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河筆記:放風箏的人們

2020-12-28 東方連話

梁東方

放風箏的正經季節是春天,是地氣上升、春風吹起的時候。所以每年早春,出來放風箏的人就最多,遠遠多於平常那些以老年人為主的常年愛好者。

為什麼春天放風箏?除了科學道理上的理由上升氣流等原因之外,這似乎還是人們熱愛春天的一種表示,一種抒發。在沒有什麼戶外活動的漫漫冬日裡終於掙扎出來的人們,面對逐漸開始花紅柳綠的春天,面對嫵媚起來的天空和氣溫,總是會有一種衝動,要走出原來狹小的生活圈子,走到大自然中來,看看花看看草,用所謂踏青的方式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春情。而什麼也不幹地走走看看,似乎沒抓沒撓,不能落實。一定得找一點什麼具體的事情,可以在自然環境裡做的事情。這樣的事情裡首推釣魚,因為釣魚直接和人們的口福之享有關,最通俗,最有原始本能色彩;然後就是放風箏了。放風箏沒有直接的功利色彩,好像離本能也比較遠,是一種運動,也更是一種審美,是一種男女老幼都能接受,也都願意接受的玩兒。

從買風箏或者製作風箏開始,一家人就已經進入了對於放風箏的想像、對於春天的想像之中,及至終於驅車而至,到了郊外適合放風箏的地方,風箏還沒有放呢,大人孩子都已經是一片歡欣。小孩子已經看著人家放起來的風箏迫不及待了,大人要像管理急著要吃東西的小動物一樣充滿了愛意地下著命令,進行著必要的約束。

這塊面積相當廣闊的地方,原來是太平河河邊綠地的一部分,本來是種著花草樹木的,後來因為修南水北調的河,河道在這裡下穿太平河,所以將地表上的所有高大植被一律去除了。修好以後重新鋪上泥土也不再能種植喬木灌木,只能種花種草了。花草在夏天還可以形成所謂花海景觀,但是到了冬天和早春時候就是一片遼闊的荒草地。荒草地上沒有植被,天上沒有電線,是再合適不過的放風箏的好地方了。

一年四季都有鐵桿的風箏愛好者帶著相當專業的設備,來這個堪稱風箏基地的地方放風箏;他們通常騎自行車、騎電動車、開著三輪,或者是帶棚的那種像是小汽車又不必上牌照的四輪。把車停在路邊,停在草地外的樹林子裡,把風箏放起來以後,支好馬扎,喝著茶水,或者扎堆兒湊在一起一邊舉頭看著自己的風箏一邊聊大天;或者耍單兒一個人靠在自己的車上,長時間地仰望著像是自己的一部分、飛到了空中去的一部分一樣的風箏,默然不語。

小路上有爺孫兩個人正在控制著一隻已經高高在上的風箏,彩色的風箏線在小女孩的手裡鮮明地傾斜著伸展向了空中,逐漸就看不太清了,在看不太清的風箏線的盡頭就是在春風中抖抖地忽閃著尾巴和翅膀的風箏。風箏在風中的姿態多數時候是穩定的,穩定了就不必總是調整手裡拽著風箏線的力度和角度,但是總是穩定也就有點無聊,於是小女孩就會胡亂地搖動手裡的線軸。這樣一來風箏就有了變化,就失了正對著風的好角度,於是傾斜著劇烈飄動,似乎要栽下來的樣子。爺爺就趕緊說別動別動,這邊這邊,往裡拽往裡拽……

有兩口子一起來的,像這樣風比較大的天氣,女人通常並不出來,依舊坐在可以擋風的四輪小車裡織毛衣;她織毛衣的認真勁兒一點不亞於在外面放風箏的老伴兒,完全是一副一絲不苟、專心致志,絲毫不為外界所動的樣子。

有一家三口都坐在三輪封閉的駕駛室裡說話,隔著玻璃看放風箏而不出來;可能是嫌外面風大,沒合適地方坐。他們一家人簇擁在窄小的駕駛室裡的樣子,既和放風箏有關又似乎是無關,他們好像只是找了這麼個事由,在這裡度過一個合家簇擁著在一起的春天的下午。

一個年輕的媽媽坐在自己沒有棚子的三輪上專注地看著手機,她穿著粉色衣服的女兒正在試圖將一個小小的風箏放起來,風箏不大聽話,起來又落下,落下又起來,讓她來來回回地奔跑,一直在做著不懈的努力。那年輕的媽媽撒了手,一任孩子去自己努力,很有點把羊帶到了草地上的牧羊人的意思。

遠遠近近有好幾個孩子,他們都穿著紅色黃色的鮮豔衣服,在幹黃的草地上做著完全沒有規則的無序運動,如果一定要找出秩序所在來,慢慢就會發現所有的運動都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天上的風箏。

天上的風箏大多都已經穩定下來,它們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飛上天空以後,就大致會排列成一個受風方向上的統一陣勢,飛著又飛不走,飄著又飄不遠,像是被固定地掛在了那裡。在春風萬裡中徜徉,有事又沒事,就只是上來飄飄蕩蕩這麼一會兒,俯瞰仰望之間與春天一起待上半天時間,就是風箏和人共同的愉快與滿足了。

