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鶴
責任編輯:鍋爐房老王
配樂:Tengger Cavalry——Ride into grave and glory
魏特曼和他車組成員的墓地。
我從初中那會兒就聽說過德軍王牌車長米夏埃爾·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的故事。彼時的一些雜誌上會刊登一些戰史,尤其是二戰的諾曼第戰場。學校門口就有好幾家這樣的書報亭,這樣的雜誌我也是買了不少。以今天的眼光看,這些雜誌的考證,寫作和配圖水平是相當高(雖然那會兒的配圖用的是田宮模型封繪,有頗多錯誤的地方,而且內容基本上就是若干外文書原封不動翻譯過來),但就算是這樣,比比當下國內對史料的態度,我反正覺得一切並不總是進步的。
在這些文章中我知道了波卡基村(Villers Bocage,其實Bocage是樹籬的意思,樹籬村)這個名字,也知道黨衛軍中尉(按照黨衛軍的軍銜是二級突擊隊中隊長, SS-Obersturmführer )魏特曼在這個小村裡用一輛虎式坦克,單槍匹馬敲掉了英國人20多輛坦克的故事。那個文章有個非常簡短的附錄講魏特曼的生平(魏特曼的生平網上到處都有介紹,我就不廢話了),在波卡基村之後,戰績達到130多個的德國坦克王牌受到了元首接見,並被提拔為黨衛軍上尉(一級突擊隊中隊長, SS-Hauptsturmführer ),然而這一切在1944年8月8日戛然而止,那一天,魏特曼在卡昂以南的一場坦克戰中喪生,享年30歲,留下了新婚幾個月的妻子——魏特曼最後一戰有非常多的疑點,這些疑點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魏特曼的名聲,很多周圍的盟軍部隊都聲稱自己是殺死魏特曼的人,這種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
那我就儘自己所能,把我所知道的一些資料和根據資料進行的分析擺上來吧。
1944年7月底,盟軍在諾曼第西線取得突破之後(德軍的裝甲部隊基本都在卡昂一線),巴頓的軍隊在阿夫朗什(Averanches)—莫爾坦(Mortan)一線向東旋轉,與此同時,英國的第21集團軍從卡昂一帶向南壓迫,德國B集團軍群的主力(第七集團軍和第五裝甲集團軍)有明顯的被包圍在法萊斯(Falaise)的危險。與此同時,元首命令西線的德軍裝甲部隊向阿夫朗什—莫爾坦發動反擊,試圖切斷盟軍的補給線路,然而這次代號呂蒂希( Lüttich )的反擊卻因為密碼的洩露和盟軍的空地聯合打擊而功敗垂成。到了8月7日,德軍的攻勢被完全阻止,且蒙受了非常慘重的損失。
在呂蒂希行動中被擊毀的德軍半履帶裝甲車和乘員的屍體。
8月7日當天,由於大量的裝甲部隊被用在莫爾坦反擊中,在法萊斯北邊面對英國加拿大聯軍的德軍裝甲部隊就只剩下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12SS 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和當時從屬該師指揮的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Schwere SS-Panzer Abteilung 101)。這些裝甲部隊合計有48輛中型坦克(9輛是黑豹坦克,剩下是四號坦克)和19輛能出動的虎式重型坦克(虎式坦克的總數是25輛)。除此之外,德軍在必要時可以求助空軍第3高射炮軍(III Flak Korps)的88毫米高射炮進行反坦克支援。
