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地球?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2020-12-24 禮遊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這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國的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的問題,直到後來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居住環境可能與地球相類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神奇星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吧!

據悉,這顆星球體積達到地球的七倍,被命名為LHS1140b,根據科學家目前的探測,它的生存環境是非常適宜人們居住的,並且與地球相類似,適合生命的誕生,很多天文學者紛紛前去探索,但是由於這顆星球與我們距離有限,以及目前的探索技術仍然不夠,所以目前對這顆星球的了解依然不夠。

這顆星球和地球有著一樣厚度的大氣層,其中可能會有供我們呼吸的氧氣存在。同時,這顆星球上可能還擁有著水資源,地球正是有了水,我們生命才能賴以存在。除此之外,這顆星球附近還有一顆星球,類似於太陽,給這個星球輻射,讓這個星球變得溫暖,有四季的變化。所以科學家們推測,這顆星球的居住環境可能會適宜人類居住。

相信未來隨著我們科學的日漸發展,科學家們的逐步探索,我們人類或許會在浩瀚的太空找尋到另一個適宜我們居住的星球,但這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目前還只存在於設想,和諸多推測。所以對於如今的我們而言,我們仍然要好好愛護地球,認真的保護環境,保護好我們的地球母親!

相關焦點

  • 克卜勒星球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是地球的14倍,環境更為優秀!
    克卜勒星球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是地球的14倍,環境更為優秀!我們經常看到有關於超級地球的報導,被冠以超級地球稱號的星球也不在少數,比如火星,穀神星等等。可是看起來科學家們並沒有登錄這些星球的打算,既然這些星球被稱為超級地球,環境比地球還要優秀,為什麼我們不起身前往這些星球呢?
  • NASA發現最像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
    雖然渺小的人類仍然掌控不了浩瀚的宇宙,最遠的觸角也仍是在太陽系內折騰,但我們的觀察工作卻始終在推進,研究人員也不會忘記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地球」,不管這樣的星球實際離我們有多遠。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這樣的尋找工作中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體積近似地球,而繞恆星運行軌跡和距離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除了地球,它是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卻被科學家無情排除
    隨著對宇宙深入了解後,人類越來越好奇除了地球外,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著其它的宜居星球。特別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後,在工業文明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對能源的消耗產生了巨大依賴。但地球現有的儲備資源是有限的,儘管目前人類還不會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可是過了幾十年或者一百年,能源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和迫切。所以,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成為了科學家們目前比較重要的任務。首先,科學家們想到的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為此,荷蘭在2013年啟動了「火星一號」的探測任務,而這個探測器目的是計劃在2023年前能啟動火星移民計劃。
  • 人類發現第2地球!體積是地球16倍,網友:會有人居住嗎?
    人類發現第2地球!體積是地球16倍,網友:會有人居住嗎?在一次探索中,人們就意外地發現了第二地球,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6倍,專家表示,或許在這上面早就有人居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調查這顆第2星球被人們命名為克卜勒452b,這顆星球的發現令各國專家感到興奮不已。
  • 第二地球被發現了?其質量是地球1.17倍,不排除存在生命
    經過科學家的日與夜的研究、探索,發現在半人馬座proxima中,有一顆與地球一樣大小的行星,或許這就是人類日思夜想的「第二地球」了,而且這顆星球距離我們地球並不遠。「第二地球」它的面貌是怎樣的呢?最新報告顯示,Proxima b(比鄰星b)質量是地球的1.17倍,比最初小了1.3倍,如此算來,確實小了很多,同時它圍繞恆星的運轉僅需11.2天,其運動速度相當於地球時速的5千米。這裡重點強調的是,這顆行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系外行星,且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所以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顆行星非常適合。
  • 超級地球,克卜勒22B星球,無數年後或可成為人類的第二故鄉
    當然了,關於太陽基本上可以不用考慮,以人類的發展速度來說,這麼多年的時間足夠人類掌握宇宙超遠距離航行了,移民到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並不是難事。 一開始我們能想到的是火星,因為火星應該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並且有可能移民的星球,但是經過發射出去的探測器探測,人們發現火星雖然有水存在過的跡象,但火星的自然氣候非常惡劣,不適合人類生存,於是天文學家們繼續找啊找,終於發現了一個體積為地球14倍大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平均氣溫穩定在21攝氏度,這個溫度完全適合人類生存,並且這顆星球還擁有穩定的大氣層,這顆行星被命名為克卜勒
  • 人類適宜居住的第2 星球?科學家:我們沒有資格去那裡生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多數人的認知當中認為在宇宙當中確實存在這樣一顆星球,畢竟宇宙當中的星球達到了上億萬顆,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太空當中存在第二星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第二地球」被發現,常年環境適宜,這點難住了科學家!
