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四個維度、三個視角、一種態度:這樣的人才能走到最後

2020-09-05 佩寧說

為什麼伊能靜一錯再錯還能繼續到四公?

藍盈瑩被黑化之後,為什麼照樣能夠「東山再起」?

為什麼孟佳唱跳厲害,又踏實能幹,卻在三公敗光「觀眾緣」而被淘汰?

為什麼萬茜、寧靜、張雨綺能夠連任三公leader?

到底誰才能走到浪姐的最後? ——如果你沒看到節目組的「精心設計」,你可能看了個假的浪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效果之震撼大家都有目共睹:在芒果TV的第一天的時候,播放量就已經達到2.5億,其輿情熱度、指數各方面數據都秒殺其它綜藝N條街,在近兩年的綜藝是沒有見到過的!並且芒果臺果斷根據熱度進行了第二波操作,鏡像了一個《披荊斬棘的哥哥》。


一個綜藝節目為何如此受追捧?它表達的什麼東西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


浪姐絕不只是一場歌舞盛宴,它背後精心剪輯的訪談有「四個維度、三個視角、一種態度」,接下來,用幾個故事深度扒一扒&34;的態度。


一、伊能靜為何一錯再錯,卻依然能夠堅挺到四公?

伊能靜二公之後,鏡頭越來越少.為此她的閨蜜還特意出來說,以後會有鏡頭的。雖然這句話被伊能靜強調並非本人態度,但細思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在一開始伊能靜的鏡頭並不少,在王麗坤和王智因為票數太低,遭遇尷尬時,她主動出來組團,悉心指點她們發聲,練音房裡,伊能靜模仿王菲等人的歌喉,也挺有看頭,並在一公時獲得了一波好感,一度觀眾緣攀升到第一名。


然而,隨著觀眾們的深扒,伊能靜有四個鏡頭,讓她徹底翻車:


1、一公表演開始前,伊能靜突然一轉常態,批判王智和王麗坤做的不夠,還不夠優秀,當場王麗坤就露出了厭煩和不屑的表情。


2、在伊能靜的訪談中,伊能靜談到自己都可以做藍盈瑩的媽了,自己的閱歷足以看出小女孩們的心思,言談中疑似內涵小姐姐們的內部矛盾。


3、伊能靜和自己女兒視頻後,自怨自責,說自己吃飽了撐了,才會來這個節目。


恰逢伊能靜拉踩閨蜜被經紀人陳孝志喊話:「我不覺得你是個感恩的人……當你在最低潮時請我幫忙,因為你在感情事情演藝圈受到影響,我為了幫你還幫你接廣告、你找我出來唱歌說是因為黃先生要找我,最後我發現原來我是擋箭牌!」


因為這些影響,一個&34;的心機女形象被躍然紙上,和伊能靜原來人設大大不同。


節目組「看似」恐慌了,趕緊刪減了不少伊能靜的原生態鏡頭。


節目組最開始邀約伊能靜,伊能靜剛剛在《婆婆和媽媽》斬獲一眾口碑,例如她給秦昊的小作文;例如伊能靜微博發聲回應《婆婆和媽媽》:別問我男人婆婆和老婆一起掉進水裡他先救誰?因為我會遊泳!如果我跟婆婆一起掉進去,輪不到我男人,我肯定先救!(但媽你要瘦一些,不然我倆救你也會沉......)


一個自強自立又有知性美的人生導師躍然紙上,但為什麼這樣的人生導師放在了浪姐的舞臺上就經不起推敲呢?


