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東西方的「龍」有著不同的含義,在中國龍的意義重大,在西方龍代表著邪惡,電影《他是龍》一開場就有了古老惡龍的傳說,加上中世紀風格的場景,殘酷的儀式,散發著冰冷的亡靈氣息……
這是一個跨越種族的戀愛奇幻故事,俄羅斯電影《他是龍》帶給了我們不一般的感受,這年頭公主都開始喜歡「惡龍」了,還需要王子什麼事呢?
龍式戀愛法
很多奇幻題材的戀愛電影都會有很多側面關注點,比如《美人魚》這樣的人魚戀,都是披著環保的外衣在講故事,不過《他是龍》除了這簡簡單單的片名之外,看了開頭就會被吸引,電影用足夠的時間來鋪墊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戀愛?
《他是龍》在中國上映的時候,有一句宣傳詞「你若與我乘風,我便為你化龍。」
這滿滿的少女心啊……
電影中,每到祭祀之日,人們就會獻上少女給惡龍做新娘,而另一邊屠龍者為救心愛的女子屠殺惡龍後,人們便會認為惡龍不復存在,一直到公爵的小女兒米拉出嫁,屠龍者的後代在婚禮上再次唱起《龍之歌》,沒想到把龍招來了。
隨著新娘被擄走,一部散發著濃濃甜味的羅曼史也慢慢展開。
一場美女馴龍的好戲也開始上演,整個故事就是撩龍、馴龍、再撩龍的過程,其中男主誘人的身材為影片增色不少,溫馨浪漫的愛情故事讓氛圍變得很輕鬆。
米拉給龍起名阿爾曼,也讓龍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賦予了人的標記,他的內心是渴望變成人的,米拉的出現給了他一絲人性的善良和溫暖,阿爾曼同樣活在糾結與困擾之中。身為龍族後裔,他既成為不了人類,也不想繼續做龍,他一心想像人類那樣擁有愛情,卻又無法控制體內龍族力量的釋放,浪漫的畫面與阿爾曼的掙扎和糾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女主米拉一直在幫助男主阿爾曼抑制體內的惡龍屬性。誰能想米拉大小姐在遇到龍之前,自己的人生都是被安排和包辦的,正如米拉所說「她從未去過別的地方」,從出生到長大再到出嫁甚至最後去世,如果沒有那一場劫持,她可能就要在囚禁中過一生了。
電影中,米拉被龍抓走了兩次,第一次是意外,第二次就是鼓足勇氣的決定。
她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我愛龍」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就說明她是真心的,最安心的愛就是雙向,電影中兩人的愛是雙向的,很多小細節都展現「龍」的撩妹技能,其中一幕男主給女主的早餐是火龍果!火龍果在俄語裡是 「龍的心臟」!
所以說哪還有這樣的「惡龍」?給我來一打!
惡龍傳說?
斯拉夫神話傳說中的龍,通常長著多個頭,有著鎧甲一般的雙翼和利爪,能夠噴出火焰,飛行時伴有巨響並捲起狂風暴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能夠噴火的三頭龍「戈裡尼奇」。
在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塞爾維亞、波赫等南部地區,將龍根據雌雄劃分為兩種不同的形象,雄性的龍具有超高的智慧,會使用法術,還是莊稼的保護神,所以龍偶爾也被賦予英雄的形象。在俄羅斯的眾多神話傳說中,往往將民族英雄塑造為龍的後裔,這和中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俄文中的「龍」一詞與英文「龍」的單詞字母拼法基本相似,源於希臘語。俄羅斯神話學家認為,龍在中國神話中佔據核心地位,中國人心目中的龍是呼風喚雨、造福百姓、象徵富貴的,因此中國人都喜愛這一圖騰,儘管俄羅斯的龍是典型的西方形象,但西方的龍很可能也是源自東方,畢竟龍在中國起源最早,這就是「果實從樹上掉下來後滾到了遠方。」
《他是龍》的中國元素
電影中西方龍作為主要元素,其中還有很多中國元素,比如皮影和風箏。
影片中出現過兩次皮影劇情,都是在帶著觀眾去回顧細節。皮影藝術堪稱當今影視藝術的鼻祖,是中國古人的偉大創造,根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先秦,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到西亞和歐洲,可謂是歷史悠久,皮影巧妙的利用光影來創造故事,是一種古老神秘的藝術形式。
《他是龍》中出現的風箏也很奇妙,米拉多次放飛的風箏,一開始是想引起外人的注意,盼望她的未婚夫能夠來解救她,但是到最後,米拉和龍一次次放飛風箏,其實也是在放飛他們心中的夢想。
「能真正獲得愛情的人,都是具有犧牲勇氣的人」。
該影片其實開始於龍的自述,結束於龍的自述,「我的故事,從那裡開始,曾經,那片土地上生活著一群人,那裡,光芒灼燒心臟,我的秘密埋葬……」結尾部分,「她拯救了龍,並把她最珍貴的東西送給了龍,爸爸,爸爸,什麼叫龍啊……」很明顯,阿爾曼在給自己的孩子—與米拉的結晶講述自己的經歷。
苦寒之地的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思考生命的本質,思想和天性的掙扎,並且能夠學會充滿愛與慈悲的看待這一切。講述英雄的故事太多,巨龍也被英雄打敗了太多次,是時候輪到堅韌勇敢的少女自己解救自己,也讓愛情回歸本心了。
從表面上看,米拉選擇了龍,但是實際上米拉選擇了自由,選擇了追求愛情的主動權。
影片最後,孩子問媽媽:「你會飛嗎?」她回答說:「只要你愛著一個人,你就會有一雙翅膀,飛向天空。」隨後,米拉騎在阿爾曼變成的龍身上飛向遠方,飛向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