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兩天「兩頭婚」
火上熱搜了嗎?
這是近些年在江浙一帶
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
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
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
家庭裡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
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關於兩頭婚的相關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在評論中
有網友表示身邊很多人是這樣的
叮叮貓兒飛:我跟我老公就是這樣啊不娶不嫁 ,我不要他彩禮不帶嫁妝 我們離開彼此的大家組成一個新的家庭 ,老大跟他姓老二跟我姓
FortitudeFan凡:我們這也有,一般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會這麼做
木偶_puppet:蘇州早就這樣了,我就是兩頭住我老公和我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家就生了一個孩子跟我老公姓的,也有生兩個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的或者生一個直接跟媽媽姓,這些都是提前商量好的。住的話也是兩邊都住住。也有直接買房單獨住不和爸媽住的。
鴕鳥妞妞60348:感覺東北從父母輩就是這樣啊,我80後,從小就奶奶家姥姥家一樣去,沒有任何區別,只是沒有把姥姥叫成奶奶而已
不少網友對此持積極看法:
沉澱時光基金:未來可能成為主流!我相信這種可能。
悸動持續傳達:我也想這樣!我可以照顧我爸爸媽媽
青衫磊落:這樣挺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破解漫天彩禮女人被寵上天的陋習
fiona星期五:這種多見於家裡兩個女兒或者獨生女的家庭。我覺得值得推廣。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城市裡,不用和公婆住一起,也不用和父母住一起的,如果生兩個孩子一個跟母姓一個跟父姓,不是挺好的麼?這樣生男生女都是一樣的。
但也有網友提出問題:
林:個人覺得這是分裂家庭
南有先生:這樣好?以後雙方老了各自住到養老院,以後也不用在一起,孩子大了各過個的,沒有感情,少了好多糾紛,誰也不認識誰?????
小丸子不在:這不是變相給那些娶不起媳婦的男性一個媳婦嗎?媳婦又要生孩子又要負擔生活
荒川小珊shansese:那共同債務問題呢,生育損傷呢,怎麼避免和補償的
就愛吃雞蛋黃:誰養家?雙方掙得錢是怎麼花?
還有人認為
兩頭不婚才是最優解
安之寧之:應該兩頭不婚才是最優解。新家庭一定要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依然是不娶不嫁,讓新家庭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
兩頭婚有何利弊?
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日前,記者就兩頭婚的相關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律師、杭州市婦女維權與法律援助志願團的志願者楊紅表示,她多年從事「家務事」處理,首次接觸到兩頭婚時,就對此表示贊同。楊紅總結了其幾大優勢。
「首先,兩頭婚家庭商定好生育兩個小孩,是積極響應了國家的生育政策,有利於緩解社會的老齡化。再比如,沒有彩禮和陪嫁門檻,男方和女方的經濟壓力都會減輕。相對而言,可以提高年輕人的結婚意願。再者,生育兩個小孩既隨父姓又隨母姓,避免了姓氏和撫養方面的紛爭。」
這種形式並非近年出現,90年代時在湖州、蘇南、浙北等地區就都有分布。
復旦大學社會學專業博士畢業的趙春蘭於2017年到2019年期間在水村進行田野調查時,記錄了這樣一個家庭非常有代表性:
阿斌姓「俞」,小琪姓「金」,兩人自由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兩頭婚」、「兩頭姓」成了雙方家庭順其自然的選擇。
2010年舉行婚禮時,男方不送彩禮,女方不置辦嫁妝,婚禮上,點蠟燭、拜堂在阿斌家舉行,而散糖、散紅包等傳統上專屬於新郎家的儀式則在小琪家進行;2012年和2014年,阿斌和小琪的兩個女兒相繼出生,按照婚前的協定,大女兒隨男方姓「俞」,小女兒隨女方姓「金」;孩子出生三天後,按照習俗要辦「三朝祭祖」,大女兒祭的是俞家的祖宗,小女兒則在金家舉行祭祀儀式;將來,兩個孩子將各自繼承兩個家庭的財產。
小琪懷二胎時,也有人問阿斌父母:「第二胎如果是孫子的話,你們肯(讓他隨女方姓)的啊?」阿斌父母表現得非常開明:「哪怕第二個是男孩,也還是要跟著女方姓的。」
阿斌家長的這種表態體現出對「兩頭姓」繼替香火的接納:「到我大孫女結婚的時候,就算她也像她爸媽一樣『兩頭結婚』,也是要生兩個,其中一個必須姓我們俞家的。這樣,我們姓『俞』的,就始終還是有的,就不會斷了。」
不難發現,「兩頭婚」的形成有著負責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延續香火。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通過變通的方式來進行姓氏的延續。
然而,兩頭婚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在實際生活中,兩頭婚具有一定的「後遺症」。
比如,「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雖好,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弱,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會受到影響,年輕夫妻的親密度也會受到影響。」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省律協婚姻與家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楊慧麗說。
另外,兩頭婚家中的孩子都叫爺爺奶奶,而取消掉外公外婆的稱謂,會讓孩子分不清親輩關係。家庭中出現異姓兄弟姐妹,也會降低孩子對兄弟姐妹的認同感。更有甚者,在養育過程中,「爺爺奶奶」會有意或無意地更偏愛隨自己姓氏的小孩等等問題也會出現。
這種情況下,孩子不但不能成為夫妻雙方作為小家庭的融合劑,反而各自代表了雙方背後家庭的延續,由此,三代人之間關係更為複雜,將會引發不少衝突和矛盾。就拿開頭提到的小西夫妻來說,兩家曾因清明節男方要不要跟隨女方去掃墓而鬧過不愉快。小爭認為,去女方處掃墓是上門女婿的行為,堅決不去。
對於「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婦女報》的採訪中給出了三種觀點:
其一是,這類現象可能會消失,因為兩頭婚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必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減少。
也有觀點恰恰相反,隨著教育的普及以及文明素養的提升,人們對婚姻姓氏的態度會越來越開明,「兩頭婚」會衝淡人們對于姓氏傳承的「執拗」。
還有一觀點則比較折中,認為這種形式會跟招上門女婿一樣,依然存在,但不會成為普遍現象。
你身邊有「兩頭婚」嗎?
對這種現象,
你有什麼看法呢?
留言區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