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

2020-11-18 網易新聞

(原標題:「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火星生存挑戰)

7月23日,中國首次向火星發射自主研發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開啟屬於中國的「火星時代」,近百位世界青年代表齊聚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進行了一場以「一起會更好」為主題的探火體驗活動。火星媽媽趙天舒、中國航天員中心科研員、「綠航星際180」實驗指令長唐永康、國際正能量主播Ryan一起,帶大家共同體驗未來火星生活方式。首場直播在抖音、B站、淘寶直播、微博等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同步進行,2小時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20萬,互動點讚數超過30萬條,直播登上淘寶、bilibili等直播平臺首頁,科技感十足的直播場地,乾貨滿滿的直播內容,新奇有趣的直播主題引發了網友的積極響應以及熱烈好評。同時 「環保擦浴舞」快閃活動,正式拉開了「未來生存線上挑戰賽」的序幕,2020年國慶,火星1號基地即將迎來全球首個「未來火星生活節」。

 

獻禮天問探火,一起會更好主題直播金昌火星1號基地舉辦

火星1號基地首場雙語直播,世界青年共議「探火」熱點

疫情期間,「有熊貓」青年文化全球推廣計劃面向全球青年發起「一起會更好」對外推廣公益活動,邀請各國藝術家和青年社團以「一起會更好」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互動話題量超過6000萬,通過「雲」交流表達全球共赴時艱,戰勝疫情,共創疫後美好生活的信心和祝福。此次,「一起會更好」對外推廣公益活動落地火星1號基地,希望借「天問一號」發射熱點,與掌握未來話語權的青年進行對話,引發大家面對疫情挑戰和人類困境的反思,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資源,激發大家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像,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號召。

「火星媽媽」趙天舒擔任直播主播,通過連線,航天員中心專家、中國航天員中心資深科研人員、「綠航星際180」實驗指令長唐永康回答了網友們最感興趣的三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探火?「天問一號」抵達火星後將探測什麼?航天員在太空密閉的空間裡如何克服困難進行生活工作?唐永康表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人類從古至今共同的特點,火星探測是人類邁向未知浩瀚宇宙的重要階梯;而天問一號的任務,則是對火星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登陸後將開展地質勘探,水的蹤跡探尋等一系列科考行動;在密閉空間生活,一方面要制定每天的目標並按時完成,另一方面要注重與他人的通力合作,這也正好印證了「一起會更好」的公益號召。

 

唐永康在直播中與網友互動

因為一部《瑞恩的平安日誌》走紅全球的美國外教Ryan作為國際正能量青年代表受邀來到直播間,他說疫情居家隔離就像提前體驗了「火星生活」,通過疫情我們發現,生活是不斷快速變化的,而發掘和培養適應各種變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在疫情期間Ryan自己就無意間學會了多種技能,熱愛生活的他還火星媽媽在直播中交流了各自家裡的新成員(小動物)給疫情生活帶來的快樂,對生命倍加珍惜,更加堅定了「一起會更好」提出的珍惜和保護地球的公益理念。

 

Ryan在直播中分享疫情隔離和未來火星生活的關係

環保擦浴舞快閃,引爆未來生存線上挑戰賽

除了在總控艙內進行了「一起會更好」的主題直播,因為「探火」的熱度,火星1號基地這段時間陸續迎來自全球各地的體驗團,滿足了天文迷的心願。7月22日當天,就有來自北京、甘肅、美國、俄羅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0多位火星粉絲,在火星1號基地進行了一場「環保擦浴舞」快閃活動,以此表達他們預祝「探火」發射的美好祝福。

在太空生活中因為失重的影響和空間及物資有限的諸多不便,航天員在吃飯、洗澡、上廁所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上,面臨著超乎常規的挑戰。據了解,航天員每次「洗澡」,只能使用少量特製的沐浴液擦洗身體,然後用溼毛巾擦拭,再用幹毛巾擦乾,附近的氣流系統會迅速蒸發掉多餘的水,這就是「太空擦浴」的由來。火星粉絲將「太空擦浴」的理念精髓融入到了30秒的舞蹈創作中,用快閃的方式號召大家「環保節能」,珍惜我們現有的生活資源。來自俄羅斯的 Adelia聽說擦浴舞是根據太空缺水環境下的日常生活為靈感改編,具有用 「未來生活」警示大家珍惜現在的深刻背景後,不擅長舞蹈的她欣然接受了邀請,並帶上了自己的朋友、愛人、甚至一歲的小寶寶一起參與進來。活動當天,央視網還對「環保擦浴舞」進行了連線直播,線上觀眾紛紛表示這個舞蹈非常奇特,忍不住跟著一起跳,用舞蹈傳遞可循環的環保理念。

 

靈感來自於太空生活的環保擦浴舞,旨在傳遞可持續的未來生活方式

直播過程中,Ryan也對環保擦浴進行體驗,還跟火星媽媽親自嘗試了中國特色航天食品辣味金槍魚,由此他迅速對未來火星生活充滿了期待!直播過程中不斷與網友進行互動,送出了一大堆限量版航天文創禮物引發了網友追捧,錯過了這場直播的朋友們千萬不要著急,接下來「一起會更好」將陸續推出「環保擦浴舞」、「尋找身邊的航天科技」、「巡天太極」等六大主題的線上未來生存挑戰賽。大家可以通過火星1號基地、有熊貓UPanda以及太空C計劃相關社交平臺了解最新的參與方式和規則。

