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2020-11-19 騰訊網

作者 | 飛蠓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有時候火星會更近)」

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正確的那一部分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不是固定的。

由於地球和其他臨近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用不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所以地球和這三顆行星的距離時刻發生改變。變化的規律簡單描述是:

水星與地球的距離在1.387AU(上合日)和0.613AU(下合日)之間變動,完整的變動周期是115.93天;

金星與地球的距離在1.725AU(上合日)和0.275AU(下合日)之間變動,完整的變動周期是583.92天;

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在2.524AU(合日)和0.524AU(衝日)之間變動,完整的變動周期是779.93天;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是最小的,但它也只是在下合日前後距離地球最近,這個時間段大概有100天左右,這個時間段之外的三四百天裡它離地球的距離大概率會超過水星到地球的距離;

雖然水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要比其他行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的距離要遠一些,但它轉得快,一年當中能好幾次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這樣當金星和火星都遠離地球的時候,它會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而這段時間很長;

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會比水星和金星遠得多,但如果它到達了靠近地球的位置,而金星又恰巧遠離地球,那麼這個時候它就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因此要回答「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誰?」這個問題時,較為正確和全面的答案是:金星有時候最近,水星經常最近,火星偶爾最近。

解釋幾個術語:

水星和金星的軌道在地球軌道內側,它們叫做內側行星,從地球上看去,內側行星在繞太陽運動的時候,有時候會從太陽前面經過(太陽-內側行星-地球大致成一條直線),有時候會從太陽背面經過(內側行星-太陽-地球大致成一條直線),前者稱作「下合日」,後者稱為「上合日」。

內側行星的幾個視位置

火星、木星等行星的軌道在地球軌道外側,它們叫做外側行星,從地球上看去,外側行星有時候會從太陽後面經過(外側行星-太陽-地球 大致成一條直線),這個時候被稱作「合日」(conjunction);而有時候外側行星會與太陽相差180°(太陽-地球-外側行星大致成一條直線),太陽落山,外側行星露出東方地平線,太陽出來,外側行星從西方地平線落下,這個時候被稱作「衝日」(opposition)。

外側行星衝日位置示意圖

早些年看報紙,曾見到有條報導火星衝日的新聞標題擬為「巨大火星 衝向太陽」,我估摸著十有八九是編輯把「衝日」這個天文術語的意思照字面意思理解了。 據考證,中國天文學界把opposition譯為「衝」是受日本天文學界的影響。日本人翻譯opposition的時候,知道它是從opposite position而來的,因此用了個日語漢字「衝」,意思是「對著」,這個字1922年被中國天文學界採納,解放後漢字簡化,就寫成了「衝」,但與「衝洗」、「衝撞」、「說話口氣衝」或者古代中國佔卜文獻中的「相衝相剋」沒有一毛錢關係。

