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顧:
外灘頂級餐廳實錄(上)
外灘頂級餐廳實錄(中)
本期目錄:
(1)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2)Mr & Mrs Bund 外灘夫婦
(3)上海灘餐廳
(4)Heritage By Madison
一、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外灘十八號的盧布松一直是個話題度很高的餐廳,明明是大幾千的消費水平,卻擋不住它幾乎被當成網紅店的趨勢。這背後究竟是消費升級的欣欣向榮,還是高端餐飲奢侈品化的趨勢,還是網紅經濟的磅礴偉力?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不過在老饕圈子裡,它則以「俗」聞名,配色俗——紅黑搭配走遍世界分店;食材俗——龍蝦魚子醬和牛海膽鵝肝堆起來就是了;出品俗——始終是比較老派的法式料理出品。
但話又說回來,美食家批評盧布松,那是賈母在笑鳳姐,劉姥姥如我,還是安心吃菜吧。
開頭先必須點名表揚一下侍酒師,簡單交流後為我們推薦了一款奧地利國寶級貴腐,香型複合而平衡,濃鬱的果香讓人慾罷不能,在冰凍後尤其有衝擊力。
他們家的酒窖幾乎就在餐廳中央,玻璃之內是整齊排放的美酒,玻璃之外是時髦多金的饕客。本身就是一道風景。
開胃菜鴨肝慕斯佐波特酒汁配芝士泡沫:
鵝肝嫩滑如布丁,配上空氣感十足的芝士泡沫和優雅的酒香,高分。
早有耳聞盧布松的麵包籃是上海頂級的出品,畢竟筆者徵戰多年,只在他們家遇上了付費的麵包籃。
經典蟹肉魚子醬塔佐龍蝦凍與椰子泥:
龍蝦凍非常鮮美,一口下去,魚子醬,椰子泥,龍蝦凍同時迸發出汁水,是濃縮凝練的海的鮮味。蟹肉的作用更像是芝士蛋糕底部的手指餅乾,使整道菜不至於輕浮。它本身的鮮甜,則是在細嚼後才能在龍蝦魚子的味覺閃光彈中顯露。
烤朝鮮薊配原汁,薑黃鷹嘴豆泡沫:
很有創意的一道菜,用日式天婦羅的手法燒制朝鮮薊,在底下鋪上鷹嘴豆泥和打成泡沫的薑黃,複合的口感和口味輪流衝擊著味蕾。
香烤黑鱈魚配巴拉馬胡椒汁,白菜,及椰子泡沫:
鱈魚烤的極嫩,胡椒汁和椰子泡沫擺盤成黑白分明,藝術感十足。
慢燉鹿肉配紅酒醬汁與西芹慕斯:
鹿肉軟嫩非常,而西芹被慕斯化,作為蘸料,芹菜的清香尤其解膩,配上鹿肉更是完美。只是祝願你在吃的時候別回想起一道叫西芹炒肉絲的名菜。
和牛佐鵝肝配晚收汁波特酒汁和牛肉清湯:
真是……太俗了。和牛嫩,鵝肝更嫩;鵝肝爆汁了,和牛簡直就是汁。
土豆泥:
又據說是上海市最好吃的土豆泥,有專門的土豆種植園就是為了這一碗土豆泥。Emmmm還行吧,挺獨特的。
最後買單,人均約七百,總的來說,盧布松絕不會有踩雷的出品,每道菜也都略有創新,服務很棒,酒單也不錯,但是始終沒有一種驚豔的感覺。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俗氣」吧。
不過,接下來這家就恰好相反,雖然體驗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驚喜卻從沒少過。
二、Mr. &Mrs. Bund外灘夫婦
又是外灘十八號,又是國際星級大廚,但二者給人的體驗完全不一樣。在一個中午走入外灘夫婦,小窗外便是東方明珠。
Waiter問我們有什麼想吃的,他來推薦,我說請把你們菜單上有「PP獨創」這個前綴的都來一份,其它一概不要。他似乎有些落魄,給人種滿腹經綸無處使的即視感,他歪頭想了想,說:嗯,這樣點也可以。
先來麵包籃和開胃小食,小蘿蔔配黃芥末,麵包故意烤的焦焦的,但這黃油實在一般。最終得分就堪堪合格吧。
懶得翻長長的酒單,就無腦選了兩杯店酒,一白一紅。那支灰皮諾說實話毫無特色,但這杯馬爾貝克卻性價比超高,酒體豐滿,煙燻感,果香味,濃鬱而又平衡。
主廚獨創黑松露吐司:
第一道菜一掃陰霾。吐司底部用炭火烤焦,上半部分浸潤檸檬黃油汁,鋪上滿滿的黑松露後再打上檸檬黃油泡沫。入口即是檸檬明快的酸度和黑松露高雅的菌類香氣。口感更是美妙,從泡沫的輕盈到松露的滑嫩到上層的溼潤到下層的乾脆。在口味,口感,創意,品相都做到了滿分的一道菜。
主廚獨創罐蒸虎蝦:
把蝦裝進罐子裡,順手塞進不少的香料和水果一起蒸。開罐時Waiter一臉興奮地讓我們聞聞,的確香氣撲鼻,是柑橘檸檬類的黃果香,很舒服。
就蝦而言,口味上雖然浸入檸檬汁水很優美,但口感很一般。泰國虎蝦本就肉質粗糙,拿來街邊攤大排檔炙烤自然是爽到,但在頂級餐廳中就要扣分了。如果他們想要頂級的口感,蝦最好不要全熟,就像Mercato對三文魚處理的那樣。
主廚獨創照燒牛肋排:
碩大無比的牛肋排,用日式的照燒來處理。搭配炸蒜片,橘子醬和照燒醬。
火候完美,全熟的肋排軟嫩如三分熟的菲力。靠近骨頭的地方有軟骨,口感更上一層樓。蒜片和濃縮檸檬醬更是點睛之筆,如同整蠱糖果級別的酸味居然很配照燒這種做法?
