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2021-01-14 呆呆眼看世界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天問一號」是在2020年7月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然後便開始向著火星進發,去完成它的行星探測工程任務。

其實這已經不是我國第一次嘗試探測火星了,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經嘗試向火星發射「螢火一號」,可惜的是在進入太空後探測器變軌失敗而導致任務失敗。現在的天問一號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首次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近半年的時光了,距離火星僅僅830萬公裡的樣子,成功近在咫尺,預計2月春節前就會抵達火星軌道。

到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對火星的探測,來收集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大氣、電離層等數據,從而給科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這有利於我國建立對火星基礎且全面的認識,因為火星與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對火星的探測不僅有利於了解火星,更可以用來了解地球,同時還會有利於為人類未來尋找開闢新的家園。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在太陽系中,金星離我們更近,為什麼不去探測金星呢。從距離上來看,金星與地球的最近的距離是4050萬千米,而火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也是5500萬千米,明顯金星更近一些。而且根據收集的表面數據,似乎金星與地球更加相似一些,單說金星的體積質量就能夠達到地球的80~90%。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人類就已經在開始探測金星了,源源不斷地發射了四十多個金星探測器,不過到現在還在金星軌道上工作的就只有日本發射的「破曉號」了。現在對火星發射的探測器數量已經後來居上並超過金星探測器了。

為什麼不繼續探測金星呢?主要是當我們第一次收集到金星的資料時發現,它的大氣層非常濃密,且厚度高達20多公裡,其中大氣壓為90個標準大氣壓,而且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比97%以上,地表溫度更是有470攝氏度左右,環境惡劣,經常會出現高強度的閃電和硫酸雨等現象。

這種條件下,探測器根本無法著落進行探測,付出得不到成果,所以大家探索金星的熱情也就降低了。之後更是發現火星的環境相對金星好太多了,而且火星某些區域有存在著固態冰、地下鹽湖等,很有可能火星以前存在過生命,這對我們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很快就到2021年2月了,天問一號很有可能會在春節時期帶給我們好消息,抵達火星軌道,這無疑對我國是一個很好的新年禮物。再之後就是等5月天問一號進行火星著陸,說不一定探測出火星人跡象呢?

