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才是地球的過客,這顆星球的美麗,你了解多少?

2020-12-28 徐尼莫
某次日本落地留念

我們所處的世界太大了,大到仿佛我們才是這個地球的客人,我們所能看到的,僅僅是地球主人呈現給我們的,想要讓我們去看的那一點點美貌,而主人偷偷藏起來的才是地球真正的美貌,而有幸窺視一下,都足夠我們吹噓一生。

這顆星球不僅僅是地面下有巨型的鋼鐵管道,植物站在應該出現的位置,動物被豢養在鋼筋水泥的兩居室裡,水從金屬龍頭裡流淌出來。而更應該跨越城市,看到自然本原的樣貌,去感受這「看起來不像地球」。但是地球什麼樣子?峽灣和鯨群是什麼樣子?在沒有高樓大廈的時候,其實已經存在了好幾十億年。

好在,作為客人,我們是一群有智慧的客人,我們創造了網際網路,可以讓各位坐在家裡,就聽一聽看一看,這些有幸之人「吹噓」一下所窺探到的美麗。

(一)

智利百內國家公園藍色冰山

這是南巴塔哥尼亞冰原系統的一部分,格雷冰川是百內國家公園裡最大的冰川之一,整個冰川寬6公裡,高達30多米。

(二)

土耳其的「棉花堡」帕穆嘉麗

棉花堡位於土耳其代尼茲利(Denizli)市的北部,是遠近聞名的溫泉度假勝地,此地不僅有上千年的天然溫泉,更有鈣化形成的好似棉花一樣的山丘。土耳其文Pamuk表示棉花,Kale表示城堡,所以Pamukkale就叫棉花堡

(三)

尼日鹽湖

(四)

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
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

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是由眾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藍色的鹹水湖共同組成,其美麗的景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沙丘從海岸邊一直向內延伸50公裡構成了如同潔白的床單一般的風景。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區域年降量可達1600ml,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至6月,屆時豐富的雨水會填滿沙丘之間的山谷,在7至9月營造出數以千計的「湖泊」。

(五)

南澳的麥克唐納爾湖。
南澳的麥克唐納爾湖。

它是西澳大利亞州Goldfields-Esperance地區的一個鹽湖,是一種水藻產生的色素讓湖泊變了色。西澳有三大粉紅湖,這個是沒那麼容易看到的一個,顏色雖然沒有那麼明顯,但是仍然讓人有「好像顏色在底片上進行了翻轉」一樣的錯覺。

踏上鹽湖,鹽分結晶反射白色的光線,隨著視線遠望,粉色會越發明顯。最大的感受是,大自然相當任性,一些偶然的碰撞,可以顛覆你日常的「想當然」,畢竟在黑天鵝出現之前,每個人都認為世界上只有白天鵝。

(六)

瓦特納冰川洞穴

瓦特納冰川面積達八千三百平方公裡,其平均海拔約1500米,為歐洲最大的冰川。瓦特納冰川以每年800米的速度流入較溫暖的山谷中。

幽藍的冰蓋更襯託出洞穴的神秘。瓦特納冰川每年只有特定時間才允許遊人進入,每次只有少數人有機會進入瓦特納冰川洞穴進行欣賞。

(七)

中國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語: )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這裡,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八)

安集海大峽谷
安集海大峽谷
安集海大峽谷
安集海大峽谷

安集海大峽谷又名紅山大峽谷,位於塔城地區沙灣縣安集海鎮以西的天山北麓地質斷裂帶。安集海河發源於天山山脈,從天山北坡滾滾而下,像一把利刃,切穿了高峻的山脈和平緩的山前丘陵,形成了這條寬闊的安集海峽谷。峽谷東岸是連綿的紅色山巒在河谷裡四處流淌著蜿蜒而斑斕的辮狀河流,百轉千回,展現出峽谷柔情的一面。我記得我買過的一期《中國國家地理》曾將安集海大峽谷作為封面,這奇豔的顏色搭配讓我記了很久。這就是美麗的安集海,宛若一個五彩異星球。

在自然裡,我們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去登山,去涉水,看鯨魚在海洋裡遨遊,下一次見面不知道什麼時候,暴雨後的路一定是泥濘,但卻有土壤和灌木的味道。去接觸自然的原因,就是人們要經常回歸自然的本質,搞明白到底誰是地球的主人,而人類是地球的客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則刪)

