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後天》:請盡你之所能,關愛地球,守護人類共同家園

2020-11-17 凝子汐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都說保護地球,人人有責。所以今日凝子就給大家推薦一部應景的電影——《後天》

如果你是科幻電影愛好者,相信這部電影定能給你強大的視覺衝擊,尤其是裡面的一些強大特效場景,讓人不得不由衷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好啦,話不多說,下面就由凝子來講講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觀影體會吧。

《後天》電影海報

影片介紹: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美國的一次災難事件,由於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

一開始,氣象學家傑克·霍爾教授曾在演講中預言過全球暖化將會引發一場地球災難。但是他預測是一百年以後或者更久才會有較大影響,於是這個預測在當時並不被當局重視。

當然不久之後,地球上發生的一系列可怕事實就驗證了這個猜測。洪水、冰雹、颶風、冰山融化、極度嚴寒等等侵襲人類的生存家園。

美國政府開始組織北緯30度的民眾轉移到赤道周圍,場面一度陷入混亂之中。更糟糕的是,當時霍爾教授的兒子薩姆等一行人被困在紐約的一所圖書館裡。

預測到了未來幾周地球氣候變化的霍爾教授告訴薩姆讓他們別出去,堅持到他的到來。由於被困,沒有取暖燃料,薩姆他們只能靠燒書生火來維持體溫。

最後,薩姆他們逃過了這場滅頂的災禍,等到了他父親霍爾教授的到來,大家都獲得了解救。

經典臺詞:

Mankind survived the last Ice Age. We're certainly capable of surviving this one. All depends on whether or not we're able to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I sure as hell would like a chance to learn from mine.人類熬過上一次冰河時期,這次也熬得過來,但我們必須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我也必須從錯誤中學習。

I study hard for the future, who knows there is no future.我拼命讀書為了將來,誰知道沒有將來。

凝子影評:

這部電影可以算是眾多災難片裡面的翹楚之作,裡面的很多特效都給人以強大的視覺衝擊,感覺十分震撼。

冰川融化後翻騰的大海、幾乎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盡的颶風、狂湧入紐約市的滔天巨浪、整個世界的萬裡冰封等等場景,無不令人折服。

電影雖然是一部有關災難的影片,很多場景都給人視覺層面的享受,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視覺衝擊還是不得不引發我們有關人類未來的思考。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人類的短視,使得我們更加專注於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了全人類的命運。

在影片開頭由氣象學家霍爾教授與副總統那段短暫而激烈的爭論中便展現地淋漓盡致。霍爾教授說:「自然環境是脆弱的。」副總統卻不耐煩地對他說:「可是不要忘了,我們的經濟也同樣脆弱。」

是啊,為了經濟的發展,人類向大自然索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而經濟又是一個國家相當重要的籌碼,政客們不敢輕易為了渺茫的人類命運問題而擾亂經濟,從而影響自己的從政生涯,這一點自是無可厚非。

但作為普通市民的你我,是否願意為了渺茫的人類前途問題而從此刻就行動起來呢?節約生活裡的每一種自然資源,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我們每一分鐘都在讓地球變得更暖和,然而卻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便利,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似乎都陷入了「囚徒困境」。

通俗一點講就是:全球變暖,離我遠著呢,我的一舉一動,又能帶來多大的影響。殊不知,一個人的影響雖然微不足道,但幾十個億個「一」加在一起,地球環境,便岌岌可危。

影片中,當看到天空中落下雞蛋大小的冰雹,暴雪來襲,龍捲風、海嘯席捲紐約、自由女神像被深埋雪中等場景時,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發起怒來真的很可怕!而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又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不堪一擊。

所以,愛護自然,人人有責。因為這關係到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唯有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人類才能更好地延續下去。

