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龍馭上賓》

2021-02-06 國學新知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

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一講,我們先從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講起。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的成語是龍馭上賓。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封禪書》,封禪就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儀式。在《封禪書》裡,司馬遷記述了這麼一件事情,話說漢武帝的時候有一個方士,方士是什麼人呢?就是專門用一些陰陽五行、怪力亂神的東西去蠱惑皇帝騙取榮華富貴的這麼一批人。這個方士叫公孫卿,他跟漢武帝講了一個黃帝的故事。這個黃帝是軒轅黃帝,就是我們說炎黃子孫中提到的那個黃帝。公孫卿對漢武帝說,黃帝晚年的時候在首山採銅,然後在荊山下面鑄造了一隻大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三足鼎立的那個鼎。等到鼎鑄成之後,有一條龍,垂著長長的鬍子,就從天上下來了。這條龍來幹什麼呢?原來是天帝看到黃帝功成名就,派他來接黃帝上天的。於是黃帝就騎到了龍背上,跟隨黃帝一起騎上龍的還有他的大臣、後宮等七十多個人。但是還有很多其他人上不去怎麼辦呢?他們就抱著龍的鬍子哭,因為人多力氣大,所以龍的鬍子就掉下來了,跟鬍子一起掉下來的,還有黃帝平常用的一張弓。漢武帝聽完這個故事,是無限嚮往啊,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能像黃帝一樣成仙而去,那我對人世間的一切富貴,還有什麼牽掛呢?

 

這就是龍馭上賓這個成語的出處。那,龍馭上賓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分開來解釋一下,龍,就是剛才那條駝著黃帝上天的龍;馭,就是騎的意思;上,就是往天上走的意思;最難解釋的是這個賓字,賓的意思是賓天,也就是賓於天,意思是去做上天的賓客。龍馭上賓合起來,就是乘龍上天,做上天的賓客去了。

那麼,這個成語怎麼使用呢?這個成語,只用在一個場合,就是代指帝王的死亡。剛剛我們說軒轅黃帝在晚年功成名就之後,乘著一條龍上天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委婉的說法,意思是黃帝不在人間了。但因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我們不能直接說他死了,於是創造了一個神話說他回到天上了。到了後來,這個成語就專門用來指代帝王的死了。龍馭上賓,簡稱就是賓天,一定要注意,這裡的賓是賓客的賓。以後我們看電視劇,一說「皇帝賓天啦」,就知道,哦,這個皇帝掛了。

 

黃帝鑄鼎的這個地方叫做鼎湖,而這個鼎湖,在後世則被用作皇帝陵墓的代稱。比如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後,路過唐太宗的昭陵,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叫《行次昭陵》,「行次」就是經過的意思。其中有兩句說「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我們再補充一點地理知識:傳說中鼎湖的位置在哪呢?並不是今天廣東的鼎湖山,而是在今天河南的靈寶市。這個地方古代叫做湖縣或湖城縣,但是今天公認的黃帝陵卻不在這裡,而是在陝西省延安市下屬的黃陵縣。有興趣的聽眾朋友,建議到黃陵去看一下,在黃帝陵的正殿前面有一株大柏樹,傳說是軒轅黃帝當年親手種植的,今天正好是植樹節啊。

 

說到植樹節,不由想起了現代中國之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我們知道,植樹節就是由孫中山先生而來的,是為了紀念孫先生逝世。就在這株黃帝手植柏的前面,還立有孫中山先生寫的一塊碑,碑文是這麼寫的「中華開國五千年,軒轅黃帝自古傳,製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從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國學新知(www.guoxue.org)官方微信,最活躍的國學微信之一,新國學、新知識、新生活,植根於現代大都市,堅守繁華市中心。傳遞每日最新的國學資訊、新書、沙龍、聚會,成為您學習、親近傳統文化的一扇門。

請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精彩節目!