芒果TV邀請伊能靜並不是盲目、沒有考量的。具有童年創傷的伊能靜,她逆襲的經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對於60、70後,子女多,命比錢賤的時代,伊能靜代表了那些起點足夠低,從情緒和爭議中走過來的滿是傷痕的人生,她們要怎麼迎接這個時代的新思潮,怎樣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即便伊能靜屢屢翻車,還是有一幫人堅挺的支持她,其實觀眾支持的是自己。


簡單扒一下伊能靜的過往:她是家中第7個孩子,因為是女兒,一出生就被爸媽嫌棄,間接導致了父母的離婚。並在出生不久就被送到遠方朋友家寄養,直到懂事,她都誤以為領養的阿姨是自己的親媽,稍大一些又被送去姐姐家寄養,期間受到了姐夫的非人虐待,栓鏈子,餵狗食。


直到她母親遠嫁日本後,境況才好一些。


但是伊能靜的性格已經初具雛形,那些不曾被善待的過往像印記一樣烙在靈魂深處,無法讓她充滿善意看向周邊世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即便伊能靜經過了傷痕累累的童年,經歷了離婚,人生最低谷時去修行,又遇見了秦先生,自己的狀態才慢慢回復過來,但是如果重返舞臺,她能夠經受住新的考驗嗎?


即便人會長大,但童年從未離去,那些創傷就像舊疾一樣在陰雨天(困難時)又會翻起來隱隱作痛,那種痕跡無處躲藏。


這些疼痛、委屈化成一種乖戾隱藏在她的容顏之中。浪姐的舞臺對於52歲的伊能靜有巨大的挑戰性,她要面對這些困難,就要面對內心最真實的自己。

是什麼能夠支撐她向前行?以前是生活中的「狼」,她充滿怨恨的跑,因為恐懼而跑,為了生存而跑;已經52歲的伊能靜是否能夠真正放下所有防備,為愛而跑,為自己而跑?


節目組在邀約她時,就對她發出了靈魂的拷問:你是否能夠為自己活一回?


浪姐的舞臺第一口號就是要突破年齡的桎梏,52歲的伊能靜代表了一個特殊時代的靈魂,她們接受的是「需要女性犧牲獻禮」的社會規則,那麼這樣的人群在現實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現實困境,該如何會自己改命?


我們能看到伊能靜眼角難以掩飾的乖戾,也能看到她慌張的下意識找鏡頭的眼神,那是她的痕跡與不安;但更能看到她放下身姿,重新歸零,努力去拼的精神,以及她在《婆婆和媽媽》中對於自己表現的深度探討和修復。


芒果tv一手承辦的兩個節目給「伊能靜」人設三個角度:外部視角(浪姐的舞臺呈現)、內視角(婆婆和媽媽)、全視角(綜合評價)來豐滿這一角色的現實處境。


拋開廣告和投資等外部原因,浪姐的舞臺需要這個一個人設,撐起節目組的內涵,並在一開始就給出了定義,在節目的一開始,有一段話是為「伊能靜」人設寫的:每個人的歷史,從出生前就開始了。愛與煩惱,幸福與秘密,時間與魔幻,永恆交替。

二、為什麼藍盈瑩被黑化之後,照樣能夠東山再起?

藍盈瑩因為分詞和鄭希怡起了衝突,最後用「錘頭、剪子、布」決定結果;在做leader的時候,因為想挑戰樂器,沒有顧慮到吳昕的處境,被網友攻擊太過「功利」;在最新「四公」中,藍盈瑩又因為後知後覺搶了鄭希怡去寧靜組的機會,這樣爭強好勝的角色到底會落得怎樣得結果?


藍盈瑩其實有一個人設,那就是「浣碧」。以前浣碧因為努力爭取命運被世人詬病「心機女」,如果浣碧活在現代社會能不能夠被接納?


在歐美的市場上,《永不妥協》的大女主爭強好勝,來工作都是搶來的,毫不含糊,依然收穫一大波好感。在中國的市場上,有沒有準備好接納這樣的大女主?