8月7日夜間,法萊斯北面的英國加拿大聯軍發動了新一輪攻勢(行動代號Totalize,總計行動)。為了力求突然性,這次攻勢一反常態地在夜間開始,且並不以炮火準備開場。當然,盟軍的物資優勢通過別的地方體現了出來。1020架轟炸機和攻擊機向著事先偵查好的德軍集結地按圖索驥地扔下了3000多噸炸彈。23點30分,在空襲過後,盟軍開始炮擊,與此同時坦克部隊開始了移動。為了給夜間的部隊指明道路,英國人用探照燈打到雲層上反射製造了模擬的月光效果。此外,盟軍自己的高射炮部隊也向著天上不斷地打照明彈。饒是如此, 盟軍的攻勢還是很快陷入了混亂——炮擊轟炸產生的煙塵在黑夜中嚴重阻礙了盟軍的視線。
盟軍於1944年8月7日夜間開始發動的總計行動作戰。中間那條縱貫南北的就是N-158號公路。
德軍方面,希特勒青年團師的指揮官,黨衛軍少將庫爾特·邁爾 (Oberführer Kurt Meyer)努力著手組織防禦。他組織了一個瓦爾德穆勒(Waldermüller)戰鬥群(包括了20輛坦克,其中有8到10輛虎式坦克)去迎擊盟軍,試圖在桑託(Cintheaux)這裡建立一個阻截地點。與此同時,他截住了許多敗退下來的第89步兵師(89 Infantriedivision)的散兵遊勇,命令他們就地掘壕組織防禦。
當天晚上,英國人越過了D-183公路(這條公路和N-158公路的交叉點就在桑託),但該地依然在德國人手裡。8月8日黎明,盟軍發動了下一階段的攻勢。這一天的攻勢以美軍第8航空隊的空襲開場。盟軍的進攻序列中,沿著N-158公路西側進攻的是英國第2步兵師和加拿大第2裝甲旅。沿著N-158公路東側進攻的是英軍第51步兵師和33裝甲旅。當天中午,面對嚴峻的形式,德軍決定沿著N-158公路向北發動反擊。瓦爾德穆勒戰鬥群有來自希特勒青年團師的12輛坦克,10輛四號坦克殲擊車和10輛來自101重裝甲營的虎式坦克。不過在集結的時候,霍伊爾裡希上尉(Hauptsturmführer Heurich)的虎式坦克和前面的坦克發生了碰撞,這樣,他的虎式坦克就退出了當天的戰鬥。
當天魏特曼指揮7輛虎式坦克組成了一個小的戰鬥群(kampfgruppe),他率領4輛坦克沿著連接卡昂和法萊斯的N-158號公路右側(東側)進攻。他自己指揮的007號虎式指揮坦克,赫爾穆特·多林格(Helmut Dollinger)的009號虎式指揮坦克,黨衛軍上士彼得·基斯特(二級小隊長, SS-Oberscharführer Peter Kister)指揮的312號虎式,以及黨衛軍少尉威利·伊瑞昂(三級突擊隊中隊長, SS-Untersturmführer Willi Iriohn)暫時代理指揮的314號虎式坦克;而在公路左邊(西側)進攻的是313號虎式坦克,334號虎式坦克和304號虎式坦克。伴隨這些虎式行動的還有一輛四號坦克。
可能是魏特曼最後的照片,距離他陣亡也就幾天的功夫。
007號虎式坦克的乘員是如下幾人,車長武裝黨衛軍上尉魏特曼。駕駛員武裝黨衛軍軍士海因裡希·拉梅爾(Heinrich Reimers)。機電員武裝黨衛軍下士魯道夫·魯迪·赫舍爾(Rudolf Rudi Hirschel)。炮手武裝黨衛軍軍士卡爾·華格納(Karl Wagner)。裝填手武裝黨衛軍下士君特·韋伯(Gunther Weber)。
