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成語典故之城」——自駕探尋淮南美景美食

2020-12-23 大家自駕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越來越成為生活消費中重要的一部分。旅遊可以沿途欣賞各色美景,也可以豐富人生經歷。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淮河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優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兩岸璀璨的文化,是中國重要的歷史文化發源地之一。作為淮河岸邊的一個明珠——淮南市北臨淮河、南依舜耕山,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人類在此繁衍,春秋戰國時期成為蔡楚文化的繁榮之地。漢淮南王劉安及八公編著了《淮南子》一書,成為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因而,淮南成為中國成語典故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成語典故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是人文故事的索引,成語背後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件。通過領略淮南的美景,去追尋那成語典故的故事。

八公山

成語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一葉知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等

八公山是一座風光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山,景區內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1600多年前曾發生過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講經論道,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記錄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千古美食豆腐;「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八公山景區大門,楚風漢韻

漢淮南王宮

八公雕像、二十四節氣

登高臺

壽縣古城

成語典故:東門為賓陽(典故人心不足蛇吞象)、南門為通淝(典故門裡人)、西門為定湖(典故當面鼓 對面鑼)、北門為靖淮(典故無梁廟)

壽縣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壽縣古城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名勝古蹟景區更是數不勝數,有明天啟年間-清真寺、始建於宋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壽縣古城牆、唐貞觀年間-報恩寺、淮南王劉安墓、楚相孫叔敖所造著名的中國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神州第一塘」安豐塘等。

壽縣古城牆

城門洞

報恩寺千年古銀杏

壽縣博物館

壽縣博物館是安徽省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安徽省建館最早的地方綜合類縣級博物館,位於淮南市壽縣壽春鎮西大街。壽縣博物館館藏豐富,藏品涉及自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的青銅器、陶瓷器、玉石雜項、金銀器、古籍書畫等上萬件,一級文物藏品數量居全省國有收藏單位第二位。戰國時期楚國金鈑藏量為全國之最。

安豐塘

成語典故:優孟衣冠

安豐塘,古名芍陂(音quèbēi),為2500多年前春秋時代楚國相國孫叔敖主持修築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譽為「世界塘中之冠」,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16年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畫」清晰呈現,成為安豐塘新網紅打卡點。安豐塘畔的稻田畫自2016年以來,每年主題都有新變化。

旅遊不能沒有美食,淮南牛肉湯已經在遍布各地,單最值得一提的是豆腐宴。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當地人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的優質大豆,加之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製作而成。使得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稱。