-完-

相關焦點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在太陽系當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其中也包括地球在內,它們時時刻刻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按照原有的運行軌跡。太陽系當中的8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很明顯地球的兩個鄰居,一個是金星,一個是火星,它們一個位於地球軌道的內側,一個位於地球軌道外側。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員在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中稱,地球附近的一顆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系統之一。藝術家筆下的多行星系統當然,這所謂的附近是宇宙範圍的概念,距離地球大約64萬億英裡之外。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經歷了早期無人探測器的「井噴期」,人類的太空飛行器探測已經越來越「務實」了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文明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後來他們又發射了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第一顆金星探測衛星,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落後,同樣向地球周圍的天體
  • 天文學家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發現「超級地球」
    藝術家描繪的「巴納德星」和「巴納德b」行星。ESO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存在一顆質量至少為地球3.2倍的行星,一個所謂的「超級地球」。這顆冰凍的行星,是距離最地球第二近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主星名叫「巴納德星」,距離地球僅6光年。這顆行星的發現者,同時也是半人馬座比鄰星身邊行星的發現者。新發現的這顆行星被命名為「巴納德b」,公轉周期大約是233天。其宿主恆星「巴納德星」是一顆紅矮星,表面溫度較低,質量較小。在「巴納德b」上,「巴納德星」看起來應該相當昏暗。
  • 科學家發現人類可居住行星,或存在生命,距離地球很近!
    隨著地球資源的開採與利用,估計地球資源將會枯竭。於是人類開始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開啟移民計劃。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宇航局NASA就已經開始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尋找第二星球。他們發現了距離地球587光年之外的行星命名為克卜勒22B。美國宇航局認為這是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不過隨著科學家。研究深入發現。現在的克卜勒22星球。
  • NASA發現距離最近的「另一個地球」!條件如何?怎麼才能到達?
    關於宜居行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了,後期專業搜索行星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宜居行星都多的不要不要的,比如曾經熱乎了好一陣子的超級地球:克卜勒452b,很可惜它在距離1400光年以外,但此次發現的TOI 700 d行星卻不一樣,距離地球只有100光年,這使得各位暗淡下去的眼神有一次閃亮起來!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2020年的10月6日,火星將會再次靠近地球。火星靠近地球的這種現象被稱為火星衝日。火星靠近地球為我們開啟了前往火星的大門,因而今年又是一個火星探索年。包括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火星探測器將在今年動身前往火星。有朋友覺得很好奇,從行星軌道距離上看,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可能比此前估計的更像地球
    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證實了一顆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的類地系外行星的存在。科學家們利用巖石系外行星的Echelle光譜儀和穩定光譜觀測(ESPRESSO)發現,系外行星Proxima b的質量約為1.17個地球的質量,位於比鄰星的可居住區域,每11.2天圍繞比鄰星運行一次。
  • 科學家發現新星體,距離地球143光年,為何被稱作「流浪行星」?
    浩大的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星體,地球不過是數以萬中的一個罷了。在地球的周圍也存在著很多星體,太陽和月亮就是與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夥伴,正是因為與太陽,地球才擁有了四季與晝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也憑藉自己的力量進入了宇宙,開啟了探索之旅,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星體都在不斷的進行運動。
  • 地球為什麼沒有像土星那樣的行星環呢?
    土星並不是唯一一個有環的行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有,不過和土星環不同的是,它們的還在地球上看不見。在太空船「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索之後,我們才知道了它們的存在。他們認為土星環是僅有的量,還因為他它們是「最近」的(天文學的術語裡「最近」意味著是幾百萬年以前)由於流星的碰撞而形成的。其他行星的環沒有那麼明亮是因為他們形成的時間較長,而且大部分環中的塊狀物已經被吸進了行星裡。為什麼地球沒有行星環呢?
  • 距離地球10.8光年的行星,人類有機會移民
    大家都知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早已變成了一個不堪一擊的星球,雖然現在看來仍然有溫和的大氣層,還有陽光等等,但如果以目前人類還在肆意地生存下去的話,地球在未來的100到500年裡,人類很可能會因為開採了地球上的資源而使地球變得更文明,而使地球變得更糟糕,甚至變得更不適合人類居住!
  • 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近和最遠的兩顆行星同日「鬧」天宇
    海報製作:馮娟9月14日太陽系內的兩顆行星有看點。
  • 銀河系現巨型黑洞,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會把地球吞噬嗎?
    美國科學家最近報告說,他們在這一區域邊緣觀測到了一次 X 射線爆發,從而首次為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科學家推算出,這個黑洞質量超過 260 萬個太陽的質量,直徑約 1.5 億公裡。它雖也存在於宇宙中,但卻不如恆星、行星那麼普遍。相比之下,黑洞更像是從地獄來的使者一樣,凡是它所到的地方,都將會寸草不生。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地球,系外,行星,Kepler-186f...
    所謂系外行星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而宜居帶則是指恆星周圍距離適中的位置,在這樣的距離範圍內行星的溫度能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從而允許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於其地表。」他說:「未來的NASA探測項目,如掩星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以及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等將會找到那些距離最近的巖石行星並確認其成分與大氣組成,從而延續人類對搜尋另一顆地球的不懈追求。」
  • 最近超火的BBC紀錄片《行星》
    最近BBC推出了最新的自然科學紀錄片《行星》(The planets)。
  • 這顆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變成名副其實的地獄
    金星上其實是太陽系內唯一有雲層卻不下雨的行星,雲層高度可達到30至35公裡,酸雨還沒有達到地面時就被高溫蒸發了! 上個月,天問一號、毅力號火星車啟程前往火星,踏上了5500萬公裡的旅程。火星其實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應該是金星,最近點距離大約4300萬公裡,按照現有的太空飛行器飛行速度,只要100天就能抵達。
  • 《天體生物學》:一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
    在最近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為:「尋找比地球更好的行星:超宜居世界的頂級競爭者」(In Search for a Planet Better than Earth: Top Contenders for a Superhabitable World),詳細介紹了一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
  • NASA發現最像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
    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這樣的尋找工作中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體積近似地球,而繞恆星運行軌跡和距離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研究人員將這顆最新發現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稱作Kepler-186f。
  • 在地球上肉眼可以看見行星嗎?
    這個七政又被稱為七緯或者七耀,是七大行星的總稱,在我國古代日月被歸於行星之屬,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而月球古代也稱為太陰和太陽遙遙相對,也被歸為行星之列。剩下的五大行星就是太白、歲星、辰星、螢惑、鎮星。在史記中有記載「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也沿用至今。
  • 克卜勒又發現「超級地球」,退役的探測器為什麼還能發現行星?
    而在最近科學家通過重新檢查克卜勒探測器的歷史數據,發現了一顆曾經被忽略掉的系外行星,它也是目前為止在體積上甚至是溫度上都地球最為相似的系外行星了,科學家把它命名為為Kepler-1649c ,這顆系外行星在距離我們300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中,正在繞著一顆紅矮星在公轉,繞行一周的時間大約是19.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