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握髮吐哺》

2021-02-06 國學新知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

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二十七講,握髮吐哺(原文節選)。

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握髮吐哺,這個成語也可以說成是吐哺握髮,都是一個意思。成語的出處是《史記·魯周公世家》,主人公就是上一講我們提到的周公。

…………

…………



話說周武王為了興周滅商的大計,長期高負荷的工作,常常憂慮的夜不能寐。根據《逸周書》等史籍記載,伐商之前,周武王常常會做噩夢,而每次被噩夢驚醒,他都會派人去把弟弟周公找來。這時,周公就會婉轉的解釋夢裡發生的事情,用各種方式告訴武王伐商大業一定會取得成功,從而緩解武王的焦慮。我們今天看算命的常說」周公解夢「,就是從這裡來的。姜太公運籌帷幄的謀劃,和周公善解人意的寬慰,是支撐周武王取得伐商戰爭最後勝利的兩股最有力的力量。

但非常可惜的是,滅商大業完成後,隨著壓力的驟然消失,周武王的身體情況急轉直下,長期累積的疲勞和病痛一起發作,在周王朝建立後不久就病逝了。那時新建立的周王朝還不穩定,東方商王朝的殘餘勢力隨時等候時機進行反撲,而周武王的兒子只有七八歲。周朝的新政權出在風雨飄搖當中。

這個時候,作為最親近的王室成員,周公毅然站了出來,以叔父和宰相的身份,輔佐新繼位的周成王。為了在統治階級內部達成一致,周公邀請姜太公和自己的弟弟召公前來,對他們說:我現在不得已代行周王的權力,不是因為我自己的野心,而是害怕天下會群起而反叛我們。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怎麼向周王朝的幾代先王—太王、王季和文王的在天之靈交代呢?(這裡的太王就是我們在飛熊入夢那一講中提到的周文王的祖父太公,也就是古公亶父,周朝稱王后就改叫太王了。)那幾代先王為了周民族的事業,殫精竭慮,現在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們的武王又早早地去世了,新繼位的成王還小,我所以不避嫌疑,正是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啊。

在得到了姜太公和召公的理解與支持後,周公正是開始代表周王發號施令。因為要留在中央處理政務,周公無法回到自己的封國魯國去,就讓他的長子伯禽去魯國,接受那裡的封地和人民。在伯禽出發去魯國之前,周公對他講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周公說:你看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周王的叔父,我的身份可以說是不低了吧。但是現在只要是天下四方有才德的人想要見我討論國家政務,我都勤勤懇懇、小心翼翼的去接待他們,唯恐失去了賢人的幫助。我經常忙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洗一次頭,就有好幾次握著還沒洗好的頭髮出去會見客人;吃一頓飯,好幾次因為客人來了,我來不及咽下嘴裡的食物,急得趕緊把食物吐出來就跑出去會見客人了。即使這樣,我還恐怕自己埋沒了天下的賢人,不能治理好國家。你到魯國以後,一定要謙虛謹慎,不能因為自己掌管了一個國家就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了。

周公對伯禽講的這段話,就是「握髮吐哺」這個成語的來歷。原文是「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捉發,就是抓握著頭髮的意思;吐哺,就是把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哺,就是反哺的哺;而「三」呢,是虛指,形容多次的意思。

後來,人們就用握髮吐哺這個成語,來形容執政者憂勞國事,為了招攬賢才、共同治理國家而操心忙碌的高風亮節了。所以曹操才會在以為天下即將統一的時候,引用「周公吐哺」這個故事,把自己比作周公。而近現代,這個成語常常被拿來形容另一個人,就是共和國的開國總理周恩來。我們從小都知道,周總理和社會各界人士交往的許多故事,而他總理的身份,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宰相,也就是周公的地位。正好周總理又姓周。所以很多學界和民主黨派的人士,都用「周公」來稱呼周總理,也用「周公吐哺」形容他為了國家鞠躬盡瘁的情懷和品質。

國學新知(www.guoxue.org)官方微信,最活躍的國學微信之一,新國學、新知識、新生活,植根於現代大都市,堅守繁華市中心。傳遞每日最新的國學資訊、新書、沙龍、聚會,成為您學習、親近傳統文化的一扇門。

請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精彩節目!


相關焦點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龍馭上賓》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文質彬彬》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七十一講,文質彬彬(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文質彬彬。這個成語出自《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刎頸之交》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百八十三講,刎頸之交(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刎頸之交。上一講負荊請罪當中,我說澠池之會後,趙惠文王把藺相如提拔成首席執政大臣,地位在廉頗之上。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怙惡不悛》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八十八講,怙惡不悛(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怙惡不悛。怙,是一個豎心旁右邊一個古代的古,意思是依靠、倚仗;悛,是英俊的俊把左邊的單人旁換成豎心旁,意思是改過、悔改。怙惡不悛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成語出處是《左傳·隱公六年》。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暴虎馮河》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六十三講,暴虎馮河(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暴虎馮河。主人公還是孔子那個勇猛剛強、直率衝動的學生子路。 …………………… 子路是孔門弟子中年紀最大的,只比孔子小九歲。歷史上記載,子路是一個非常勇武有力,同時性格暴躁的人。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管鮑之交》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八十一講,管鮑之交(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在講莫逆之交時我跟大家介紹過,在形容極其信任的朋友關係時,我們會用到管鮑之交這個成語。那今天我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管鮑之交背後的故事。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崔杼弒君》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百一十一講,崔杼弒君(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崔杼弒君。嚴格說來,崔杼弒君並不能算一個成語,只是一次歷史事件,今天的分享可以看作上一講秉筆直書的續篇。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個秉筆直書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們和董狐一樣,秉持著史官的操守和良知,但他們面對的現實環境卻要比董狐惡劣得多。
  • 成語說史 | 曹玉騫:《君子遠庖廚》講解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二百三十九講,君子遠庖廚(原文節選)。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君子遠庖廚。這個成語在今天遭到了很多誤解,很多人以為它的本意,就是讓人遠離廚房,不要做飯,而許多家長則以這句話做為理論基礎,大包大攬,不讓孩子操心半點家務,只是一門心思死讀書,從而造成了孩子各式各樣的人格問題。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慘綠少年、藥店飛龍、空心湯圓、無腸公子……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慘綠少年、藥店飛龍、空心湯圓、無腸公子……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基本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堆。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說成語講歷史』請君入甕,武曌空碑
    周興大大咧咧地說:「這個好辦,拿個大甕,周圍用炭火烤,把犯人裝進去,什麼事他會不承認呢?」 來俊臣叫人搬來一口大甕,四面點燃柴火,然後對周興說:「我奉命來審老兄,請君入甕吧。」 周興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叩頭認罪。公元697年,武則天斬殺了來俊臣,並誅滅了其三族,延續14年之久的「酷吏政治」宣告結束。
  • 歷史上三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成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多數為四字成語,僅僅四個字就能明確的表達出一種意思,一種情感,一個故事,可以說這種文學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誇讚別人,也可以諷刺別人,對於那些熟知成語的人來說,運用起來會更加自如。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可能很多人聽說邯鄲這座城市,都是從一個成語典故開始的,其實這裡不僅只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發生在這裡,比如我們熟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在邯鄲,你隨處遇到一個小巷,可能就是歷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處,漫步在這個有著
  • 大話成語:我們常說的「圍魏救趙」啥意思,背後的典故引人深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成語,但是很多人對成語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2個成語,分別是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才能讓我們對成語有個更加清楚地認識。那麼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 安徽的「成語典故之城」——自駕探尋淮南美景美食
    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