當天魏特曼率領的戰鬥群希望佔領克朗西內爾聖艾尼昂 (Saint-Aignan-de-Cramesnil )附近的高地,並在這裡擋住盟軍的攻勢。本來魏特曼可以不指揮這次進攻,這是SS101營3連的任務,但新上任的三連連長弗朗茨·霍伊爾裡希缺乏實戰經驗(且發生了撞車事故),所以魏特曼決定自己親自領導這次進攻——雖然在場的人回憶說,那天上午魏特曼的預感很不好,顯得猶豫不決,很不像他往日的風格。
這次進攻是12:30左右發動的。12:45分,公路東側的虎式坦克遭遇了伏擊,314號坦克被擊毀。有人聽到魏特曼在無線電裡呼喊,移動!注意!注意!右側有敵反坦克炮!後退!然後就沒有了下文。
12:55分,沿著公路左側進攻的313號虎式坦克被擊毀,車長霍夫林格(Hofflinger)設法逃脫,他看到了可怕的場景。007號老虎(魏特曼的那輛)發生爆炸,氣浪把炮塔掀掉,他和軍醫試圖接近這輛老虎,但因火力太猛無法靠近只好撤退。當天,魏特曼被確認為戰鬥中失蹤人員(MIA),但基本可以確定是陣亡了。 營長海因茨·馮·威斯特哈根親自把有關魏特曼的消息告訴了他的妻子,還為她畫了一張魏特曼最後一場戰鬥地點的草圖。
魏特曼最後的座駕,007號虎式坦克的殘骸,這是這輛坦克唯一的一張照片
所以,在那幾分鐘發生了什麼就成了後世爭論的話題,遺憾的是,關於這些事情,一切都要從這張照片說起。
在當天德軍的反攻中,幾輛虎式坦克均被擊毀,這張如今的衛星圖上清楚地標記著每一輛虎式坦克殘骸的位置。這張圖上北方是上方。
另一張描述這幾輛虎式坦克殘骸位置的圖片,這張圖上,北邊是朝下的。
有人說是颱風攻擊機或者是別的盟軍飛機攻擊了魏特曼的這輛坦克。007號虎式坦克的殘骸上,動力室部分受損非常嚴重,「一個巨大的彈洞一直延伸至炮塔內部」。而且根據霍夫林格的說法, 魏特曼虎式坦克的炮塔在被擊中後向右偏移並向前傾斜 ,這種爆炸似乎不是一般的炮彈能做到的,倒是一枚直接命中後發動機艙蓋的航空火箭有可能做到這些。另外,在當天上午,的確有飛機飛臨德軍陣地上空並投下燃燒彈,至少說明德軍的進攻是暴露在盟軍飛機的視野中的。
另外,時至今日,當地的一戶農民家裡還保存著魏特曼最後那輛虎式坦克上的許多零件,從炮塔座圈的殘骸到駕駛員機電員艙門,應有盡有。這些遺物都是從魏特曼的007號虎式坦克殘骸周圍搜集的,這其中就有一枚來自颱風攻擊機的火箭彈,不知為何,這枚火箭彈沒有爆炸。這成為了「魏特曼死於颱風攻擊機」這個說法最直接的證據。
在桑託當地的一戶人家收藏的各種德軍坦克零件,目力所及就有虎式坦克的炮塔座圈,炮塔吊籃地板,火炮俯仰手輪,駕駛員艙門、油箱/水箱蓋和履帶等物。
這塊虎式坦克炮塔吊籃地板剛好和殘骸照片上吊籃地板所缺失的一塊對得上。魏特曼的遺孀後來在看到這塊地板殘骸的時候,失聲痛哭。
這就是在魏特曼的虎式坦克殘骸周圍發現的颱風攻擊機發射的火箭彈。
但這個說法有很大的問題。首先,查閱當時的交戰記錄,雙方都沒有提到午後飛機飛過戰場,特別是德軍——如果魏特曼死於飛機攻擊,飛機應該從後飛過他的老虎,飛行方向從南向北,德國人不可能不留意到。但德國人的記載中沒有提到飛機的問題(德國人對於諾曼第天上出現的盟軍飛機不可能不敏感).除此之外,當時的火箭彈準頭很差,在這種情況下指望飛機用火箭彈擊中一輛坦克是很不現實的。最後,如果魏特曼的虎式坦克被火箭彈擊中,當時就應該發生爆炸,而不是如霍夫林格所說,「燃燒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爆炸」,所以這種可能性予以排除。
