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距離最近的「另一個地球」!條件如何?怎麼才能到達?

2020-12-2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關於宜居行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了,後期專業搜索行星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宜居行星都多的不要不要的,比如曾經熱乎了好一陣子的超級地球:克卜勒452b,很可惜它在距離1400光年以外,但此次發現的TOI 700 d行星卻不一樣,距離地球只有100光年,這使得各位暗淡下去的眼神有一次閃亮起來!

100光年外的TOI 700 d行星

TOI-700 d是何方神聖?

這是2018年4月18日發射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望遠鏡的有一個傑作,TESS是它英文的縮寫,此前它已經發現了不少行星,但距離如此之近(距離只有 101.4光年),和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還是相當罕見的,我們簡單來了解下TOI-700 d!

多行星系統的TOI-700星系

TOI-700 d半徑大約是地球的1.19倍,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2倍(看起來和地球還真差不多),位於母星TOI-700的宜居帶上,大約37.42天環繞母星一周,簡單的說TOI-700 d上的一年大概只有地球一個多月,當然這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公轉周期和距離並不是一顆行星是否在宜居帶的關鍵指標,跟這個相關的是它的母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TOI-700是一顆紅矮星,質量和半徑都只有太陽的40%,這個數據有些詭異,但當前給出數據只有這些,直徑和半徑都大大小於太陽,這決定了它的表面溫度遠比太陽低,大約只有3000K,該恆星活動程度比較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等下我們再繼續詳細分析!

TESS是怎麼發現這顆行星的?

肯定不是直接搜索發現的,我們從TESS名字縮寫就可以看出,它主要利用凌日法來搜索系外行星!現代望遠鏡搜索系外行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凌日法,另一種都卜勒法!如果是廣域搜索,那麼必定是凌日法,因為都卜勒需要詳細分析都卜勒頻移光譜,這個工作量非常大,選定目標後可以這樣操作,但普查明顯不合適!我們兩個都來介紹一下:

凌日法搜索行星

凌日法搜索比較簡單,即TESS對一個天區分割成多塊進行成像,一個周期輪流下來,然後和之前的照片中恆星亮度對比,如果發現恆星亮度有下降,那麼可能是一顆行星擋在了TESS和那顆恆星中間,TESS將會重點關照這些恆星,得到確切的信息後,根據恆星的光譜與距離,以及亮度下降的指標計算出行星的直徑,再輔以都卜勒法計算出這顆恆星的距離,判斷它是否在宜居帶內!甚至還可能在遮擋星光時分析光譜變化,看看行星是否有大氣層,甚至液態水等可能的條件!

都卜勒法搜索行星

凌星法只能用在TESS位於行星所在的黃道面時的搜索,但大部分時候TESS可能和行星所在的黃道面有一個角度,那麼凌星法就不好用了,只能用行星接近和遠離時的都卜勒頻移法來推算出是否存在行星,這種方法可以用在選定目標後的詳細觀測,普查顯然效率太低!

TOI-700 d的條件比地球還好嗎?

當然我們現在並不能判斷,但從現有的數據來看,至少有幾個參數是優於地球的,各位可以參考下,萬一發財了,下次一顆跟隨第一批星際艦隊移民TOI-700 d的!

TOI-700恆星的壽命要比太陽長得多TOI-700 d行星不會遭受母星的氦閃襲擊本來在紅矮星周圍有一個比較不確定的事件是,越小的紅矮星活動要比太陽這種黃矮星強得多,因此這會有一個問題,即行星早已在超級耀斑的活動下灰飛煙滅,當然至少生命是不太可能發生了!但TESS的觀測發現,TOI-700恆星活動非常穩定,當然40%的太陽太陽大小起到的因素更關鍵,因為這個質量剛好在小的紅矮星和中等紅矮星的分界線以上。

紅矮星和類日恆星結構差異

另外紅矮星不會有氦閃,因為太陽會將氫聚變後的氦元素堆積在內核,然後暫時又不能聚變,等到積累到一定程度又突然聚變,所以在太陽周圍是十分不安全的,所幸的是太陽的氦閃發生時間至少在幾十億年後,所以我們還不必擔心!而紅矮星則對流整顆恆星,因此氦元素不會堆積,即使未來整顆恆星都變成氦元素,那麼這些氦還是不會突然聚變,因為溫度不夠!所以TOI-700 d行星十分安全,當然等TOI-700恆星燒光氫,估計要數千億年甚至更久,所以TOI-700 d行星真是爽得不要不要的!