備註: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山西起源之地,成語典故之鄉,這個低調的小縣城已到最美時刻!
    成語之鄉 春秋之城文史自古不分家,歷史厚重的曲沃,每一抔黃土、每一片青瓦都滲透著文化的氣息。據初步統計,在現有的成語典故中,直接或間接與曲沃有關的就多達1500條以上。君無戲言、志在四方、汗馬功勞、秦晉之好、退避三舍、鞭長莫及、居安思危、賓至如歸、高山流水……那些你熟悉的不熟悉的成語,太多出自曲沃了。
  • 跟著成語去打卡:淡泊明志
    安徽省淮南市素有「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山水名城」之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州古城和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坐落在淮南市,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地標。壽州古城四度為都,六度為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初年建立淮南國,在近百年中這裡一直是淮南國國都,淮南王劉安延攬飽學之士在這裡著書立說,進一步擴大了壽州古城和八公山的文化影響。特別是有「絕代奇書」之稱的《淮南子》誕生於此,「草木皆兵」「淡泊明志」的成語典故也在這裡產生。劉安在《淮南子·主術訓》中說道:「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 淮南歷史漫步|鄧艾淮南屯田
    鄧艾所留下的歷史故事很多,為人們所熟知的首先有「期期艾艾」的成語故事。期期艾艾,形容神情緊張、說話不流利或因口吃而言語表達不流暢等現象。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往往「語稱艾艾」。過去,人們言必稱名,鄧艾因為口吃,一張嘴,「艾」字便成了「艾艾」。而另一個歷史人物漢丞相張蒼,也因口吃而語稱期期,遂有「期期艾艾」的成語。人們知道鄧艾,還因他遠徵西蜀,敗姜維,滅蜀漢的歷史功績。
  • 淮南美食:一碗淮南牛肉湯盛著幾多念想
    有人說,只有大街小巷充斥著美食的誘惑,一座城才能稱為真正的城。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可能很多人聽說邯鄲這座城市,都是從一個成語典故開始的,其實這裡不僅只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發生在這裡,比如我們熟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在邯鄲,你隨處遇到一個小巷,可能就是歷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處,漫步在這個有著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牛郎織女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於七夕節的形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女媧補天6.女媧補天: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 安徽自駕遊走起!長城炮超大後鬥,載物越野兩不誤
    在這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深秋時節,我準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前往安徽塔川來一次賞秋之旅,抓住秋天的尾巴,記錄最美麗的秋景!    超大後備箱加持,自駕拉貨小助手  雖然我做事一貫雷厲風行,不過在自駕出遊這件大事上,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 雪花推薦丨十一來安徽 就是要品嘗地道安徽美食
    徽州傳統麵食,早在清代即負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古城歙縣的街頭食攤,可以見到一種平底鍋裡放著一種扁平的面餜,上面壓著一塊油光滑亮的黑石頭,面餜發出「嗤嗤嗤」冒油響聲,噴發出襲人的異香,行人見了此種餜子,往往駐足攤頭,等候品嘗其味。狀元飯
  • 成語典故之返老還童
    成語「返老還童」常被形容人的容顏由衰老恢復青春。在漢朝的時候,有個叫劉安的淮南王。雖然這人身居高官,但是他還是不滿足,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有一天,來了8個老人來拜訪劉安,他們自稱是神仙。這便是成語」返老還童"的來歷的。後人也常用「返老還童」來形容人有衰老恢復青春的奇蹟。
  • 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開發「成語典故宴」
    日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梅開二度」「瓜田李下」「紙上談兵」「完璧歸趙」「一言九鼎」「戰國七雄」「花開富貴」「織邯鄲」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邯鄲成語典故,以華麗妝容登上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本部招待所的餐桌上。
  • 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
    成語從來都是寫作的殺手鐧,一篇好的文章總有幾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小學開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成語學習,但因為數量較多,總是容易忘記。下面列舉了小學階段我們常用的成語,基本囊括了全年級的,請學習掌握。成語我們平時用的很多,也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小學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點,同學們在作文寫作中用幾個成語,那你的作文就不一樣了。下面小編老師給同學們分享一份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多讀多記,相信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能夠看出,邯鄲都是一座禮儀之城。邯鄲不僅僅是一座注重禮儀的城市。邯鄲作為一座3100餘年沒有改名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裡沉澱的歷史文化也是其他城市的幾倍,有了這些歷史文化的滋養,才有了在抗日戰場以及解放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們,也才有了現在古色古香的邯鄲城。
  • 成語中的合肥文化:聆聽成語故事 品味廬州經典
    比如古老的神話傳說、民間典故,還有精彩的人物傳記、歷史戰役等,其中衍生出的大量成語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脈氣象,彰顯出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你知道這些熟悉的成語涉及哪些歷史人物嗎?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和合肥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華成語中的合肥文化。
  • 邯鄲街頭井蓋上的成語典故
    在邯鄲市美樂城廣場雨水井蓋上,竟然發現上面有「成語典故」。毛遂自薦、一箭雙鵰、破釜沉舟、笑裡藏刀、精衛填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出現在井蓋上面。小小的雨水井蓋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品味。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及解釋相關典故:《佛說四十二章經》:「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相關典故:西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庖丁解牛:庖丁:名叫丁的廚師;解:肢解分割。
  • 舌尖上的安徽
    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中國」等詞迅速走紅,不少人也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安徽」
  • 安徽合肥10大美食,個個居然來頭都不小,去旅遊一定要嘗嘗!
    3、吳山貢鵝吳山貢鵝,又名吳王貢鵝,起源於吳山鎮,是安徽合肥的傳統名菜。名菜典故由來,唐末五代十國期間,吳國的創立者楊行密攻廬州(今合肥)、克淮南、伐江夏,後佔有淮河以南、長江以東的三十餘州地盤,被唐昭宗封為吳王。他為官清廉,人民安居樂業,並以身作則,使屬下均能如此,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