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賢宗(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節選自:賴賢宗《曉雲法師的境教美學及其與海德格的對話》論文的第一節。
2020年5月17日賴賢宗教授再遊華梵於曉雲導師紀念館前留影
曉雲法師與東西方文化溝通:遊雲山與海德格
在中文世界之中,以禪畫和禪學研究聞名的曉雲法師 (1912-2004) 曾在1957年與海德格會面與對談 ,此一事實至今仍被國內國外的學界所忽略,值得在這裡加以敘述。臺灣的華梵大學的創辦人曉雲法師未出家前的俗名是遊雲山 (Yan Wan Shan),「遊雲山」的廣東話發音是Yan Wan Shan,她是著名的畫家,承襲嶺南畫派高劍父的畫風,後來發展禪畫創作,曾在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從事中國藝術的教學,也在世界各地舉辦他的中國繪畫畫展。1955年曉雲法師 (遊雲山) 環宇周行、歷歐、亞、美二十餘國,三年的遊歷,多方接觸,並經由國際人士的協助,在各國舉行雲門畫展十餘次,並應邀演講禪宗與中國藝術等。趙嗣榮《曉雲法師傳》說: 「開設於弗萊堡的畫展,是雲山在國外所有畫展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次盛典」。
遊雲山在1957年十一月到達西德弗萊堡,首先訪問了蕭師毅教授,應西德弗萊堡大學湯若望學會邀請,於弗萊堡舉辦畫展,12 月14日在大市廳的畫展開幕展出她的六十多幅畫作 ,畫展延期至1958 年1 月4日才結束,並於1958年應弗萊堡市政府之邀請教授中國繪畫法。在此期間,她曾在蕭師毅的家中舉行了「習禪晚會」,示範坐禪,參加者有甘神父等人。
又,在1957 年12 月19日,曉雲法師由蕭師毅陪同,兩人一起拜訪海德格於海德格隱居的 Todnauberg,談及對人類心靈培養禪行的問題,並討論了回返思想的根源,來從事存有思想,討論了開悟的問題,遊雲山 (曉雲法師) 有《哲人》一詩以紀念這次的會談。全詩如下:
哲人
一
「現代的人們,似入睡眠狀態了。」
享有現代大思想家之威名
--海德歌,
他在黑林的敘會中已告訴了我,
要使人們甦醒,
又要使他們從頭思想,
但,
腦海中,
風風雨雨,
細砂亂石。
二
有幾個大人說出了,
他們用麻煩的東西交織而成,
否認,
人可以拒絕思想呢。
但讓它跳出煩難困抑的侵擾;
思想為吾人之財富,
也是吾人之馬足柔絲--
抽出了柔絲,裂開識想,
一輪明月當空照,
「颯颯六窗虛」
西德弗萊堡城,德國當代大思想家海德歌哲人談話後。一九五七年冬西德
此詩又分兩首,第一首記海德格「他在黑林的敘會中已告訴了我,要使人們甦醒,又要他們從頭思想」,這是指現代人的存有遺忘,必須回到存有的根源體驗,來重新思考。第二節的語意有些較為模糊,應該是海德格在談話中強調吾人要拒絕表象性思考,而回到存有思想,最後曉雲法師認為禪悟可以「裂開識想,一輪明月當空照」,也和海德格自己所強調的 Gelassenheit (泰然自在) 有相通處。在此次會面之中,海德格並贈送他自己的《田野之路》 (Der Feldweg) 一小書給遊雲山 (曉雲法師),上有海德格本人題字。曉雲法師曾將海德格親送的 Der Feldweg一書出示筆者,上面有海德格親筆的德文題詞: Für Frau Yan Wan Shan zur Errinnung an den Besuch in Freiburg 19.Dez.57 Martin Heidegger,也就是: 「謹贈遊雲山女士 弗來堡訪問紀念 1957 年12 月19日 馬丁• 海德格」。
遊雲山 (曉雲法師) 當時是香港雲門藝術院院長。她於1957年底,由湯若望學會邀請,在德國弗萊堡 (Freiburg im Breisgau) 大學舉行雲門畫展,作品中含有禪宗意境,得到主辦單位弗萊堡大學的重視,這是她在德國的畫展的第一站。所展出的畫之中有《心與竹俱空》、《月輪穿沼水無痕》、《怎得梅花撲鼻香》、十幅《牧牛圖》等皆是禪畫的著名題材 ,尤其十幅《牧牛圖》及其圖頌是禪宗思想傳統的重要題材,描述禪修的從初修到開悟的心靈歷程,《牧牛圖》在西方的禪學界早有盛名。遊雲山 (曉雲法師) 寫《松竹》、《陰寒》、《握手》、《手令 (八首)》等篇文字 ,是她自己紀錄在弗萊堡的感想。當時蕭師毅教授寫了一篇長文《遊雲山女士惠贈西方的禮物》。曉雲法師 (遊雲山) 旅德期間曾特別創作了一幅畫作,畫題「蓮花與葡萄」 ,即是她與哲學家海德格及幾位佛教學者與神學教授,及久居德國的中國學者蕭師毅,進行談話之後而完成的。「蓮花與葡萄」象徵東西文化融會的開始,蓮花象徵佛教,葡萄則象徵基督教。
曉雲法師於此次的德國之旅之後,返回香港,隨即於 1958年冬剃度出家,在她於1959年夏天撰寫的《心物並進之哲理以發揮濟世人群》一文之中,曉雲法師描述了自己在西德弗萊堡 (Freiburg im Breisgau) 的畫展。此文也特別記錄了她與哲學家海德格的思想交流的內容。
曉雲法師在筆者任教華梵大學之時候 (1998-2002年),曾經向筆者詳述她和海德格會談之事,並出示海德格的贈書及相關資料。海德格談到回返思想的根源來從事存有思想,正是海德格常常講的回到希臘哲學先蘇時期和東亞思想的根源之處,來重新開啟存有思想,並從這裡展開跨文化溝通的東西方思想對話。
海德格與蕭師毅、曉雲法師 (遊雲山) 的會面之事由曉雲法師於筆者1999年任教於華梵大學哲學系的時候親自向筆者說明,並出示海德格所親贈給她的Der Feldweg 一書,上有海德格的親筆籤名。曉雲法師此次遊德之時尚未出家,俗名遊雲山,此次遊歷德國,她在蕭師毅教授在弗萊堡的家中,住了三、四個月,見《德國之旅》、《弗萊堡畫展的迴響 - 附蕭師毅教授的話》。據蕭師毅所記 (1958年6月),曉雲法師於1958年3-6月在弗萊堡「應弗萊堡市政府之邀請,講演中國畫之筆法,深受藝術界之稱頌。……德人更為神往者,為藝術與禪宗融匯的思想」 ,並於7月5日在科隆與 8月15日在日內瓦展覽。
2020年5月17日賴賢宗教授與子賴祖光於華梵哲學系薈萃樓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