潮汐鎖定可能是TOI-700 d的命運

根據TESS給出的數據,TOI-700 d行星的半長軸為0.163 ± 0.015 AU,即距離恆星大約:2440萬千米的位置運行,而太陽系最近的水星距離大約是6980萬千米,大約只有水星公轉軌道的1/3強一些,而水星已經和太陽軌道共振,介於鎖定和非鎖定之間!

如果TOI-700 d被母星潮汐鎖定,那麼估計其命運就比較慘一點了,但紅矮星的宜居行星被潮汐鎖定可能是普遍現象,因為距離實在太近,當然也不是說就無法誕生生命,在晨昏線附近甚至更靠近一些的區域都可能誕生生命!

人類能移民TOI-700 d行星嗎?

當然按旅行者一號的速度的話,到達比鄰星都需要1萬多年,到TOI-700 d估計需要40多萬年,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誰知道人類未來會發明出什麼好東西呢,沒有夢想怎麼行,萬一要是實現了呢?

代達羅斯核聚變飛船

比如當年提出的瘋狂的代達羅斯號核聚變飛船,儘管到現在核聚變還在天上飄,但這艘飛船的設計指標實在令人神往,能達到光速的10%,也就是說從現在出發,大部分人都能活著到達比鄰星和巴納德星!但到達TOI-700 d有點困難,因為要1000年以上,這是在不是個好消息!

進取號

咱不是還有進取號麼,科克船長的座駕,最高能達到199516倍光速,跨越銀河系也只要六個月,那麼到達TOI-700 d要多久呢?大約4.4345小時即可到達!