節目組重現「浣碧」劇情:

四公重新組隊,萬茜組空前團結,不想換人,原班人馬不動;寧靜組缺一個位置,還需要一個人,寧靜和組員們商量這個位置給鄭希怡,大家都同意了。


然而,剩下的組員是按上期排名順次選擇,先輪到張雨綺團做決定,黃曉明把權杖交給了張雨綺,伊能靜在旁邊推薦張含韻去,理由是這個團裡你最優秀。張含韻還在哪裡推三阻四的說著客套話的時候,突然,藍盈瑩站了出來,說:「我想去那邊的團裡看看,我想嘗試新的姐姐。」


得到節目組的同意後,藍盈瑩果斷地從座位上起來,沒有多一句話,目不斜視地走向寧靜團。在這個細節裡,藍盈瑩提出了要求,她並沒有去徵求原來組長的意見,而是直接徵求節目組的意見;就像浣碧沒有徵求長姐的意見,而是徵求皇帝的意見,走向果郡王的場面,穿著古代妝容的藍盈瑩在浪姐的舞臺上有個類似浣碧的特寫。


和浣碧一樣尷尬的是,寧靜團(果郡王)並沒有準備好接受她,她去了,寧靜手腳都無處安放,「被迫」接受了藍盈瑩的尬抱。同時,鄭希怡眼光「惡狠狠」地盯向藍盈瑩。


鄭希怡也不是服軟的角色,她和藍盈瑩直面幾次衝突,但倆人都信奉「規則在上」。


藍盈瑩敢做敢當,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像張含韻雖然也想,總還要推三阻四一下,錯失機會。藍盈瑩這樣的性格能不能被大眾接受?


在節目組也突出了這個概念,摘出了三個片段補充了這個概念:


1、金晨主動為自己挑詞

金晨在每次分詞的時候都是含蓄、內斂的,讓大家先挑,但是這次新的組合中,金晨主動挑詞,並表示自己需要進步,要打破自己隱忍的習慣,要走出舒適區。


2、金晨和袁詠琳的晚間對話:

金晨說:比賽到現在,自己變了,這兒會激發自己的戰鬥力,為自己去爭取一些東西。

袁詠琳感概附和:你知道嗎?我這麼多年當歌手,我幫楊穎作過,幫趙又廷製作過,可是我對幫我自己製作的信心一直往下降,我一直不敢表達,對自己一直沒有信心.....


袁詠琳聊了很多,優秀的她隱忍多年,一直不敢為自己爭取,錯失了不少機會,現在她不要放棄機會。


3、伊能靜、藍盈瑩和張含韻的一段對話。

對話裡,伊能靜鼓勵張含韻要勇敢的為自己爭取,藍盈瑩附和,你需要的,你就要表達出來啊。這不丟人。


這些事如果放到男人的角度上來說,能夠積極爭取、爭強好勝的男人們是被社會褒揚的,那么女權空前鼎盛的現代,女性公開的、互不相讓的角逐是否能夠被社會所認可呢?


節目組摘出幾個這樣的片段,是要給出浪姐的一個態度:女人,要學會忘記性別,照樣可以乘風破浪,直面競爭!


三、為什麼孟佳唱跳厲害,又敢承擔,卻在三公敗光「觀眾緣」,直接被淘汰?為什麼萬茜、寧靜、張雨綺能夠連任三公leader?

女性已經正式來到了職場,職場的叢林手則必須深耕下去。在職場生存,除了要業務能力強,還需要匹配人際關係的軟實力。


柴契爾夫人曾經說過一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她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他能決定你的命運。


浪姐的舞臺上從想法到言語;從言語到情緒;再從情緒到行動,從行動到結果,給了四個維度的展示,讓每一個職場手則顯得更有說服力。


1、情緒穩定

孟佳VS張雨綺:

不用懷疑,孟佳的業務能力甩張雨綺幾條街,張雨綺一首「夏天夏天,悄悄過去......」讓大家爆笑。

然而,張雨綺的信念卻甩了孟佳幾條街,張雨綺的信念是成熟女性的生存法寶——你可以輸,但不能慫。張雨綺在首秀結束後,被採訪說道:就算被淘汰,我也要開心的拎著行李自信的離開。


孟佳離開,很多人為她抱不平,最難過的是她的好姐妹王霏霏,王霏霏在鏡頭前失聲痛哭,為什麼?為什麼大家看不到你的好?


