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itlaoyou-com,作者 | 吳昊
新冠疫情大流行波及各行各業,網約車公司損失尤為慘重,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Uber血虧、Lyft裁員,中國出行市場一哥滴滴,卻是風景獨好。
6月8日,滴滴App導航欄加入「貨運」業務,正式入局貨運市場。此前滴滴則接連宣布共享單車業務獲得10億美元融資,刷新行業記錄;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取得重要進展,獲得軟銀5億美元融資;另外滴滴還上線了跑腿服務,新開了一家旅行社。
滴滴的改變也表現在高管言行上。上個月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滴滴的核心業務已經實現盈利,而且稱盈利只是滴滴的一種戰略選擇。
以前的滴滴一直保持著「賣慘哭窮」的腔調,現在滿滿都是存在感。
滴滴太久沒發聲了。受到2018年兩起順豐車惡性事件影響,滴滴元氣大傷,此後一年,上至高管言論,下至業務調整,基本都圍繞著安全口號,在蟄伏500多天的時間裡,與滴滴一同乘坐著移動網際網路東風的拼多多、美團,股價屢創新高,而今日頭條估值也達到了千億美金往上。
曾經一度領跑的滴滴,當初多麼受追捧,過去的一年就有多落寞。
現在,經過一年多時間整頓兵馬、改革圖新,終於輪到滴滴說話了。
觸底反彈
2018年兩起順風車惡性事件,讓滴滴跌落低谷,也讓滴滴啞然。
兩個生命的消逝,終於喚醒了滴滴的反思。在此之前滴滴一直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典型的好戰份子之一,程維喊出「爾要戰,便戰」的宣言,帶領著滴滴收快的、降Uber,從幾百家打車公司屍體堆裡爬出來,吃下中國網約車9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惡性事件發生之後,滴滴猶如過街老鼠,口碑一落千丈,一場監管風暴也在網約車行業展開,處於風暴之眼的滴滴,不得不承認「喪失了安全紅線與底線意識」。
一路狂飆突進的滴滴,在柳青的道歉聲中剎住了車。
2018年9月7日,程維在一封內部公開信中公開叫慘,「滴滴絕不是一家黑心企業,也絕不是一家賺錢高於一切的企業。接下來滴滴會all in安全。6年來滴滴還沒有實現過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淨虧損超過40億元。」
隨後,滴滴高喊過冬口號,宣布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同一時間段,滴滴又被爆出2018年的虧損額達到了109億元,在順風車事件發生之後的下半年,虧損達到68.6億元。
從此,滴滴放低身段,深藏功與名,吹響合規化與安全的號角。
在滴滴沉寂的一年多時間裡,江湖上其他俠客名聲漸隆,頭條、美團、拼多多都在各自領域裡獨領風騷,「TMD」小巨頭隊列中,頭條的估值已經突破千億美金,尤其是美團,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而相比於此,滴滴的估值從七八百億美元一路下跌到500億美元左右。
而且,滴滴的用戶活躍度也開始縮水,據Talk Aata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滴滴在過去十二個月內乘客和司機端 APP 使用量分別下降了 5% 和 23%。
滴滴描繪的萬億美金出行故事,眼看著就在風雨中凋零。
直到去年年底,滴滴小規模發聲,舉辦「全民吐槽滴滴」這樣的娛樂化活動,而後又宣布順風車業務在全國開始試運營。
今年的滴滴更是急不可耐,力求達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效果。
上個月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滴滴的核心業務已經實現盈利,這也成為了一個信號,滴滴正在宣揚自己的話語權。
從滴滴今年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來,3月10日,滴滴在杭州和成都推出滴滴跑腿新服務;4月15日,滴滴聯合杭州交警、杭州公交集團在杭州推出「數字預約公交」服務;5月20日,滴滴關聯公司成立北京小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5月29日消息,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獲得軟銀願景基金二期領投的超5億美元融資;6月8日,滴滴正式上線貨運服務。
從運人到運貨,從出行到本地生活,滴滴四處留下自己的身影,插下自己的旗幟。
如果說,一系列的大動作,是滴滴的觸底反彈後怒刷一波存在感,但實際上,滴滴此時的發聲也恰如其時。
今年資本市場寒風凋敝,很多公司都採取了戰略性收縮,不願為競爭而進行太多消耗,在這樣的階段,滴滴大可以進行小規模宣戰,但又不至於引火燒身。
另外,滴滴曾在2018年吹響了上市的號角,但由於意外情況的發生,導致上市計劃最後無疾而終,如今滴滴剛好趁此時機,提前勾畫故事輪廓,為以後上市拉升估值,這也是是多公司慣用的手段。
只是,滴滴四方宣戰的過程中也製造了層層迷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高質量增長
滴滴現在很多業務都是虛晃一槍,更多則是起到插旗與圈地的作用。
以本地生活為例,目前酒旅業務已經由攜程和美團雙寡頭統治,跑腿業務當中也有UU跑腿、閃送等新星,這些領域滴滴很難深入對手腹地,所以更多是試水性的動作。
而無人駕駛雖然可能顛覆出行行業,滴滴也擁有應用場景作為優勢,但那幾乎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滴滴不會百米衝刺。
滴滴這些動作只是故布疑陣,喊口號的意義大於業務本身。滴滴真正的實拳,是聚焦主業務,做有質量的增長。
