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2020-12-24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人類明明可以在地球上生活得好好,為何天天都想往「地外走」?無非就是有幾個常規化的原因存在

第一、探索地外生命

第二、尋找地外資源

第三、看看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為未來人類前往地外星球做好準備

這就是最為基本的原因,而金星確實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但是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還不是因為金星的基礎分析結果,並不是適合人類,所以站在多重因素之下,人類都不願意前往金星,相比火星來說,到金星的成本可能還遠高於火星,所以這就是人類的「選擇之道」,捨近求遠,完全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金星

金星是太陽系的一顆特殊天體,與地球質量非常的相似,但是最大的區別就是,該天體是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這是太陽系之中的一個獨特天體,當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科學界暫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同時金星的探測難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大,這可能也是人類不願意上金星的原因之一,它具有有濃密的大氣和雲層,只能夠藉助射電望遠鏡才能穿過這層大氣,看到金星表面的本來面目。

按照探測的情況來看,大氣之中的二氧化碳佔比達到了97%以上,所以基本上都是灰濛濛的一片,同時在氣候變化的角度之下,所有的探測器上去可能都會很容易被腐蝕,二氧化碳能夠發生轉變,形成大量的酸雨,所以這對探測器來說是一個挑戰。

同時金星表面溫度和其他也非常高,表面溫度高達500℃,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人類完全沒有必要上這樣的一顆天體,完全沒有什麼可以直接給人類帶來的價值,人類要是將其選擇為可以居住的天體,必然是一個困難的事情,所以金星在如今都沒有成為人類的首選探測天體,雖然曾經有這樣傾向過,但是通過研究發現,這顆天體的價值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沒有氧氣,沒有水,更加不太可能有生命等等,直接將其首選的問題拋開了,這就是原因。

火星

火星也被人類稱之為「第二地球」,因為它與地球也非常的相似,並且不少的科學理論顯示,曾經的火星就是與我們地球非常相似,只不過在後來,火星發生了巨大的氣候轉變,所以才變成了如今這個樣子。火星表面的大氣密度沒有金星這麼強,非常的稀薄,主要遺留下的也是二氧化碳佔比95.3%,但是火星還有一個與金星不一樣的特點,那就是還含有氧氣,水汽。

所以這就成為了人類探索其他天體的關鍵因素,有了這些,人類最終的目標——移居其他天體的希望就大了很多,為何人類不選擇金星,因為基礎條件太差了,一看火星的希望就大了很多,並且如今從如今的探索情況來看,火星適合人類居住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所以火星移居的計劃在如今也在大規模的實施之中,並且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火星上存在水。

有水的出現,那麼人類改變火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未來人類居住火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這就是為什麼,畢竟各種條件都在逐步滿足人類,如今最大的困難也可能就是氧氣的問題了,如果氧氣都能夠解決,那移居火星真的就是指日可待了。所以綜合情況來講,火星雖然比地球更加的遠,但是火星的條件比金星好很多。

總結:

從上面的情況我們確實看到了,火星是一顆比金星好很多的天體,如果未來人類有移居的機會,那麼火星將可能是人類的首選星球,這也就是為何人類如今將其稱之為「第二地球」的原因之一,因為條件相對於太陽系之中的其他天體,這顆星球真的是比較完美。所以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存在。

