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最火的女人,不是張雨綺,也不是伊能靜,而是她顧家,所以這電視劇然而以熱播顧家已經上了十幾次熱搜,滬江為什麼這麼火,因為他符合了很多人對完美女性的想像,僅憑一個橘子就能認出老公,身邊的女員工是綠茶霸氣手撕兒子被富太太欺負,關密室上去就是一位二一頓散打,為了兒子上幼兒園,也可以彎下腰給太太提鞋,一連串讓人感到舒適的操作,瞬間圈粉無數,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新詞,故學。
形容要像顧家一樣雙生在線,預付育娃也能原地逆襲,總之就是面面俱到,從內到外牢牢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動權,然而在我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如果這屆觀眾把顧家當做人生榜樣,那對自己的要求未免也太高了,你看看顧家一天的日程表,這樣的時間管理大師,現實中真的可能存在嗎?我想告訴你這樣的劇看看就好,看完後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因為一旦把劇中的角色與生活當成了幸福的目標,恐怕只會給自己找來更多的不痛快。
她拼命工作,工作成了他的全部,但在她成功達成目標的6個月後突發心臟病去世,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如此拼命的原因是他被社會愚弄了,她聽信了社會的話,要想成功就必須這麼做,這就是我們很多人被影響和塑造的方式,嚮往一個更好的生活是積極的,但問題是如果你的眼睛只看到遠方更好的生活,就容易看不到自己生活的價值。
如果說三十而已這一堂幸福課的話,再如何獲得幸福這個問題上顧家,王漫妮和鍾曉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探索,在我看來,他們30歲的人生其實代表了大多數普通人對幸福想像的三個方向取得了事業,成功不斷積累家庭財富就會幸福嗎?找到見多識廣有趣多金的對象,完美脫單就會幸福嗎?與曾經情投意合的戀人結婚,有車有房就會幸福嗎?
有人把30而已當成一劑雞血,30歲一切才剛剛開始,才30而已,以後還有大把的時光和機會可以努力奮進,但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30歲生活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無論你走哪條路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坑,哪怕你活成顧家千難之後也還有萬難,如果你30歲拼盡全力還是感到活得不幸福,可能不是你不夠有錢或者不夠努力,伴侶不夠完美,而是你獲取幸福的方式出了問題。
最近看到一本雜誌書,呼吸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肯定,書中有一個問題讓我愣了足足5秒,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自己的價值,這是英國排名第一的正念書,中文版主編是心理學家李松蔚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李松蔚每周見到來訪者時都會問三個很奇怪的問題,首先這周和上周相比,你的生活有哪些變化?第二沒有太大變化,那有沒有一點點小變化呢?第三這周和上周一模一樣,那你是怎麼保持的?現在你也可以這樣問問自己。李松蔚說問這幾個問題,是因為他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好像只有驚天動地的生活才值得一過,如果習慣了那種宏大的敘事就會有一種風險,因為看不見那些細小的價值,可能也就失去了持續積累的耐心,在很多人的想像裡改變必須充滿儀式感,第1步也總是要很隆重,比如我要活成顧家,那我就要改頭換面,至少要先學會健身吧,然後要買一座高級別墅,要把老公改造成老闆,要把兒子送入一流的幼兒園,越想發現差距越大,結果目標越大越是邁不開腳步因為對你來說改編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有巨大的困難等著我去克服。
李松蔚說,不是的,一開始的改變,其實都是不經意間發生的,他看上去普普通通跟沒變沒什麼區別,也許就是你今天磨磨蹭蹭吃了個早餐,還吃的毫無營養,這算什麼?什麼都不算,但對於好久沒吃早飯的你來說,變化已經發生了,有些價值其實就蘊藏在普通而枯燥的周而復始中,就像一呼一吸平靜,平常帶給了你生命的力量,在不變的模式中看到自己做出的努力,哪怕很微小也讓世界變好了一點點,這就是你的價值,就像很多人總愛說自己沒錢,但他更準確的表達其實應該是有錢但不多。
很多人說自己事事失敗,但其實是有成就的不高但成功過,決定一個人幸福的不是你的位置有多高,而是在這個普遍強調更高更快更強的社會裡,你能否從一個平凡的人身上從平常的一天中看到價值的存在,有時候你慢下來,世界才會跟著慢下來。三十而已最打動我的不是三個女主,而是每集結尾的兩分鐘,沒有臺詞的路邊攤一家人妻子賣蔥花餅之類的,早點兒子陪著媽媽,老公跑外賣工作途中給兒子帶禮物,他們日出而作,然後在日落的時候一起回家,哪怕有時候風雨大作,哪怕經常是一身疲憊,但當路燈的暖光照到他們臉上,當風撩動被汗水浸了一天的髮絲那一刻一切都變得生動了起來,我相信那是凡俗人生裡最有價值的瞬間,那是不同於三位女主的30歲,但是更接近屏幕前,你我的生活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細水長流,或許這才是這部電視劇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