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科幻電影

2020-11-17 盧文康說車

影片是2004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但是在觀看過程中絲毫沒有年代感,反而覺得很貼近現在的生活。

2020年的開頭,整個世界都不太順,東非的蝗災,西班牙的大暴雪、澳大利亞的山火和我國正在面臨的新型肺炎疫情……

這部影片講的是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

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印尼的大暴雨,日本的大冰雹,紐約的龍捲風……傑克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已經來不及了。

此時傑克的兒子山姆正在紐約參加學術競賽,天氣的巨變帶來了大暴雨,很快整座城市被海水淹沒,一艘貨輪被衝進了市內。

山姆一行人躲在了圖書館,氣溫越來越低,外面下起了暴雪,街上的水被凍住,很多人開始往外走,山姆勸大家留下來,在路上會被凍死,但大家不信他,只有幾個人留下來。

生存還是毀滅?

瑟瑟發抖的他們開始燒書取暖,那些古典精美的藏書被扔進了壁爐,但有個人抱著本《聖經》,說:「文字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的東西,這是第一本印刷出版書,是西方文明的代表,我將來守護它。」

山姆的同學蘿拉問山姆:「你父親會來嗎?」山姆堅毅地答道:「會來,他一定會來。」

另一邊傑克和他的同事去往紐約營救山姆,歷經萬難,路上同事問傑克:「不休息一下嗎?」傑克說:「照這樣的情況,我怕他等不到明天。我答應過兒子,所以我一定會守信。」

等他到達圖書館時,圖書館已倒塌,被大雪覆蓋。傑克找尋許久,終於父子相見。

整部電影的特效和場景製作極為震撼,讓人感覺到「後天」離自己其實並不遠。在當今社會,如果我們仍繼續亂砍濫伐、汙染環境,不保護好地球,那「後天」也許就是今天。

相關焦點

  • 說世界末日科幻電影你會想到什麼《後天》《2012》《猩球崛起》
    說到世界末日科幻電影,你會想到什麼? 《後天》、《2012》、《猩球崛起》…… 但我想你們大多數人已經做過了。 春節期間的「流浪地球」也開創了國內科幻小說的新時代!所以,今天我們推薦最新的科幻電影——《世界末日》 我是我的媽媽 2019 豆瓣評分:7.1 我是我的媽媽 適用於:末日科幻迷 因為:末日科幻小說的不斷逆轉!當 長度:114分鐘 Netflix。 我是我的媽媽。 Emmm……很中式的風格,乍一看不像是世界末日科幻小說嗎? 關鍵詞是「母親」。
  • 《後天》導演執導科幻大片《月球墜落》,網友卻調侃《白宮墜落》
    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將執導1.5億美元投資的科幻大片《月球墜落》,該片在前幾年就已經傳出過消息,被網友認為是又一版《絕世天劫》的同時,艾默裡奇執導的《白宮墜落》也被拿出來調侃,怎麼回事呢?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大片可不少,翻翻履歷就有98版《哥斯拉》、《後天》、《獨立日》、《2012》、《白宮墜落》等等,《月球墜落》是他和老搭檔哈洛德·克盧瑟共同撰寫,也是第七次合作。電影講述一場災難使一種神秘力量把月球從軌道上撞下,朝著地球撞去,在時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一支由底層社會人民組成的小隊向月球發起最後一擊,希望能解開謎團,使地球免於毀滅。
  • 我們毀掉的——電影《後天》觀後
    我們毀掉的——電影
  • 16年前的科幻巨製《後天》,卻對「今天」的災難有著重要意義
    後天》是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2004年推出的科幻生態災難片。影片很鮮明地體現了生態批評中的生態主義世界觀,以「去地域化」的邏輯實現一種全球性的生態環境想像。後天》從太空的角度呈現出地球景象,這裡任何城市、地區、國家的概念已經不再存在,觀眾看到的只是浩渺的宇宙中靜靜存在的地球行星,整個北半球成為了白茫茫的一片......
  • 論《後天》等冒險類電影,在好萊塢重新啟動創作的意義
    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冒險類電影在西方影壇近幾年來好像很少出現了,其中主要一個原因就是——新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趨於安定,冒險類電影損失了一定的市場,畢竟電影藝術來自於生活。不過現階段的全球疫情,讓不少人重新開始回味起來冒險類電影。北京時間3月23日,根據好萊塢老電影的票房統計,《後天》、《星際穿越》等知名冒險類電影的票房重新上升。
  • 最後的救贖——觀電影《後天》
    《後天》是一部科幻類的片子,我覺得這部片子非常有教育意義,他講述了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從而阻擋北上暖流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後天》是一部電影,它是虛構的,可我卻覺得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     全球變暖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可是又有誰知道全球變暖的原因呢?又有誰在乎過全球變暖的原因呢?
  • 科幻電影《後天》:請盡你之所能,關愛地球,守護人類共同家園
    所以今日凝子就給大家推薦一部應景的電影——《後天》如果你是科幻電影愛好者,相信這部電影定能給你強大的視覺衝擊,尤其是裡面的一些強大特效場景,讓人不得不由衷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好啦,話不多說,下面就由凝子來講講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觀影體會吧。