總覺著人表達對於春天可以說是澎湃的興奮還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曬太陽也好,野餐也好,戶外看書也好,跑步也好,騎行也好,散步也好,驅車奔馳也好,還真沒有哪一種能像放風箏這樣可以結合散步、跑步、閱讀甚至還有騎行與驅車而行以及野餐於一體,既激烈又平靜、既抒情又腳踏實地,還男女老幼鹹宜的。

古人記錄過的「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即便在這個越來越脫離開自然的現代社會中,也依然還是人與自然、人與季節最契合的相處之道。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包括放風箏這樣古老而質樸的賞春方式在內的諸多與春天在一起的方法,將繼續連接一個又一個春天。

而在這些被連接起來的一個個春天裡,就有你我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放風箏的小孩》:心隨風箏一起飛
    爺爺寄過來的風箏救了他,他決定到樓頂的平臺上和大自然玩耍。大自然果然神奇,不但趕走了羅羅心頭的烏雲,治好了管理員太太的頭疼和感冒,甚至還能驅散城市人之間的冷漠……《放風箏的小孩》除了故事本身擁有讓孩子們百看不厭的魔力外,所表現的主題契合孩子們自省或與外在世界交流的方式,更多地體現了對讀者的人文關懷。
  • 小學版|放風箏
    這是一個春天的上午,陽光明媚,清風徐徐,在一片碧綠的草坪上有一群孩子在放風箏。孩子們放的風箏各式各樣,有長長的「蜈蚣」風箏,有可愛的「金魚」風箏,有雄壯的「老鷹」風箏。王明和小蘭帶著自己的燕子風箏和蝴蝶風箏,小剛沒帶風箏,就和王明組合,暫時沒有人和小蘭一起放風箏,所以,她就笑眯眯地抱著自己的風箏,看著他們放。
  • 小小說-牛局長放風箏
    春風復甦,陽光明媚,人來人往的市民廣場上空風箏飛揚,爭奇鬥狠,人們盡情地享受著春日的暖陽。廣場的一角,拎著一隻細小風箏的宋秘書,正上氣不接下氣地朝一個放風箏的中年男子叫喊道:「牛局,跑慢點,小心地上的小鵝石」中年男子並未在意宋秘書的善良提醒,繼續朝廣場的邊緣地帶跑去,而且越跑越快,估計是為了讓手中的風箏飛得更高。
  • 放風箏(看圖寫話)
    小英對小強說:「記得把我的風箏也放飛啊。」小軍說:「我的風箏都沒飛呢。」小軍話音剛落,馬上起了一陣風,小強把手一放,風箏就飛到天上去了。在遠處,小力一家人也在放風箏。小力拉一下風箏線,風箏飛得更高了。他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快看,風箏飛得多高,爸爸媽媽快看呀!」爸爸的手搭著媽媽的肩說:「我們的寶貝最棒了!」說著說著,爸爸媽媽忽然想到自己小時候放風箏的樣子。
  • 《放風箏》(笛子獨奏曲)
    《放風箏》,是近代笛子最早的兩首獨奏曲之一,它是笛子北派宗師馮子存根據察哈爾民歌素材改編的。放風箏,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愛的一項活動,在我國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說南北朝梁朝時期,侯景作亂,梁武帝深陷重圍,無法把消息傳出去,讓部隊來救駕。
  • 紅樓趣事之放風箏
    放風箏是應時應季的一項民俗運動,不但充滿了童心和雅趣,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歷朝歷代放風箏都作為藝術素材體現在文藝作品之中。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均有放風箏的生動情景;明代戲曲家李漁有一齣戲《風箏誤》,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以風箏為媒唱和戀愛的故事;《紅樓夢》中更是多處寫到了風箏,其放風箏的場景和意義都更為豐富了。
  • 清時節放風箏,讓風箏帶走一切「晦氣」,怎樣讓風箏飛得更高?
    河南省湯陰縣,投資1.2億元的人和公園佔地25公頃,眾多市民放風箏,讓風箏帶走一切「晦氣」,怎樣讓風箏飛得更高?(王建安 攝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節即將來臨,在河南省湯陰縣城北新區的人和公園內,放風箏的民眾逐漸增多。
  • 城市筆記:因石津灌區放水而在其與太平河合流一段形成了真正的河
    這樣的大事件才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因為霧霾消散天氣和暖,人們都到河邊來了,才發現了流水湯湯的好景象,意外的好景象。於是乎就是喜上加喜,喜上眉梢了。持續了十幾天的暗無天日,讓人已經忘記了沒有霧霾的晴朗原來是如此通透,呼吸居然還能如此順暢;像一個從監獄裡出來的人覺到了自由的好,卻怎麼都難以能相信眼前的這一切都是真的。
  • 看了濰坊人放的風箏,感覺自己放的只能叫紙飛機
    可以說濰坊人重新定義了風箏,同樣一根風箏線,別人放的是小燕子,他們放的卻是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讓人懷疑復仇者聯盟的導演是不是來濰坊採過風。古人說,忙趁東風放紙鳶,放風箏一直以來都是男女老少春天裡的休閒方式,但是濰坊人卻不只是停留在這一步。
