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多小科普
阿贊多大師(Achan Toh)出生於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時期,佛曆2331年4月17日,星期四。亞贊多大師,本身實為泰國皇族血統,大師出生後大師的父親便因戰亂與母子失散,往後大師便由母親所養育。自小成長在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家住大城府它容縣改郡村。母親叫給,家住武德的而裡府它依村。在大師出生後,大師母親便帶大師到屈班林吐半佛寺給龍婆攪大師祝福,龍婆攪大師將大師抱起,便說大師是一個與佛有緣的人,而且很聰明,將來必定成為大智慧者及有權力的人。
大師自小由母親撫養,還是抱在懷中的時候,就再一次搬家到大城府的昂通縣差喲村。5,6歲那年,大師家再一次搬遷到曼谷的綁坤彭諾村。7歲時大師便在因它那維含廟(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綁坤彭偌廟)跟隨照破坤容大師學習佛理和佛法,大師悟性亦比常人高,所以年紀很小已受到很多人尊重。這個時候的大師還並沒有成為沙彌也沒有出家,只是在廟裡讀書。
2修行故事
當阿贊多大師17歲的時候,大師的啟蒙師傅,也就是龍婆容自知大師才思敏捷,是塊不可多得的好材料,自己已經傳授不了什麼本事給他了,又怕耽誤他的前程。於是就把大師引薦到哇拉康廟跟隨龍破那大師學習。龍婆那大師當時就是泰國的十位崇迪高僧之一,也是阿贊多大師的第二個師傅。佛理,佛法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名。在大師來的前一個晚上,龍婆那大師做了個很奇妙的夢:他夢到有一頭白象半夜闖到他的書房把他的書全部啃得一乾二淨。早上起來,大師非常高興。他知道這是個非常吉祥的夢。因為在泰國白象是非常神聖的動物,並且和尚在出家前叫做「那」,是身穿白衣的。所以大師認為一定有一個博學多才,喜歡讀書的小沙彌會前來這裡。大師在雲遊前囑咐廟裡負責起居的長老說如果有人要交付一位沙彌在這裡學習,就幫我收留他好了。剛好中午時分阿佔多大師來到廟裡,不用說就是大師了!龍婆那大師雲遊回來後見到阿贊多大師非常高興,親自給他辦理了剃度儀式,成為一名正式的沙彌。其後阿贊多便在廟裡跟隨龍破那大師進行了兩年多的修行。在這兩年多,大師學習比以前更孜孜不倦,常常看書到半夜,在修行修法及經文經法方面更上一層樓,在當時對於他那個年齡,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由於大師名聲在外。所以很多人都絡繹不絕去廟裡請大師去講經。大師的修行事跡隨後被曼谷王朝拉瑪二世,我們俗稱的「二世皇」得知。
因為「二世皇」本人也是博覽全書,精通巴梵文,印度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佛法,佛理更是知曉。在王宮裡「二世皇」經常會召見一些高僧來進行佛法辯論,很多高僧都不是二世皇的對手,常常被他辯駁的無言以對。「二世皇」也自持自己學問淵博,無人能及。到處想找些高僧來與他進行佛理辯論。當他聽說了阿贊多的事情以後,他覺得不可思議,有點半信半疑。於是他便召見阿贊多,要他來王宮說法。起先「二世皇」想挫挫阿贊多的士氣。在準備給阿贊多講經的酬金裡只放了一薩當(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分錢,和尚在講經後,一般會付少量的酬金,以示感謝,也可當做路費,盤纏)然而在聽了阿贊多對佛法的闡敘後,由淺至深,由簡至繁。以前一些積蓄在心裡的問題都不思而解。這一下「二世皇」對阿贊多佩服的五體投地,馬上把酬金加到50銖,並且賜給阿贊多一條小木船,以方便以後經常來宮中說法講經。(當時交通不像現在這麼便利,沒有汽車,公路。由於大王宮和哇拉康廟都在湄南河畔,所以以划船最為方便)
