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蹭」著吳亦凡的熱度,一夜暴漲三百萬粉絲。
如今,她卻靠著自己的實力,在《脫口秀大會》每次更新完,都總會上一次熱搜。
她就是李雪琴。
有人說,她是這一季裡唯一能讓人笑出眼淚的那個人。
可她明明只是個半路出家、初次登臺的脫口秀演員。
李誕卻稱她天賦異稟,大張偉說她是「一個閃閃發光的神經病」。
更有人說,她已經是脫口秀界的「新一姐」,讓無數網友瘋狂上癮的快來源泉。
2019年的一天,李雪琴路過清華大學門口,看到很多人拍照,也來了興致就想著湊個熱鬧拍一張。
這個視頻拍給誰呢?李雪琴想了想,決定拍給自己的偶像吳亦凡。
於是,李雪琴就站在清華大學的校門口,用東北腔發布了一條隔空喊話的視頻: 「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清華大學,你看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女孩挺樸實的,而且有一種莫名的喜感,這條視頻火了,李雪琴的粉絲也突破了100萬。
最後連吳亦凡本人也看到了,還親自回復了這條視頻。
吳亦凡模仿李雪琴的風格,用東北話說了一句:「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
很多人都好奇:「李雪琴是誰?」然後紛紛跑去關注她的帳號,短短幾日她的粉絲就突破了300萬,李雪琴被送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名,成為「追星錦鯉」。
除了吳亦凡,李雪琴還喊話過球星郭艾倫、企業家李彥宏等等,也都得到了本尊的回應。
一時間,李雪琴火了。
後來李雪琴的個人資料曝光,原來看著平平無奇的她,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系,後又跑到紐約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妥妥的學霸一枚。
然而網絡上開始出現不和諧的聲音,說:「北大畢業竟然拍這種低趣味視頻,簡直是浪費了國家的栽培。」
李雪琴卻不以為然,她公開回應:「清華北大怎麼地了呢?咋這麼把自己當回事呀?北大就不能養廢物嗎?」
她從來不因為自己是北大畢業生而驕傲自居,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
其實每一個網紅背後其實都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人天生具備實力,只有接受自己的平庸,並在此基礎上去突破,才會在網紅的路上愈走愈遠。
她是一個很特別的脫口秀演員。
別人講脫口秀通常都是一板一眼的,你甚至能看出一些人在努力背稿的樣子。
李雪琴不是。在臺上,她常常是一手拿著麥克風,一手扶著話筒杆,然後以最放鬆的姿態,講出最逗的段子。
有人把這種狀態叫做「半死不活」。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我是一個網紅,這是我第一次說脫口秀,所以你們不要對我有什麼期待。」
李雪琴在臺上的梗很多,吐槽坐飛機遇到熊孩子,她說:「有一次坐飛機受不了熊孩子,就給自己升了個頭等艙,但是我沒想到,也沒有人告訴我呀,那有錢人也生孩子。」
到了後來,她被導師復活,作為「最大黑馬」,她也開始有了壓力: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沒想到吧,我還沒有被淘汰。這一期選人PK一對一,贏了就能晉級。你們都沒看見,那些人老想贏了,爭著搶著要選我。搞得我力特別大。我這一輩子都沒有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
談到「天賦異稟」,她又說:「李誕在臺上說我天賦異稟,我有啥天賦啊,我現在就有個餅。」
談到女性脫口秀演員總說自己「不好看」時,李雪琴來了一句:「雙胞胎總說自己臉大,可她倆的臉加一塊都我沒大。」
李雪琴最吸引人的一點,是她段子裡所表現的那些苦中作樂的生活態度。
她講過與公司老闆的相處:
「有一次晚上,我老闆,凌晨三點給我發微信,我沒有回,他覺得,完了,李雪琴死了。
然後吧,他大概給我打了又20個電話吧,終於在他決定報警之前,把我給打醒了。
一接電話,他跟我說了一句讓我特別絕望的話:他說這大半夜的,你怎麼還睡覺了呢。」
觀眾笑聲不斷,有嘉賓卻一語中的——「這不就是職場PUA麼」。
一天沒回便以為死了,豈不是意味著三點被老闆找還是經常發生的事?
這在現實,也正是不少人的常態:996、007、手機24小時待命......
她談到北京地鐵時,有人笑到落淚:
「有些人還嘲笑我,說鐵嶺沒有地鐵……北京是有地鐵的,破地鐵有啥好自豪的啊?北京好有地鐵,大環線上下班,左一圈右一圈,日復一日圈復一圈。」
「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
是啊,每天上下班車廂裡的人頭湧動,在河北、在外環六點起床花兩個小時上班的人們,何時能在這座城市看到盡頭呢?
誰的生活裡沒有幾分苦呢,總有迫不得已時,總有無力改變時。
有人強顏歡笑,有人愁眉苦臉,李雪琴的段子卻仿佛在說:
她在段子裡聊父母、聊婚姻、聊職場,雖然沒有什麼價值上的輸入,但總有那個一瞬間就戳中了你。
讓你笑著笑著就有種想哭的衝動,笑完之後發現,
苦悶可以被消解為段子。
生活總是要繼續。
唯有苦中作樂,唯有一直前行。
李雪琴患有抑鬱症,
當她去看心理諮詢時,心理中心的老師問她,「你大幾呢」。
李雪琴答道,「大四」。
老師又問,「那能正常畢業不?」。
李雪琴回答說,「能」。
老師的下一句話直接讓李雪琴崩潰了——「那你還抑鬱什麼呢?」
感受疼痛是她習慣的解壓方式。好幾次她情緒崩潰,想要自殺,用水果刀反覆劃手腕,然後靜靜地看著自己淌血。
平靜下來之後,又給自己止血,繼續做沒完成的PPT,還給朋友發消息:
我剛剛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
在她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她參加「行走的力量」時拍的——在海拔四千米的貢嘎山,野外徒步七天,每天要走十幾公裡的山路。
因為身體不適,李雪琴想了好久要不要繼續,最後還是想通了。
「我們一直被教育說,別人行你就一定要行,但我現在覺得,別人行,我就是不行」。
於是,她沒有再試圖跟上進度,而是慢悠悠地向前,「開開心心地走在最後面」。
最後,她走完了全程。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有人奔向遠方,有人停在原地。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按照一種標準去生活。
最重要的是,我們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希望有一天,你我也能像李雪琴一樣:
「我活得痛苦,不代表我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哪怕讓別人快樂兩分鐘,我也算功德無量。」
有一次,有媒體打算拍攝她的真實生活,她便把攝製組帶到了自己的家裡。
她讓攝影師把鏡頭對準床上,然後癱了上去,再告訴導演:其實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躺在床上。
整個採訪,李雪琴穿著拖鞋、睡衣,盤著腿坐在懶人沙發上便完成了:
「生活中最樸實最平常的事情,他們總是要上升到一個價值上......我說有什麼上價值的呢?清華北大怎麼地了呢,咋這麼把自己當回事啊?」
重要的是,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我想說:李雪琴,你好,我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