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歷史漫步|鄧艾淮南屯田

2021-02-13 淮南發布
鄧艾(197—264)是曹魏時期歷史舞臺上的一個重要角色。鄧艾所留下的歷史故事很多,為人們所熟知的首先有「期期艾艾」的成語故事。期期艾艾,形容神情緊張、說話不流利或因口吃而言語表達不流暢等現象。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往往「語稱艾艾」。過去,人們言必稱名,鄧艾因為口吃,一張嘴,「艾」字便成了「艾艾」。而另一個歷史人物漢丞相張蒼,也因口吃而語稱期期,遂有「期期艾艾」的成語。人們知道鄧艾,還因他遠徵西蜀,敗姜維,滅蜀漢的歷史功績。鄧艾居功至偉,但受到鍾會的誣陷,最後被司馬昭收押,銜冤蒙難,禍及子孫。鄧艾死後,西晉皇帝司馬炎又予以平反,實在是造化弄人。其實,鄧艾在淮南地區也有一樁歷史功績——淮南屯田。鄧艾大規模的淮南屯田,對於生產力的恢復,曹魏政權的鞏固都產生過深刻的歷史影響。



淮南地區屯田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楚莊王時代,孫叔敖在淮南興修水利,使許多常年漬澇的土地得以利用,同時又解除了旱災的威脅,極大地改善了生產條件,使淮南地區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壽縣境內的安豐塘(古芍陂)、淮南境內的蔡城塘都是春秋時期的水利設施,相傳為孫叔敖所修築。但作為屯田制度,始於漢代,形成於曹魏時期。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馥為揚州刺史,劉馥在江淮間召集流民興辦屯田。陳壽的《三國志》中收錄了許多屯田有功的官員。曾在淮南擔任過下蔡縣令的鄭渾就是其中之一。鄭渾在任期間,「開稻田,課使耕桑,使民眾稍豐給」。鄭渾的屯田之功為他在許多地方贏得名聲。曹魏的屯田措施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形成制度。淮南境內的雞陂、湄陂、大漴陂等都有過屯田的經歷。


屯田的先決條件是有大量可墾荒地。東漢末年,由於袁術的禍亂,人民紛紛逃離家園,淮南地區十室九空。曹操在《蒿裡行》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境況:「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大量拋荒地的存在,為曹魏屯田創造了先決條件。




三國時期,淮南地區是曹魏政權對壘東吳的前沿,也是東吳經略中原的必爭之地,又是東吳早期經營過的地盤(孫堅、孫策在淮南地區先後徵戰多年),在魏吳對壘期間,雙方圍繞淮南地區的爭奪從未停止。這樣大規模的拉鋸爭奪,誰的給養充分,誰便佔有先機。為解決給養問題,魏齊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開始在淮南、淮北實行屯田以積儲軍糧,與東吳對壘。鄧艾被司馬懿選拔作為屯田官,從河南陳縣(今淮陽)、項縣(今沈丘)一路考察到淮南(壽縣),重點是土地、人口、水利狀況。經過考察,鄧艾提出在淮南、淮北大規模屯田的具體方案,首先是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他指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其次是組織軍士,戰守兼備。以軍隊為組織單位,利用良田沃土,平時開墾種植,戰時可以迅速組織起來迎敵。


鄧艾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濟河論》,全面闡述自己的屯田主張。他指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三國志·魏書·鄧艾傳》)鄧艾十分清楚淮南對於曹魏的重要性,「三隅已定,事在淮南」,與其遠道輸送糧食到淮南前線,不如就地屯田。他把曹操當年屯田許昌的歷史經驗推而廣之,指出屯田是與東吳長期抗衡的有效對策,可以增強國力,縮短補給,簡便易行。


鄧艾的主張得到司馬懿的肯定。正始二年(241年),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北以淮水為界,自鍾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淠水源頭之間的兩千餘平方公裡範圍的土地上,五裡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在淮河以北的潁河兩岸,也建立一批軍屯,淮南、淮北阡陌相望。曹魏的屯田舉措對東吳而言,斷然不是好消息,引起東吳的嚴重關注。當年四月,東吳對曹魏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兵分四路向淮南、漢水一帶展開襲擊。其中衛將軍全琮麾兵北上進攻淮南(今壽縣);威北將軍諸葛恪進攻六安(今六安北);前將軍朱然率五萬人圍襄樊;大將軍諸葛瑾攻柤中(今湖北南漳)。五月,全琮所部對淮南展開攻勢,直逼壽春。曹魏徵東將軍王凌、揚州刺史孫禮率部迎擊。東吳這次襲擾的主要目的在於破壞屯田,全琮所部對曹魏的屯田核心設施芍陂(今安豐塘)進行了大規模破壞,芍陂大壩被掘斷,屯田水利設施受到嚴重毀壞,陂下屯田被淹,一片汪洋。


