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星體,距離地球143光年,為何被稱作「流浪行星」?

2020-11-19 小雨來侃侃

浩大的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星體,地球不過是數以萬中的一個罷了。在地球的周圍也存在著很多星體,太陽和月亮就是與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夥伴,正是因為與太陽,地球才擁有了四季與晝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也憑藉自己的力量進入了宇宙,開啟了探索之旅,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星體都在不斷的進行運動。宇宙分為了八大星系,在每個星系中都有很多行星運動,但是卻有這樣的一顆行星,雖然在持續不斷的運動,但是卻沒有其他行星相伴,這是為什麼呢?

CFBDSIR2149沒有圍繞旋轉的恆星

宇宙中的行星都擁有自己的運動軌跡,圍繞著某一個恆星進行旋轉,但這個行星卻沒有固定的運動軌跡,只能漫無目的的在宇宙中流浪。科學家所發現的這顆「流浪行星」,叫做CFBDSIR2149,在它的周圍沒有任何星體的存在。即使人類可以發射衛星,探測各個行星的奧秘,但是由於它距離比較遠,人類的衛星也無法到達它的表面。

因此有人說這顆行星莫非是天煞孤星,在偌大的宇宙中,確實顯得非常荒涼孤單。除了荒涼的環境以外,這顆行星的溫度也非常低。宇宙和地球表面的溫度是不同的,因此我們不能用地球的溫度衡量宇宙的溫度。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是1500華氏度,在人類看來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宇宙中就很低了。

這顆行星也許曾經屬於太陽系

這顆行星離地球非常遙遠,大概143光年,最初是由外國的科學團隊發現的。雖然它的表面溫度非常低,但是科學家猜測在這顆行星的表面應該擁有甲烷和水,當然科學家也是通過數據分析的出來的,並沒有證據驗證。

因此我們無法通過現代的科技去考察它的起源、研究它的存在。這顆流浪行星的神秘面紗,人類目前無法揭開。根據科學家的預測來看,這顆行星曾經有可能屬於太陽系,他們認為這顆行星的質量大概是木星的2~13倍。通過它的運動軌跡來看,這似乎是它曾經屬於太陽系的證據,究竟真相與否,需要漫長的探索來解釋了。

