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IFF」,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官方微信號
在紀錄片的世界裡,記錄著的過去,在觀看的每一刻都又在書寫著新的正當下。正如TIFF即將在9月14日舉辦的Dialogue單元 -「On Documentary: The Past Is Present」裡的簡介所說的那樣:
Documentary films about history always have a relationship to the present. At their best, they can influence the future.
有關歷史的紀錄片總是跟當下有著直接的關聯。在它們最佳的狀態下,甚至可以影響未來。
TIFF DOCS 紀錄片單元共搜羅了9部全球最好看的非小說類展映影片。他們都符合了紀錄片的初衷:無腳本的坦誠記錄人物和故事。雖然記錄的是過去,但足以影響未來。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Swipe for more >>
吳皓 是一名美籍華裔作家、導演、編輯和紀錄片製片人。他曾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後留學美國獲得了麻薩諸塞州布蘭代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 in Massachusetts)分子生物學碩士以及美國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ss School of Business)MBA學位。他作為導演執導的電影包括《Beijing or Bust》(05)、《成名之路》(「The Road to Fame」) (13)、獲得西南偏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大陪審團獎的《虛擬人生》(「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18)、短片《我的一家人》(「All in My Family 」)(19)以及《76天》(76 Days)(20)。
陳瑋曦是《時尚先生》(Esquire China)的視頻記者。他的紀錄片短片得到了騰訊新聞和第一紀錄片實驗室的支持,並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和財新傳媒獎中獲獎。《 76天》(「76 Days」)(20)是他作為導演的處女作。
《76天》記錄了一個真實的2020年,記錄了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而被迫封城76天的武漢,市內病患和一線醫療工作者的生活狀況。《76天》將會是一部世代傳承下去的作品,讓下一代人能更好的回顧和了解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爆發的經歷。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出生于波士頓,曾就讀於耶魯大學法學院。他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古根海姆和麥克阿瑟的獎學金。他的許多電影都曾在電影節上進行放映,包括《拳擊館》(「Boxing Gym」)(10),《瘋馬歌舞秀》(「Crazy Horse」)(11),《在伯克利》(「At Berkeley」)(13),《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14),《傑克遜高地》(「In Jackson Heights」)(15),《書緣:紐約公共圖書館 》(「Ex Libris - New York Public Library」)(17)和《印第安納的蒙羅維亞》(「Monrovia, Indiana」)(18)。《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20)是他的最新的紀錄片。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以長篇紀錄片見長,這部《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的品質也毋庸置疑。2020年夏天,美國各地因種族不平等的問題而抗議。現在觀看一年前所拍攝的這部勾勒城市肖像的作品,不難發現市民呼籲問責的呼聲一再高漲。儘管街頭抗議活動向來引人關注,但懷斯曼(Wiseman)卻用攝像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我們很少見到的民主陰謀。
《國家之敵》
Enemies Of The State
索尼亞·肯納貝克(Sonia Kennebeck)出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Malacca),現居紐約。她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大學獲得了國際研究碩士學位。在成為電影製片人之前,她執導了八部電視紀錄片,並為德國公共電視臺製作了50多個調查報導。她的紀錄片處女作《國鳥》(「National Bird」)(16)在柏林電影節首映,隨後獲得了裡登霍爾(Ridenhour)紀錄片獎和艾美獎提名。《國家敵人》(「Enemies of the State」)是她最新的紀錄片(20)。
在多年的調查中,索尼亞·肯納貝克(Sonia Kennebeck)不斷探訪馬特·德哈特 (Matt DeHart)的家人、律師以及對這件事關心的新聞界及學術界的追隨者。然而,在不斷深入了解後,更多的問題卻浮出水面。這部電影像間諜之謎一樣展開,在全片觀影的過程中,將讓觀眾一直在猜測到最後。
《火球》
Fireball: Visitors from Darker Worlds
Werner Herzog (沃納.赫爾佐格)出生於德國慕尼黑。自1960年代以來,他已撰寫、製作和導演了60多部劇集,短片和紀錄片。他的電影包括曾入選TIFF的《壞中尉》(「Bad Lieutenant: Port of Call New Orleans 」)(09),《忘夢洞》(「Cave of Forgotten Dreams」)(10),《凝視深淵》(「 Into the Abyss」)(11),《進入地獄》(「Into the Inferno」)、《鹽與火》(「Salt and Fire」)(16),《會見戈巴契夫》(「Meeting Gorbachev」)( 18)和《火球》(「Fireball: Visitors from Darker Worlds」)(20)。