「二營長,把老子的進取號拉出來,我們要去郊個遊!」

相關焦點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
  • NASA發現「第二地球」!相似指數極高,人類或很快要移居近地天體
    作者:文/虞子期 在宇宙之中,除了地球之外,尋找「另一個地球」或者說「超級地球」、「第二地球」是如今科學界探索的主要目標,而在尋找另一個地球的時候,如果找到了,這也意味著地外文明或者外星文明可能是存在。
  • 「另一個地球」被找到,NASA又有新發現,人類該如何抵達?
    宇宙中的行星數量,比地球上的沙子總數加起來還要多,不過,科學家們在宇宙之中尋找了數十年,宇宙看上去仍然是一片孤寂,地球就好像是身處一個巨大的黑洞之中,除了地球上的喧囂,周圍的一切都安靜無聲。不過,科學家仍然相信,在宇宙之中,極有可能存在其它的生命,畢竟,通過觀測,科學家已經多次在宇宙中找到了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只不過,它們距離地球太遠了,人類的科技手段又有限,所以我們無法近距離觀測,也沒有辦法抵達。
  • 誰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正確的那一部分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不是固定的。變化的規律簡單描述是: 水星與地球的距離在1.387AU(上合日)和0.613AU(下合日)之間變動,完整的變動周期是115.93天; 金星與地球的距離在1.725AU(上合日)和0.275AU(下合日)之間變動,完整的變動周期是583.92天; 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在2.524AU(合日)和0.524AU
  • 比地球更適合住人,人類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將被捨棄?
    地球一直都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科學家認為,地球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其實在太陽系外面還有24顆星球的條件也非常好,而且比地球更適合住人!
  • 天文學家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發現「超級地球」
    ESO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存在一顆質量至少為地球3.2倍的行星,一個所謂的「超級地球」。這顆冰凍的行星,是距離最地球第二近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主星名叫「巴納德星」,距離地球僅6光年。這顆行星的發現者,同時也是半人馬座比鄰星身邊行星的發現者。
  • NASA發現超級地球,距離31光年!看完這兩個視頻,我已經沒心思上班了!
    我們首先嘮嘮,它是怎麼被發現的...今年2月,NASA 通過凌日現象,在長蛇座中發現了 M 型紅矮星GJ357。它距離地球 31 光年,質量大約為太陽質量的三分之一,溫度比太陽低大約40%,系統中還有另外三顆行星GJ357b、GJ357c 和 GJ357d...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科學家們根據地球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徵以及所需的必要環境,歸納出了碳基生命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基礎條件,即:固態星體、合適的引力環境、適宜的溫度區間、有液態水、存在密度適宜的大氣層、有適宜的氧氣環境、擁有磁場等等。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在太陽系當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其中也包括地球在內,它們時時刻刻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按照原有的運行軌跡。在我們尋找地外生命找尋第2顆適合人類生存星球的時候,首先就是從金星和火星這兩顆星球入手的,因為它們的距離非常近,在飛行的過程當中所耗盡的燃料也比較少,相對來說比較的方便。但是就有人提出,太陽系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不是金星也不是火星而是水星。那麼這三顆行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是多少呢?
  • ESO發現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和其他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只有1000光年的黑洞。該黑洞比迄今發現的任何其他黑洞都更接近太陽系,是肉眼可見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研究小組利用智利埃索拉希拉天文臺的MPG/ESO 2.2米望遠鏡跟蹤兩顆伴星,找到了這一隱形物體的證據。
  • 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可能比此前估計的更像地球
    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證實了一顆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的類地系外行星的存在。科學家們利用巖石系外行星的Echelle光譜儀和穩定光譜觀測(ESPRESSO)發現,系外行星Proxima b的質量約為1.17個地球的質量,位於比鄰星的可居住區域,每11.2天圍繞比鄰星運行一次。
  • 科學家發現人類可居住行星,或存在生命,距離地球很近!
    隨著地球資源的開採與利用,估計地球資源將會枯竭。於是人類開始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開啟移民計劃。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宇航局NASA就已經開始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尋找第二星球。他們發現了距離地球587光年之外的行星命名為克卜勒22B。美國宇航局認為這是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不過隨著科學家。研究深入發現。現在的克卜勒22星球。
  • 距地約580光年的「地球二號」,要飛多久才能到達?
    此外,許多科學家也為地球的處境感到擔憂,雖說近百年或千年內地球應會安然無恙,但地球內外存在著巨大隱患,找到一顆備選星球無疑為人類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也能緩解地球生存,有助於地球健康地發展。就目前情況來看,在人類的探索領域內,天文學家發現了超過4000顆行星,其中不乏與木星相似的氣態行星,也有許多與地球相似的巖質行星。
  • 一顆小行星差點撞上地球,然而人類只提前1天才發現?
    7月25日,上周四,這顆足以毀滅一座城市的小行星以每秒24公裡的速度與地球擦肩而過。當時隕石最近距離地球僅為72500千米,這組數字或許看起來很大,不過僅為地月平均距離的5分之一。地球直徑為12756千米,這個距離也相當於地球的大約6個身位。直接看NASA公布的數據模擬圖,或許更直觀一些,在浩瀚的宇宙中,它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幾乎重合:
  • 探測器距地球上億公裡,溫度超150萬度!繼續靠近,發現未見畫面
    認識太陽 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很遠很遠,有1.5億公裡,而在地球上,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僅僅只有太陽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 太陽光穿過層層阻礙,照射到地球表面,讓地球處於50℃以下的適宜溫度,也因此孕育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員在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中稱,地球附近的一顆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系統之一。藝術家筆下的多行星系統當然,這所謂的附近是宇宙範圍的概念,距離地球大約64萬億英裡之外。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
  • NASA發現新地球 坐飛船最快2700萬年才能到
    據美國宇航局網站(NASA)消息,北京時間7月24日凌晨,天文學家確認發現首顆位於「宜居帶」上體積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號為「克卜勒-452b」),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裡程碑。「克卜勒-452b」的發現使已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增加到1030顆。
  • 最佳第二地球或被發現!科學家發現富含碳、氧,不知道如何形成的
    而根據《天體物理學雜誌》和 arXiv雜誌報告指出,國家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天體」,可以說非常具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如今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研究,探索,希望最終能夠確認出來是否真的適合人類居住,成為人類的第二地球。這是一顆什麼樣的天體?
  • 地球最近,肉眼可見的「隱身」黑洞,科學家是怎麼發現的?
    2019年人類第一次拍攝到的黑洞是這樣的:M87星系黑洞,湊倆組個笑臉別看它像個蜂窩煤,這已經很好了,我們還能見點亮,而我們這次發現的,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是這樣子的:我們之所以能拍攝到M87黑洞是因為吸積盤上的大量的帶電粒子,並且我們集結了地球上多國大量射電望遠鏡,而它本身只有整張照片中半個像素點大小,由此科學家歷時兩年分析才得到這個黑洞。如果你細看我們拍攝到黑洞你會發現上半部分亮度和下半部分亮度似乎不均勻。
  • NASA發現新地球 孫燕姿的《克卜勒》已唱出一切
    7月23日,在歌手孫燕姿生日這天,NASA公布發現「新地球」!NASA(美國宇航局)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新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Kepler-452b),這是首個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跟地球的相似指數達到0.98。據NASA,克卜勒452b距離地球有1400光年,這也是近幾年來,克卜勒望遠鏡尋找到的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