其實,孟佳輸在了自己的情緒管理上,前三期孟佳都是小甜臉,開心的,當遇到節目組「遞來」的挫折時,孟佳整個人是喪的,沒法平穩情緒好好帶領團隊,拉票時也顯得敷衍了事。很多人說,那是因為孟佳受到了很多委屈。


然而,人在職場,誰會沒有委屈?張雨綺接受了史上最難帶的姐妹們,並且自己還是個半吊子,但也沒輕言放棄過,依然懷抱信心,努力向前。在與姐妹們的溝通中,也努力調動士氣,盡力平衡——這一點是一個成熟女性必備的重要品質。


在首秀的時候,趙兆老師就曾說過:我心目中的女團,是區別於以往任何一種女團,她們有張雨綺在,有鍾麗緹在,我能看到她們現在新的生命力,也能看到她們閱歷的這種美。


孟佳終究太過年輕,不懂得「情緒穩定是職場女性的標配」的真正含義。


萬茜和寧靜在這一方面更顯得突出,在她們兩個帶的團裡,幾乎看不到衝突,而是合作與友誼。


2、團隊意識

叮噹VS寧靜:

在最一開始,寧靜就是抱著合租的態度來了,她在心裡構想過無數個合作的情形,以至於當孟佳和王霏霏在首秀的時候,寧靜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直言:我特別希望有一個節目,是我們三個人,我唱多一點,她們跳多一些。

在後面幾次組團,她也是深度鼓勵團員,「不被伊能靜看好」的王麗坤在寧靜組找到了自信;「經常抱怨自己得不到機會」的袁詠琳在寧靜組得到了C位和大力讚揚;「沒有觀眾緣」的王霏霏在四公衝到了第一名,這裡面,看似隨性的寧靜其實起了巨大的作用,她一直默默的、小心的託著每一位團員的自信,並在編舞、選詞的時候用公正的心凸顯每一位的優勢,這就是團隊精神。


寧靜在建設團魂的時候,用了一個詞「超第一」,我們要得到「超第一」,不是為了爭強好勝,而是為了不讓團隊裡的任何一個人淘汰,所以要更加努力,這種「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特別能夠激勵到成員裡的每個人。


然而,比起寧靜,資歷不菲的叮噹卻在一開始就犯了大忌:

叮噹以一首《我是一隻小小鳥》出場被女團導演打了低分,杜華問叮噹:「你為什麼要選這首歌?」

叮噹說:「我想讓她們知道,我的高音有多高。」

叮噹想通過《我是一隻小小鳥》來給自己立一個Flag,告訴別人她的專業性有多強,換而言之,她希望得到尊重。這一心理在《艾瑞巴蒂》的組團時,當她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時,沉默不語的狀態中也得到證實。


女團,女團,沒有團隊精神,只想凸顯自己,就犯了致命的錯誤。人在職場亦是如此,領導從來更在意的是,「一個團隊能不能勝任一個項目」遠勝於「個人能力是否突出」。


叮噹和杜華的對話被大屏幕播出後,所有的姐姐都會聽到。大家是奔著成團來的,更是奔著「最終勝出」的願景來的。而叮噹的話像下了一個戰書,還未抱團,就先樹敵。「抱團先把最強的敵人幹掉」,很多人的心裡已經種下了「抗殺」的意識。


在《艾瑞巴迪》中,她的「敵人」漸漸浮出水面,表面上看,她被大家推舉為隊長,但很多人是不服的。比如黃聖依,她認為自己舉辦過多場演唱會,是有話語權的;比如張萌,平時的身份就是製片人,做的就是管人的事情,所以她也有管人的衝動;而張雨綺更是一個表達欲更強的女漢子;不管她們是有意還是無意,她們她們確實形成了一股很強的「抗殺」氛圍。


叮噹沒有很快的警覺到這一點,她以為她在vocal上的經歷足以替她在成團的道路上背書,而其他演員們應該心懷謙虛,向她討教。卻忘了她們要做一個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鋒芒,團隊才能更加強大。