所以說,雖然人類目前已經擁有了高科技的設備,可以進入太空中探尋它的秘密,但是卻連太陽系都沒有走出去。因此人類的探索宇宙之路還非常漫長,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真正認識這顆行星。關於這顆流浪行星,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並不相似,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 但茫茫宇宙間,還可能充滿了神秘的「流浪行星」,它們的引力不受任何恆星的束縛。
  • 科學家發現人類可居住行星,或存在生命,距離地球很近!
    隨著地球資源的開採與利用,估計地球資源將會枯竭。於是人類開始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開啟移民計劃。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宇航局NASA就已經開始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尋找第二星球。他們發現了距離地球587光年之外的行星命名為克卜勒22B。美國宇航局認為這是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不過隨著科學家。研究深入發現。現在的克卜勒22星球。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或許有生命存在,距離地球11光年!
    並且還能在地球上無憂無慮的生存,但是人類文明在發展的同時,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科學家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開始了探索「第二地球」的歷程。火星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雖然地球是數億星體中的一個,但是它擁有適宜的氣候、必備的水和氧氣,人類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世世的繁衍。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非常強,這讓它們在活動的時候,可以撕毀和吞噬掉周圍的一切天體,多年來通過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也都非常的不穩定。黑洞行星被發現日本的天文學家將這些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行星,稱作「黑洞行星」,它們距離銀心黑洞非常近,大約只有10光年左右的距離。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圖片來源:pixabay  「流浪行星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或藏有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近日一顆新發現的流浪行星為探索外星生命帶來新希望。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
  • 科學家再次發現適合地球生命居住行星 表面溫度宜人
    藝術家想像的恆星GJ 667C與另外兩顆橙矮星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除地球外最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有22光年遠,與地球有一些相似的特點:地表多巖石,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2日報導,這顆行星名為GJ 667Cc,是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分析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後發現的。它圍繞人類已知的名為GJ 667C的恆星運行,繞行一圈的時間是28.15天,也就是說該行星上的一年相當於地球上一個月的時間,其大小約是地球的4.5倍,吸收的熱量也和地球差不多。
  • 最像地球的行星被發現——距地球100光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中發現了它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該距離的範圍可能是恰好允許在地面上存在液態水的條件。科學家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發現,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建模,以幫助為將來的觀測提供依據。
  • 1400光年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為何被稱為地球的「表兄弟」?
    隨著太空觀測技術的不斷深入,我們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恆星系統,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利用天文望遠鏡,在一些距離相對較近的恆星系統中又發現了圍繞恆星運動的諸多行星。在多年對太陽系各大行星觀測之後,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擁有生命形式,可以說我們人類在太陽系中是無比孤獨的,而太陽系以外眾多行星的發現,使科學家們欣喜若狂,在這些行星中,是否有像地球一樣,具有可以為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演化提供適宜條件的個體存在呢?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員在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中稱,地球附近的一顆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系統之一。藝術家筆下的多行星系統當然,這所謂的附近是宇宙範圍的概念,距離地球大約64萬億英裡之外。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
  • 比地球更舒適!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距地球超100光年
    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 / 美聯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 24 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 · 舒爾策 - 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 · 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 " 超宜居 " 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 4500 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 24 顆 " 超宜居 " 行星。
  • NASA發現最像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Kepler-186f
    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這樣的尋找工作中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體積近似地球,而繞恆星運行軌跡和距離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研究人員將這顆最新發現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稱作Kepler-186f。
  • 為何太陽系行星分類如此涇渭分明?科學家認為:或是因為原始星盤
    作為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木星對於太陽系有著巨大的影響。科學家們意識到,木星的存在對於地球的生命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過去,我們已經提到過幾次關於母嬰對地球生命的影響,而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
  • 4.2光年之外,未知天體朝地球發來信號,科學家已著手調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1977年,在距離地球1.7萬光年之外的M55球狀星團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無線電信號,這個信號的頻率是1420兆赫,持續的時間大約有72秒左右。作為一個單一頻率的無線電信號,它的出現由於無法用自然現象來解釋,所以,一直到今天為止,科學家們都相信,這個神秘的無線電信號和未知文明有關。不過遺憾的是,1977年至今,M55球狀星團再也沒有類似的信號發出,不過,宇宙這麼大,地球不會是單一的文明,前段時間,終於又有了新的發現,而且這一次這個信號距離我們非常近,它來自於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
  • 距離地球600光年,這顆星球與地球相似,其上是否存在生命?
    不過,科學家們卻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並且推測它們上面或許存在著生命。舉個例子,距離地球600光年之外的「克卜勒-22b」,便是其中之一。2011年12月的時候,NASA方面公布了第一顆處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便是「克卜勒-22b」,它與地球一樣,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在進行運轉,也是科學家們所發現的54顆處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中 ,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
  • 科學家發現「第二個地球」,距離地球42光年,上面已經有人了?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人類的祖先是古猿,在這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進化,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人類,因此人類也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在很早以前人類的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人類曾以為自己已經是最強大的生物了,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 53光年外,克卜勒的繼任者新發現一顆行星!
    在整個職業生涯裡,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一共發現了兩千多顆系外行星。偉大往往是可以傳承的,NASA的新一代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正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早在2018年4月,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就被送入太空,並在進行一系列熱身和測試後,於2018年8月正式開啟科學觀測,與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實現完美交接。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超1000億顆「流浪行星」在銀河系內遊蕩,其上或隱藏著生命體
    什麼是「流浪行星」?提到行星,它絕對是宇宙中人類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天體之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就是浩瀚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顆,雖然地球渺小不及一粒塵埃,但是地球確實非常特別的,因為一直到今天,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的其它已知行星上,都不曾發現過生命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