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本專輯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大家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閱讀原文」 收聽我們的節目。
歡迎大家來到曹玉騫講成語典故的節目。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二十七講,握髮吐哺(原文節選)。
這一講我們分享的成語是握髮吐哺,這個成語也可以說成是吐哺握髮,都是一個意思。成語的出處是《史記·魯周公世家》,主人公就是上一講我們提到的周公。
…………
…………
話說周武王為了興周滅商的大計,長期高負荷的工作,常常憂慮的夜不能寐。根據《逸周書》等史籍記載,伐商之前,周武王常常會做噩夢,而每次被噩夢驚醒,他都會派人去把弟弟周公找來。這時,周公就會婉轉的解釋夢裡發生的事情,用各種方式告訴武王伐商大業一定會取得成功,從而緩解武王的焦慮。我們今天看算命的常說」周公解夢「,就是從這裡來的。姜太公運籌帷幄的謀劃,和周公善解人意的寬慰,是支撐周武王取得伐商戰爭最後勝利的兩股最有力的力量。
但非常可惜的是,滅商大業完成後,隨著壓力的驟然消失,周武王的身體情況急轉直下,長期累積的疲勞和病痛一起發作,在周王朝建立後不久就病逝了。那時新建立的周王朝還不穩定,東方商王朝的殘餘勢力隨時等候時機進行反撲,而周武王的兒子只有七八歲。周朝的新政權出在風雨飄搖當中。
這個時候,作為最親近的王室成員,周公毅然站了出來,以叔父和宰相的身份,輔佐新繼位的周成王。為了在統治階級內部達成一致,周公邀請姜太公和自己的弟弟召公前來,對他們說:我現在不得已代行周王的權力,不是因為我自己的野心,而是害怕天下會群起而反叛我們。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怎麼向周王朝的幾代先王—太王、王季和文王的在天之靈交代呢?(這裡的太王就是我們在飛熊入夢那一講中提到的周文王的祖父太公,也就是古公亶父,周朝稱王后就改叫太王了。)那幾代先王為了周民族的事業,殫精竭慮,現在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們的武王又早早地去世了,新繼位的成王還小,我所以不避嫌疑,正是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啊。
在得到了姜太公和召公的理解與支持後,周公正是開始代表周王發號施令。因為要留在中央處理政務,周公無法回到自己的封國魯國去,就讓他的長子伯禽去魯國,接受那裡的封地和人民。在伯禽出發去魯國之前,周公對他講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周公說:你看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周王的叔父,我的身份可以說是不低了吧。但是現在只要是天下四方有才德的人想要見我討論國家政務,我都勤勤懇懇、小心翼翼的去接待他們,唯恐失去了賢人的幫助。我經常忙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洗一次頭,就有好幾次握著還沒洗好的頭髮出去會見客人;吃一頓飯,好幾次因為客人來了,我來不及咽下嘴裡的食物,急得趕緊把食物吐出來就跑出去會見客人了。即使這樣,我還恐怕自己埋沒了天下的賢人,不能治理好國家。你到魯國以後,一定要謙虛謹慎,不能因為自己掌管了一個國家就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了。
周公對伯禽講的這段話,就是「握髮吐哺」這個成語的來歷。原文是「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捉發,就是抓握著頭髮的意思;吐哺,就是把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哺,就是反哺的哺;而「三」呢,是虛指,形容多次的意思。
後來,人們就用握髮吐哺這個成語,來形容執政者憂勞國事,為了招攬賢才、共同治理國家而操心忙碌的高風亮節了。所以曹操才會在以為天下即將統一的時候,引用「周公吐哺」這個故事,把自己比作周公。而近現代,這個成語常常被拿來形容另一個人,就是共和國的開國總理周恩來。我們從小都知道,周總理和社會各界人士交往的許多故事,而他總理的身份,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宰相,也就是周公的地位。正好周總理又姓周。所以很多學界和民主黨派的人士,都用「周公」來稱呼周總理,也用「周公吐哺」形容他為了國家鞠躬盡瘁的情懷和品質。
國學新知(www.guoxue.org)官方微信,最活躍的國學微信之一,新國學、新知識、新生活,植根於現代大都市,堅守繁華市中心。傳遞每日最新的國學資訊、新書、沙龍、聚會,成為您學習、親近傳統文化的一扇門。請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精彩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