在這一點上,萬茜的處理也可圈可點,在李斯丹妮、黃齡、袁詠琳觀眾緣落到最後的時候,萬茜為她們拉票,她不僅為落後的團員拉票,更體貼冒雨前來的觀眾,建立一個更大的「命運共同體」,這就是萬茜的魅力。


3、在同事面前,先做事,再講情;正確評判自己,將命運交到自己手裡。

銷售場上,站在銷售員的角度,往往先談交情,再談交易;然而,在同等級別的同事面前,先做好事,再談感情。

在一個團隊裡,最害怕的是把情感與工作混為一團的。鄭希怡幾次以為寧靜會選自己,所以錯失了站別隊的機會,白冰也是如此,她感慨:她錯誤的以為這是一個情感節目。


在這一點上,張萌一直做的很好。她站了幾次隊,並沒有人選她,她沒有像伊能靜那樣惴惴不安,而是很理性地認識這一點,她說:我跳舞、唱歌都不特別出色,如果我自己是leader,我也不選這樣的人。


張萌是製片人,她的話相當理性,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努力挖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增添價值,她的價值觀、海豚音、天津話rap,都會為她後來的路增加籌碼。


在團隊裡,你如果以為和同事拉拉感情,就可以矇混過關,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一個leader,她考核的一定是集體利益最大化。


所以,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價值,不要把評判自己的權力輕易交給任何人,不過分自卑,也別盲目自負,這是職場上順利生存的黃金法則。


結語:

《乘風破浪地姐姐》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展現了不少人生課題:女性該如何面對歲月的痕跡、年齡的束縛、職場的規則?


「三十而立,三十而勵,三十而驪」——其實,女人有兩幅容顏。三十歲以前,相貌、氣度是爹媽給的;三十歲以後,我們面對職場、面對新的家庭,面對生活中所有的困難,我們的思想、態度和行動就是我們新的氣質和容顏。


女權主義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一句經典語錄:「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意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


浪姐給女人們的答案,你看到了嗎?歡迎熱評!


讓一個人變強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擁有一個想要保護的人。——作為倆個孩子的全職寶媽,一直探索前行之路,勇於突破自己,讓自己變的更加強大。我是佩寧,我是倆寶媽,我熱衷於讀書、自我覺醒與知識分享,關注我,我們攜手成長!