主廚獨創袋蒸黑鱈魚:
罐子變成了袋子,只是這次不能開袋讓我們聞聞了。鱈魚一如往常火候完美,能用勺子摑成一片一片,卻又軟嫩綿密。鱈魚配上米飯,澆上主廚從粵菜中吸收靈感的獨創醬汁,拌上些京蔥,蘑菇,太完美了!
主廚獨創檸檬:
這個可是真的檸檬喲!主廚將檸檬皮在糖水中熬煮36小時,薄薄的檸檬皮富有蜜餞的彈性韌性,卻又不是特別的甜膩。裡面包裹的是檸檬慕斯,檸檬冰沙,和香草奶油。這種同一食材經過不同處理後匯集的手法在這道菜初生時(十年前了快)簡直是驚豔了整個上海灘。雖然現在已經很常見,但這隻檸檬仍舊是我見過的最完美的甜品之一。它的口感跨度更大,檸檬皮可不是別家會用的。它對溫度的處理也更好,從外部的常溫皮,到低溫慕斯,再到內部的冰沙。
買單人均約六百,全程服務在線,一位黑西裝的上海爺叔經常跑來問口味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啦。總的來說,幾乎道道有驚喜。眾所周知,外灘夫婦是主廚PP旗下的老牌法餐,PP近幾年在上海風頭無二,除卻人均5000的紫外線餐廳屢獲佳績,新的法式簡餐店也在新天地開業……對於他的才華,我只能敬稱一詞——味覺的魔術師。
盧布松的成功,來自出菜品控,來自食材供應,來自服務培訓,來自世界摘星32顆(世界第一的紀錄)的經驗。
但外灘夫婦的成功,來自優雅愉悅的氣質,來自自信親切的服務,來自不講道理的天才。
三、上海灘餐廳
終於到了一家本幫菜餐廳。老爸朋友聚會,一聽在外灘,那自詡美食博主的我當然不能錯過。
上海灘餐廳,點評表示這是本幫菜門類環境第一的餐廳,的確是裝修的美輪美奐。尤其是其色彩,豔而不俗,花哨而不油膩。大廳有巨大的落地窗,能完整地看到外灘夜景。不過也有座位不巧在最深處的(比如我們一桌),還能看隔壁美術館每小時動一動的三排鋼管。
作為席間年齡最小,我獲得了「想吃什麼隨便點」的特權,於是隨便點了兩個招牌菜,剩下的交給真正的熟客老饕,絕對不會讓我們失望。出於禮節,席間並非每道菜都拍,也不會每道菜都講,這裡挑幾道特別的與大家分享。
既然是本幫菜,配酒自然就是黃酒,放一粒話梅入小杯,每一杯都是甜甜的。
魚子醬脆皮野菜松阪肉:
菜如其名,魚之鮮美,肉之豐腴,菜之清甜,作為開胃小菜很不錯。
黃酒糟味竹蟶王:
黃酒泡沫打上竹蟶,撒一兩點鮭魚子。竹蟶本就新鮮,黃酒更添鮮香醇厚的回味。
陳醋茄子:
簡單卻美味。下重醋和肉汁,哪怕不愛吃茄子的都會一筷子接著一筷子。顏色更是對比強烈,好看好吃。
糖醋小排:
淋著濃濃的糖醋汁,怎麼可能有偏差。
毛蟹年糕:
濃油赤醬,料足味正。
野菜手卷:
皮是薄韌的,並非日式的海苔卷。裡面是油炒的菌類,松子,小蔥等,香噴噴。
此外,還有鮮美的龍蝦湯,川式的水煮三樣,醃篤鮮,紅燒肉……上海灘餐廳也是如盧布松般精準地把控每一道菜的出品,保證著以上海命名的這家餐廳對上海菜的追求。相信絕不會有點到雷的奇遇。
我在他們家的菜單中看見了兩種態度:保持濃油赤醬,傳統做法的家常本幫菜和活用分子料理,西式烹調的創新菜。
經驗來說,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很少能在一張西式頂級餐廳的菜單上共存,但是幾乎所有中式頂級餐廳都會在菜單上展露這二者的博弈。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就留作思考題吧。
相比於上海灘餐廳的老派貴氣,接下來的這家「中餐」,可以說是無比新潮,無比浪漫的中餐。
四、Heritage By Madison
Madison本是滬上知名的brunch聖殿,這次復活竟做起正餐,走bistro風格,怎能叫人不喜歡?
