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
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一講,我們先從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講起。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的成語是龍馭上賓。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封禪書》,封禪就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儀式。在《封禪書》裡,司馬遷記述了這麼一件事情,話說漢武帝的時候有一個方士,方士是什麼人呢?就是專門用一些陰陽五行、怪力亂神的東西去蠱惑皇帝騙取榮華富貴的這麼一批人。這個方士叫公孫卿,他跟漢武帝講了一個黃帝的故事。這個黃帝是軒轅黃帝,就是我們說炎黃子孫中提到的那個黃帝。公孫卿對漢武帝說,黃帝晚年的時候在首山採銅,然後在荊山下面鑄造了一隻大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三足鼎立的那個鼎。等到鼎鑄成之後,有一條龍,垂著長長的鬍子,就從天上下來了。這條龍來幹什麼呢?原來是天帝看到黃帝功成名就,派他來接黃帝上天的。於是黃帝就騎到了龍背上,跟隨黃帝一起騎上龍的還有他的大臣、後宮等七十多個人。但是還有很多其他人上不去怎麼辦呢?他們就抱著龍的鬍子哭,因為人多力氣大,所以龍的鬍子就掉下來了,跟鬍子一起掉下來的,還有黃帝平常用的一張弓。漢武帝聽完這個故事,是無限嚮往啊,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能像黃帝一樣成仙而去,那我對人世間的一切富貴,還有什麼牽掛呢?
這就是龍馭上賓這個成語的出處。那,龍馭上賓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分開來解釋一下,龍,就是剛才那條駝著黃帝上天的龍;馭,就是騎的意思;上,就是往天上走的意思;最難解釋的是這個賓字,賓的意思是賓天,也就是賓於天,意思是去做上天的賓客。龍馭上賓合起來,就是乘龍上天,做上天的賓客去了。
那麼,這個成語怎麼使用呢?這個成語,只用在一個場合,就是代指帝王的死亡。剛剛我們說軒轅黃帝在晚年功成名就之後,乘著一條龍上天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委婉的說法,意思是黃帝不在人間了。但因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我們不能直接說他死了,於是創造了一個神話說他回到天上了。到了後來,這個成語就專門用來指代帝王的死了。龍馭上賓,簡稱就是賓天,一定要注意,這裡的賓是賓客的賓。以後我們看電視劇,一說「皇帝賓天啦」,就知道,哦,這個皇帝掛了。
黃帝鑄鼎的這個地方叫做鼎湖,而這個鼎湖,在後世則被用作皇帝陵墓的代稱。比如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後,路過唐太宗的昭陵,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叫《行次昭陵》,「行次」就是經過的意思。其中有兩句說「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我們再補充一點地理知識:傳說中鼎湖的位置在哪呢?並不是今天廣東的鼎湖山,而是在今天河南的靈寶市。這個地方古代叫做湖縣或湖城縣,但是今天公認的黃帝陵卻不在這裡,而是在陝西省延安市下屬的黃陵縣。有興趣的聽眾朋友,建議到黃陵去看一下,在黃帝陵的正殿前面有一株大柏樹,傳說是軒轅黃帝當年親手種植的,今天正好是植樹節啊。
說到植樹節,不由想起了現代中國之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我們知道,植樹節就是由孫中山先生而來的,是為了紀念孫先生逝世。就在這株黃帝手植柏的前面,還立有孫中山先生寫的一塊碑,碑文是這麼寫的「中華開國五千年,軒轅黃帝自古傳,製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從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國學新知(www.guoxue.org)官方微信,最活躍的國學微信之一,新國學、新知識、新生活,植根於現代大都市,堅守繁華市中心。傳遞每日最新的國學資訊、新書、沙龍、聚會,成為您學習、親近傳統文化的一扇門。請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精彩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