鄧艾吸取這次教訓,派重兵駐守芍陂,防止東吳的偷襲。由於曹魏加強了對芍陂的防備,東吳再也沒有機會對屯田加以破壞。鄧艾堅持不懈,修復芍陂大壩,充分發揮水利設施的灌溉作用,把損失降到最低。軍屯亦軍亦農的優勢充分顯現。正始三年以後,芍陂周圍良田萬頃,水稻阡陌相連。軍屯之外又有民屯,一派豐收景象。淮南成為曹魏守備東南的糧秣供給地。鄧艾軍屯駐地漸成走集,芍陂影響大為提升,知名度日益提高。

從袁術敗亡時的「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到兵屯民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不過40餘年光景。在戰事頻仍的環境下,屯田之舉最大程度地開發了淮南地區,使生產力得到很大發展,利國利民。特別是芍陂——這一戰國初期由孫叔敖興修的水利工程,在屯田中發揮了極大作用。從此以後,朝代更替,物換星移,芍陂一直造福一方民眾。人們為紀念鄧艾,在屯田駐地為鄧艾建廟,春秋祭祀,香火不廢。隨著年代逝去,這裡留下老廟集的地名。這「老廟」即為鄧艾廟。




兵屯、民屯相繼,又進一步促進了水利設施的發展與完善,人口的增加,曹魏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鄧艾還是一位戰略意識出眾的將軍,不僅重視屯墾,廣積軍資,而且蓄養戰馬、打造兵器,戰守兼備。如今,淮南、壽縣境內留下許多與屯田有關的遺蹟、地名和故事。曹魏在洛河灣屯墾,留下屯頭地名;而舜耕山下的坡崗地則成為蓄養軍馬的場所,馬廠集相傳是當年曹魏飼養軍馬的地方;淠水之濱的百爐鎮(今壽縣隱賢)則是曹魏打造兵器的地方,工匠雲集,爐火不熄,刀矛箭簇堆積成山。鄧艾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鄧艾不僅在淮南屯田,戍守西南的時候,仍然廣為屯墾。陳壽在《三國志》中稱讚道:「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


作者:姚尚書


為你推薦

●舜耕山竟然隱藏一處「峽谷風光」?驚豔了全淮南

●這些加分項目取消了!今年淮南孩子升高中,這條微信一定要看!

● 重磅!淮南出臺新政打擊炒賣期房和房號行為

● 權威發布丨淮南市飛機噴灑藥劑防治美國白蛾行動即將開始!

● 安徽發布23名廳級幹部任前公示,含淮南市市長及市委常委人選

●厲害了!竟有這麼多常用成語典故出自淮南,我敢說你只見過一半!