颱風攻擊機的照相槍拍攝的畫面,幾枚火箭彈飛向一排德軍運輸車。火箭彈這個精度的武器在當時打擊點目標是很無能為力的,實際上對裝甲目標的命中率相當之低。
之所以「魏特曼的坦克是被飛機擊毀」這個說法有很大的信眾,原因無非有幾點,首先,裝甲戰神魏特曼死於敵人坦克這事情可能有點讓人難以接受。其次,似乎飛機攻擊這個假說能夠解釋007號虎式坦克發動機蓋板上那個巨大的損傷痕跡(照片我並沒有,這是戰後的調查報告寫到的)。如果說,007號虎式坦克被地面炮火擊毀,這個損傷痕跡似乎難以得到很好的解釋。
不過之後更多的證據浮現出來之後,「誰殺死了魏特曼」就有了新的說法。喬·艾金斯(Joe Ekins),當時是一名北安普頓郡義勇騎兵團( Northants Yeomanry, )螢火蟲坦克的炮手,在1985年曾接受採訪,他提到他的那輛螢火蟲(道格拉斯·戈登中士指揮的12號,名字似乎叫 Velikye Luki ,大盧基)和其他三輛謝爾曼一起(這四輛坦克隸屬於博德曼上尉指揮)在1944年8月8日當天,在N-158公路東側伏擊了三輛虎式坦克,其中之一就是魏特曼的007號。那麼,毫不奇怪,這個說法逐漸佔領了英國報紙的頭條,新世紀以來,2006年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和2010年的《每日電訊報》都曾做過大幅報導。
接受採訪的艾金斯,手裡拿著當年和戰友的合照。
當年刊登採訪的報紙封面——幹掉希特勒坦克王牌的英雄,注意魏特曼「坦克王牌」的前面的形容詞,臭名昭著的,嗯。
艾金斯年輕時候的照片被放在一本講述魏特曼之死的資料集封面上。
魏特曼和艾金斯,兩個人的命運在1944年8月8日似乎發生了交集。
根據事後的地形測繪,魏特曼進攻道路的東側是一片連綿的樹籬和果園。Ekins的螢火蟲就埋伏在這片聖艾尼昂南邊的果園裡。這是為了預防德國人白天肯定會發動的反擊而做的必要措施。
1944年8月7日,北安普頓義勇騎兵團的謝爾曼(近景)和長炮管的螢火蟲(遠景)。
如果魏特曼真的死於螢火蟲之手,對當時的場景的復原就應該是這樣的,注意這輛007號虎式其實應該是後期型,而非初期型。
按照艾金斯的說法,他首先幹掉了隊列最後的虎式坦克(314號車),這個時候魏特曼發出了事後提到的無線電信號—— 移動!注意!注意!右側有敵反坦克炮!後退! 這輛第一個反應過來的老虎(按照艾金斯的說法是魏特曼的那輛)被17磅炮擊中停下,並轉向右側對著螢火蟲方向開了幾炮,「螢火蟲變換它的位置躲避老虎的攻擊,但一發炮彈擊毀了炮塔艙蓋,戈登軍士頭部負傷;他立即和連指揮官詹姆斯中尉爬出座艙,離開坦克躲入陣地;12:47他的炮手艾金斯擊中了第二輛虎式,那輛老虎被擊中後立即升起了一團火球;三輛老虎中打頭的一輛好象是被其他的螢火蟲擊中了驅動輪,因為它開始原地打轉了;12:52,艾金斯給了它兩炮,這輛虎式也開始燃燒起來。」 ——具體時間,是12:47分左右。
那麼,他幹掉的第二輛坦克就是魏特曼的007號車。艾金斯根本不知道是誰在指揮這幾輛虎式。對他來說,「虎式坦克開了過來」這個事實就已經足夠嚇人,要麼躲開,要麼幹掉它,如此而已。戰後有傳聞說波卡基村戰鬥之後盟軍出高價買魏特曼的項上人頭,這是無稽之談——不然為什麼戰爭結束了那麼多年艾金斯才會談論到這些呢?