    「第二地球」被發現,常年環境適宜,這點難住了科學家!成功找到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拋開其他不說,我們人口眾多,想要找到和地球相似,並且距離地球較近的星球實在是太難了,不僅要解決各種距離問題,還要解決氣候問題,科學家比較惆悵,但並沒有放棄。
  • 比地球更適合住人,人類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將被捨棄?
    地球一直都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科學家認為,地球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其實在太陽系外面還有24顆星球的條件也非常好,而且比地球更適合住人!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儘管如此,科學家始終沒有放棄這顆行星,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程,除非科學技術將發展到全新的巔峰階段,或許就能達到這顆星球。在研究的過程中,科學家還發現一顆距地球極近的星球,只有42光年。據了解,這顆星球上擁有豐富的氧氣,至少是地球的三倍,我們都知道,氧氣是或不可缺的一大資源,它雖然無色無味,對每個生物來說,每天都要吸收氧氣,才能得以呼吸。
  • 如果人類沒了地球,我們還能去哪?這些「類地行星」或成第二家園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個設想,假如電影中地球被毀滅的場景真的發生在現實中,失去家園的人類將何去何從呢?其實,人類對太陽系外星體的探究從未停下腳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許多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接下來,和我一起穿越宇宙,來看看這些我們未來可能居住的家園吧。
  • 「第二地球」或近在咫尺!人類可能永久性居住
    同時行星本身太大了,其半徑超過地球半徑的9.2倍,使其更接近土星的大小。所以該團隊還不能排除該行星實際上可能具有他們提議的更快的軌道。 當然從距離上來說,離我們地球太遠了,就算是位於宜居的恆星區域,我們要上去也是非常困難的或者說如今根本就達不到,所以只能作為未來的一個目標。畢竟,如今我們大多數都是進行候選星球的「選擇」,並且希望找到一顆適合人類未來可以居住的天體。
  • 24顆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探測器傳回信息,卻讓人失望!
    24顆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探測器傳回信息,卻讓人失望!金星火星地球被稱為太陽系中的三兄弟,因為三者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當中。可是三顆星球的環境卻截然不同,地球環境溫度適宜誕生出了生命,火星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的第2個家,金星上的溫度高達400多攝氏度,想要在短時間內建造成為像地球一樣,溫度適宜的星球,是非常不現實的。太陽系中的24顆宜居星球很明顯,在太陽系中火星是除了地球之外承載生命的最佳選擇。
  • 人類有了宇宙第二家園?發現了地球的「兄弟」
    為了實現太空飛行器向前飛行的目的,人們不得不利用力與物體運動的相互關係原理,一個向前運動的物體推進前方的另一個物體。即使使用最好的推進器,為了使一個旅行者達到一半光速的時速,人們難以生產足夠的燃料,使得助推發動機達到高速運行狀態,即使為了達到光速的0.01%,人們也無法承擔高昂的燃料價格。既要飛得更高,也要飛得更遠,這是人類太空飛行的夢想。由於受到飛行時速的技術限制,人們現在只能在地球的近太空飛行。
  • 尋找下一個人類星球
    人類自古以來就對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依靠這種天性,人類不僅想將地球探索個遍,也把浩瀚的宇宙當成了目標。人類一方面想知道其他星球上是否還有生命,另一方面也希望發現其他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就像幾百年前探索新大陸一樣。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或許有生命存在,距離地球11光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創造出了很多無法想像的高科技產品,依靠人類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進入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並且還能在地球上無憂無慮的生存,但是人類文明在發展的同時,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科學家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開始了探索「第二地球」的歷程。
  • 星際穿越離開地球一切都是未知的,能拯救人類的只能是對地球好點
    想要講述人性,通過各種捨棄各種自我犧牲成全人類,但是卻有點弄巧成拙。電影設定是未來的地球經常遭受沙塵暴的侵襲,農作物不斷受到枯萎病侵害逐漸失去活力,只有玉米還能正常種植,其他的作物都會枯死。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沒有食物的地球無法承受進行天空探索的經費,只能秘密進行科研,計劃有兩個,帶著人類一塊離開地球但是有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另一個計劃是放棄地球上的人類帶著儲存的受精卵等東西尋找適宜居住的星球。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不是最完美的:宇宙或許有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星球
    自從我們知道了地球在宇宙當中是這麼渺小,一直就覺得太陽系之外肯定還有外星文明存在,也一直在盡力的尋找,這麼多年一點消息都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不是因為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地球上的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我們急需找一個能夠移居的星球,來實現未來的星際移民,雖然我們可以轉移到離地球比較近的火星上
  • 「另一個地球」被找到,NASA又有新發現,人類該如何抵達?
    在眾多的宜居行星中,克卜勒452b應該是最知名的一顆了,它位於天鵝座中,直徑約是地球的1.6倍,距離地球1400光年,圍繞著運轉的恆星也與太陽相似,而且從克卜勒452b與主星的距離來看,也與地球和太陽相似,這表明,克卜勒452b的上面,極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和大氣層,也非常有可能存在著地外生命,或許是智慧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