菜單就一張紙,正面中文背面英文,加起來不到20道菜,走精品路線,是我喜歡的風格,自然早早地做好攻略,迅速點完。
可酒呢?經理抱歉地說剛開業還在試運營,酒單還沒做好,不過我想喝什麼可以和酒保說。於是我說:「surprise me,請給我一杯別的地方喝不到的!」
於是便有了這杯:用威士忌作基酒,加入店內自己打制的生薑泥和生薑糖漿,浮八角等香料。入口辛香而不衝,還有點酸甜。中西結合的調味就是他們家的風格。
鹹蛋黃藕片:
初入口像是薯片呢,鹹蛋黃的味道乾脆利落,並非是傳統甜品的鹹甜口而是薯片的鹹香口,最後藕片的清香才會顯露,成為主流。我在想,為什麼市面上沒人做這麼好吃的零食?
炸花卷配芸豆泥:
炸的花卷本就有炸制主食的獨有香氣,表皮的酥脆也是剛好,配上豆泥更是讓味覺和口感爆炸式上升,更別提豆泥裡還藏了把小蔥,嘖嘖。
胡將軍的花菜:
是道很可愛的西式中餐,糖醋花菜淋上巧克力醬,還拌著醃製的仔姜。奇異的味覺體驗是出此店再也感受不到的。聽上去有點黑暗料理但實際很不錯啊。
牛肉塔塔:
在傳統的牛肉塔塔裡加入了很多亞洲元素,比如雪梨,芝麻,生薑,芥末。用生菜一包就可以吃。清新爽口。
鴨肉炸醬麵:
看似是純意面的風格,但那醬汁一入口,就知道骨子裡還是那炸醬麵。
重慶熱辣雞:
初看似乎就是無趣的美式deep fried,但是!一口咬下去才知道這雞的辣油是多么正!簡直回到了川渝!主廚似乎正是因為非常喜歡那裡辣油的製作,在自己店裡仿製了。
這道菜,必須用炸的軟嫩的雞肉沾牛油果醬,混合小菜一起吃,才是完美!牛油果增加了厚重口感減輕了辣度,小菜附帶一點清爽和明快的酸度。一切都剛剛好。
Madison做的究竟是中餐還是西餐?從藝術角度來說,他是在模糊中西餐的界限,但從個人角度來說,我覺得這就是中餐,只是用了西餐的呈現方式。我在主廚的菜單上看到了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感悟與驚喜。
是啊,判斷一個餐廳是否是頂級餐廳,絕不僅僅是看食材多好,服務多體貼,價格多昂貴,主廚多知名。而是看這家餐廳是否有使命感:一種探索味覺邊界的使命感,一種傳播先進飲食文化的使命感。這份使命並非是累贅或沉甸甸的責任,正如真正有話要講的學生只會嫌作文格子不夠寫不下,真正在做美食的主廚,只會樂在其中。
第一季的十家外灘餐館的介紹就如是落下帷幕,會有第二季嗎?這主要是個資金問題……
但是,另一些測評正在進行!比如:
上海精品咖啡店紅黑榜
上海性價比創意美食推薦
北京老字號美食測評
上海新天地美食實錄
……
求關注,求轉發,求打賞!如果你也有什麼絕世好店想分享,或者只是想看美食博主(劃掉)的罪惡朋友圈,歡迎加這個個人微信:
招待不周!
往期回顧:
OPS Café|在這裡,遇見最新潮的咖啡文化
如何在北大食堂,獲得人均百元的體驗
順德美食專輯:食之巔峰
外灘頂級餐廳實錄(中)
當理科生遇上甜品
思考題參考資料:
大中餐沙文主義|為什麼有人說,中餐不如印度菜?
最後,若想留言,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