相關焦點

  • 淮南歷史漫步|「淮南三叛」之王凌之叛
    袁術失敗後,由於孫吳曾是袁術舊將,對以壽春為中心的淮南比較熟悉,多次進兵。而曹魏終因實力更勝一籌,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佔得先機,淮南地區遂為曹魏所有,並一度是與孫吳角力的前沿。曹魏政權的柱石是司馬家族。同時,司馬家族專擅朝政,自明帝以後日益明顯,特別是明帝死後,少帝曹芳繼位,司馬懿用計殺曹爽,曹氏家族勢力被清除殆盡,司馬氏集團篡政野心暴露無遺。
  • 鎮邊大將因為防備東吳受到猜忌,西晉險些釀造「淮南四叛」
    淮南地區在漢末三國時期顯然是一個比較動蕩的地區。早在東漢末年,曹操和孫權就在淮南地區進行了多次的拉鋸戰。這個地方是北方和江東的邊境地區,戰爭是難免發生的,百姓也是苦難的,面臨被擄掠或者強制內遷的命運。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在淮南地區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對司馬氏統治的兵變,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淮南三叛"雖然沒有動搖司馬氏的統治地位,但也間接導致司馬懿、司馬師的病逝。
  • 【論史】鄧芝 鄧艾改變三國歷史的英雄
    鄧芝和鄧艾,他們從同一個地方出發,一個向南、一個向北,一個為歷史打了一個結,另一個把結解開。兩位客死四川的英雄,無論是向南還是向北,都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但都沒能回到起點。  華西都市報「四川百家姓」欄目,本期為您講述鄧姓人物鄧芝和鄧艾的傳奇故事。
  • 淮南美食:一碗淮南牛肉湯盛著幾多念想
    譚家牛肉湯在淮南十分有名,常客們一般都會選在早晨7 點半左右去吃。因為這個時間段,大鍋裡牛肉的鮮味才能完全煮出來,湯味最濃。可別小看了這牛肉湯,淮南牛肉湯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其製作技藝也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 《三國志14》鄧艾親密武將有哪些 鄧艾人物關係圖一覽
    導 讀 《三國志14》這款長壽的作品這次加入了海量的三國時期歷史武將,鍾會就是其中之一。
  • 電視劇《羋月傳》裡的行政區劃:壽縣與淮南歷史上的分分合合
    2016新年伊始,安徽壽縣與淮南又經歷了一次「分分合合」。1月4日晚間,安徽官方媒體發布消息稱,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壽縣與淮南在歷史的長河中分分合合,就像時下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中,孫儷飾演的秦國宣太后羋月與青梅竹馬的戀人黃歇一般,時而牽手,時而分隔。
  • 《三國演義》後半部的頭號高手:單挑名將鄧艾,宛如趙雲重生
    此後,二人謊稱奉太后的密詔,在淮南起兵,徵討司馬師。毌丘儉起兵的消息傳到京城時,司馬師正因為左眼肉瘤疼痛難忍在家養病。他召集太尉王肅和中書侍郎鍾會商議對策。王肅認為,淮南叛軍的家屬都在中原,應該立即進行安撫,防止他們前往淮南。鍾會則認為,毌丘儉部眾驍勇善戰,必須由司馬師親自掛帥徵討。於是,司馬師留下司馬昭鎮守洛陽,自己親率大軍來到了襄陽。
  • 三國:鄧艾鄧士載,一屯田之人,如何最後成就滅蜀之功的?
    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下了荊州,年僅11歲的鄧艾和當地百姓便被曹操大軍裹挾到了其屬地汝南,年幼的他無法從事勞累的耕田工作,只能"光榮"的成為了一名放牛娃,待他長大才開始屯田,這些屯田的軍民中有才華的人其實很少(賢人名士早已被招攬),大多數人都選擇每天耕田安穩地度過一生,鄧艾卻在閒暇之餘也刻苦讀書。
  • 三國殺又一版本界鄧艾,能夠主動屯田不再是不動白,覺醒不怕被樂
    OL版界鄧艾(4勾玉血量)屯田當你於回合外失去牌後或回合內棄置【殺】,你可以進行判定,若結果不為紅桃,將判定牌置於你的武將牌上,稱為"田";你計算與其他角色的距離-X(X為"田"的數量)。以上就是OL界鄧艾技能未突破的鄧艾目前也只有在排位中有出現,為何這個武將出場率這麼低呢?原因有兩個。
  • 悲情名將鄧艾:滅掉蜀國立下奇功,卻成為司馬昭執政下的犧牲品
