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周的點映後,電影《八佰》於8月21日正式上映。作為復工後被寄予厚望的第一部救市大片,截止21日晚上8點,電影總票房已經達到3.4億。
看過的觀眾好評居多,可以說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為整個電影行業的回暖和提振開了好頭。
然而,在這個電影行業復甦有望的時刻,有消息稱華誼在發行電影時,要求中小影院要先交保底費,「先付錢再給點映」。
甚至傳出具體的數字,要求年票房200萬以下的影院上交上一年票房總額的3.5%作為保底費,否則無法參與點映。
隨後很多以「華誼拋棄了全國4200家小影院」為標題的文章出現,迅速獲得關注。
因為電影《八佰》熱度正高,這樣的負面消息一出,很快引起了網友們注意,「華誼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費」的話題登上熱搜。
部分網友質疑華誼「店大欺客,吃相不佳」,電影發行方華誼兄弟不得不趕緊出面「闢謠」。
這件事孰是孰非,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咱們作為吃瓜群眾不妨靜待事情的後續發展。
然而事件發酵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卻不應該忽略,那就是很多篇標題極具衝擊力的「標題黨」文章。
到現在為止,全國影院數量僅僅剛剛過萬,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因為疫情仍然沒有開門營業。
如果真像文章標題說的4200家影院無法播放電影《八佰》,我想它的票房遠不可能達到現在這個成績,這個數字顯然是為了博眼球「虛構的」。
這樣的誇大在很多人看來可能無傷大雅,但是它背後代表的卻是相當一部分媒體從業者的態度:為了利益可以進行虛構。
現如今「自媒體」崛起,媒體發聲渠道越來越多,網友們對信息的獲取既快速又容易,信息早已經變成了一種產業。
為了追求流量和「爆利」,部分媒體逐漸調低自己的下限,不惜誇大事實,甚至造謠也要博出位。
這樣的現狀,讓很多已經退休的娛樂記者唏噓不已,他們曾經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幾乎不會發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時,那時候內地的娛樂記者還叫娛記,不叫狗仔隊。
所有的娛樂新聞,幾乎都是由娛記報導和傳播出去的,而當時的娛樂媒體基本上都是國營單位,私營的傳媒公司基本上不存在。
這樣的背景下,彼時的娛記對自己要報曝出去的娛樂新聞都很自覺,比如某個明星發生一件事,實際上這件事沒傷害和影響到任何其他人。
但一旦報導出去,引起巨大轟動的同時,被報導的這個明星就完了,這樣的情況,那時的娛記們都會默契的選擇不報導。
當時全國所有娛記都有這樣一個底線,這是整個娛樂傳媒行業的一個共識,這放在今天是絕對難以想像的,用當時業內人的話說就是:「道上都還有點良心。」
到了現在的「信息社會」,「流量為王」,在當下很多娛樂媒體眼中,流量就是錢,什麼流量高就寫什麼。
不僅僅是娛樂新聞,甚至很多社會新聞,剛剛有一點風吹草動,無數人都撲上去,不管你有的沒的都給你先寫出去,先把最開始的流量收到口袋裡。
有些無良娛樂媒體,為了博眼球,明明知道沒有的事,也要給你寫成有的,甚至沒準還要從中挑撥,這些曾經港臺小報的手段,在這批人手裡得到了完整繼承和「發揚光大」。
昔年,張曼玉和鍾楚紅兩個女神都正當紅,兩人是好友關係融洽,可是這樣的關係沒有什麼吸引眼球的爆點。
於是就一批人分別在兩人面前說對方的壞話,結果一段時間內,漸漸的果然把兩人的關係挑撥得形同路人,之後兩個人關係不和的娛樂新聞,很快被媒體進行了所謂的「爆料」。
直到後來葉倩儀從中撮合,兩人才解開誤會,從歸於好,但是那些不良媒體卻早早把錢揣到了口袋裡。
不得不說現在有很多娛樂媒體不僅光明正大的誇大造謠,賺得盆滿缽滿,甚至還恬不知恥的引以為榮,只能說是時代的悲哀吧。
今日話題:你對現在娛樂記者虛構事實,有什麼看法?
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分享。
作者簡介:我是客妹,一個月拿到駕照的老司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