克裡夫·奧芬海默
Clive Oppenheimer
克裡夫·奧芬海默 (Clive Oppenheimer)是劍橋大學的火山學教授。他的著作包括《火山學和地球大氣》(「Volcanism and the Earth’s Atmosphere」)(03),《火山脫氣》(「Volcanic Degassing」)(03),《火山》(「Volcanoes」)(04)和《震撼世界的火山爆發》(「Eruptions That Shook the World」)(11)。他與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共同執導了電影《進入地獄》(「Into the Inferno」)(16)以及他的最新紀錄片《火球》(「Fireball: Visitors from Darker Worlds」)(20)。
當我們通過高倍望遠鏡追蹤任性的小行星或研究放大3000倍的太空塵埃時,這部影片擴大了我們的想像力。在隔離的這一年,感覺就像時間和空間都在縮小。這部電影是更廣闊視野的解藥。赫爾佐格(Herzog)和奧本海默(Oppenheimer)尋求的無非就是太陽系和你的靈魂之間的聯繫。
《不方便的印第安人》
Inconvenient Indian
米歇爾·拉蒂默(Michelle Latimer)是電影製片人和演員。她擁有Concordia大學的戲劇表演和電影研究專業的文學士學位。她的短片《The Underground》(14)和《Nuuca》(17)都曾在TIFF放映。她的其他指導的作品包括電視連續劇《Rise》(17)和《Trickster》(20),以及紀錄片《ALIAS》(13)和《不方便的印第安人》(「Inconvenient Indian」)(20)。她是魁北克馬尼瓦基(Maniwaki)的梅蒂斯人(Métis) 和法國人後裔,在安大略省的桑德貝(Thunder Bay)長大。
雖然這些對文化記憶和意識的追求令人振奮和感人,但這部電影也直接瞄準了北美對歷史和真理所持的有害觀念。託馬斯·金(Thomas King)在結束敘述時嚴肅聲明,我們可以通過他的分析來做我們想做的事,但我們再也不能聲稱自己是無辜的或無知的。這段陳述也使《不方便的印第安人》(「Inconvenient Indian」)成為今年電影節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梅耶·扎耶德(Mayye Zayed)是來自埃及亞歷山大市(Alexandria)的導演、攝影師、編輯和製片人。在成為富布賴特(Fulbright)學者之前,她在亞歷山大大學學習電信和電子工程,在麻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學習電影和媒體,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紀錄片。她聯合拍攝了《The Mice Room》(13),還導演了《 A Stroll Down Sunflower Lane 》(16)。《Lift Like a Girl》是她專題紀錄片的處女作。
拍攝歷時四年,從Zebiba 14歲開始,《Lift Like a Girl》是一部深入運動員內心抱負的親密旅程。影片主要在齋月的室外體育館和舉重比賽中拍攝,捕捉到令人驚嘆的體育精神。這並不僅僅是肌肉訓練的問題,而是Zebiba和她隊長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 - 這種聯繫常常是不可預測的,有時是不穩定的,但始終植根於一種只能被形容為不可動搖的信仰。
山姆·波拉德 (Sam Pollard)出生在紐約曼哈頓的黑人社區(Harlem) 哈林區。他作為編輯和製片人的工作超過40多年。他以幫助斯派克·李做電影剪輯而聞名,包括《爵士風情》(「Mo』 Better Blues」)(90)、《黑街追緝令》(「Clockers」)(95)、《4個小女孩》(「4 Little Girls」)(97)和《迷惑》(「Bamboozled」)(00)。作為導演,波拉德(Pollard)的成就包括系列劇《Eyes on the Prize》(90)、《Slavery by Another Name》(12)、《Two Trains Runnin』》(16)和納入TIFF選集的《Sammy Davis, Jr.: I』ve Gotta Be Me》(17)。《MLK/FBI》是他最新的電影。
這部電影抓住了歷史學家的痛點:他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邪惡且不法的錄音資料。小馬丁·路德·金的生命在39歲時被結束了。Hoover 在聯邦調查局的統治持續了48年。今天,我們看到他們的遺產在新一輪抗議和回擊浪潮中繼續存在。這部電影是連接過去和現在的關鍵。
艾斯林·金怡 (Aisling Chin-Yee)是一位來自蒙特婁的電影製片人。她所製片的影片包括故事片《年輕食屍鬼的讚歌》(「Rhymes for Young Ghouls」)(13)、《Last Woman Standing》(13)和《The Saver》(15)。她的導演處女作也是電影節選集影片《相依為命》(「The Rest of Us」)(19)。《No Ordinary Man》(20)是她最新的作品。
蔡斯·喬恩特(Chase Joynt)是一位跨性別的電影藝術家和作家,他的電影曾在國際上獲得評委會和觀眾獎。他在多倫多獲得了約克大學電影與媒體研究博士學位。作為導演,他拍攝了包括紀錄片短片《STEALTH 》(14)、《Genderize》(16)、《Between You and Me》(16)和《重構Agnes》(「Framing Agnes」)(19)。他最近的一部電影是《No Ordinary Man》(20)。
陳思怡 (Aisling Chin-Yee)和蔡斯·喬恩特(Chase Joynt)精雕細琢的《No Ordinary Man》勾勒出了比利·蒂普頓(Billy Tipton)不可否認的傳奇,同時審視了媒體對他不光彩的審查以及他去世後家人所面臨的合法性問題。在形式層面上,這部電影與它的主題有著共性的生命力,通過巧妙的剪輯和激情的視角,巧妙地將比利·蒂普頓(Billy Tipton)的身份與現代的跨文化表現聯繫起來。《No Ordinary Man》將比利·蒂普頓(Billy Tipton)的故事與跟隨他腳步依舊在奮鬥和已經獲取勝利的人們聯繫在一起,並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The New Corporation: The Unfortunately Necessary Sequel》
