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Dreamers電影評論授權作者搖曳原創]
寒假火遍了全國的俄羅斯奇幻電影《他是龍》終於衝破廣電重重核審,登上了我國銀幕。按理說提前壓制完成的在線版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公映票房,但一眾迷妹卻不買帳,比如我就懷著赤忱少女心和關愛「過氣網紅」男主的人文主義情懷去二刷。
改編自奇幻小說的影片劇情十分簡單,公爵的小女兒米拉在新婚之日被消失多年的惡龍抓走,面臨在延續後代過程中死亡的悲劇,卻喚醒想成為人類的善良「惡龍」的人性。被偽「騎士」未婚夫營救後,卻再度喚回惡龍,表明欲追求與惡龍真愛。結局很顯而易見,公主與變成人惡龍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俗套的瑪麗蘇劇情不能再吸引觀眾,就用顏值和配樂來拯救。俄羅斯模特馬特維·雷科夫和演員瑪利亞·波茲哈娃用驚世駭俗的顏值撐起了整部電影。雖然惡龍元素多多少少會有些暗黑系美學,但在感情戲方面卻依然走純愛風。美輪美奐的中世紀服裝設計,孤島取景,在高飽和度的藍天白雲,冷色、暖色光的切換助攻下,電影的每一幀都宛如一副油畫,可以截圖做壁紙。儘管多數都為電腦特效,但專程3D形式加成後,讓觀眾們饕餮了一頓視覺盛宴。唯一的不足就是模特出身的男主顯然演技有些欠佳,自始至終的面癱臉,還好男主常年不穿上衣秀腹肌不是那麼容易出戲。
其實最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就是,這種迷之《魔戒》即視感的奇幻風,好萊塢已經玩慣了跨物種戀愛,竟然是老毛子做出來的。我們眼中的戰鬥民族不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唱「列寧萬歲」,就是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著《喀秋莎》。國內銀幕引進時摒棄了俄語原版配音,只有國配和英配。顯然西方片子都是不適合國配的,但撲面而來的好萊塢奇幻風卻讓英配毫無違和感。同伴笑稱,「這如果讓人以為成好萊塢影片就尷尬了。」的確,影片的畫面和特效的確很好萊塢,但如果能繼續沿用俄語對白,聽聽勇敢的女主磁性的聲音,效果會更佳。畢竟「龍之歌」還是原版最有味道。
說到勇敢的女主,這的確也是本片另一個出彩的地方。有著瑪麗蘇白蓮花人設,卻不甘願當小公舉。在孤島上砍斷頭髮自救,和惡龍交涉,逃出孤島在迷霧中回家,甚至不惜主動在婚禮上唱響「龍之歌」喚回真愛。活脫脫的一個「女漢子」形象躍然紙上,給了文藝片中典型弱不禁風的女主形象一個響亮的耳光。有評論調侃影片男女主角的劇本是不是拿反了,也恰恰說明在女權文化盛行的當今,只有熱愛「作死」,幽默樂觀,勇敢的「女漢子」才更符合大眾的審美。
影片能讓少女心瞬間萌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讓一個有「反派」人設的角色飾演了「騎士」。本應該是「騎士」的龍鬥士後裔,米拉的未婚夫卻懦弱無能,只會睥睨公爵的財產與地位,沒有在迷霧中營救到女主,卻一臉綠茶樣地宣稱女主被自己所救。這大概也是對於當今「騎士精神」日益匱乏的諷刺。「騎士缺乏了捨己為人的騎士精神,卻讓惡龍搭救了公主」。影片的最後,公爵夫婦理解女兒同龍的婚姻也歌頌了「戀愛自由萬歲!」
在經歷了110分鐘少女心的洗禮後,回歸現實。姑娘們,你們會選擇現實中一表人才的「騎士」,還是另一個世界的真愛惡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