相關焦點

  • 30個姐姐中如果你沒看到這三點,你可能看了個假的「浪姐」!
    到底誰才能走到浪姐的最後? ——如果你沒看到節目組的「精心設計」,你可能看了個假的浪姐。《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效果之震撼大家都有目共睹:在芒果TV的第一天的時候,播放量就已經達到2.5億,其輿情熱度、指數各方面數據都秒殺其它綜藝N條街,在近兩年的綜藝是沒有見到過的!
  •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助人幸福?在於四個維度、四條路徑、四次轉身
    今天,我想圍繞三個維度說起。理解幸福的四個維度今年4月,深圳某個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在高校工作的精神科醫生,也是高校的心理諮詢師,他從多年從醫經歷中提煉了這樣一個數據—— 「……在北大的本科和碩士生中,大概有31.4%的學生,認為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 《浪姐》她們自稱「三個作精」,秦昊稱她們「作作相惜」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30+,怎麼對待30歲以後的自己更重要,要走出舒適圈,敢於迎接挑戰。姐姐們在《浪姐》的表現可分為幾類,一類是真爽仗義型,以張雨綺姐姐為首;一類是低調內斂型,以萬茜姐姐為首;還有一類是比較「作」型。在《浪姐》中伊能靜、黃聖依和張萌就是三位比較「作」的姐姐。
  •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個女人上天入地,浪姐:王智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個女人侏羅紀隨著《浪姐》的熱播,一批並不怎麼出名的姐姐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其中一個就是王智,王智藉助老公的告白書和《無價之姐》的一段性感熱舞脫穎而出。這告訴我們,機遇加頭腦並認真做事才能成功
  • 伊能靜、金莎、王霏霏三位浪姐轉戰《我就是演員》個個是「戲精」
    伊能靜、金莎、王霏霏三位浪姐才下了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舞臺,轉身又去了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也許有人奇怪,她們不是歌手和Dancers嗎?怎麼跨界去演戲?她在《女兒們的戀愛》裡也說過,參加完浪姐後工作安排太滿了,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金莎最近的話題性主要聚焦在她不切實際的戀愛觀上。39歲的金莎想要電光火石的戀愛,想要年輕的,又想能像山一樣能讓她依靠的。在拒絕喜歡平淡的盛況後,這樣的戀愛對象目前她還在尋找中。
  • 《浪姐》藍盈瑩晉級,寧靜態度冷淡?得知真相後覺得寧靜很重情義
    ​《浪姐》第二輪復活賽雖然已經結束,但網絡上有關成員晉級名單的議論聲還是不曾休止。這次寧靜團排名墊底,黃聖依和白冰出局,對於這樣的結局,寧靜第一反應是自責,認為自己沒有當好這個隊長,回到休息室區,寧靜沉默了許多。
  • 《浪姐》真正六大「皇族」,有四個很明顯,這兩個卻隱藏很深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明星能拉來贊助或是冠名商,在整個賽制中也必然會受到優待。那麼,《浪姐》裡的「皇族」都有誰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第一名也是最明顯的一位應當是萬茜莫屬了。在節目的前幾期,姐姐們都愛萬茜就差要打在公屏上了。
  • 浪姐的不完美,才真實
    從各個維度上來說,浪姐達成了姐的共贏,她們是中女時代的第一發子彈。而姐姐們真實地開始,真性情地結束,何嘗不是一種「不為了改變而改變」的奧義。畢竟完美的東西,總是更遠離真實。除此之外,昨晚的高光時刻還是挺多的:李宇春與30位姐姐的《無價之姐》看得人熱血沸騰,又名華服版維密秀。幾個精彩紛呈的交錯,有人腦海裡的打字機又在寫文了吧。
  • 新文科:四個維度的解讀
    這四個維度可以較好地展演新文科的時代景觀。我們經常從以下三個層面談論「文科」的概念。另有學者強調認識新文科要關注新的研究問題、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論視角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至今,發表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三個報告,反映出對教育本質理解的變化。[9]1972年發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強調在社會生產不斷變革的時候,教育要為每個人在他所需要的時候,提供學習的機會。
  • 《浪姐》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個姐姐簡直就是一部「宮鬥劇」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個女人簡直就是一部「宮鬥劇」。這樣的人居然也沒躲過「宮鬥」,看她微博的人就知道,她是個喜歡運動,分享書單,特別自律和上進的姑娘。在《浪姐》中,她也明確表示:「我是一個特別喜歡別人跟我說你不行的人,他只要說我不行,我就會燃起我熊熊的鬥志,我一定要行給你看。」