相關焦點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握髮吐哺》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文質彬彬》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七十一講,文質彬彬(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文質彬彬。這個成語出自《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刎頸之交》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百八十三講,刎頸之交(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刎頸之交。上一講負荊請罪當中,我說澠池之會後,趙惠文王把藺相如提拔成首席執政大臣,地位在廉頗之上。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怙惡不悛》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八十八講,怙惡不悛(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怙惡不悛。怙,是一個豎心旁右邊一個古代的古,意思是依靠、倚仗;悛,是英俊的俊把左邊的單人旁換成豎心旁,意思是改過、悔改。怙惡不悛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成語出處是《左傳·隱公六年》。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暴虎馮河》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六十三講,暴虎馮河(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暴虎馮河。主人公還是孔子那個勇猛剛強、直率衝動的學生子路。 …………………… 子路是孔門弟子中年紀最大的,只比孔子小九歲。歷史上記載,子路是一個非常勇武有力,同時性格暴躁的人。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管鮑之交》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八十一講,管鮑之交(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在講莫逆之交時我跟大家介紹過,在形容極其信任的朋友關係時,我們會用到管鮑之交這個成語。那今天我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管鮑之交背後的故事。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崔杼弒君》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百一十一講,崔杼弒君(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崔杼弒君。嚴格說來,崔杼弒君並不能算一個成語,只是一次歷史事件,今天的分享可以看作上一講秉筆直書的續篇。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個秉筆直書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們和董狐一樣,秉持著史官的操守和良知,但他們面對的現實環境卻要比董狐惡劣得多。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君子遠庖廚》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二百三十九講,君子遠庖廚(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君子遠庖廚。這個成語在今天遭到了很多誤解,很多人以為它的本意,就是讓人遠離廚房,不要做飯,而許多家長則以這句話做為理論基礎,大包大攬,不讓孩子操心半點家務,只是一門心思死讀書,從而造成了孩子各式各樣的人格問題。
  • 上賓造句和解釋_上賓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上賓(shàng bīn)。貴客;佳賓。[張天翼《清明時節》:「那三位上賓,受了這種招待,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著才行。」]上賓參考例句:1、隆慶六年,隆慶皇帝龍馭上賓,撒手人寰。2、這位來自遠方的貴客,已成為我們的座上賓。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成語典故葉公好龍—源自漢·劉向《新序·雜事》春秋時期,楚國葉縣有一個叫葉子高的縣令,人們尊稱他為葉公。據說,這個葉公非常喜歡龍。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為什麼說漢語是所有語言中最難學的?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歷史上三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成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多數為四字成語,僅僅四個字就能明確的表達出一種意思,一種情感,一個故事,可以說這種文學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誇讚別人,也可以諷刺別人,對於那些熟知成語的人來說,運用起來會更加自如。
  • 龍年品賞「龍成語」
    在龍年裡,對有關龍的成語去欣賞品味,當別有一番情趣。    龍自身意義生發的成語頗多。,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登龍有術:比喻有一套鑽營高升的本領;匣裡龍吟: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屠龍之技: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龍馭賓天:作天帝的上賓,指帝王之死,後也泛稱尊長之死;老態龍鍾: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元龍豪氣:比喻性格豪放;元龍高臥:比喻對客人怠慢無禮。
  • 邯鄲街頭井蓋上的成語典故
    在邯鄲市美樂城廣場雨水井蓋上,竟然發現上面有「成語典故」。毛遂自薦、一箭雙鵰、破釜沉舟、笑裡藏刀、精衛填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出現在井蓋上面。小小的雨水井蓋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品味。
  • 慘綠少年、藥店飛龍、空心湯圓、無腸公子……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慘綠少年、藥店飛龍、空心湯圓、無腸公子……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基本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堆。
  • 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馬上開播!千萬別錯過
    在遊戲中學習成語,讓成語文化「活」起來。龍印《成語天下》自去年推出第一季以來,創下收視與話題雙高,成為很多中小學寓教於樂的視頻課堂,獲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創新創優節目。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繼續深化與「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邯鄲的合作,主持人程程擔綱成語推廣人,三位文化嘉賓沈鳴鳴、紀連海、周玄毅,以「文史哲」的專業細分,解讀歷史知識、來源典故,分享處事哲學、思想智慧,引領觀眾深入探究蘊含在成語中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如,從「伯樂相馬」,延伸到人類與馬的情感共鳴;從「調虎離山」品咂軍事謀略智慧;從「胡服騎射」禮讚改革精神,感悟國粹成語賦能時代的文化自信。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書法史上留下的那些成語典故
    在書法發展的歷程中,衍生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比如一波三折,是漢語成語,其意思是寫字筆法的曲折多變,後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而它的出處,便是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