佛曆2351年,也就是阿贊多大師20歲那年,龍破那大師又把阿贊多大師引薦到另一位大師那裡。這一位大師就非比尋常,他就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僧王-崇迪素蓋添。崇迪素蓋添的廟也在曼谷,叫瑪哈它廟,在這裡「二世皇」親自為大師舉行了剃度儀式,從此以後大師就成為一名正式身穿黃色袈裟的僧侶了。
3主要事跡
在瑪哈它寺,大師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高僧和書籍,這為大師的學習又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大師常常在空閒之餘,幫僧王翻譯各種佛理文獻資料。連僧王素蓋添都感嘆到,我並沒有教授阿贊多什麼,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孜孜不倦學習而來的,我所給予他的遠遠不及他所回報給寺廟裡的多。
當曼谷王朝拉瑪三世當政之時,三室皇已早有耳聞阿贊多的博覽多才,於是他冊封阿佔多為照破坤帕貼(意思是和尚之中的資深長老,一般管轄範圍為全國範圍)。但阿贊多並沒有去領取這個職務,而是採取迴避的方法,雲遊各地,過一個苦行僧的修行生活。(這種苦行僧,赤腳化緣,一日一餐,全素,不沾金錢,權勢,以艱難的修行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修為)這期間他雲遊幾十年,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凡是他所到過的地方,當地都會有流傳他的故事。崇迪哇拉康佛牌也就是這個時間段流落在各地的。
佛曆2395年,也就是阿贊多64歲的時候,他已經身體不適宜云遊,於是又回到哇拉康廟。這時候拉瑪四世,也就是俗稱的「四世皇」找到他,再一次冊封他為「照破坤帕貼」。這次他沒有拒絕,而是領取了這個職務。「四世皇」問道:「為什麼「三世皇」冊封你的時候,你沒有接受,而是採取迴避?」阿贊多說:「因為那個時候,他只是主宰地面的國王,而現在您是主宰地面和天空的國王。所以我無路
很多人都很喜歡崇迪,其中較多人追捧的是有關阿贊多的三間寺廟所出的崇迪。但是這三間廟到底與阿贊多有著什麼樣的因緣呢?先介紹下是哪三間廟~分別是:Wat Rakhang(瓦拉康),Wat Getchaiyo(瓦給猜優),Wat Bangkunprom(瓦曼坤碰)(其實現在已經分為Wat Int(瓦因)和Wat Mai(瓦邁))。
然而為什麼此三間寺廟所出的崇迪如此受追捧呢?個中必然是與阿贊多有關聯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此三間寺廟有阿贊多所加持的佛牌聖料。阿贊多所督造的佛牌就算收藏到一小塊斷裂的佛牌,其功效也一樣好用。據說阿贊多曾說過:「崇迪Wat Rakhang就算只有一粒粉末,他也有很強的力量。」由於阿贊多有一鎖經法門,就算打碎再製造無數尊佛牌,其功效法力還是不會變(不能摻雜其他聖料),這就是阿贊多崇迪的獨特之處,也是為什麼含有阿贊多崇迪碎料佛牌倍受追捧的原因。
關於阿贊多三間廟的科普
Wat Rakhang是阿贊多曾擔任主持的寺廟,把Wat Rakhang視為主寺是無可厚非的。而阿贊多也曾多次在Wat Bangkunprom修行,並且最後在Wat Bangkunprom圓寂。Wat Bangkunprom列為阿贊多的主寺之一也當之無愧。Wat Getchaiyo呢 坐落在安通府,是阿贊多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據說,給猜優就是阿贊多的父親和母親的名字 因此,有阿贊多的娘家的說法 出的崇迪也是備受追捧。