未來火星生活節,一起會創作更好的生活方式

「環保擦浴舞」快閃正式開啟「未來生存挑戰賽」,從7月底到9月底「一起會更好」還會舉辦12場直播節目,邀請航天員、科學家、青年意見領袖、藝術家等專家連線互動,對線上挑戰賽進行點評,解讀「未來生存力」的關鍵要素。國慶期間,火星1號基地將迎來「一起會更好」2020未來火星生活節,通過全球不同領域徵集關於未來火星生活各個方面的創想,創造一個面向未來、創新、科技感的新型生活方式,吸引更多人加入「火星探索之旅」。活動通過火星模擬生存終極挑戰、論壇交流、展覽體驗、音樂演出會等年輕人喜歡的文化交流形式,踐行「一起會更好」的公益理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盛事和絲綢之路文化新高地,強力拉動金昌疫後旅遊市場的復甦。

 

未來火星生活節舉辦地「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

面對疫情挑戰,各國依舊熱情高漲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對未知進行積極探索。在航天科技發展背景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應該主動對未來生活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此刻,舉辦「一起會更好」未來火星生活節,我們在火星1號基地向全球發出倡導:共同攜手從身邊小事做起,提倡更健康環保的未來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會更好!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時事開講|「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 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火星競賽正式開啟!史無前例,中國「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務
    就在今年的「火星探測器窗口期」,中國計劃進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通常來說,火星探測有三種方式:在軌道上繞火星飛行進行較遠距離探測的環繞器,降落到火星表面,原地進行探測和實驗的著陸器,以及能在火星上運動的巡視器(火星車)。
  • 「天問一號」將正式踏上奔赴火星軌道的徵途
    ▲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遠望號船隊:萬裏海天 追星攬箭 ●「天問一號」將脫離地球軌道 據央視新聞報導,目前,「天問一號」已成功完成兩次軌道修正。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曆險記」 要克服...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曆險記」 要克服哪些難關?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和天問一號一起,把中國的足跡印在火星
    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今天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天問一號將是我國自主發射的第一顆火星任務(遺憾失敗的螢火一號是借俄羅斯火箭發射的),不同於之前「輕騎兵」模式的螢火一號,天問一號將是絕對的重磅出擊——利用1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火星這3大任務,也就是所謂的「繞著巡」。
  • "天問一號"遙奔火星新聞 科普用心版面獨具匠心
    原標題:「天問一號」遙奔火星新聞科普用心 版面獨具匠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蘇萌解讀「天問一號」:中國人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巡天報告
    他同時積極開拓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中國機會」,推動太空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剛剛,「天問一號」 火星探測器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本次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 「繞、落、巡」 三大任務,這也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今天的巡天報告,我將帶大家一起認識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將向火星進發 中國行星探測為何首探火星
    在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上,備受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揭曉:「天問一號」。消息一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再次引發關注熱潮。
  • 劉昊然攜手光明乳業送福利 跟著「天問一號」見證中國火星探測第一步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為我國首次探測火星,於我國航天事業,有著重大的意義。
  • 火星,中國來了!
    今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火星之旅 |【經緯低調分享】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天問一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分享的內容包含下面五個方面,也要向大家介紹一下即將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自古以來人們對火星就沒有什麼好印象,各個民族幾乎都在咒罵火星。因為火星是紅顏色的,代表了血腥,代表了戰爭,代表了死亡,代表了瘟疫,所以自古以來它就沒有一個好名聲。
  • 看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拜登要認真準備登火星了嗎
    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目前,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等國都在推進「火星計劃」。人類把目光投向火星,是為未來大規模開發這顆星球乃至實施星際移民作準備,火星還可以作為人類走向宇宙更深處的前進基地。
  • 「天問一號」:去火星,做一名氣象觀測員!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LOGO象徵「攬星九天」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中國行星探測(China)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中國無畏挑戰的「天問一號」火星任務,這裡有你所知道的一切
    它搭載了三位由中國航天局設計的機器人探險家,進行一場史詩般的火星之旅。此次探索任務的名稱「天問一號」來源於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同名詩作《天問》,可略譯為"向天堂發問"。然而這項已臨近發射日期的探索任務卻被重重難題所困擾,因中國天文方面一直對該任務的主要裡程碑守口如瓶,相關信息也難以進一步獲取。
  • 天問一號發射直播入口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直播地址
    天問一號發射直播入口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直播地址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正抵近火星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月逐火共奮進,追夢求真向天行。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2)
    這個篆文「火」字出自南宋官印「桓術火倉之印」,形似「中國」2字的組合。為了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賈陽根據火星車上的標識1比1復刻了這個火字。賈陽也是月球車「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的總設計師。雖然有月球車的經驗,但相比之下,火星車的難度要大得多。
  • 天問一號發射後,此去火星還要4億多公裡
    這是一條繞太陽公轉的橢圓軌道,與地球、火星的公轉軌道相切。|來自網絡 天問一號飛出後,要向7個月後火星所在的軌道位置前進,以便被火星的引力所捕獲。在轉移軌道上,它主要受太陽的引力做軌道運動。 天問一號要前往火星,就需要將速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才能擺脫地球引力,進入轉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