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日常使用,用來交流的這些成語,背後都有它的典故

2021-01-07 吉他小哲

名著的魅力首先觸發人們對歷史的興趣,繼而激勵人們有所作為。我是喜愛名著的原創作者徹底擊垮了我想對你,每天給大家說說名著的人和事,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原創作品。

成語是漢字文明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它是漢語裡面定型的詞語,大多是四個字組成,有的也有三個,五個等,不過不管數量不少,成語都有其固定的用法和形式,是一個整體,而且大多是從古代的故事中總結出來的話。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成語,在它的背後大多都是有歷史故事的說法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兩個常用的成語的背後故事吧。首先是重蹈覆轍這個詞,這個成語來源於東漢,在恆帝的統治時候,因為他不作為,導致了當時的朝廷特別混亂,由那些太監把持著朝政,而這些人只會聚在一次謀取自身的享樂,或是排擠不服他們的人,搞得那個時候的百姓們生活很痛苦。但是恆帝面對這些情況選擇漠視,知道了也當做不知道,過著他的舒服日子。

終於,底下的平民們在不斷的被壓迫後受不了了起來反抗,而這個時候很多被這些太監們給整治過的官員和家族也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可以一舉把這些的內侍官給解決掉。於是,他們就趁著百姓們的反抗時期,和很多名門家族聯合起來,向上反映這個情況,要求皇帝處理,但是這個摺子還沒有到皇上跟前,就被那些專政的太監們給截了下來,還用諸多的藉口把這些上報的人給關了起來,據記載,當時被關的達到了上百人,其中很多是當時的大臣,估計那些宦官們也通過此次來解決一些之前不好下手的人了吧。

由於涉案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件事情引起了皇后父親的重視,因為他平時也朝堂上的情況很不滿,所以他就順勢告訴了皇帝,突出了這次事件的嚴重性,告訴他現在全國都反對這些太監們,如果再任由他們這樣下去的話,國家就會有危險了。而且他還在裡面提到了過去歷史上的專權的教訓,特別指出了秦朝二世的事情,提醒皇上不希望那樣的國家政變再次在我們這個時候發生。恆帝一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就下令把關起來的人給放了,之後也治了那些宦官的罪,把他們貶回了鄉下。這樣,這個成語就形成了,現在用來表示不能重複之前犯過的錯誤。

第二個詞就是欲蓋彌彰這個成語了,它講的是春秋時候的一個故事。在當時,齊國有個姓崔的大夫在朝裡的實力很強,名氣很大,平時為人也是很囂張。有一天,他去參加一個同事的葬禮,在到了他家之後看到這個人的妻子長得很漂亮,就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持要娶她,最後他也是做到了。但是誰知道,這個女人因為這件事情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而當時的齊莊公同樣也是個好色的人,他知道了這件事情,心想能夠讓崔不管所有人都要娶的女子得長得多好看啊。果然,他在看到這個女人的時候也心動了,明知道她現在是崔的妻子,還是暗中和她來往。崔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很生氣,一開始還是忍著沒發作,只是之後開始藉故不上朝。

但是後來莊公的反應實在是太放肆了,所以崔就忍不住把他殺到了,讓其他人到了一國之君,而他也當上了丞相。當時負責記錄歷史的官員知道這件事情後,就打算把真實的情況寫出來,崔知道後就讓他不要寫,或是修飾好了再記錄上去。但是誰知道這個官員是個特別正直的人,他還是如實的寫出來了。催一看這還了得,就把這個史官給處死。可是誰知道,之後的幾個接任的官員還是選擇按事實記載。無論崔怎麼威脅,他們也不變態度。於是,崔沒辦法,只好作罷了。所以後來的人就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崔這樣的人,越想掩蓋自己的醜事,越是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傳播地更快。講述完這兩個成語背後的故事,不知道會不會幫助你在平時更好地使用這些詞呢。

我是喜愛名著的原創作者徹底擊垮了我想對你,本文是原創作者徹底擊垮了我想對你對名著的一些個人觀點和評價,感謝大家的閱讀!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文是百度百家號徹底擊垮了我想對你的獨家原創作品,禁止任何形式搬運和抄襲,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最近,一則微博引起很多南京人的注意,微博中,除了列出40多個與南京有關的成語,還詳細介紹了它們背後的典故。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大話成語:我們常說的「圍魏救趙」啥意思,背後的典故引人深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成語,但是很多人對成語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2個成語,分別是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才能讓我們對成語有個更加清楚地認識。那麼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很重要,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一部分人,大家都喜歡他們,他們談吐幽默風趣。
  • 文化爭辯: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不要錯誤使用了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著一個經典文化故事比如咱們常說的:臥薪嘗膽、水滴石穿、負荊請罪、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我們早已經爛熟於心。這是我們最熟悉部分成語的代表,但是您知道在漢語言文化中有多少個成語嗎?據不完全統計成語約有3萬餘個(包含一千多個常用成語)。
  • 那些有名的典故成語,背後原來另有故事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申賦漁選擇了鄭莊公、齊桓公、延陵季子、孔子等十個人作為寫作的對象,他們當中,有威震天下的霸主,有上下求索的哲人,有氣吞山河的勇士,也有長袖善舞的文人。十位君子的人生,連綴起春秋三百多年的歷史,呈現出風雲激蕩的「春秋時代」。春秋時代的人名、典故、成語都赫赫有名,但是,背後的故事不為大眾熟知。比如,有人說,春秋五霸哪來的優雅?
  • 一天一個成語——杯水車薪.基本用來形容錢了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本周我們分享和學習第一個成語—葉公好龍
  • 超有寓意的成語,用來起名,會有多好聽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並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很適合為孩子起一個有寓意的名字。那今天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超有寓意的成語起名,希望你們會喜歡。
  • 那些「出人意料」的成語
    鄰居說,他的酒雖好,但是其酒店內有一條惡犬,每當有人靠近酒店它就會狂吠,最終導致無人敢進去買酒。對一個國家而言,「猛狗」就是這個國家專權的人,每當有仁人志士想要向國君進忠言時,這些人就會出來阻攔他們。晏子以此來勸誡國君,親賢臣,遠小人。
  • 小學生要掌握:100個成語釋義+典故,大小考都有,背熟別再出錯
    要想學習好語文,成語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是考試的常考題。通常考試不光會考查成語的意思,主要是以考查成語的典故、出處、用成語造句為主。所以,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和複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去多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以及出處,這對考試提分是有很大幫助的。
  • 連這些成語都不會,我再也不敢說我語文成績好了!
    同學們 你們常用的成語有什麼? 當別人告訴我它們統統都是成語時 我懷疑我對成語的理解能力基本為零 以上生僻的成語你未必聽過
  • 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開發「成語典故宴」
    日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梅開二度」「瓜田李下」「紙上談兵」「完璧歸趙」「一言九鼎」「戰國七雄」「花開富貴」「織邯鄲」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邯鄲成語典故,以華麗妝容登上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本部招待所的餐桌上。
  • 【成語典故】黃粱美夢
    【黃粱美夢】 又寫作一枕黃粱。「粱」是小米,「黃粱」是小米飯。這成語常用來比喻那種虛幻的念頭,嘲諷那種想得很美,實際辦不到的人。【成語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成語典故】從前有個姓盧的讀書人,整天都為得不到榮華富貴而苦惱。一次,他在去邯鄲的旅店裡,遇到了道士呂翁,就向呂翁訴說自己的貧困和苦惱。呂翁給他一個枕頭,叫他睡覺。這時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黃粱(小米)飯。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龍馭上賓》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