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天問一號」是在2020年7月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然後便開始向著火星進發,去完成它的行星探測工程任務。
其實這已經不是我國第一次嘗試探測火星了,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經嘗試向火星發射「螢火一號」,可惜的是在進入太空後探測器變軌失敗而導致任務失敗。現在的天問一號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首次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近半年的時光了,距離火星僅僅830萬公裡的樣子,成功近在咫尺,預計2月春節前就會抵達火星軌道。
到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對火星的探測,來收集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大氣、電離層等數據,從而給科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這有利於我國建立對火星基礎且全面的認識,因為火星與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對火星的探測不僅有利於了解火星,更可以用來了解地球,同時還會有利於為人類未來尋找開闢新的家園。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在太陽系中,金星離我們更近,為什麼不去探測金星呢。從距離上來看,金星與地球的最近的距離是4050萬千米,而火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也是5500萬千米,明顯金星更近一些。而且根據收集的表面數據,似乎金星與地球更加相似一些,單說金星的體積質量就能夠達到地球的80~90%。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人類就已經在開始探測金星了,源源不斷地發射了四十多個金星探測器,不過到現在還在金星軌道上工作的就只有日本發射的「破曉號」了。現在對火星發射的探測器數量已經後來居上並超過金星探測器了。
為什麼不繼續探測金星呢?主要是當我們第一次收集到金星的資料時發現,它的大氣層非常濃密,且厚度高達20多公裡,其中大氣壓為90個標準大氣壓,而且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比97%以上,地表溫度更是有470攝氏度左右,環境惡劣,經常會出現高強度的閃電和硫酸雨等現象。
這種條件下,探測器根本無法著落進行探測,付出得不到成果,所以大家探索金星的熱情也就降低了。之後更是發現火星的環境相對金星好太多了,而且火星某些區域有存在著固態冰、地下鹽湖等,很有可能火星以前存在過生命,這對我們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很快就到2021年2月了,天問一號很有可能會在春節時期帶給我們好消息,抵達火星軌道,這無疑對我國是一個很好的新年禮物。再之後就是等5月天問一號進行火星著陸,說不一定探測出火星人跡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