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遙奔火星新聞 科普用心版面獨具匠心

2020-12-28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天問一號」遙奔火星新聞科普用心 版面獨具匠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媒體紛紛在7月24日對這一重大事件進行了大篇幅、大版面報導,展示了媒體對我國航天事業裡程碑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全力關注。其中,《科技日報》《解放日報》《海南日報》3家媒體以專版形式呈現,圖文並茂,大氣、獨特,融科普與新聞於一體,值得借鑑。

解析重點 主次分明

對於火星,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過多的了解和認識,3家媒體便將此次的報導重點聚焦在基本知識點上,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讓讀者真正看懂此次發射的過程。

《科技日報》在7月24日用了一個通版來進行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特別報導。整篇報導以《火星,我來了!》為主標題,顯現了濃厚的情感色彩,展示了人們對於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激動之情。《科技日報》此次報導分為「『胖五』出發」「火星初體驗」「『奔火』路上」三部分,以科普基本知識為主,並對此次任務進行了簡潔清晰的基本介紹。

7月24日的《解放日報》,則將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分為發射分離、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六部分,對每個步驟進行解析,並對氣動減速、動力減速等專業名詞進行進一步解釋,讓讀者更好理解每一個步驟在任務中的意義。

作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發射地,海南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海南日報》也以通版形式開展此次報導。《5大看點!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的標題吸引力十足,將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看點進行了梳理,「一步實現『繞、著、巡』」「制動捕獲『踩剎車』」「超遠距離深空通信」「探測火星需要會思考的『大腦』」「給火星拍個『中式定妝照』」,5個形象的小標題道出了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

版式創新 風格多樣

3家媒體對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報導,在版面上也頗具心意特色。

《海南日報》的版面簡約而大氣,精心的設計將版面中的各個部分進行巧妙編排。整個版面的圖案主要分為上下兩部分,火星位於版面左上方,中間及右側則是浩瀚的宇宙背景,無數的光點點綴著這片星空。版面的下方則是「胖五」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剛剛點燃離開地面的瞬間,二者之間則用火星車和運載火箭的尾流進行連接,這樣的設計,將火星、地球和火星車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直觀展示,火箭發射留下的尾流,也給版面形成了天然的分割線,版面更具特色,讓人們看到了探索的魅力。

在版面呈現上,《科技日報》則十分注重對整個火星探測任務的流程,尤其是著陸火星的展示。不管是火星車安全著陸在火星表面的過程,還是火星探測任務的整體時間安排,《科技日報》都從科技的角度進行了全面展示,讓讀者能夠更加了解其中的專業設備,對讀者理解整個火星探測任務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其中運載火箭、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等設備圖案,都深刻符合《科技日報》特色,呈現出濃烈的未來感和科技感。

不同於其他報紙的風格,《解放日報》對於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特別報導更多了些漫畫風格的浪漫色彩。整個版面將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天問一號」探測器以及火星的形象全部以手繪漫畫的形式進行呈現,更多了一絲青春浪漫的氣息。右下方還細心標註了包括地球、太陽和火星在內的多顆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讓讀者更好理解。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名字源自先秦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解放日報》的版面下方,還展示出屈原的畫像,並將這些古代元素與運載火箭進行連接,連接起過去和現在。版面的左側還展示出了屈原《天問》中的詩句:明明暗暗,惟時何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千百年前古人對於日月星辰變化的思考,如今變成了現實。《解放日報》此次對於火星探測任務報導的版面設計,將古與今巧妙結合,展示出中華民族對求索宇宙真理的亙古之愛、對研究與創新的濃厚追求。(見習記者 齊雅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詳細】

聚焦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眾多獲獎作品充分運用融媒體優勢,不斷開拓渠道,錘鍊寫作能力,提升傳播效果;同時關心時代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深耕社會需求,堅持獨立思考,始終堅持社會效果和傳播效果並重的原則,湧現出許多主題鮮明……【詳細】

相關焦點

  • 和天問一號一起,把中國的足跡印在火星
    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今天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中國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 | 央視新聞是的,意思就是說…… 「天問」系列並不僅僅是中國火星任務的名稱,而是中國接下來行星探測任務共有的名稱。從這個角度來說,「天問」系列的目標是建立起我國自己的「行星艦隊」,目標不可謂之不大。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 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天問一號下個月抵達火星_媒體_澎湃新聞-The...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 天問一號發射直播入口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直播地址
    天問一號發射直播入口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直播地址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曆險記」 要克服...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曆險記」 要克服哪些難關?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競賽正式開啟!史無前例,中國「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務
    就在今年的「火星探測器窗口期」,中國計劃進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通常來說,火星探測有三種方式:在軌道上繞火星飛行進行較遠距離探測的環繞器,降落到火星表面,原地進行探測和實驗的著陸器,以及能在火星上運動的巡視器(火星車)。
  • 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
  • 劉昊然攜手光明乳業送福利 跟著「天問一號」見證中國火星探測第一步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為我國首次探測火星,於我國航天事業,有著重大的意義。
  • 蘇萌解讀「天問一號」:中國人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巡天報告
    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圖源中國航天,攝影:崔嶽豪 史嘯
  • 「天問一號」:去火星,做一名氣象觀測員!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LOGO象徵「攬星九天」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中國行星探測(China)
  • 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昨天(14日)晚上9點,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預計將在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 中國無畏挑戰的「天問一號」火星任務,這裡有你所知道的一切
    我們雖知天問一號的發射地點,但其發射過程的具體細節仍為眾人留下懸念。中國日報表示,飛船已被運往發射臺以待發射。 已在7月23日中午成功發射升空,已經得到證實。在中國國家航天局的英文網站上並沒有與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相關的跟進報導。對此,中國國家航天局並沒有針對輿論馬上給出相關的回應。
  • 時事開講|「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郭聞圖據微博「我們的太空」據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報導:7月23日,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又往前邁了一大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正抵近火星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月逐火共奮進,追夢求真向天行。
  • 天問一號發射後,此去火星還要4億多公裡
    天問一號在7月23日發射升空之後,全民歡欣鼓舞。這是一條繞太陽公轉的橢圓軌道,與地球、火星的公轉軌道相切。|來自網絡 天問一號飛出後,要向7個月後火星所在的軌道位置前進,以便被火星的引力所捕獲。在轉移軌道上,它主要受太陽的引力做軌道運動。 天問一號要前往火星,就需要將速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才能擺脫地球引力,進入轉移軌道。
  • 即將抵達火星!「天問一號」飛行超4億公裡,下個月「急剎車」
    「天問一號」即將到達今年農曆的春節來的時間,似乎要晚一點,不過,從時間上來看,正好是「天問一號」即將到達火星的時間,可以說是「喜上加喜」。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累計飛行160多天的「天問一號」,目前狀態是非常穩定和良好的,下個月進入環火軌道後,會在今年5月份左右,找準時機著陸火星。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
    (原標題:「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火星生存挑戰)
  • 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附近 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
    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發出對宇宙奧秘的「天問」。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2)
    賈陽也是月球車「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的總設計師。雖然有月球車的經驗,但相比之下,火星車的難度要大得多。也許我們可以把火星車比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但在火星上,所有看似平常的動作都變得極為複雜和困難,時速40米到50米,跟地球上的汽車相比,幾乎像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