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等人主演的家庭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完美收官。直到大結局,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就基本穩定在7.0。
這評分在國產劇裡並不算低,但和開局8.6的高分還是相差甚遠。
《以家人之名》自開播到收官,面對的爭議就一直沒少過。
一方面是因為它開頭的劇情和立意,確實是刷新了近幾年國產劇的口碑,讓人頗多驚喜。
但也正是這份驚喜,讓人對這部劇比其他同類別國產劇,就有了更多的期待,而且審視的目光也更為「苛刻」。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該劇的劇情走向與開始的立意偏差過大,再加上主角人設(凌霄)沒撐起來,觀眾多有失望。
以及劇情發展的矛盾衝突不夠明顯,很多配角一度因為劇情的需要,被強行淪為「工具人」。
最關鍵的是,昨天強行「圓滿」和「洗白」的大結局設定,很多觀眾並不買帳。
不論是陳婷人設轉變,還是賀梅與李海潮的感情升溫,都因為太過刻意而顯得不夠真誠(編劇是不是太敷衍了?)。
但好歹,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和這部劇的最初立意契合到了一起,也算是勉強做到了「有始有終」。
誠然這部劇的問題比較多,但總體而言,它還是不失為一部好劇,只是沒我們預期的那麼好。
在之前的劇情走向中,一度分別九年的「三小無猜」,因為李尖尖和凌霄在一起,而爆發了一場情感衝突。
這也是讓觀眾差些棄劇的節點。
本以為會上演「兄弟反目」的俗套戲碼,但編劇還算善良,讓子秋用最大的寬容釋懷了。
後面不論是子秋情緒失控,半夜跑出家門找賀梅,還是他得知賀梅拋棄他的真相,李尖尖和凌霄都第一時間出現在子秋身旁,給予支持和安慰。
另一邊凌霄生日,他因為陳婷的突然回國抑鬱症險些復發。而子秋即便被對方執意付錢下臉,仍沒有放在心上,還選擇和李尖尖再單獨給凌霄過生日。
當凌霄心情低落地回到家,一開門結果是子秋和尖尖端著蛋糕出現在他面前,那一刻,凌霄的眼裡有光,還有愛,就像萬千的煙火燃在眼底。
這就是讓他能在新加坡的「深淵」裡堅持九年的希望吧,也是凌霄執意回國的念想。
他們三個人在一起,一點一滴,都是治癒。這種治癒,不僅是成年後,實際自他們相遇就已經開始了。
尖尖剛遇上凌霄,那時的他,心裡是千瘡百孔的。
不僅要承受云云離開的悲痛,還要忍受因自己餵了核桃才致意外發生的內疚,最痛苦的是還要面對陳婷日復一日的歇斯底裡,甚至還有殘忍的精神打擊(把云云的意外,都推給凌霄)。
那時的凌霄,是憂鬱和孤獨的。他用所謂的懂事、乖巧,在偽裝自己的脆弱,也在變相地討好陳婷。
尖尖的出現,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他晦暗的世界。她和李爸的傾情付出,讓凌霄體會到了久違的溫情,還有從未感受過的家庭煙火氣。
在目睹陳婷拋棄自己的時候,尖尖的那句「你不要凌霄,我要」,或許才是凌霄愛情的開始。
子秋來到這個家,是背負著「原罪」的。
母親和李爸相親,結果在借走兩萬塊錢後杳無音信。就連自己,也成為被拋棄的孩子。
是李爸的善良,重新給了他第二條「生命」。但被拋棄的陰影,卻一直壓在子秋的心頭。所以,剛融入李尖尖家時,他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小小的人兒,承受著難以負荷的心事。笨拙的他,只能用自己最笨的方式,去討好和報答李尖尖一家。
是李尖尖,是凌霄,也是李爸和凌爸,用愛卸下了子秋的盔甲。
讓子秋在這個大家庭,不再小心翼翼,也不再刻意討好或忍讓。他變得隨意,輕鬆,像自己原本就是這家的兒子。
二姨正是看到了子秋的這種在她看來是「僭越」的行為後,才勸他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但子秋聽了嗎?
並沒有,因為被「家人」們寵愛的他,早已底氣十足,狠狠地紮根在這個家。
李尖尖是子秋和凌霄的小太陽。她的真誠、善良以及熱情,給予了兩位哥哥無限能量。而他們的存在,也給予了尖尖無限寵愛。
適時的彌補了母親的早逝,和想要哥哥的遺憾。
他們三個人,沒有血緣關係,卻以一種超越血緣的戀人、兄妹和兄弟的身份,給彼此打氣,一起度過心中的艱難時刻。
這才是電視劇真正要表達的內核。
在最後的大結局裡,賀梅和李海潮領證,李尖尖和凌霄領證,沒有血緣關係的三家人,最終因為愛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劇中每個受過創傷的人,在「家人」的幫助下,都在和自己和解,也在試圖和給予過自己傷害的人和解。
如果要問全劇最讓人心疼的角色是誰,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子秋。
外表大大咧咧,內心兼具柔軟和剛強。為了減輕李海潮的負擔,選擇了跟隨生父出國留學。
而在生父讓其斷了和李海潮的關係,並改姓「趙」時,又不惜強硬反抗。
即便對方斷了他的經濟來源,愣是靠打工讀完了大學,又攢到了開咖啡店的錢。
這性格,真的和賀梅太像了。
母親賀梅,一直困擾了賀子秋半部多電視劇。兒時被她拋棄的傷痛,成為子秋心裡一道難以跨越的坎。
同樣都是被母親拋棄,為什麼凌霄就能表現得「雲淡風輕」,而子秋則就耿耿於懷,追著想問個為什麼?
