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就了兩種主要的恐怖片走向:西方主攻外部驚悚,東方主攻內部恐懼。其中,又可以根據各國具體的差異劃分出恐怖片類型中獨特的國別電影。
西方恐怖片中經常出現的恐怖元素包括:惡魔、怪獸、外星生物、幽靈、殺人狂、變異人、自然災害。以上元素都有各自典型的外部特徵,可塑性較強(每一類只舉少量例子,以後有專文另談):
惡魔類型:既有主流的吸血鬼影片:《三十極夜》、《天師鬥殭屍》、《刀鋒戰士》,也有宗教味道濃厚的驅魔類影片:《驅魔人》、《死魂盒》、《艾米麗·羅絲的驅魔》。
怪獸類型與外星生物類型經常有交叉,這兩種類型非常考驗怪物外型的塑造,其中比較經典的有《異形》、《極度深寒》、《迷霧》、《黑暗侵襲》。
幽靈類型:這種類型類似於東方文化中的鬼片,以人死後變為厲鬼傷人作為驚嚇元素,比較經典的影片包括《十三猛鬼》、《潛伏》、《鬼影實錄》。
殺人狂類型:西方最帶勁兒的一種類型片,典型情節一般是低能青年男女野外郊遊,誤入變態領地,慘遭虐殺。這種類型目前可以說是西方恐怖片的獨佔(難道亞洲人口太密集,不利於變態圈地?)。經典影片有:《德州電鋸殺人狂》、《人皮客棧》、《千屍屋》、《狼溪》。
變異人類型:這種類型和殺人狂類型存在部分交叉,經典影片有:《隔山有眼》、《致命彎道》、《蒼蠅》。這個類型也有自己最廣受歡迎的一個獨佔系列一一喪屍。喪屍片目前也是西方恐怖片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經典影片有:《生化危機系列》、《活死人系列》、《死亡錄像系列》、《驚變28天》、《群屍玩過界》(我的最愛)。
自然災害類型:主要以人無法掌控的自然災難為主,經典影片有:《2012》、《後天》、《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