在Angthong(安通)這個算是鄉下的小地方,Wat Getchaiyo的規模不小。在主殿修建了一尊大佛,可以和Wat Bangkunprom的大佛匹美。由於Wat Getchaiyo處在河邊, 每每雨季, 都免不了水災。結果,在連年水災侵蝕之下,Wat Getchaiyo的佛塔免不了坍塌。在一次佛寺施工時,寺裡的部分佛像和佛塔受到震動而坍塌,並從坍塌的佛塔和佛像裡發現了的崇迪。除了粉料與Wat Rakhang崇迪相似之外,設計風格竟然與Wat Rakhang三層崇迪大不相同。Wat Getchaiyo崇迪的特點是五層,六層,七層或。因此,後人把此類崇迪都稱為WatGetchaiyo崇迪。
Wat Getchaiyo被視為是阿贊多有關的三大寺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安通地區是阿贊多的本源的意義~瓦因,舊稱為Wat Bangkunprom。因為某工程修路的原因,Wat Bangkunprom就分割成兩間佛寺——Wat Int(瓦因)和Wat Mai(瓦邁)。從Wat Int到Wat Mai,中間其實就是一條小馬路,甚至小的說不上是一條馬路,更像是一條巷。。。現在常稱的Wat Bangkunprom其實一般是指Wat Int。 在泰文中,「邁」是新的意思,阿贊多所修建的大佛就在Wat Int。著名的Wat Bangkunprom出塔崇迪的發現處卻在Wat Mai。而與阿贊多有關的事物,都在Wat Int。Wat Mai因為主要是作為放置骨灰的地方,所以建有很多佛塔。除此之外,吸引力就不比Wat Int了。
以上就是阿贊多有關的三間寺廟,只要出自這三間廟我們都成為阿贊多真正的崇迪 真正的頂級庇佑
1.量力而為:請佛牌時,不要看人家有什麼好牌,自己就想有相同,我覺得很多時候,超出自己的財力,反而不好。
2.增加自己判斷:不要一昧接受牌商推薦和故事,或是網上有人大吹什麼牌多有效,請供時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自己判斷。
3.別把佛牌效用看得太神奇:每一個人的業力和因果不同,即使強如阿贊多做的佛牌,也不能保證仕途平穩且財富不斷,有的大師在交予佛牌常常說可以令人不致貧窮,但是大家都忘了前提必須要守戒律且多行善業。
4.以戒為師:守戒律,遠比你身上有什麼佛牌還要重要,如果人表面仁義,但私下貪念、欺騙、淫慾等,即使功德如林,亦會被焚毀。
5.增善行:除守戒外,亦需增加善行,但是不必要為行善而行善,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儘自己力量去幫助他人。
6.別太依頼:這是許多愛好者或是收藏家,遇到問題或困難,就想戴什麼佛牌可以解決問題或是轉逆為順。佛牌可以當做助緣,可以增加信心,但是如果什麼都依賴佛牌,希望可以得到強大的利益,就會患得患失...大部份還是得靠自己努力...
7.日常修行:若因佛牌接觸佛教,進而修習,是非常好,但是更重要是以更寬廣的視野和心胸去面對生活,正念正行,生活即修行,而不是常常把佛牌和佛教掛在嘴上,才叫佛法。
8.勿玩物喪志:最後建議,但是我覺得除非自己財力和時間夠多,別把全部心思和時間都放在佛牌上,把此當娛樂、嗜好,也別把大部份開支用在這上面,甚至有人賣自己供奉的佛像去換佛牌等,本末倒置...有人說「人不可無癖」,其實人生還有許多事要關心,世界有更多美好的事...走出此一方寸,才看到更大的天地。
泰國佛牌禁忌:11個無依據的傳說
1. 佛牌不能戴雙數!網上最普遍的說法。
完全錯誤,佛牌之所以戴單數是因為雙數不好平衡而已。雙數可以是在其中一個鉤上戴兩個,或者在頸後鏈扣的地方加一個,戴一個較薄而戴得舒服的牌。很多泰國的佛牌鏈就有頸後的方便人戴雙數的。
2. 龍婆是出家人而阿贊是俗家師父!
龍婆是對大師的尊稱,阿贊是老師的意思,和尚也可以成為阿贊,稱呼人做老師是很普通的尊稱,而俗家術士則只能稱為阿贊。例如最珍貴佛牌「崇迪瓦拉康」就是被稱為阿贊多的高僧「崇迪菩塔阿贊多」所做的。
3. 泰國佛牌再開光!
泰國佛牌沒有再開光這回事。佛牌從採集材料,到準備材料,到壓模,到最後加持,整個經過都有和尚不斷的念經,高僧的法力注入了原本就有法力的聖料裡頭製成佛牌,完全不需要開光。
4. 特定的佛牌管特定的事!