儘管已經沉寂了500多天,但滴滴在國內出行市場超90%的市場份額沒有改變,從司機端抽取25%的佣金比例也沒有變,唯一變了的是補貼減少了,出行市場的戰爭也平息了。
所以,滴滴可以依靠近乎壟斷的市場份額與高抽成比例,保證足夠充沛的現金流,從而小規模試水新業務,而且核心業務實現盈利也將變得容易,所以柳青在接受採訪時說盈利只是一種「戰略性的選擇」。
而且,從滴滴目前的布局情況來看,依然是聚焦於主業務,進一步延申自己在出行市場上的長板優勢。
今年3月24日,滴滴發布全員信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調整,同時公布了未來的三年目標。
滴滴將未來三年計劃命名為「0188」,即做一家注重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另據《晚點LatePost》報導,滴滴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的目標拆解下來,主戰場四輪車承擔其中5000萬單,兩輪車和國際化分別為4000萬和1000餘萬單。
目前四輪車市場滴滴優勢明顯,2019年日訂單在2800單左右,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滴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打算進軍下沉市場,內部正在孵化一款名為「花小豬」的新項目;另外兩輪車業務目前處於哈羅、青桔、美團三國殺的局面,滴滴今年的重點目標之一就是加大單車鋪設力度,不過,這一點除了資金外,也很考驗滴滴對於政府關係的處理。
這些目標對於滴滴而言,宣誓著2020年是自己重回戰鬥狀態、實現高增長的關鍵一年。在這一點上,滴滴聲量十足。
除此之外,滴滴還在加碼汽車後市場的縱向延伸,這一點滴滴一直在做,但並未言明。
滴滴目前的業務涵蓋出行、貨運、汽車後市場服務、汽車金融等,其中金融業務將成為滴滴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國內汽車金融市場發展至今已經20餘年,目前滲透率接近40%,根據羅蘭貝格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滲透率有望提升至51%;而當前融資租賃整體滲透率不足5%,融資租賃將成為拉動汽車金融滲透率增長的有力引擎。
在這方面,滴滴擁有場景優勢。
由於網約車新政影響,新規對於網約車司機人、車、證都做了嚴格規定,其中關於運營車資質的要求,成為了很多網約車司機面臨的難題,一方面政策對於車的年限、軸距都做了嚴格規定,很多車輛無法滿足要求,另一方面很多車主也不願意將私家車轉為運營車輛,而且還有大量無車人群,將網約車作為謀生手段,這些人群,對於網約車有著強烈的需求。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滴滴與大量的整車廠和租車公司合作,甚至開設自己的租車公司,為網約車司機提供合規車輛,這不但可以緩解滴滴運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延伸出了另一項利潤奶牛業務——金融服務。
滴滴作為中國最大的出行公司,擁有海量數據優勢,另外加上自身的場景優勢,為其發展金融服務提供了牢靠的基礎。在網約車司機與租車公司交易過程中,滴滴只需要扮演交易撮合的角色,然後收取佣金,成本足夠低,收益卻足夠高。
這才是滴滴真正在埋頭苦幹而沒有張揚的舉動。
弦外之音
滴滴一系列動作背後,除了擴大自己在出行行業的聲量外,在生活服務領域引起騷動,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也是弦外之音。
美團、滴滴、餓了麼等公司,雖然業務類型不同,但最終目標都是成為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只不過美團以吃喝玩樂為切口,滴滴則以出行為切口,這也意味著,出行、酒旅、外賣等業務對於各家平臺而言,都符合自身業務場景。
所以幾大平臺雖然掐架掐的很歡,但其實都想活成彼此的模樣。
2018年,「美滴大戰」打響,美團陸續在南京、上海等城市上線打車業務,打響與滴滴的全面競爭,美團高舉補貼大旗,規定在上海站前1萬名註冊的司機可享受三個月內零抽成,1萬名之後的則只有8%的抽成,遠低於滴滴的25%。
美團打車登陸上海第二天,當天日完成訂單量超25萬單,同比前一日增長超66%,司機平均接單時長為5秒鐘。這顯然對滴滴造成了威脅,作為回擊,滴滴在無錫上線了外賣服務,同樣也採取高補貼策略。
但由於監管部門介入,補貼戰在約談中告一段落,而且沒過多久雙方都收縮了戰線,「美滴大戰」最終沒有持續太久,但從最終結果來看,美團打車只是收縮了戰略,而滴滴外賣已經關停。
這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滴滴的短板,作為一個出行APP自身的局限性,平臺對於司乘雙方粘度有限,難以延申出與出行無關的新業務。而且司機以掙錢為目的,大部分乘客則對於價格敏感,一旦有外敵大打價格戰,滴滴的市場份額將遭到蠶食。
這些潛在對手並不少,在出行市場內部,滴滴沉寂的一年多時間裡,以高德地圖為代表的聚合式平臺,以及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等整車廠代表,一路擴張,對滴滴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而且,滴滴還要面臨美團隨時可能發動的襲擊。
如今美團風頭正盛,股價屢創新高,而且已經實現盈利。相比於美團,滴滴還有幾百億的窟窿需要自己彌補。
在滴滴內部,也將美團列為頭號敵人。
如此時期,觸底反彈的滴滴,當然急於發聲,強調自己在出行行業地位,全力捍衛去年一度被忽視的話語權。
除此之外,滴滴不斷在生活服務領域製造騷動,放大聲量,以此證明自己的野心,儘管這些業務滴滴目前入局為時尚早,但最起碼可以起到卡位的作用。
所以,沉寂了一年多時間,好不容易輪到自己說話了,滴滴當然急於展現出自己聲量,除了挽回以往的聲譽,還向外界描摹未來的故事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