  • 小學生作文《春天·童年·放風箏》
    春天·童年·放風箏今天是星期天,天氣晴朗,外面還刮著一陣不大不小的風,我和鄰居小林和月月一起去廣場上放風箏。來到廣場的空地上,已經有很多人在放風箏了。看,那老鷹飛得多高啊!風箏們爭先恐後地衝向天空,在天空中暢遊。這時我看到,一個小朋友剛在爸爸的幫助下把三角形風箏放飛,我心裡想:我的燕子風箏一定要比這些風箏飛得更高啊!於是我讓林端端正正地舉起我的燕子風箏。我拿著線軸,迎著風一邊往後退,一邊放線。等退到幾十米的時候,我大聲一喊「放」彬彬把風箏一松,我就轉過身子拽著風箏飛快地跑起來。
  • 放風箏引發的悲劇,太慘了!
    因風箏導致的事故近年來並不少見,幾個月前的一起案例值得大家時刻謹記:4月2日傍晚,吉林省德惠市的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面放風箏,但是不小心將風箏掛在了高壓線上
  • 《明日之後》怎麼放放風箏 放風箏玩法技巧攻略
    那麼我們在放風箏的時候有哪些技巧呢?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隨九遊的小編一起繼續往下看吧! 放風箏技巧: 對於冷兵器的選擇,我... 《明日之後》清明節的踏春活動想必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了吧!那麼我們在放風箏的時候有哪些技巧呢?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
  • 他到更遠的地方放風箏去了......
    作為廈門特技風箏隊最早的隊員之一,他從最開始的熱愛放飛風箏,到風箏成為他職業的一部分。       他用他的青春年華推廣了廈門風箏運動的發展,也見證了廈門風箏運動從無到有,再到一舉奪得世界風箏錦標賽冠軍的輝煌歷程。         他就是林永福。
  • 【山東】李亞璇《放風箏》指導老師:王浪中
    放風箏                      星期六的下午,天氣晴朗,媽媽帶著我和哥哥一起去公園的廣場上放風箏。來到廣場上,哇,放風箏的人真多呀,各種各樣的風箏在天空中飛來飛去,風箏有小鳥的、小魚的、飛機的,還有一支風箏像一條大蛇。
  • 鷂子、風箏、鳶,原來放的都是驕傲
    表哥把我丟在一邊,一臉嚴肅地拉著繩索,他的動作和神情,讓我知道,一個放飛風箏的孩子,其實放飛的,是他的驕傲。孩子便抬起頭,果然,遠處的天空裡,一點斑斕的紅、或者紫,在風中搖擺不定地起飛。那方向,便是煤渣路的盡頭處。孩子終於站了起來,向著越來越清晰的那片絢麗走去。有鷂子放的地方,便有著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而放鷂子的人,亦是喜歡有人跟在身後觀摩他的身手。
  • 王俊凱出門放風箏並曬圖,看到風箏形狀,粉絲想到了《天坑鷹獵》
    王俊凱更新社交動態,發文:河邊放了個風,並曬出了三張優美的風景照。藍天、白雲、油菜花,大家是不是和王俊凱同處於一片風景中呢?不過大家如果以為王俊凱只是出門遛了彎,欣賞了一下春景,那就錯了,因為王俊凱是真的出門放風箏了!王俊凱曬出了兩張天空中飄蕩的風箏照片,積極的粉絲們迅速地找出了同款風箏,果然王俊凱的帶貨能力就是強,隨便一曬圖就能引發粉絲們紛紛get同款。
  • 門戶插柳祛疫鬼 踏青放風箏
    清明節正處在春天,人們會偕同親友出遊踏青、放風箏。此外,它也是一個追思逝者、緬懷先輩的日子。  據民俗專家介紹,清明節其實糅合了古時春季多個節日習俗。它還有自己的節令食品,「青團」即是其中之一。比如,掃墓要去郊外,在追念祖先之餘,人們會趁著春光明媚,賞花、踏青,調節追思親人帶來的哀痛。唐代詩人王維寫道:「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最終,清明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重要傳統節日,大體延續至今。
  • 印度「神猴」放風箏,手中拽線收放自如,網友:這是大聖來了?
    不過印度的動物們趁著人們沒法出門,好好享受了一下自由自在的感覺。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7日報導,印度當地竟然有一隻猴子,在人們居家隔離的時候,跑到屋頂放起了風箏。一名印度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段視頻,視頻中一隻猴子坐在白色的屋頂,看上去氣定神閒、安詳自在。當天天氣陰沉,在這隻猴子的上空,有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正在盤旋。
  • 放風箏古詩詞19首
    放風箏詩詞19首
  • 來找我呀,米小亞——001難放的風箏
    有一天,家裡收到一個包裹,是爸爸買的一隻很大很大的彩色風箏。爸爸興奮地說:今天我們去放風箏,好不好?米小亞非常喜歡爸爸的提議,她高興地跳了起來,雖然她還從來沒有放過風箏。但是媽媽說:可是,今天沒有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