相關焦點

  •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為何天問一號要晚3個月登陸?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為何天問一號要晚3個月登陸?當然,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也僅僅能夠在太陽系內部進行相關的探索,就我們太陽系的外部條件來說,處於宜居帶上面的行星,其實除了我們地球之外,還有金星和火星,所以這兩個靠近我們地球的行星,也就成為了我們探索研究的對象,但是金星的環境極其惡劣,探索難度極大,所以我們不得不將更多的經歷放在更有可能出現生命的火星。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2020年的10月6日,火星將會再次靠近地球。火星靠近地球的這種現象被稱為火星衝日。火星靠近地球為我們開啟了前往火星的大門,因而今年又是一個火星探索年。包括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火星探測器將在今年動身前往火星。有朋友覺得很好奇,從行星軌道距離上看,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即將抵達火星!「天問一號」飛行超4億公裡,下個月「急剎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自從去年7月份,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至今,目前它的一切狀態良好,飛行裡程已經突破了4億公裡,已經飛離地球1.3億公裡之外的地方,即將於下個月10號左右,接近火星
  • 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天問一號下個月抵達火星_媒體_澎湃新聞-The...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經歷了早期無人探測器的「井噴期」,人類的太空飛行器探測已經越來越「務實」了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文明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後來他們又發射了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第一顆金星探測衛星,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落後,同樣向地球周圍的天體
  • 煉獄般的金星,火星就仿若天堂,探測器能扛住近500℃著陸嗎?
    金星,這顆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它和地球、火星都處於太陽的宜居帶裡。孕育了我們的地球自不必多提,拿金星的環境和火星相比,就相當於煉獄之於天堂。火星這顆位於地球外側的紅色星球,歷來就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勇氣號、機遇號等明星火星車早已踏上火星的大地,經過多年的實地勘測,傳回了大量珍貴的數據、圖片。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還不是因為金星的基礎分析結果,並不是適合人類,所以站在多重因素之下,人類都不願意前往金星,相比火星來說,到金星的成本可能還遠高於火星,所以這就是人類的「選擇之道」,捨近求遠,完全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金星 金星是太陽系的一顆特殊天體,與地球質量非常的相似,但是最大的區別就是,該天體是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這是太陽系之中的一個獨特天體,當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科學界暫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同時金星的探測難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大,這可能也是人類不願意上金星的原因之一,它具有有濃密的大氣和雲層,只能夠藉助射電望遠鏡才能穿過這層大氣
  • 和天問一號一起,把中國的足跡印在火星
    尤其是「日月安屬,列星安陳」這樣的求知渴望,正對應著兩千多年後的中國「走出」地球,探索遙遠行星世界的堅定決心。「中國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 | 央視新聞是的,意思就是說…… 「天問」系列並不僅僅是中國火星任務的名稱,而是中國接下來行星探測任務共有的名稱。
  • 天問一號發射後,此去火星還要4億多公裡
    進入飛向火星的高速公路 目前,依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強大推力,天問一號已經直接進入地球至火星的轉移軌道。這條軌道被稱為霍曼轉移軌道,是太空飛行器進行行星探索時從一顆行星去到另一顆行星消耗能量最少的軌道。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那麼,為什麼要推測它將進入金星呢?您不能停留在月球軌道上還是去火星和小行星?這是因為嫦娥五號已經在月球上飛行了近一個月。即使它想捕獲月球表面數據,任務也差不多完成了,更不用說我國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他們都進行了詳細的月球探測和拍攝,並且基本上不需要在該區域做更多的工作,因此,如果停留在月球軌道上,最好去其他天體進行探索。
  •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為何人類對金星的研究顯得很少?作為地球的邪惡雙胞胎,金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為何人類不願深入研究金星?這一問題的真相或許會讓你感到絕望。這意味著人們只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類似於地球般的宜居星球,然後考慮向該星球移民,事實上,當今科學界早已開啟了探索宜居星球的徵程,直到目前仍在不遺餘力地努力著,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道路上,科學家們曾一度將金星鎖定為探索目標,認為它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起初,眾多科研工作者之所以一致認定金星會是人類未來的移民對象,其實並非空穴來風。
  • 「天問一號」:去火星,做一名氣象觀測員!
    >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LOGO象徵「攬星九天」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中國行星探測(China)——張榮橋」那麼,火星上的天氣究竟如何火星沙塵暴真的很恐怖嗎我們不妨根據現有研究情況為「天問一號」掌掌眼1、風速大到難以想像
  • 蘇萌解讀「天問一號」:中國人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巡天報告
    探測火星有多難從1964年「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發射,1965年回傳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開始,50多年時間裡,人類已先後對火星開展了大約50次火星探測,但是整體上的成功率也就一半左右。為什麼火星探測這麼困難呢?探測火星的難度主要存在於在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遙遠,以及對火星環境的不可控性上。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隨著金星1號的發射,人類開啟了探索八大行星的旅途
    金星一號探測器(俄語中,Венера-1的意思是金星一號),也可以叫金星一號2代,在西方有時也被叫作斯普特尼克8號。作為前蘇聯金星工程的一部分,它是首支飛過金星的飛船。金星一號於1961年2月發射,並於同年5月19日飛過金星;然而,由於在飛越金星之前就和我們失去了無線電聯繫,以至於它沒能傳回任何數據。
  • 我國天問一號是否「暗藏使命」?探索一處藏在火星上的「大秘密」
    嫦娥五號登月舉世矚目,但我們不要忘記,在地球通往火星的航道上,還有一位承載著人類希望的旅行者正在孤獨前行——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據監控數據顯示,天問一號目前已走完四分之三的旅程,距離地球約9300萬公裡,離火星1400萬公裡,再過一個多月,中國人製造的太空飛行器將首次抵達太陽系的另一大行星—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
    7月23日,中國首次向火星發射自主研發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開啟屬於中國的「火星時代」,近百位世界青年代表齊聚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進行了一場以「一起會更好」為主題的探火體驗活動。同時 「環保擦浴舞」快閃活動,正式拉開了「未來生存線上挑戰賽」的序幕,2020年國慶,火星1號基地即將迎來全球首個「未來火星生活節」。
  • 科普達人對話天文學家:聊聊火星那些事兒
    抖音科普達人媽咪說攜手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走進直播間,與大家暢聊關於火星的一切。「為什麼我們要去探測火星而不是別的行星呢?」直播一開始,媽咪說就開門見山地向兩位天文專家發問。朱進首先回答表示,火星的確不是離我們最近的行星,金星才是,但由於金星離太陽更近,溫度、大氣等條件十分惡劣,導致地面探測非常困難、時常失敗。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曆險記」 要克服...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曆險記」 要克服哪些難關?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遙奔火星新聞 科普用心版面獨具匠心
    原標題:「天問一號」遙奔火星新聞科普用心 版面獨具匠心 7月24日的《解放日報》,則將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分為發射分離、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六部分,對每個步驟進行解析,並對氣動減速、動力減速等專業名詞進行進一步解釋,讓讀者更好理解每一個步驟在任務中的意義。 作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發射地,海南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海南日報》也以通版形式開展此次報導。《5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