這就是原因,包括如今我國也在大規模的實施火星計劃,天問一號也只是首要的火星工程,未來我國也將實施火星挖土,火星基地建設,火星移居等問題。所以這是全球的趨勢。

相關焦點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首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維京一號」發回的照片(1976年)  火星一直用她的紅色警告我們:這裡不適合你們人類,甭想移民!  但目前人類技術發展前景來看,人類如果非要被迫離開地球,火星似乎是唯一的選擇。當然這個過程比去月球難太多。
  • 人類對火星的熱情,為何在今年爆發?
    現在掃碼訂閱,還可享受5折特惠 為什麼這幾個國家都爭先恐後地在同一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 2020年對火星研究有什麼意義? 它們會成功嗎? 還有,為什麼是火星? 01 火星探測的「窗口期」 人類對地球以外其他星體的探索,目前主要是月球和火星。不過,探測火星的難度遠遠大於月球。
  • 「火星叔叔」鄭永春萬字科普貼:人類探索火星之路,走了多遠了?
    火星一直很「火」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因火星顏色與眾不同,人們很容易就會注意到它並對它產生好奇。所以,火星並不是現在才火起來的,而是一直都很火。可以看出,在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都把火星跟戰爭、災難、死亡聯繫在一起,是不祥的徵兆。但這畢竟是神話,火星其實是一顆因為外貌而長期被冤枉的星球。幸運的是,人類掌握了科學,通過一點一滴的探索,得以還原火星的真實面目。1543年,哥白尼提出,火星是繞太陽運行的,不是繞地球運行的。
  • 火星表面出現「建築」和「勺子」,地外生命出現了?NASA卻反駁!
    ,如果這個結論是真實的,那麼人類未免也太過孤獨了。自從人類進入航天時代以來,我們便開始了探索地外生命的新徵程。我們向宇宙中發射了多顆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傳回了大量的照片,有些照片甚至被某些UFO愛好者認為是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
  • 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有何優勢,為何人類不移民月球而要去火星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地球的氣候也在不斷地惡化。時至今日,全球氣溫不斷攀升、極端氣候頻繁出現、資源也日漸枯竭,人類越來越迫切地需要開發一個第二家園。於是,火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首選。按說和火星相比,月球更近一些,登陸難度要低得多,而且曾經有人類成功登陸到了月球表面。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不把月球選定為人類的第二家園,而是要大費周章地去開發火星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
  •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為何人類對金星的研究顯得很少?作為地球的邪惡雙胞胎,金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為何人類不願深入研究金星?這一問題的真相或許會讓你感到絕望。雖說金星距離地球相較火星而言,更近,再加上自1960年以來,人類就已經向金星發送了近40架宇宙飛船,遺憾的是,這些宇宙飛船無一例外都被催毀了,該現象導致人類不得不選擇暫時放棄登陸金星的計劃,令人們不禁好奇,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的?
  • 去火星種菜!「天問一號」發射,粵企極飛探索火星地表農作物種植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星1號基地俯瞰圖 極飛科技提供火星表面是一片荒涼廣袤的戈壁,在火星上生產食物是未來人類移民火星必須解決的問題。
  • 火星上是否真的有生命?NASA隱瞞火星上的黑影,究竟為何?
    自從航天科技出現以來,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地球的資源有限,一旦被開採殆盡,人類就不得不遷徙到其他星球以謀求生路,所以一直以來,火星作為和地球離得最近的一顆星球,人類從沒有停止過對它的探索。人類到今天已經對火星發射了三十多個探測器,讓我們對火星表明的情況有了一些深刻的了解,但是火星的秘密還是很多,有很多人類無法探查到的未解之謎。對於一個星球的了解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人類對於生我們養我們的地球,尚且還有很大的空白區域,對於深海的神秘之處我們幾乎一無所知,更逞論火星了,幾十個探測器根本不足以窺探火星的冰山一角。美國有一家民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 外星球上會有病毒存在?火星探索需注意,或會給地球帶來災難
    雖然時隔很久,但其中的劇情仍然被不少人探討著,例如地外病毒會不會真的在某一天著陸地球?進而釀成一場大型瘟疫?或許對於不少人來說,這種可能性只會發生在科幻小說或電影中。但實際上,隨著人類所掌握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這種可能性已經變得非常的大。有不少學者對於人類探索各大星球的做法表示不妥,原因就是擔心這些星球或許存在著病毒。
  • 馬斯克為何執著於上火星?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12月7日,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最近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對人類很快抵達火星非常有信心。他表示,自己對人類可以在未來6年內登陸火星「相當有信心」。 馬斯克所領導的SpaceX公司正在努力實現將人類送往火星並殖民火星的目標。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但是為什麼科學家都一股腦地趕著去探測更遠一些的火星呢?科學家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令人費解呢?如果我們去了解一下金星和火星的星球環境之間的差以後,就明白科學家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探測火星了。金星是一個表面環境很極端的行星金星是位於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
  • 為什麼人類到現在還沒登陸火星?
    答案也許就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馬克·沃特尼,《火星救援》主角的身上。「我們選擇去月球,不是因為它很容易,而是因為它很難。」1961年5月,美國總統甘迺迪下定決心後,整個國家變成了一臺「登月機器」,在十年內完成了把人類送上月球的壯舉。當這一切塵埃落定後,志得意滿的美國顯然認為不再有繼續努力的必要。
  • 人類在制定火星旅行和探索計劃時會面臨哪些挑戰?
    你不是唯一一個好奇火星旅行的人。SpaceX公司的老闆埃隆馬斯克(Elon Mask)曾說過,他的宇宙飛船已經為2019年的火星短途旅行做好準備了。與此同時,由一家荷蘭公司所主持的火星一號項目,將目標指向了在火星建立人類永久居所。
  •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為何天問一號要晚3個月登陸?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為何天問一號要晚3個月登陸?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宇宙始終都是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地方,宇宙空間也是浩瀚無比,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在加快,尤其是對於地外生物的探索,更是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整體上面來說,人類目前還是認為宇宙當中存在著地外文明的,畢竟宇宙如此浩瀚,人類不可能是孤獨的。
  • 地外相關信息:火星上面真的空無一物,沒有外星人嗎?
    如今的人對於地外相關信息都比較關注,很想要知道火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星球。   人們在關注地外相關信息的時候,必然就會發現,現在的火星就是一個荒涼並且寒冷的星球,大部分的水全部都是在兩級之下,別的不好說,在目前的火星上必然是不可能會有火星人的。
  • 8年了,我在火星孤獨地凝望著地球,還好就快有人來陪我了
    我的使命是到達火星以後拼命的尋找新生命,這或許是人類一個永恆不變的夢吧,地外生命,地外文明,聽起來平平無奇,對我來說所有的生命都一樣,只是人類對此很著迷。
  • 火星雲集錄
    最終將海選出24名地球人進行培訓,預計在2023年優選出兩男兩女搭乘載人宇宙飛船前往火星開始「單程之旅」。火星是從地球向外的第一顆行星,向我們展示的是我們如何表達自我,如何達到目的和採取行動。在傳統佔星學裡,火星被認為是一顆兇星,因為它會盲目的驅使我們行動而不經過考慮。
  • 【科普閱讀】人類真能在火星生存嗎?
    空間輻射不容忽視  要想在火星生存實屬不易  沒有氧氣,人類可以使用隨身攜帶的氧氣供應系統;平均氣溫低,早晚溫差大,人類可以通過太空衣進行調節。然而,要想真正在火星上生存,還必須考慮其輻射問題。  「在《火星救援》中,對火星輻射的描述相對較少。
  • 《火星救援》這9大科技是真的-火星救援,火星,NASA,天文...
    人類和火星之間的真實故事雖然有一些平淡但並沒有減少其吸引力。望遠鏡把天空中那個明亮的紅點變成一個曾帶來運河遐想的模糊的斑駁圓盤。就在50年前,一個途徑火星的飛船傳回了第一張顯示火星朦朧大氣的照片,而最近幾十年的探索表明這個星球曾擁有生命的基本要素—古老海洋。
  • 致敬太空探索 網易新聞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