當時艾金斯的螢火蟲已經被魏特曼發現,虎式坦克的炮塔已經開始向著兩點鐘方向旋轉,但他開炮比魏特曼早了一點點,700碼距離上螢火蟲的17磅炮擊中007號虎式坦克右側油箱,燃油燃燒引發了車內彈藥殉爆,這樣把炮塔炸飛了。這就能解釋為什麼007號殘骸上左側進氣格柵上有那麼明顯的大洞——內部彈藥爆炸導致。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本來在發動機蓋板前上方的炮塔儲物箱沒有受到明顯損毀——爆炸發生的時候,炮塔並不是正對前方,儲物箱躲過了那次致命的爆炸。
不過艾金斯提供的證據也有很多疑點。首先,如果魏特曼的虎式真是「在炮塔朝向兩點鐘方向」的時候被擊中引起了殉爆,那麼炮塔右側應該有明顯的爆炸燃燒痕跡,但從那張殘骸的照片來看,007號炮塔右前方(翻扣在地上)相對完整,沒有一點點的損害痕跡,這是艾金斯很難解釋的。
其次,根據戰後的實地測繪,北安普頓義勇騎兵團的設伏地點距離魏特曼的老虎殘骸位置太遠,大概是900米以外了。這個距離超出了螢火蟲主炮可以擊毀老虎的有效射程(一般是800米內,螢火蟲的準頭很一般)。在艾金斯的位置如果要擊毀距離那麼遠的虎式坦克並非不可能,但必須要擁有非常,非常好的運氣才行。
除了魏特曼的坦克之外,007號右側的幾輛坦克(314號,009號,312號)所處的位置的確在艾金斯設伏地點800米的半徑之內。這三輛虎式坦克被艾金斯和他的戰友擊毀的可能性非常大(能幹掉三輛虎式坦克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魏特曼的虎式坦克殘骸的位置,已經超出了北安普頓郡義勇騎兵團裝備的螢火蟲的最佳射程。
除了颱風和螢火蟲,另一個可能幹掉魏特曼的候選人是加拿大的舍布魯克(Sherbrooks)燧發槍團,其中的第27裝甲營。他們的坦克埋伏在N-158公路的左側(也就是公路西側,根據很多事後的調查來看,這裡沒有公路東側的果樹,但有個城堡,它的東面朝向N-158公路的一側圍牆上有些缺口。這段圍牆為他們的坦克埋伏創造了極好的條件)。根據一些資料的記載,這些坦克當中的一輛螢火蟲在100多米距離外擊中了魏特曼的虎式,而且是側面較薄的裝甲。
N-158公路西側的城堡(Chateau,也可以理解成酒莊)在當時的航空照片。注意標明防禦牆(Defense Wall)的位置。
許多年過去,這個酒莊早就變得面目全非,不過還是有辦法確定當年靠近N-158公路的磚牆位置,基於此可以對一些當年的戰場進行還原。
加拿大舍布魯克兵團的謝爾曼埋伏的那段圍牆距離魏特曼的虎式坦克殘骸只有區區143米的距離。這個距離上虎式的側裝甲對於謝爾曼來說毫無防禦力。
這個理論的證據是這樣的,007號虎式坦克的左側油箱位置有明顯的炮彈擊穿痕跡——注意是左側,這正是當時加拿大坦克相對於魏特曼的坦克所處的位置,而非艾金斯相對於魏特曼坦克所處的位置。
圖中以綠色標明的區域就是魏特曼的007號虎式中彈的地方。
除了魏特曼之外,公路右側的幾輛德軍坦克無一倖存,而公路左側的德軍坦克還有撤退下來。在很多人看來,如果真正的火力來自左側,公路左邊的德軍坦克應該也無一倖存才對。但城堡外牆的位置決定了防禦者(加拿大舍布魯克燧發槍團)可以躲在牆後從容地射擊,而公路左側的德軍坦克在看到公路右側同伴們慘遭毒手之後,撤退是唯一的選擇。
位於魏特曼坦克殘骸右側的314號虎式坦克殘骸。注意它的炮塔左側有明顯的穿甲彈擊穿痕跡。這只能是來自公路西側的加拿大人幹的。
除此之外,波蘭義勇軍也想來搶這個殊榮,但是這支部隊出現在戰場上的這個位置已經是14:00,該發生的早就已經發生了。
