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2020-12-24 兔斯基聊科學

2020年的10月6日,火星將會再次靠近地球。火星靠近地球的這種現象被稱為火星衝日。火星靠近地球為我們開啟了前往火星的大門,因而今年又是一個火星探索年。包括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火星探測器將在今年動身前往火星。

有朋友覺得很好奇,從行星軌道距離上看,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那為什麼總是聽說科學家探索火星,而很少聽說有什麼探測器去金星探索呢?這不科學啊!

火星

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單從距離上看金星的確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們應該更加有理由去探測金星才是。但是為什麼科學家都一股腦地趕著去探測更遠一些的火星呢?科學家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令人費解呢?

如果我們去了解一下金星和火星的星球環境之間的差以後,就明白科學家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探測火星了。

金星是一個表面環境很極端的行星

金星是位於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同時金星又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4050萬公裡。金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金星的直徑是6073公裡,僅僅比地球小了300公裡。金星的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是地球的0.8倍。正因為這樣,科學家把金星稱作是地球的姐妹星球。

金星——地球的姐妹行星

金星距離地球這麼近又和地球大小相似。因此在人類的探測器還沒有抵達金星之前。人們對金星充滿了美麗的想像,認為金星是和地球上的環境也是類似的。金星上面也有海洋,環境要比地球更加溼熱,上面存在著大面積的熱帶叢林,裡面生活著恐龍一樣的高大生物。早期蘇聯科學家在研發金星探測器的時候還一度制定了探測器降落到金星海洋上面的方案。

後來當蘇聯的探測器登陸金星後,科學家們才發現自己想多了。金星上面並沒有什麼海洋和森林。金星不是生命的天堂而是地獄。

金星

金星表面的環境十分惡劣。它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450℃以上,熱得足以熔化金屬鉛。金星上面的充滿了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大氣壓的90倍。此外,金星的大氣層中漂浮著厚厚的硫酸雲層。金星的天空會時不時地落下腐蝕性極強的濃硫酸雨。

這麼看來,金星簡直就是一個高溫壓力鍋。如果人類登陸金星表面,一會兒就被蒸熟了,外酥裡嫩。

金星的表面

金星環境這麼惡劣,我們是怎麼知道的?我們現在對金星的認識,主要得益於當年美蘇爭霸時期對金星發射的30多個金星探測器。特別是當時的蘇聯,對金星的探索熱情非常的高。

然而對金星的探索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舉個例子,1967年6月12日蘇聯的金星4號發射升空,金星4號探測器重達1106公斤,經過128天的飛行終於抵達金星。隨後金星4號探測器釋放出著陸倉登陸金星。然而著陸倉還沒有到達金星表面就被金星極高的大氣壓給壓扁了。

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

再後來的那些成功著陸的探測工作時間都沒有超過兩個小時的。它們很快就被金星的高溫高壓給摧毀了。

辛辛苦苦研製的探測器在金星上都堅持不了兩個小時就報廢了,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你說蘇聯科學家惱火不惱火?

火星雖然遠些但環境要比金星溫和很多

而位於地球軌道外側的火星的環境相對於金星來說就好多了。火星也是地球的鄰居,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大約有5500萬公裡。這個距離也不算是很遠,一般的探測器經過6個來月的時間就到了。

火星

火星表面的溫度比較低,平均氣溫零下55℃。火星大氣很稀薄,大氣密度還不到地球大氣的1%。火星的環境對於人類來講同樣是殘酷的,但對於探測器來講都不是問題。因此發射特測器去探索火星要比探索金星容易多了。

因此,我們看美國發射到火星上的好多探測器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了好幾年的時間。這無疑大大降低了我們探索火星的成本。而發射到金星上的探測器是無論如何也工作不了這麼長時間的。

火星探測器

所以探索火星要比金星更加容易。火星是個未來可供人類移民的行星。那裡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地方。而金星呢?嚴酷的環境實在是令人望而卻步。