  • 《浪姐2》一開播就垮掉?不如換個姿勢看姐姐們的隱藏性格
    節目裡透露,她是最後一個拿到浪姐2「船票」的姐姐,這個機會對像她這樣早就在娛樂圈無人問津的明星來說,當然是至關重要的。但她在初評表演中,徹底地失誤了,結果只拿到了倒數第二名。但為什麼那麼多冠軍,有人可以承載這個榮譽,又有人不行?他說安又琪,擁有一個成功人的能力,卻有一個失敗者的心態。我作為80後,是和超級女聲的歌手們一起成長起來的。
  • 《浪姐》18個嘉賓17個是男星,看似喧賓奪主,其實是明智之舉
    離《浪姐》成團夜僅剩最後一天,為了宣傳造勢,節目組已經公布了18個成團夜見證官的名單,讓人大跌眼鏡的是,18個嘉賓僅有1個女星。這個嘉賓配置讓很多人目瞪口呆,大家紛紛指責節目組的迷之操作。理由很簡單,《浪姐》是小姐姐們的舞臺,成團夜是屬於小姐姐們的榮耀,憑什麼要邀請那麼多男星見證她們成團呢?邀請年齡同樣在30+的女星來見證,豈不是更有資格,也更有意義嗎?
  • 湖南衛視跨年是「浪姐」成團後首個七人舞臺,也是最後一次
    除了團綜外,沒有合體的舞臺,這次湖南衛視的跨年演唱會是第一次,「姐姐團」演唱了《LADY LAND》和《無價之姐》兩首歌,但這也是最後一次。寧靜在後臺採訪時,表示「我沒有精力,我不想跟大家一起蹦蹦跳跳」,姐姐團似乎也就這樣解散了。很多網友說「浪姐」成團成了個寂寞,合體舞臺僅此一次。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勞動教育包括勞動知識和技能、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道德等教育內容,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可從理論、歷史、實踐、未來四個維度來理解和把握。理論層面: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從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角度論證了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通過對勞動與價值的關係、勞動異化的闡述,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剝削本質。
  • 外交部高翻姚夢瑤口譯大賽點評:翻譯的四個維度
    首先我想要祝賀每一位參賽選手和你們的指導老師,你們今天的表現都非常的精彩、可圈可點,我相信,這樣一次比賽,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的機會,給你們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的提升的平臺,我也相信大家在今天一天的比賽當中,一定是既有收穫也有感悟,度過了一個非常難忘的星期六。下面我想跟大家從四個維度來分享一點我對今天比賽的感悟和我從事翻譯學習和實踐中的一些心得。
  • 《浪姐》六公不淘汰,總決賽共6個表演,成團位7人曝光
    據悉,《浪姐》六公將採取只表演不淘汰的賽制,也就是說14人陣容將會全員晉級總決賽,成團位的名額也將在這14位姐姐中誕生。不得不說,這樣的賽制和之前相比,其實溫和了許多。,進入到最後的14人陣容。寧靜雖然年紀比較大,但是選擇了全部出戰三個方向的比拼,這足以說明她對《浪姐》這個節目和舞臺的改觀和喜愛。黃齡雖然不是隊長,但是她在李斯丹妮組是最全能的,能唱、能跳、還能玩樂器,儘管存在感不如其他姐姐,但實力確實毋庸置疑的。
  • 浪姐已經徹底丟棄初心,逼得張雨綺的「差生組」只能耍雜技
    自從浪姐播出後就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一群30+的女藝人居然還可以做女團。從節目剛開播時對聚焦大齡女藝人生存環境、國內女團固有印象的探討和重塑,讓不少觀眾對這檔節目非常期待。可隨著節目的播出,很多觀眾覺得浪姐越來越沒有意思了,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變味了。
  • 《浪姐》臨近總決賽:殊不知,她才是那個笑到最後的人
    我認為有以下3點原因:1、從初衷來講,張萌坦言,她想認識更多人,為以後拍戲做人脈積累外界很多人都猜測,眾多姐姐之所以來參加這個節目,就是想趁此機會,翻紅。畢竟娛樂圈的競爭異常激烈,類似浪姐這樣的機會,對於30+的姐姐們來說,很難得。但張萌為什麼來參加浪姐這個節目,在開播時,全國人民就都知道了。
  • 追了3個月的浪姐這麼收尾,真讓人生氣
    Part.1昨天一大早,老婆就把我叫起床,「老公,浪姐的成團名單公布了,快去看!」從上個禮拜的決賽結束後,老婆的心一直就懸著,她一直很好奇哪7個人能入選最終的成團名單,因為上個禮拜最終分數並沒有宣布哪個隊高,哪個隊低,實在吊足了老婆大人的胃口。
  • 抖音狂浪是一種態度是什麼歌誰唱的 花姐狂浪歌詞全文
    抖音狂浪是一種態度是什麼歌?抖音狂浪狂浪是什麼歌?抖音狂狼原唱是誰?抖音狂狼歌詞完整版及試聽地址!  抖音上有一首很勁爆的歌曲火了,是被一個叫做花姐的人唱火的,當然這也是她的單曲呢,下面就來欣賞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