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地球的「兄弟」,環境優美,但為何科學家卻說不能去?

2020-11-25 觀星居

前言

宇宙浩瀚無垠,在龐大的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球,從概率上講,會存在很多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四季如春,溫暖舒適。可能還會存在比地球更加舒服的星球,自從人們將目光放在宇宙之後,便開始探索其他星球,希望能找到一個和地球類似的星球,然後實現真正的移居。一方面是為了科學探索,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人類未來尋找一條退路。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殘酷,儘管人類在短短幾百年內便將科技發展到如此地步,但是面對浩瀚無垠的星空,依舊顯得十分渺小。我們已經有能力將太空人送上太空,一睹星空的風採。可是卻始終沒能登上其他行星,就連離我們比較近的火星都很難實現真正的登陸,移居星球顯然是一大挑戰。

科技需要穩步發展,想要真正的宜居太空,需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一點我們不用操之過急,重要的是尋找一顆能居住的星球。實際上,在這麼多年的探索歷程中,科學家們也找到了很多適合居住的星球,比如說克卜勒452b便認為是地球的兄弟,因為這顆星球和地球十分相似,環境甚至比地球還要舒適,同樣的作為一顆行星,它也位於該星系的宜居帶中,克卜勒452b離該星系的恆星距離更遠,所以接收到的熱量並沒有地球這麼高,地表溫度會更加舒適,溫暖,這才是真正的四季如春。克卜勒452b的運行軌道以及公轉都與地球十分接近,眾所周知,地球轉一圈是365天而克卜勒452b轉一圈則是385天,所以如果人類前往克卜勒452b居住的話,能夠很快地適應這個星球的環境。

人類之所以想要移居到別的星球,是擔心地球的資源被挖空,人類的發展會停滯不前,最後會走向滅亡。但是克卜勒452b卻不會面臨這樣的風險,因為克卜勒452b是比地球的體積更大,資源更豐富,特別是礦產和石油資源,都沒有被開採過的痕跡,對於人類來說簡直就是一塊寶藏。正當人們憧憬的時候,科學家卻表示這個星球人類不能居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克卜勒452b,不管是從質量、體積還是環境來看,都非常適合人類居住,這是優點,但同時它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從地球到克卜勒452b的距離大約為1400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以我們目前的探測器想要到達這麼遠的距離,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我們上個世紀就發射了旅行者號探測器,可是直到現在依舊沒能突破太陽系。太陽系的直徑大約也就2光年左右,可想而知,其中需要的時間是多麼的漫長啊!