所以目前看來,關於魏特曼的死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這樣的。魏特曼的虎式坦克攻擊群首先遭到了公路東側埋伏的火力襲擊(314號車,009號車和312號車被來自公路東側的北安普頓義勇騎兵團擊毀),而魏特曼自己的坦克在炮塔轉向3點鐘方向的時候遭到了公路西側加拿大人的伏擊。魏特曼的虎式坦克被擊穿了左側的發動機進氣口後,燃料的洩露導致彈藥的殉爆,掀翻了炮塔,殺死了戰車內所有的人。
英文的示意圖,魏特曼的虎式坦克是怎麼被擊毀的:
1.魏特曼的坦克同其他三輛虎式坦克呈鬆散隊列行進,其中魏特曼的坦克離公路最近。
2.遭到火力襲擊,魏特曼的坦克將炮口轉向右側,以應對可能的威脅。
3.魏特曼的坦克遭遇致命攻擊,炮塔被震離座圈。
4.過了一會兒車內發生爆炸,把炮塔從車體上掀飛,拋向空中,隨後炮塔底朝天地掉落在車體右後方。
5.戰後一位法國平民拍攝了仍在原地的殘骸,顯示動力室上方左側的進氣格柵出現大洞,別的部位似乎並無擊穿痕跡。
站在德國人的角度來看,行動前沒有進行偵察,更沒有在波卡基村的好運,車輛沿著一條單一的公路兩側推進,周圍又都是很好的設伏地點。這是毫無勝算的死局,事實上就算德國人沒有損失魏特曼,這麼多虎式坦克的損失也足夠稱得上一場慘敗了。
在目前沒有更好證據的時候,很多事情也就只好推斷到這一步,唯一一個確定的事實就是這樣的,1944年8月8日12:45-12:50之間,魏特曼戰死,享年30歲。
關於魏特曼最後的那輛指揮坦克,007號,有很多人說這是中期型虎式坦克,他們的證據在於SS101重裝甲營接收的虎式坦克批次。有證據表明他們在1944年4月20日接受了一批虎式坦克後期型,其中指揮車的編號是009 。1944年1月接收的8輛虎式當中,只有一輛指揮型(還是膠輪並非鋼輪)。有些資料中把007號戰車有板有眼地復原成了中期型虎式坦克的樣子。
來自新紀元社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王牌車輛復原一書,在這本書上,007號被還原成中期型指揮虎。
但請注意照片上的一些細節,注意炮塔上的逃生艙蓋鉸鏈底部是被切削過的樣式(避讓後期型增設的炮塔環防彈板), 還有後部左側排氣管下方水平的卵形小蓋子蓋著的冬季冷卻水加熱口(打開後可以把噴燈伸進去),這是在1944年2月生產的底盤編號為250823號以後的老虎的特徵。更明顯的是車後星型天線延長杆的收納筒裝在右邊,而千斤頂則移到左邊,與牛角鉤的位置互換,而且誘導輪也是小直徑的式樣。所以,從照片上看,007號虎式是典型的後期型虎式指揮車,確定無疑。
一輛典型的中期型指揮虎式坦克,注意天線延長杆收納筒在車體後部左側。
007號虎式坦克殘骸的後部放大,箭頭所指都是典型的後期型虎式指揮坦克的特徵,它是一輛裝備Fu 8電臺的Sd.kfz 267。
007號虎式的炮塔逃生艙門鉸鏈是1944年2月之後出現的下段切削過的樣式,在更晚期的車輛中,這個鉸鏈乾脆被縮短了一截,整個呈「凹」字形。
遺憾的是,除了007號虎式的殘骸之外,我們只找到了這一張後期型指揮虎的照片,注意位於左側的千斤頂和右側依稀可辨的天線延長杆收納筒固定基座,這是屬於SS102營的車輛。
所以如港龍這樣對考證非常在意的模型公司還是把魏特曼的007號虎式做成了後期型的樣子,這也是綜合各種證據得出的結論。
Tigers in Normandy一書中,幾輛虎式坦克殘骸的位置(小圖)和德軍進攻的路線圖(大圖)。
後記:
1947年,魏特曼最後的虎式坦克殘骸被詳細地調查和記錄。007號虎式一直在原地呆到1962年才被拖走,非常遺憾的是,關於007號虎式的照片,目前存世的似乎只有那一張。