為何金星距離地球最近而科學家卻去探索火星?現在來看其實是很科學的。

相關焦點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但早期的美蘇,之所以把探測重點放在金星和火星,並不是因為它們值得被「特殊照顧」,而是因為當時的技術,不足以把探測器送往更遠的木星和土星,因此在當時天文學界對太陽系其他行星「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距離最近的金星,和第二近的火星,自然就成了被探測器「光臨」次數最多的兩顆行星。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在太陽系當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其中也包括地球在內,它們時時刻刻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按照原有的運行軌跡。在我們尋找地外生命找尋第2顆適合人類生存星球的時候,首先就是從金星和火星這兩顆星球入手的,因為它們的距離非常近,在飛行的過程當中所耗盡的燃料也比較少,相對來說比較的方便。但是就有人提出,太陽系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不是金星也不是火星而是水星。那麼這三顆行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是多少呢?
  • 誰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有時候火星會更近)」 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衝日)之間變動,完整的變動周期是779.93天;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是最小的,但它也只是在下合日前後距離地球最近,這個時間段大概有100天左右,這個時間段之外的三四百天裡它離地球的距離大概率會超過水星到地球的距離; 雖然水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要比其他行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的距離要遠一些,但它轉得快,一年當中能好幾次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
  • 這顆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變成名副其實的地獄
    上個月,天問一號、毅力號火星車啟程前往火星,踏上了5500萬公裡的旅程。火星其實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應該是金星,最近點距離大約4300萬公裡,按照現有的太空飛行器飛行速度,只要100天就能抵達。為什麼中美俄等國捨近求遠,放棄金星,轉而探索火星,這只能說金星有自身的問題,導致人類放棄了金星。
  • 想在太陽系其他行星發現生命,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金星生命」
    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離太陽0.723天文單位(1.08億公裡)。它位於地球內側,是離我們最近的行星,最近時僅與地球相隔420萬公裡。金星的質量、密度、體積都略微低於地球,堪稱地球的「姐妹星」。
  • 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
  • 火星生命真的存在?科學家在火星地表發現大量「昆蟲照片」
    為什麼這麼多科學家對火星生命是否存在這麼執著呢?很多電影中「火星人」也是經常會出現的題材,太陽系中有8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為啥人類不去其他行星,尋找生命或者殖民地呢?首先,太陽系中出現了地球這個生命星球,而太陽系內的行星都是誕生於原始的太陽星雲中,因此太陽系內其他星球出現生命的機率遠遠要比其他星系中的星球要高。科學家認為,在地球早期的誕生過程中,和金星火星交換了大量的巖石,或許地球上的生命,原本就是來自火星或者金星,只不過在後續的發展中,火星和金星的氣候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水分和氧氣大量流失,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這就是最為基本的原因,而金星確實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但是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還不是因為金星的基礎分析結果,並不是適合人類,所以站在多重因素之下,人類都不願意前往金星,相比火星來說,到金星的成本可能還遠高於火星,所以這就是人類的「選擇之道」,捨近求遠,完全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 隨著金星1號的發射,人類開啟了探索八大行星的旅途
    金星一號的失利 科學家們成功進行了三次遙感測量,分別在近地處、地球磁層頂以及距地 火星一號:1962年,這是人類的第二個首次探索的行星,也是人類首次探測火星 火星一號,也稱1962貝塔努一號、斯普特尼克23號,是1962年11月1號向火星發射的全自動星際空間站。作為前蘇聯首個星際探測工程,火星一號飛行距離長達11000公裡(6800公裡)。
  • 金星的磷化氫意味著外星生命?這可能是烏龍,但金星探索可能要熱
    正是通過這些探測,我們才發現金星和火星的環境根本不宜居: 在濃厚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的籠罩下,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800℉(約合427℃),甚至形成了硫酸雲;火星的大氣則極為稀薄,因而火星表面十分寒冷。 此外,這兩個星球都十分乾燥(在最初的探測中,我們完全沒有發現這兩個行星上存在水),至少它們的地表情況就是如此。