    只可惜,鄧艾是個「口吃」,上司覺得他將來沒多大出息,反而打發他去當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鄧艾也不氣餒,還經常在閒暇之時研究兵法。據《三國志·鄧艾傳》:「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鄧艾除了主持屯田事宜外,便以研究兵法為樂。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機緣巧合之下,鄧艾遇到了司馬懿,並成功得到後者賞識,從此改變人生。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論「鄧艾之死」
    西晉開國,為曹魏勳貴平反;諸葛誕、王凌等淮南三叛的「首逆」子孫都得赦免,鄧艾有功無過之人,卻被徹底遺忘。鄧艾家屬流徙西域,孫鄧朗在泰始九年(273)才經「法外開恩」、得到「郎中」(警衛員)小官,且艾依然身背「叛逆」惡名。因此其受戮始末,便尤其值得探討。
  • 《暗戀橘生淮南》熱播 趙順然坦言盛淮南並非「渣男」
    全網播放量屢創新高,話題不斷,盛淮南甚至遭網友吐槽「渣男」,日前,趙順然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盛淮南是每個人青春回憶中會真正遇到的那個人。」在上周更新的劇集中,趙順然飾演的盛淮南得知當年洛枳保送面試時幫自己換了考號,想當面感謝洛枳,並認為洛枳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的自己,提及此事,洛枳很憤怒,兩人不歡而散。洛枳回到宿舍才發現行李箱在盛淮南那裡,只能打電話找張明瑞幫忙。
  • 第五十八戰:淮南三叛(1)為什麼老領導們不能得罪?
    我們並非要讓他們做榜樣,來教大家咋搶人家家業去,熟悉我們的朋友一定知道,咱們整個系列講的是歷史的脈絡和因果,用鐵一樣的事實講述他們是咋可笑的被歷史的編劇狂扇大嘴巴的悲慘故事。不過這兩章對於權力的研究是很值得我們去體會的。
  • 被詛咒的淮南王
    推舉新皇帝人選時,出現了三位候選人:齊王劉襄(劉肥長子)、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劉襄因受政變核心人物的排斥,鬱郁而亡;劉長幼時由呂后撫養長大,也為政變功臣所忌憚;代王劉恆於是成為了唯一的人選,登基為漢文帝。 在對待淮南王劉長的問題上,劉恆是非常費心的——他既要樹立新皇帝寬厚仁君的形象,又要壓制劉長控制其勢力。
  • 胡一天、胡冰卿版本的《暗戀橘生淮南》即將登陸,你期待嗎?
    而《暗戀橘生淮南》已經出了一波預告,久別的胡一天,暌違已久的盛淮南呀~此前懷疑,胡一天能演好盛淮南麼?But,只看了預告,便已怦然心動!特此安利一波~1薄薄的劉海,乾淨的臉龐,眼神溫柔似暖陽,高挑的身材,溫潤如玉的氣質,胡一天的盛淮南是那個陽光般的少年。他漫步在走廊,白襯衫上蕩漾著陽光。
  • 《暗戀橘生淮南》結局才發現餘淮盛淮南 他們相似但又不同
    進最後閱讀原文獲取免費資源《暗戀橘生淮南》在線觀看電視劇《暗戀橘生淮南》大結局了。
  • 一代名將鄧艾,如何鎮守邊境,率領軍隊消滅蜀漢政權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軍隊攻打下荊州之後,曾經強行將荊州當地的人民向北遷,鄧艾和他的族人也在這其中。因為年紀小,因此鄧艾最初是負責放牛的牧羊童,但他卻不甘於此,從小便胸懷大志,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 暗戀·橘生淮南
    胡一天很適合學霸的角色,呈現出來的盛淮南也比較符合。胡冰卿的清冷氣質也不錯,個人覺得還是挺適合洛枳的。張逸傑演的張明瑞超出預期,劉美含演的江百麗蠻不錯,戈壁也挺貼合,但葉展顏陳墨涵幾位女配不太行。劇情有些改動,但主線還是有原著的樣子的,服道化也算精良,整體不錯。@原著表達的是如枳般酸澀的多年暗戀,終於苦盡甘來,在他身後的她有些卑微,站在他面前的她,卻無比驕傲倔強。
  • 《暗戀橘生淮南》首播看片會 趙順然感恩遇到「盛淮南」
    6月10日,趙順然亮相《暗戀橘生淮南》首播看片會,身穿簡單白色襯衫外搭黑色休閒西裝,陽光俊朗下散發著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現場,趙順然不僅暢談盛淮南一角,更是與洛枳的扮演者朱顏曼滋默契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此前官方曝光的預告中,他也因高度還原原著的表演頗受好評。
  • 孫友虎|淮南牛肉湯, 一曲劍走偏鋒的絕唱(歷史鉤沉)
    飲水黃河的黃牛,結伴長江的水牛,伴隨人類的爭奪與交往,猝然在淮河中遊集結,讓一個名叫「淮南」的地方成為天下糧倉和美食廣場,唯有端起一碗淮南牛肉湯卻顯得格外辛勞,更不必說追尋什麼歷史現場。牛、牛肉、牛肉湯,一脈相承。以牛服役,始於夏代,《管子·輕重戊》有殷王「服牛、馬,以為民利」之說。先秦,牛肉、牛油成為專供天子、諸侯享用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