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戰爭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當時元朝艦隊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然而就是這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面對小國日本時卻首次折戟。元朝先後兩次攻打日本,第一次進攻的被稱為是「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在弘安之役元朝的軍隊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生還。
從1265年開始忽必烈多次通過高麗,或自遣使者出使日本,並以戰爭相威脅。幕府時值鎌倉時代中期,幕府將軍惟康親王並無實權,實權掌握在權臣北條氏手中。當時的「執權」北條時宗認為書狀無禮決定不投降,並立刻著手加強日本最靠近高麗的領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侵略的地方——九州的防禦。面對日本的強硬態度,忽必烈依然決定掃平日本,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隊去高麗作為先鋒,結果這支部隊卻無法在高麗的國土上自給自足,最終被迫返回中國以資補給。因為元軍騎兵所需的馬匹,以及所需的養馬草場,都嚴重限制了部隊的運動,以致於元軍無法在幾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動。
1274年忽必烈委託高麗造大小艦900艘,揭開了進攻日本的序幕。八月,任命忻都為徵東都元帥、洪茶丘為右副帥、劉復亨為左副帥,統帥蒙古人及女真士兵15,000人,高麗將軍金方慶統高麗軍5,600人,加上高麗水手6,700人,組成共計超過3萬人的大軍,遠徵日本。
文永之役日方腹背受敵,傷亡慘重,而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元軍由於後援不足也準備回撤,但是在回撤的路上遇上颱風,「會夜大風雨,戰艦觸巖崖多敗」元軍損失1.3萬餘人,大多死於這場風暴。最後輾轉回到中國的只剩下1萬3千500人。而忻都則虜了兩百名日本人,獻給高麗王。所以文永之戰元日雙方都損失不小。
第一次攻打日本失敗後,高麗國王多次與元朝談判,反對進一步的侵略日本計劃。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兩次下令將元朝欽差杜世忠等人斬首;忽必烈非常惱火,開始積極籌劃第二次進攻。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之後,忽必烈於1281年春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二次侵略,元軍的這次侵略規模大於第一次,可以說是下定了決心想要把日本拿下。而日本幕府這邊早有準備,自1275年起,幕府就開始積極為可能的元軍第二次侵略做了準備。除了改進弓箭,使與蒙古強弓不相上下,同時更完備地組織起九州的武士外,幕府還在很多元軍可能登陸的地點修建堡壘和其它防禦工事;北條時宗下令在日本沿岸所有重要地區都建起了「元寇防壘」。正式利用「元寇防壘」日本幕府的軍隊一致和元軍僵持著。
在向九州進發登陸的時候,元軍被趕回了船上。此時一場持續兩天的颱風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元軍再次遭到颱風的襲擊,風暴持續四天,軍艦大部分沉沒,四千餘人無船可乘,元朝將領將船上的七十五匹戰馬棄於島上,載四千士卒回國。
最後安然返回的士兵只有出發前的十分之一,這讓忽必烈徹底打消了再次進攻日本的念頭,而把目標指向其他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