否則,等後天到來再後悔,卻是為時已晚。

圖源百度,侵刪

我是凝子汐,喜歡追劇,愛看電影。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吶~

相關焦點

  • 《後天》科幻電影
    影片是2004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但是在觀看過程中絲毫沒有年代感,反而覺得很貼近現在的生活。2020年的開頭,整個世界都不太順,東非的蝗災,西班牙的大暴雪、澳大利亞的山火和我國正在面臨的新型肺炎疫情……這部影片講的是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
  • 節能環保綠色出行倡議書,請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同在一片藍天下,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也是人類唯一可以生存的家園。她有著蔚藍蔚藍的大海,密密麻麻的森林,遼闊碧綠的原野;還有著清新的空氣,滋潤大地萬物的雨水,她是那樣的雄偉壯觀,和藹可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可人類卻毫不珍惜的傷害他。
  • 科幻熱片《流浪地球》小析
    》是根據劉自慈欣同名小說中的「地木危機」部分內容改編的,其設想太陽某一天發生災變,燒毀地球,人類即將失去世代棲居的家園,為了逃離這場災難,人類在地球裝了上萬個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 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 國產科幻電影的巔峰?還是國產電影的起步?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反面教材《上海堡壘》科幻電影可謂是好萊塢電影最具盛名的一種電影類型,而我國的科幻電影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去年的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可謂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事業的成就。你不會認為是《上海堡壘》吧?因此我們要深入解讀,這部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作品,深度挖掘其中的美學文化與科幻的碰撞。《流浪地球》中滲透著東方文化的韻味。從地下城的不止過春節的場景,舞獅餃子等一系列的市井氣氛都是對作品中國文化的體現,也深刻地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園情懷。以及在太陽即將毀滅時,人類必須離開已經不能適合生存的地球時,能想著帶地球流浪尋找新的生存地方,或許只有中國人民了。
  • 16年前的科幻巨製《後天》,卻對「今天」的災難有著重要意義
    地球是全人類的,無論災難的形式是什麼樣的,都需要全人類的共同承擔與團結。後天》還從宏觀的角度通過從太空俯瞰地球的鏡頭將人類自己的大家園——災難襲擊下地球的全貌展現出來。這種「球外視角」的運用使觀眾更直觀地體驗和感受到自己居住的星球,在這場人類一手製造的氣候災難中遭受的摧殘和毀滅。
  • 捍衛家園 守護藍天 勞保會助力「世界地球日」
    在羅蘭·艾默裡奇的著名災難電影《後天》中,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海平面迅速上漲、驚濤駭浪之下人類命懸一線的場景,一定還令很多人印象深刻。近日,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確診人數超過200萬,世界也因此成為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 我們毀掉的——電影《後天》觀後
    相對於後天來說,現在我們應該珍惜如今擁有的,保護如今擁有的,難道不是嗎?「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美國氣象學家傑克嚴肅說道。一位在座的政府官員反駁他說:」我還以為你在說冰川時代,而不是溫室效應。「接下來這位官員還說美國要擔心的是經濟問題,不用來擔心這些,災難也許會來,但還很遙遠。但他錯了,噩耗來得太快,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類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從影院出來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它是被贊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上面幾句話來自影片預告,寥寥數字將末日來臨的緊張感和拯救地球的急迫感,烘託得恰到好處。太陽即將毀滅,為了拯救人類文明,地球必須逃離太陽系,開啟「流浪地球計劃」。
  • 斬獲國內外17項獎項,國產之光《流浪地球》,中國真正的科幻電影
    2019年國內電影市場可謂是&34;啊,其熱鬧之程度堪比數十年來之大戰。《白蛇:緣起》先來預熱;被網友評論為&34;的《哪吒》和《羅小黑戰記》將國內漫改電影的熱度推向高峰;《誰先愛上他的》、《少年的你》兩部話題十足的電影先後上映,引爆了新一輪社會問題的熱議。
  • 《流浪地球》中人類推動地球希望到達的新家園,其實就是比鄰星
    電影《流浪地球》無疑是2019年春節期間最為火爆的電影了,確實是一部值得觀看的科幻巨製,是優秀國產科幻電影的代表作,我們相信在《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必將湧現出更多的優質科幻電影。隨著《流浪地球》的熱映,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如太陽系、恆星、太陽、木星等成為了人們聊天的話題,大大推動了天文地理知識的傳播。
