分享給大家。
  • 一篇100萬閱讀量的文章能賺3000?
    編輯:簡易財經本文是專欄《從零基礎開始,通過自媒體月入5000+的方法》第二篇文章。今天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自媒體是如何賺錢的,4種盈利方式,讓你輕鬆月入5000+,月入上萬也不會難。在此之前,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這是我在百家號2月份寫的一篇文章,推薦量達到993萬,接近1000萬,文章閱讀量更是達到了123萬,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百萬爆文」,那麼100萬閱讀量的文章能賺多少錢?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知乎的用戶「精英用戶」vs 普通讀者2013 年,社長寫過一篇《知乎:為「精英用戶」服務》,這是航通社最早對知乎的觀察文章。知乎符合所謂「二八定律」,創作者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看客。如今的知乎給每個用戶都提供了開放易用的創作輔助和數據統計工具,通過想法、專欄、視頻等多樣形態降低分享門檻,讓任何有志耕耘內容,或只想簡單分享的人,都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算法的進化,也讓人們收到的信息流總體上日趨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