很多人認為某個佛招財,某一個佛牌又只招人緣。其實佛牌的功效都差不多,都是保佑戴牌的人。只是某一些牌由於師傅修為不同,對某一個方面更有效。曾有一年曼谷某一酒店發生大火,死了很多人,有人發現生還者,就算是從高層跳下的人毫髮無損,而這些人都戴著龍婆坤的佛牌,立即令龍婆坤聲名大噪。但不能就說戴龍婆坤的佛牌就只管避險。
5. 佛牌需要經常請大師加持!
佛牌不是手機電池,沒有這種經常要充電的必要!請回佛牌之後最好的加持就是你尊奉佛的為人法則,多行善舉,那就是最好的。有人甚至拿著佛牌到國內的寺廟請和尚加持,根本不同的修為法門!而國內的和尚還煞有介事的幫著加持。
6. 戴佛牌禁忌很多,不能進廁所,不能走過晾曬的衣服下面,不能這,不能那!四個字評之,一派胡言。還有說不能讓人觸碰的,一個佛牌從籌集材料到你戴在身上,少說也有幾千人碰過,那不就失效了?香港還有人說上廁所要把佛牌轉到背後去,那泰國世界紀錄保持著身戴27公斤佛牌的那位貨車司機不就早被勒死了?佛牌不是這麼脆弱的東西,我們戴佛牌求的是保護,反過來我們去保護佛牌,那還戴來幹什麼呢?戴佛牌只要不做對佛不敬的事,別男女同房戴,其他的沒事。其實不戴佛牌,只要是信佛,也不該做對佛不敬的事。
7. 女人經期身上不乾淨不能戴佛牌!
經期不能戴佛牌只是國人思想閉塞的一種觀念。
8. 佛牌是小乘佛教的產物,中國行的是大乘佛教,信奉中國佛教會有衝突!
什麼是小乘?什麼是大乘?大乘,就是普渡眾生的意思。小乘,就是先渡自己。這就像一個人見到人溺水,跳下去救人,可是自己不會遊泳,於是原來死一個,這下子一死兩個。自身未渡何來談到普渡眾生?佛教來到中國之後摻入了中國儒家思想,於是有了普渡眾生的說法。那佛陀當初傳予的是大乘佛教嗎?當然不是的。佛陀涅盤後多少年佛教才傳入中國,小乘只是先渡自身後渡眾生。先確定自己會遊泳才跳下水去救人。信佛教的人以大小乘之分來評價佛教,是對佛教的不敬,也是對自己的不敬。
9. 泰國佛牌帶有邪氣!
你看,七龍佛,佛祖法相被一條七個頭(也有九個頭)的蛇包圍著,邪!可那是蛇都有靈性來保護一位聖人。一個佛像遮著臉,甚至還有很多手,邪!可那是佛陀的弟子保護著不讓外邪入侵。四張臉的神,邪!可那是象徵著神眷顧著凡人人生的四大要求。這些佛的說法,網上隨便一搜會有很多,說對的錯的都有,反正就是專家多!那藏傳的神像更不能看了!兇神惡煞,到處有骷顱頭,那豈不更邪?那是當頭棒喝,那是警世的作用吶!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實在的意義再批評。
10. 有人戴了佛牌還見到鬼,佛牌不靈!
這話題說起來有點封建迷信的意味,見鬼是最具爭議的話題。見過的人言之灼灼,沒見過的人譏諷不斷。姑且不討論這世界有沒有鬼。在佛的世界裡,鬼也是眾生的一種。佛是慈悲的,不會莫名其妙的驅趕鬼魂。那豈不是戴佛牌沒用咯?這要分兩方面來說,如果你見到而且是要加害於你的,那佛牌的力量肯定會驅趕的。
11. 古老的佛牌不知道什麼人戴過,有點恐怖!
抱這樣觀點的人還挺多。那寺廟裡的佛像這麼久了,不知道什麼人拜過,那我們是不是就不拜佛。如果你這麼認為,那你根本就是對佛牌沒有堅定的信念。其實一般來說老佛牌要比新佛牌功效要大。原因很簡單,以前的和尚沒有那麼多旁騖。從前的小和尚每天做完該做的事就跟著師傅學習。每天閒暇時間就只有打坐念經和學習,無形之中對自己的法力增加很多。現在的和尚有從政的,有虔心於慈善的,並不專注於自己的修為,始終會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