Joel Bakan(喬爾·巴坎)出生於密西根州(Michigan),年輕時隨家人移居溫哥華,現為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法學教授。根據他的著作,他與其他人共同創作了同名電影《大企業》(「The Corporation」)以及《The New Corporation: The Unfortunately Necessary Sequel 》(20),而與Jennifer Abbott(詹妮弗·阿伯特)共同執導的這部影片是他的導演處女作。
Jennifer Abbott(詹妮弗·阿伯特)是蒙特婁出生的導演和編輯。她的專題紀錄片包括《 A Cow at My Table》(98)、與馬克·阿奇巴爾(Mark Achbar)聯合執導、與Joel Bakan(喬爾·巴坎)合著的《大企業》(「The Corporation」)(03),該片在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眾多獎項,包括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大獎。《Us and Them》(15)、《The New Corporation: The Unfortunately Necessary Sequel 》(20)、以及即將展映的《The Magnitude of All Things》都是她在電影上的成果。
這部電影在正義和憤慨的尺度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擁有無數不可忽視的瞬間。它很好地點明了代議制民主的優點 - 人民選出的代表是用來保護人民和社區的,而不是保護公司和資本。
除了TIFF DOCS紀錄片單元外,TIFF2020還有更多不同的展映單元等待著你的發掘。如前文介紹的《Lift Like A Girl》,也同時入選了TIFF Next Wave-後浪單元,而後浪單元內的多部影片也在今天介紹的Discovery探索單元裡有更為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往查看!
更多展映影片清單及介紹歡迎登陸 tiff.net/films 查看。現在就登陸TIFF官網查看最新展映排期吧:tiff.net/schedule
大家可以到 TIFF 官方購票平臺TIFF Account Manager 購買到所有線下影院,汽車影院 以及線上直播活動門票。
https://am.ticketmaster.com/tiff2/#/
線上影院門票大家需要直接登陸TIFF官網,點擊右上角的 「Tickets」進行購買。
https://tiff.net/
高級展映票價包括 「Gala展映單元」影片和「特別展映單元」影片。
TIFF實體電影院
TIFF Bell Lightbox
350 King St W, Toronto
普通展映票價: $19 including taxes+fees
高級展映票價:$26 including taxes+fees
汽車電影院
Visa Skyline Drive-In CityView
20 Polson St., Toronto
汽車電影院
RBC Lakeside Drive-In
Ontario Place
955 Lake Shore Blvd W, Toronto
1車1-2人: $49 including taxes+fees
1車3人以上:$69 including taxes+fees
露天電影院
West Island Open Air Cinema
Ontario Place
955 Lake Shore Blvd W, Toronto
2人草坪座墊:$38 including taxes+fees
線上影院
The Bell Digital Cinema
藉助 Chromecast 投屏到電視
普通展映票價: $19 including taxes+fees
高級展映票價:$26 including taxes+fees
當單人票售罄時,無法將雙人票分拆成單人票進行購買。
線上線下展映門票數量都將有限,當一部影片門票售罄時您會看到該展映頁面出現下架標示(off-sale)。我們建議大家登陸 tiff.net/available 頁面查看有餘票的場次,同時我們也會推薦大家或許會喜歡的並且還有餘票的電影展映。
如果無法在線下放映開始前的2個小時內親自參加或抵達電影院現場,請通過customerrelations@tiff.net與我們聯繫進行退票。
線上放映以及線上活動無法進行退款。大家可以在9月6日之前進行活動場次的更換。門票僅於購買的活動有效,如果丟失或被盜,則無法更換。
想要成為TIFF的會員嗎?我們365天全年都歡迎你的加入。
可以點擊TIFF微信公眾號右下角菜單進入會員信息頁面,或者你可以直接從 tiff.net/membership 獲取有關會員級別及加入方式哦。
更多有關電影節和購票的問題,歡迎查看我們的FAQ頁面:tiff.net/tiff-20-faq
關於線上觀影
線上影院Bell Digital Cinema將上映絕大部分入選TIFF2020展映單元的電影,所有上映影片僅限全加拿大範圍內收看。TIFF繼續致力於對展映影片的版權保護,將實行嚴格的反盜版措施,例如在Bell Digital Cinema上展映的每部電影都將有可見的TIFF水印和觀眾帳戶信息。
關於線下觀影
在TIFF,我們將所有觀眾和整個大多倫多地區(Greater Toronto Area)的健康與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進入到TIFF Bell Lightbox的工作人員和訪客都必須一直佩戴口罩或面罩。當您入座到影廳後,可自行選擇摘下口罩。所有面對面的活動都將分配固定座位,以保障安全社交距離的維持。
為幫助防止COVID-19的傳播和傳染,TIFF將致力於:
紀錄片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TIFF2020也邀請你共同創造屬於未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