  • 《流浪地球》這4點缺陷,告訴我們中國缺什麼樣的科幻電影
    讓整部電影具有全球化的人文視野。在科幻片類型方面,《流浪地球》是典型的太空旅行類的科幻電影。通過帶人類逃出太陽系,讓科幻想像發生在地球之外的外太空。《流浪地球》是工業體系創造的硬科幻電影。從票房和突破性來看,它都是成功的。但它有很多缺陷。
  • 流浪地球,我終於等到了中國人來拯救人類。
    在五彩繽紛的電影題材中,科幻一直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好萊塢好看的科幻電影有很多,但可惜,在流浪地球以前的中國,科幻電影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但今日,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出現,讓國人非常驚喜,畢竟,我們終於等來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科幻電影,我們中國人也是可以拯救地球的。
  • 這些科幻漫畫,適合喜歡《流浪地球》的你
    誰說中國做不出好看的科幻電影?2019年春節檔,一部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客串,不靠流量藝人主演,卻短短5天收穫超20億票房和極佳口碑的電影——《流浪地球》,一舉成為時下最令人出乎意料的賀歲片黑馬,在春節期間給大家帶來一場中式浪漫的科幻盛宴。《流浪地球》的小說原作,來自曾著有《三體》、《球狀閃電》等作品,並獲得雨果獎的國內頂尖科幻作者劉慈欣。
  • 「獵鷹」主演科幻新片《少女救地球》中文預告 人類移民木星衛星
    「獵鷹」主演科幻新片《少女救地球》中文預告 人類移民木星衛星 2019-01
  • 中國電影人的「家園情懷」 澳大利亞觀眾熱捧《流浪地球》
    雪梨影院加大流浪地球排片量。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大勇):在國內已創下20億人民幣票房的電影《流浪地球》,目前也正在澳大利亞火爆上映,觀眾被影片展現的特效和情懷深深感染,認為這是一部思考全人類命運的優秀科幻大片。
  • 想像「未來」,是為反思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電影藝術對這一人類重要話題的表達與思考,久已有之,且獨具優勢:電影直觀且感性,可以上下億萬年,也可以縱橫至宇宙之無邊浩渺。人類與地球的關係,在「最老」與「最新」的科幻片中不斷重複出現:人類離不開地球,但又對外太空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式與觀眾見面,首映當日就突破了2億元的票房大關,同時豆瓣評分飆升至8.3分,最終以46.55億的票房躍升為國產電影票房第二(僅次於《戰狼2》)。許多影評人和觀眾將《流浪地球》的上映稱作是中國科幻片元年的開啟,同時也將《流浪地球》稱為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須通過「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另尋家園的故事。所謂「硬科幻」是指運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硬科學為基礎,通過嚴格且專業的計算和推演,描寫新技術和宇宙探索為人類命運與未來帶來改變的科幻作品。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流浪地球》
    作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之前正在銀幕上不斷刷新票房和口碑紀錄。同名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是同名短篇小說,然而這部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講述了太陽乾涸和膨脹的故事,地球需要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射器逃離太陽系,然而卻偏離了木星的洛希極限,在危機時刻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撕裂的地方,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一起努力逃離木星的引力。
  • 星際穿越、後天、我是傳奇等關於人類未來的科幻電影
    一,星際穿越在不久的未來,地球氣候已經不適合植物生長,各種資源枯竭,饑荒肆掠地球,人類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人類通過「時空裂口」穿越星際,去尋找下一個家鄉。(穿越遙遠的星系銀河,感受了一小時七年光陰的滄海桑田,窺見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但愛永遠是人類最偉大的力量,也正是由於愛拯救了人類。)(世界微塵裡,其唯愛與憎。)二,後天。溫室效應引發地球的大災難,北極冰川的融化,地球回到冰河時代;冰河時代的地球人類如何生存?(2018年暴風雪襲擊美國密西根州,燈塔掛滿冰柱。)
  • 劉慈欣大讚《流浪地球》電影:難以置信的中國科幻大片
    由於有「大劉」的原著背書,預告特效也不五毛,不少網友將其稱為「國產第一科幻大片」,相當期待。今日,剛剛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劉慈欣發表了他的看法,將其碰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劉慈欣表示:「一時間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