而且還有一點,如此適合居住的星球或許存在更高級的智慧體,很有可能也孕育出了類似人類這樣的文明,所以即使我們有能力,也不能貿然前去,否則會帶來殺身之禍。

對此,小編認為:「人類想要前往遙遠的星系,首先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夠找到理論上的蟲洞,或許就能夠縮短兩地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夠實現大規模地移居。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夠好高騖遠,與其想盡一切辦法移民,倒不如好好保護環境,讓人類能夠在地球長久的生存下去。」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第二地球」被發現,常年環境適宜,這點難住了科學家!
    「第二地球」被發現,常年環境適宜,這點難住了科學家!無獨有偶,終於在宇宙內發現了這樣一顆星球,環境和地球相比更加舒適,它就是克卜勒22B,這顆星球常年都在21攝氏度左右,各個方面都適宜人類生存,唯獨這兩點卻難住了科學家。
  • 科學家發現新星體,距離地球143光年,為何被稱作「流浪行星」?
    浩大的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星體,地球不過是數以萬中的一個罷了。在地球的周圍也存在著很多星體,太陽和月亮就是與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夥伴,正是因為與太陽,地球才擁有了四季與晝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也憑藉自己的力量進入了宇宙,開啟了探索之旅,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星體都在不斷的進行運動。
  • 專家發現「第二地球」,環境不亞於地球,卻讓人想起霍金的話!
    剛開始很多人沒有對霍金所說的話在意,近幾年隨著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長,資源的短缺、環境的破壞等問題,讓越來越多人深知尋找第二地球的重要性。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想要找到與地球相似的星體,實在是太難了,不僅要解決距離限制,還要環境等各方面完全適宜。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火星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單從距離上看金星的確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們應該更加有理由去探測金星才是。但是為什麼科學家都一股腦地趕著去探測更遠一些的火星呢?科學家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令人費解呢?如果我們去了解一下金星和火星的星球環境之間的差以後,就明白科學家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探測火星了。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恆星旋轉。這是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
  • 人類不是地球「原住民」?科學家在人體中發現的37,代表了什麼?
    然而這一觀點的提出終究也只是一個假說而已,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當中所說的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類人猿進化階段,科學家截止到目前為止,並未找到任何關鍵性的化石,進化論當中很多的疑點也並未找到合理的解釋。因此時至今日,人類生命的起源究竟是怎樣的,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 我國天眼發現「新地球」,溫度宜居,科學家卻直言:不要去
    最近有這樣一則消息稱在我國的天眼已經發現了一個新的地球,而且連水植物都有,但是科學家卻直言:不要去,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現在想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僅如此,現在天也已經逐漸的發現了接近60克高質量的脈衝星體,在前一段時間,天眼在距離地球17萬光年的一個地方發現了新的地球,這個行星不僅僅能夠自轉,同時還會伴隨著一顆比太陽小很多的恆星進行公轉,但是因為距離比較近,所以它的地表溫度接近於30度,所以說它的形態也非常的接近於地球,還存在很多的液態水!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或許有生命存在,距離地球11光年!
    並且還能在地球上無憂無慮的生存,但是人類文明在發展的同時,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科學家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開始了探索「第二地球」的歷程。火星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雖然地球是數億星體中的一個,但是它擁有適宜的氣候、必備的水和氧氣,人類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世世的繁衍。
  • 宇宙中發現另外一個四季如春的地球?科學家:根本不能移民
    這個浩大的宇宙總是能給人類帶來驚喜,在最近,人類就探索發現到一顆橙矮星,它的質量在0.5到0.8個太陽之間,它比太陽更早誕生,最重要的是,它或許比太陽還更加適合人類居住。有科學家發現,它的溫度比太陽要低,它存有更多的液態水,因此,有不少人都認為,這個星系上肯定存在第二個地球。
  • 科學家發現「第二個地球」,距離地球42光年,上面已經有人了?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人類的祖先是古猿,在這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進化,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人類,因此人類也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在很早以前人類的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人類曾以為自己已經是最強大的生物了,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 科學家發現地球有地區磁極已開始反轉
    科學家發現「磁場反轉」證據地球磁場減弱了15%  近日,有關科學家在研究地層深處構造時意外發現,在地球深處,一個活動劇烈的熔巖核產生一個具有讓地球抵禦毀滅性太陽風能力的磁場。但這個對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的磁場在過去200年中減弱了15%。科學家稱,這可能是地球兩極將要反轉的跡象。  古老陶器證明磁場不穩  研究人員發現,古老陶器含有磁鐵礦。古老陶器製成時,磁鐵礦物質就會像羅盤針一樣對準地球磁場。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
  • 「第二地球」找到了?科學家發現一顆星球,或已形成了海洋!
    從古至今人類就對宇宙充滿著無限嚮往,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嗎?隨著人類對地球資源的大肆破壞,如果地球不堪重負,人類又該去到哪裡生存呢?帶著這些疑問,科學家也踏上了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木衛二生命的誕生並非巧合,簡單來說,如果一顆星球上擁有充足的液態水和適宜的溫度,那麼即使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下,也有可能孕育出生命。畢竟在地球誕生的初期,地球上是沒有氧氣的,直到藍細菌出現後大氣結構發生改變,喜氧生物才登上了歷史舞臺。所以說科學家在尋找第二地球的時候,也著重注意水資源。
  • 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發現了新物種,科學家卻生氣了!
    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發現了新物種,科學家卻生氣了!全球氣候變暖成為地球上一大嚴重的問題,南北極因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甚至塵封多年的凍土層都在消融,科學家在研究的同時,還發現攜帶病毒和細菌的遠古生物,這一發現令科學家膽戰心驚,並不是一件好事,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解決這一大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不是最完美的:宇宙或許有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星球
    自從我們知道了地球在宇宙當中是這麼渺小,一直就覺得太陽系之外肯定還有外星文明存在,也一直在盡力的尋找,這麼多年一點消息都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不是因為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地球上的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我們急需找一個能夠移居的星球,來實現未來的星際移民,雖然我們可以轉移到離地球比較近的火星上
  • 南冰洋上空發現地球上最乾淨的空氣,科學家:或是地球最後淨土
    文/仗劍走天涯南冰洋上空發現地球上最乾淨的空氣,科學家:或是地球最後淨土如今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畢竟地球才是人類的根本。地球的環境正在一點一點地被人類活動所侵害。如果人類再不去好好地保護的地球,未來地球會被人類毀害成什麼樣子,可能就是人類應該要感到害怕的了。人類對地球而言仿佛就是一個最大的毒瘤。並且人類和地球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有矛盾的。
  • 科學家發現人類可居住行星,或存在生命,距離地球很近!
    隨著地球資源的開採與利用,估計地球資源將會枯竭。於是人類開始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開啟移民計劃。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宇航局NASA就已經開始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尋找第二星球。他們發現了距離地球587光年之外的行星命名為克卜勒22B。美國宇航局認為這是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不過隨著科學家。研究深入發現。現在的克卜勒22星球。
  • 最佳第二地球或被發現!科學家發現富含碳、氧,不知道如何形成的
    而根據《天體物理學雜誌》和 arXiv雜誌報告指出,國家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天體」,可以說非常具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如今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研究,探索,希望最終能夠確認出來是否真的適合人類居住,成為人類的第二地球。這是一顆什麼樣的天體?
  •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科學家發現「新物種」!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卻意外發現「新物種」,科學家:難逃魔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千萬年,從遠古到如今,人類的族群在不斷的壯大,早已遍布大陸的每個角落,即便是極寒的南北極,也都有過人類的足跡。然而,在人類探索不到的地方,也有一些微小的生物在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精彩,這是地球上僅存的唯一一片淨土,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這是目前人類知道的海洋最深處,萬米之深的它有著太多的神奇,科學家在一次次的造訪過程中,發現這裡來了新的「住戶」。前不久,科學家在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拍攝的畫面中,發現了一個非常小的新生物。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本報記者 張 曄  天聞頻道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