  • 科學家們想要重返這個「極度乾燥」的星球-金星來預測地球的命運
    圖解: 水手10號拍攝的金星真實色彩影像,其表面被一層厚厚的硫酸雲遮蓋著那麼,為什麼這兩顆行星在位置、結構和組成上如此相似,現在卻表現大相逕庭呢?這個問題困擾著越來越多的行星科學家,並激勵了無數次的金星探索計劃。
  • 更像地球的金星為何不被人類看好?科學家:那裡是人間煉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金星被稱為女神「維納斯」曾經是地球最好的「備胎」,但為什麼是曾經呢?為什麼我們轉身投向火星的懷抱呢?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因為金星已經「死」了,為什麼說它「死」了呢?下面我們來聊聊。
  •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為何人類對金星的研究顯得很少?作為地球的邪惡雙胞胎,金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為何人類不願深入研究金星?這一問題的真相或許會讓你感到絕望。事實上,這與金星有著莫大的關聯,因為金星是除了水星外,最靠近太陽的行星,顯然金星的表面溫度非比尋常,約為465攝氏度,也正因如此,導致所謂的金星大氣中充滿了二氧化碳,並且保留了大部分太陽的熱量,令人詫異的是,即便是水星,也不及金星那般熱。要知道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未能建造出可抵禦如此巨大熱量的太空飛行器。
  • 科學家發布太陽系行星大小對比視頻,地球真的太小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在文章開頭,我們先來討論下,怎麼樣才算是大?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可能不存在答案。因為大與小、快與慢、長與短等,都是相對的,也就是說,沒有最大、最快、最長,只有更大、更快、更長。
  • 最近超火的BBC紀錄片《行星》
    類地行星4顆類地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這四顆行星都是巖石星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類地行星,它們是由坍縮形成太陽的塵埃,聚集成巖石,再經巖石碰撞形成的行星。     水星的公轉軌道是與眾不同的橢圓形,想要登上水星難度很大,04年NASA發射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歷經七年才成功登陸水星。     「信使號」對水星展開探測活動,通過探測研究發現水星的內核佔整個行星體積的80%,地殼和地幔佔的比例非常小,就像一個裸露地核的星球。而且在水星表面發現了高含量的硫元素和鉀元素,這兩種元素本不應出現在離太陽這麼近的地方。
  • 同樣是行星,為何很多星球都沒有大氣層?原來這是宇宙的恩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的外圍,存在著一層因為重力原因,而緊密圍繞著地球的混合氣體,它包圍著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也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這層混合氣體,就是我們熟悉的大氣層不過,在地球上看起來很正常的事情,到了宇宙之中,就變得特別起來,這是因為大氣層並不是固態行星的專屬配置,那麼,為何很多固態行星上沒有大氣層呢?為何很多行星上沒有大氣層?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大氣層是如何出現的。
  • 一顆摧毀於金星與地球之間的星球——卓爾金星
    因此有人認為瑪雅人見到過現在人類所無法得見的星體,這顆星體就是「卓爾金星」。如果這顆星體真實存在的話?為何到目前為止人類找尋不到這顆260天繞太陽運行一周的行星,我們熟知的八大行星(目前冥王星已經不再被列入太陽系大行星體之中,因此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之中也根本沒有卓爾金星。人們只是預測到了「祝融星」和「X行星」。
  • 最像地球的行星被發現——距地球100光年
    「附近恆星周圍的行星最容易被太空和地球上的大型望遠鏡跟蹤。發現TOI 700 d是TESS的一項關鍵科學發現。用斯皮策確認行星的大小和可居住區狀態是斯皮策接近時的又一項勝利今年一月科學操作結束。」TESS一次監視27天的大片天空,稱為扇區。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種長距離凝視使衛星能夠跟蹤由於恆星在其恆星前橫越軌道而引起的恆星亮度變化,這一事件稱為過境。
  • 好奇號在火星上拍了一張照片,傳回地球後,看到的人都很驚奇
    那麼,有沒有人考慮過一個問題,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看地球,地球會是什麼樣的呢?火星上看到的地球什麼樣?根據「科學專家」的科學報告,幾天前,美國NASA好奇號火星車返回了拍攝在火星上面看到地球的「特寫」。在火星的夜空之間,有一個「小亮點」閃爍著,那裡是一個看上去較小的「小亮點」,其中一個是地球,另一個是金星。
  • 早期太陽系不止一個地球?其他的地球去哪了?為何不見了?
    46億年前,太陽系還沒有形成,受到引力影響,宇宙中的分子雲逐漸形成,這時候宇宙中的一個衰老行星,走到了生命盡頭,爆發的一刻釋放出大量伽馬射線,這團分子雲恰好受到伽馬射線射擊,於是兩者相結合,形成了早期的太陽系雲盤,之後才出現了各大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