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知道了地球在宇宙當中是這麼渺小,一直就覺得太陽系之外肯定還有外星文明存在,也一直在盡力的尋找,這麼多年一點消息都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不是因為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地球上的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我們急需找一個能夠移居的星球,來實現未來的星際移民,雖然我們可以轉移到離地球比較近的火星上,但是火星上環境太差,人類只能穿著厚厚的太空衣在上面活動,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和地球一樣,有豐富的物種和美麗的大海,還有山川河流的星球
長期以來科學家在尋找可能適合生存的系外行星時,通常習慣性地以地球為參照物,這也不怪他們,畢竟地球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能夠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地球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適合居住的標準星球呢?最起碼不是最適合的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不得不說它真的孕育了很多的生命存在,它在太陽系中恰到好處的位置也一直被科學家津津樂道,所有人都認為地球是一個完美的星球,但是地球上的物種也可以說命運很坎坷,在人類之前已經有了五次物種大滅絕,如果沒有發生這些,現在地球上的文明不一定是人類支撐起來的,地球文明的進程也不會這麼慢,那麼系外星系中會不會有些行星擁有比地球本身有更好的生存條件,能夠支持一些結構複雜、思維更高級的生命呢?
這種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美國宇航局的一個研究小組就針對最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做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地球並不是完美的宜居星球。
科學家們尋找的目標在和恆星距離適中的宜居帶上,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這樣能確保行星上有海洋,而海洋是生命的源泉。科學家表示地球海洋中的生命依賴於上升流(向上流動),上升流將營養物質從海洋的黑暗深處返回到光合生物生活的陽光充足的部分,上升流越多意味著營養供給越多,意味著生物活動也就越多
按照科學家們計算出來的標準,地球的自轉速度太快了,不利於上述條件的形成,營養物質有限,如果能再高一點,海洋中的生命應該更活躍更豐富,而系外星系中的行星倒是有不少符合這個標準的,這說明人們擔心地球可能會成為別的外星文明覬覦的目標的可能性較低,如果是高於地球文明的外星文明,他們的標準應該也夠高,地球在他們的眼裡可能根本「不夠格」,同時還說明系外星系中存在生命的行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我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