1982年,在軍事愛好者的幫助下,魏特曼和他的車組成員殘缺不全的屍體終於被找到(當年被草草掩埋),翌年遷葬諾曼第拉康布(De La Cambe)的德國軍人墓地。
魏特曼的遺體被發現的時候,在他身邊發現的遺物若干,包括身份牌、喉部通話器組件、手錶、飯勺和沒了槍管的瓦爾特P38手槍。
2015年,魏特曼的墓碑被盜走,法國允諾儘快恢復魏特曼的墓碑。
被盜走墓碑的魏特曼墓,墓碑被用一個小標牌臨時替代。
雖然我沒去過諾曼第的拉康布,但從很多別人的遊記中總能看到魏特曼的墓,不管在墓碑被盜之前,還是被盜之後,他的墓上,鮮花不斷。
2011年,魏特曼墳墓上的鮮花。
我身邊有些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對包括魏特曼在內的「警衛旗隊」基層軍官(包括後來的SS1,SS12兩個裝甲師,還有SS101重裝甲營)頗有自己的看法,「這幫貨在東線橫著走慣了,到西線難免吃虧。進攻路線兩邊都是障礙物,基本的火力偵察都不做麼?」大約是因為時間緊急,這樣的反擊的確沒辦法進行火力偵察吧。又或者,當庫爾特·邁爾和魏特曼決定進攻時,他們所依仗的是「先發制人」的本能,這種本能過去讓魏特曼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擊殺戰果,但這次事情有些不太一樣。
Tigers in Normandy一書中,關於魏特曼最後一戰地形的實地調查,那些樹叢中就是當年盟軍螢火蟲設伏的位置。
有時候那個看上去最平淡,最白痴的事情恰恰就是真實的。基本不栽跟頭的魏特曼這次栽了大跟頭,這次的代價是他和他整個車組的生命。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戰場上的士兵們而言,這句話非常諷刺。
十五年前有人寫過魏特曼最後一戰的故事,那個故事的最後一段話寫的很棒,原文引用下來:
作為一個戰場上的傳奇,魏特曼的一生以這樣的方式謝幕或許才是最恰當的方式—— 對于欣賞他的人來說,這樣的悲劇反而在最後給予他一個提升;對於想利用他的人來說,這樣的悲劇無疑是下一場愚弄群眾「為國捐軀」煽動把戲的開場白;對於反感他的人來說,長眠於魏特曼槍炮之下的138個車組和132個炮班已得到了他們所希望的。
可以肯定的是,魏特曼的故事還會被人不斷地提起,他的戰鬥,他的死亡,並不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褪色。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了解更多關於二戰和靜態模型製作的詳細資料,敬請關注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Niwerke)。
註:上文所述「詳細資料」目前僅限如下幾項:
1.「尼伯龍根工廠」公眾號日常推送圖文。
2.公眾號作者或管理組成員主講的講座相關內容。
3.公眾號作者或管理組成員錄製的多媒體文件。
4.公眾號參與或主辦的特定活動中提供的紀念品或獎品。
5.其他公眾號或媒體在獲得本公眾號授權後轉載的本公眾號內容。
除此之外,其他內容的實體或電子資料一律不對外提供,請勿發信索取,望見諒。
另:頁底廣告為騰訊系統隨機分配,本公眾平臺不對其負有任何法律責任。
IOS系統用戶如需打賞,請掃描或識別如下二維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