  • 經典電影推薦《後天》
    今天給大家,說一部災難片的開拓者,後天。影片開頭南極科考隊在,考察的過程中,遇險,也是預示著,災難的開啟。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災難降臨在人類身上時,才知道,犯下的錯,當一系列自然災害,充斥著我們周圍時,或許人類才懂得後悔。
  • 電影《後天》預言成真?
    還記得那部末日電影《後天》嗎?人類在洪水滔天后的極度嚴寒中毀滅,整個美國成為一片毫無生機的冰天雪地。
  • 科幻電影迷必看的10大科幻電影
    星際穿越 近些年來最好的「硬」科幻作品,裡面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原理都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定的科學理論在支撐,影片中對於黑洞的描述和鏡頭和前幾年公布的黑洞成像簡直一模一樣。4.後天災難片中的翹楚,惡劣的天氣冰封地球,裡面講了很多的科學知識和暖暖的父子情
  • 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 | 薦書
    定價:78.00元內容簡介本書系作者歷年在各大知名媒體發表的科幻電影影評精選結集。目 錄新版自序導言∣看科幻電影的七個理由與電影結緣為什麼迷上科幻電影科幻電影的獨特價值:反思科學科幻、幻想、好萊塢電影、漫畫我的選擇標準關於本書的若干說明
  • 推薦二十部科幻題材電影
    大家好,這裡是白北星,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二十部很優秀的科幻電影,以下是這二十部科幻電影的主演和個人評價,排名不分先後1、《阿凡達》《阿凡達》海報該劇主演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這部科幻電影縱使已經上映了十一年,它在人們心目中仍舊是一部無法被超越的科幻電影。
  • 為什麼美國能拍出這麼多好看的科幻電影?
    為什麼美國能拍出這麼多好看的科幻電影?我自己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可以有點幫助。1 民族構成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德裔佔比最多,接下來是法裔,義大利等。九十年代後到現在拉丁裔、亞裔等增長速率遠超白人。從歷史中我們知道民族構成越複雜,相應的文化也更具多樣性。
  • 全球公認十部經典科幻電影,看過一半以上的都是科幻迷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戰7》出了這麼久,影評早已普天蓋地,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這是一部致敬經典,籠絡粉絲,中規中矩的電影。無論是與前面的六部星戰電影還是其他同類科幻電影相比較,它都是缺乏創新和特色的。
  • 後天電影的原理—我們可能要面對後天的自然事件
    如果沒有看過後天電影的小夥伴可以去瞧瞧。電影後天講的基本原理:氣候變暖將引抄起北大西洋溫鹽環流的崩潰或減緩,引發顯著的氣候突變。現在是夏天極熱,冬天極冷,導致海洋暖流的南北氣溫趨向一致,流速減緩,當極端情況出現,暖流南北溫度一致,那也就不流動了,不流動的時候,赤道地區的暖流過不來,導致氣溫急速下降,就會出現後天中的情形。那怎麼應對呢,加厚房牆,窗戶加上三層真空玻璃,這我感覺還安全點。
  • 影視鑑賞課 || 電影《後天》
    電影通過蒙太奇的手法將多個地區的惡劣天氣同時展示在觀眾面前,影片的不斷閃現不斷地衝擊觀眾的視覺感受,使觀眾仿佛深陷其中。電影《後天》用特效加蒙太奇的方式講述了人類在遭遇洪水暴風雪,颶風海嘯等災難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傑克博士找到兒子時的感動。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而大自然又何嘗不是脆弱的呢?
  • 星際穿越、後天、我是傳奇等關於人類未來的科幻電影
    二,後天。溫室效應引發地球的大災難,北極冰川的融化,地球回到冰河時代;冰河時代的地球人類如何生存?(2018年暴風雪襲擊美國密西根州,燈塔掛滿冰柱。)迄今為止人類並不清楚,氣候系統是一個「穩態」或者「非穩態」系統。可能未來不遠的一天,人類對於氣候系統的擾動到達臨界值,直接引發氣候系統的劇烈變化。
  • 超驗駭客:科幻電影與人類的未來
    今天去看了超驗駭客,科幻電影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式的思想飛躍,從電影院回來到現在,一直在思考人類的未來,心情十分激動,久久不能釋懷。
  • 環保電影 《後天》觀後感集結營
    環保電影《後天》觀後感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楊有威     今晚我滿懷期待的來到北區理工樓,等待著進入101課室觀看環保月活動帶來的環保電影,我有幸的坐在觀看影片的最佳位置。開始覺得學院推薦的電影可能不太好看,但電影從播放的開始我就錯了,沒想到播放的是幾年前上映的美國大片《後天》。
  • 那些科幻電影教給我們的事
    科幻電影從不乏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展示,雖然有些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人類非常美妙的未來,但大部分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警告。  儘管如此,科幻電影還是如暗夜中的燈塔一樣,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設法避開或擺脫科幻電影中展示的人類未來的暗面。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我們能從科幻電影中汲取的8個關於人類未來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