相關焦點

  • 你我只是這顆藍色星球的過客
    在觀影之前,你們了解電影中的「帝王計劃」嗎?到電影上映時,這是可是一波高端談論的資本,不知道的現在補課還來得及!「帝王計劃」由美國發起,最早出現在《金剛:骷髏島》電影中,而此計劃的秘密一直未浮出水面,直到去年,官方製作了主題網站,發布了有關的「帝王計劃」探秘的文字遊戲,這才讓「帝王計劃」慢慢嶄露頭角。
  • 這顆星球,竟該死的甜美
    《被點亮的星球》讓太空人們帶領我們的思想突破重力,讓我們在宇宙尺度下思考全體人類作為共同體的命運。我一直相信這句話:地球不需要拯救,人類只能拯救我們自己。片中有這樣一句旁白:「我們自己正令這顆星球變得更加宜居。」只是,這樣的宜居是永恆的嗎,還是會因為改造方式不當而迎來崩壞的那天呢?
  • 24顆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探測器傳回信息,卻讓人失望!
    可是三顆星球的環境卻截然不同,地球環境溫度適宜誕生出了生命,火星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的第2個家,金星上的溫度高達400多攝氏度,想要在短時間內建造成為像地球一樣,溫度適宜的星球,是非常不現實的。太陽系中的24顆宜居星球很明顯,在太陽系中火星是除了地球之外承載生命的最佳選擇。
  • 比地球更適合住人,人類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將被捨棄?
    地球一直都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科學家認為,地球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其實在太陽系外面還有24顆星球的條件也非常好,而且比地球更適合住人!
  • 你真的認為地球很大?與這顆星球相比,我們簡直像螻蟻一般!
    你真的認為地球很大?與這顆星球相比,我們簡直像螻蟻一般!地球是孕育人類和其它萬千生命的家園,人類是渺小脆弱的,對於地球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總想著徵服地球,肆意開發地球上的資源,這樣只會招來大自然的懲罰。
  • 另一個地球?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這顆星球就是最好的證據,人類或不再孤單!
    人類對所有的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心。才支撐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夢想,長大當一名科學家,這加深了人類對宇宙的嚮往,進入宇宙後才發現它和我們想像中的相差太多。據了解,人類是已知的高智慧文明,這時候大家開始推測,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文明,如果存在的話,他們現在又在何處呢?對此科學家拿出了直接證據。
  • 這顆星球或許有生命!直徑是地球的1/4,液態水卻是地球的2倍!
    目前的地球環境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即使我們做了很多補救措施,但等待人類的或許只有一個結局,那便是太空移居。以目前人類的能力來說,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尋找到其他孕育生命的星球。前段時間網絡上被這樣的一則新聞刷屏,金星上出現了一類物質,那就是硫化氫,濃度達到了20PPb,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如果硫化氫出現在了某顆星球上,就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顆星球上存在著微生物。本來的金星是一顆地獄星球,而這個發現卻讓人類對金星的看法發生了顛覆,竟然成為了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 地球並不特殊!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有多少宜居星球?
    種種證據都表明,太陽系目前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也只有地球是宜居星球。 但地球並不特殊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確認仙女座星系位於250萬光年後,人類才知道了除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外,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獨立於銀河系的星系。
  • 人類在其他七大行星上能活多久?火星時間最久,這顆星球無法存活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的地球中,地球也是唯一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地球上不僅有豐富的氧氣、水資源,還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氣候,儘管人們一直想要將火星改造成「第2個家園」,但人們都非常清楚,在宇宙中人類很難再找到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
  • 距離地球600光年,這顆星球與地球相似,其上是否存在生命?
    我們常說宇宙浩瀚無邊,其中星球無數,所以很大機率上,地球或許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星球」,我們也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和最特別的存在。可是,雖然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不斷地在宇宙中尋找關於地外生命的蛛絲馬跡,可是卻一直毫無收穫。
  • 如果用水把太陽澆滅,大概需要多少的水?用這顆星球就可以
    如果用水把太陽澆滅,大概需要多少的水?用這顆星球就可以 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如果用水把太陽澆滅,大約需要多少的水?用這顆星球就可以,對於這一件事情,相信很多小夥伴是非常感興趣的,現在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這顆星球只有地球25%大小,水卻是地球2倍,極可能藏著生命
    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雖然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所以然,但是這不影響人類根據現在所掌握的知識,給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進行一次排名,這不就是金星、木衛二、土衛二、木衛三、火星、土衛六。
  • 超級地球,克卜勒22B星球,無數年後或可成為人類的第二故鄉
    一開始我們能想到的是火星,因為火星應該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並且有可能移民的星球,但是經過發射出去的探測器探測,人們發現火星雖然有水存在過的跡象,但火星的自然氣候非常惡劣,不適合人類生存,於是天文學家們繼續找啊找,終於發現了一個體積為地球14倍大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平均氣溫穩定在21攝氏度,這個溫度完全適合人類生存,並且這顆星球還擁有穩定的大氣層,這顆行星被命名為克卜勒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你知道人類在太陽系不同星球,能跳多高嗎?
    重力將我們的雙腳牢牢的束縛在地面上,即使是創造了跳高世界紀錄的地球最強者,也無法擺脫重力的束縛。你知道人類在太陽系不同星球上,能跳到多高嗎?讓我們從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開始,一步步開啟探險之旅。水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小,引力最弱的行星。
  • 你知道嗎?地球不僅是人類的母親,或許也是月球的母親
    眾所周知,地球孕育了人類,是人類的母親。沒有了地球,我們也無法生存下去。但是你知道嗎,或許地球也是月球的母親。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兩者相距大約38.5萬千米。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無所不能的神創造了萬物,包括生命和高等智慧生命人類,因為神無所不能,所以人類無法解釋的事情最後都可以推給神,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釋。不過,萬能的神卻解釋不了自己是怎麼來的,因為神過於能,就沒有什麼能創造他自己了。於是,神創論者只好說,信則有,你用心去感應就能感應到神的存在。
  • 星際穿越那顆全是水的星球,一小時是地球上的七年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蟲洞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通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一個探險小組通過這個蟲洞穿越到太陽系之外,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
  • 克卜勒星球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是地球的14倍,環境更為優秀!
    克卜勒星球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是地球的14倍,環境更為優秀!我們經常看到有關於超級地球的報導,被冠以超級地球稱號的星球也不在少數,比如火星,穀神星等等。可是看起來科學家們並沒有登錄這些星球的打算,既然這些星球被稱為超級地球,環境比地球還要優秀,為什麼我們不起身前往這些星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