因為賀梅直到最後離開的那一刻,在子秋心裡都還是溫柔善良的母親。她撫育了子秋七年,把自己能給出的最好,都給了他。
正是因為這份付出,所以才讓子秋一直難以釋懷。是什麼導致了賀梅,要這麼徹底地放棄自己?
而遇到事情,慣於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子秋,被母親拋棄,更多的只會考慮是不是自己不夠好?
賀梅離開幾年,子秋保存著她的化妝鏡一直難以釋懷。這其中固然有放不下賀梅的因素在,但更多的則是想問一個答案。
就是自己哪裡不夠好……
為什麼不論是生母,還是生父,都會選擇放棄自己。
這是子秋強迫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他內心深處,無法原諒自己的地方。
回國後,第一次見賀梅,他表面很平靜,實際內心早已波濤駭浪。後來因為賀梅打電話給趙華光,情緒徹底失控。
半夜找賀梅質問,那番嘶聲力竭的「控訴」,既是子秋給賀梅的,更是給自己的。
在尖尖和凌霄以及李爸的溫暖下,子秋第一次真正地和自己和解了。不再執著和賀梅的關係,一句賀阿姨就告別了過去。
而同母親賀梅的和解,是從子秋得知她拋棄自己的原因開始,開始釋懷,也開始試著去重新接受。
但真正做到和解,還是昨天大結局中子秋送賀梅去領證,那句「送我媽去結婚」。母子倆人,終於又真正互相接納了。
而對於生父趙華光,在大結局中,子秋和他也達成了和解。即子秋承認他是自己生物學上的父親,同時也肯定其對自己父親的孝心。
趙華光則選擇對子秋放手,不再試圖用血緣的關係去捆綁他,承諾倆人往後不再相見。
除了陳婷,凌霄大概是全劇爭議最大的角色。
他雖然是主角,但因為他面對母親的過分軟弱,以及對李尖尖長達九年的「視奸」,讓凌霄這個人物,承受了很多質疑。
就連筆者,之前對凌霄也多有詬病。至少在子秋和他之間,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子秋。
但在大結局中,凌霄對凌爸說的那句「我已經好久沒有夢見云云了,她是不是已經原諒我了,我欠我媽的是不是都還清了……」
瞬間就讓人心疼不已。
原來時隔那麼多年,凌霄一直把妹妹云云的死背負在自己身上。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對陳婷百般忍讓。
那九年,在凌霄看來,大概就是為了還債吧。既是為了云云,也是為了陳婷生他這份情。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尖尖,那兒時背負這種痛苦的凌霄,又被陳婷拋棄,會怎麼支撐下來。
直到昨天,凌霄才願意把這道枷鎖放下來。給自己喘息的自由,也給他和尖尖幸福的權利。
凌霄的自我和解,很大程度上,都要得益於李尖尖的陪伴。
實際,整部劇凌霄的自我和解,是極其隱晦的,也是極為痛苦和漫長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李尖尖、子秋、凌爸等人的存在對他意義非凡。
他們就是凌霄,能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
但大結局裡,凌霄和陳婷的和解,則就顯得非常敷衍和倉促。
陳婷的轉變,毫無鋪墊。僅憑一條樹洞,她積怨了幾十年的情緒,瞬間就瓦解了。沒有人物情感變換的起承轉合,也沒有給觀眾充分的緩衝時間。
前一秒還在作天作地,後一秒就能寫遺書懺悔並自殺。沒能讓觀眾產生代入感,留下的也只是滿屏的尷尬。
實際這種和解,不僅體現在劇中主角上,在配角上也有很多體現。
像齊明月和母親的和解,以及她與自己的和解(正視自己,肯定自己,堅持自己)。還有唐燦和母親的和解,以及她和表演夢想的和解。
就連小橙子,在子秋的開導下,也完成了屬於自己的和解。
這是全劇最溫暖人心的走向之一。
但又因為編劇的原因,除了子秋和齊明月,其他人的和解,則顯得太過程序化,讓人很難產生共情。
感覺很多事情發展得明明在勢頭上,但卻因為編劇,就瞬間戛然而止。讓觀眾的心,非但不是意猶未盡,而是不知所謂。
如果編劇能處理好這些問題,這部劇的評分應該遠不止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