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夫妻之間,八成都是平淡日子,只有兩成是大起大落。這兩成要是走好了,就能抵消前面八成的不如意;要是走不好,感情就真的很難挽回了。
——《三十而已》
《三十而已》中,開局最為完美的女人,非顧佳莫屬。
高開低走,人設崩塌,結局最「慘」的女人,也非她莫屬。
顧佳聰穎、賢惠、獨立、自信、果斷。出得廳堂,下得廚房。她幫公司解決危機,克服孩子入幼兒園的難題。她能屈能伸,可以低三下四,一旦認清真相,可以無比剛強。
她是好女兒,好媽媽,好妻子,好閨蜜,好主人,好老闆。
她住豪宅,會穿衣,有品位,夫妻恩愛,孩子可愛,三口之家,其樂融融,讓閨蜜豔羨不已。
對獨居的老爸,非常孝順,為了便於照顧,起初執意讓老爸跟她們住。老爸進了養老院,她跑前跑後。因為媽媽的早逝,她曾對老爸有所不滿,自己當了媽媽後理解老爸,煙消雲散。
為了孩子,離開職場,培養了一個好孩子。為了讓孩子進入高檔幼兒園,她可以在太太面前彎腰。孩子受人欺負,她可以不顧形象與之搏鬥,孩子是她的底線。孩子也非常愛她。
對老公全心全意,全力扶持。作為全職太太,幫老公公司化解一個個危機。做得一手好甜點,裡裡外外一把好手。
每逢閨蜜遇到困難,她隨叫隨到,家門也隨時敞開,收納落難的曉芹。她們三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瘋鬧。她冷靜,理性,幫閨蜜出謀劃策,分憂解難,呵護備至。
遭人算計,跳進了茶廠的「坑」,成為茶廠老闆,本欲脫手止損,但見鄉親貧苦,眼巴巴指望著茶廠維持生活,她心軟了,決心撐下去。放下架子,四處跑市場,兜售產品,吃盡苦頭。寧苦我一個,為了眾鄉親。
在她的至暗時刻,村長風塵僕僕,送來鄉親們拼湊的零零散散的一萬多元錢,這一幕讓人落淚。是鄉親們的情誼,促使她下定決心收拾好心情,搬去茶廠長住,開啟人生新篇章。
顧佳14歲沒了媽媽,高中住寄宿學校,大學離家,學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早已習慣了把所有問題自己扛。
顧佳的爸爸是個睿智而讓人尊敬的老人。
他早年喪妻,多年堅守,獨居生活。
他三觀正,堅決不去女兒家住,不去添亂,從不對女兒提任何過分要求。
他開明,信任女兒,凡事尊重女兒意願。
他隨叫隨到,幫著照顧外孫,就像一個忠實的守護者,隨時為女兒提供幫助。
他有高情商,從女兒的細枝末節,覺察苗頭不對,給女兒助力支持,讓女兒「挺直了腰杆兒過日子,」 做女兒堅強的後盾。
女兒遭遇婚姻背叛,他遵從女兒的意願,不強制女兒委屈求全。
為了協助女兒,解除對外孫的潛在安全隱患,他找小三林有有做思想工作,促使難纏的小三終於離開這座城市。
女兒結束了婚姻,決定搬去山區茶廠,他放棄安逸的養老院生活,陪著女兒外孫前往陌生的他鄉,繼續守護。
他的這一番說法讓人感動:
「兒女就是咱們前世的債啊,沒本事咱們就當好那渡人的船,閉眼之前能送到哪兒送到哪兒。有本事他們自己就是大郵輪,那咱們也得當好那上邊那救生艇。萬一出什麼事,咱們就是那個最後把他們送到岸邊上的人。」
他不僅說到了,也真正做到了。
偉大的老爸,是女兒最強大的力量源泉。
知女莫如父,正如顧佳爸爸所說:誰遇到她是一輩子的福氣。
許幻山遇到了顧佳,是他的福氣。因為顧佳的能幹,他們共同創業,開辦公司,積累財富,人人羨慕,擁有了十年美好的生活。
一個人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最大的缺點。
許幻山遇到了顧佳,也是他的不幸,因為他配不上她的優秀。
就他的本性,本不想做法人,只想安安靜靜做一個煙花設計師,大概趕旱鴨子上架,當上了法人。他的性格並不適合做法人,缺乏大局觀,缺乏判斷力,缺乏決策力,缺乏情緒控制力,屢讓公司陷入困境。
顧佳,顧家,因為她的能幹,她在家裡貌似溫柔,實則強制。十年間,他生活在顧佳的照顧、庇護、束縛之下。無論家庭、公司,大事小事都由顧佳做主,出了問題有顧佳出頭搞定。他不能真實表達自己,只能滿臉堆笑,順從她的心意,活得像她的大兒子。
顧佳像他的媽,不讓他吃晚飯,因為他有中度脂肪肝。不讓他踢球,怕他受傷。一切都是為了他好。卻並非他自願。
顧佳越能幹,他臉上越無光,越無存在感。一旦再次遇到小迷妹,被崇拜,便忘乎所以,心猿意馬,忘記家庭責任,走上脫軌的道路,摧毀了婚姻。
他對自己有認知錯誤,又不甘於從屬地位,非要在叛逆中活出自我,自作主張,罔顧安全紅線,不聽顧佳勸告,執意留存危險的藍色煙花,出了事故,搞垮了公司,身陷囹圄。
他一步步親手毀掉自己的福氣,將一手好牌徹底打爛。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並不是小三破壞了他們的婚姻,而是他們之間早已出現了裂痕。
這種婚姻,就如水晶玻璃,看上去很美,但並不真實,存在肉眼看不到的縫隙。一旦出現外來的引誘,透過裂痕,投其所好,一步步將其攻陷,婚姻便瞬間支離破碎。
婚姻中,夫妻二人需要同步前行。
他們相遇十年,顧佳從一個大學生,對他迷戀,到逐漸成長,變得強大。而許幻山只是固守煙花設計師的優勢,被呵護,被照顧,並沒多大長進。
或早或晚,人要在犯錯中成長。只是這樣的代價很大,這是他的人生中該補的功課。
話說回來,為什麼有的女人婚後變得強大?
只因遇到像許幻山這樣不爭氣的男人,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
對女人來說,這或許是好事。
雖多了些辛苦,卻可以激發自身能量,自帶光芒。
能幹不是錯,還得有智慧。
曾經聽曾仕強老先生講過,女人在家,最忌諱啥都能幹,應該給丈夫發揮能力的機會。
就像踩著凳子裝燈泡這種事,本該丈夫做,即便你能幹,也必須留給丈夫去做,要讓丈夫感到自己在家裡有用。
劇中有很滑稽的一個場景,顧佳在家裡親力親為,裝配桌子——她家裡的所有家具都是由她安裝。而許幻山卻在小三的公寓動手裝家具,邊聽著小三的恭維。
再說到婚姻,家長裡短,鍋碗瓢盆,話多話少,溝通不暢,各種瑣事,問題多多,有矛盾該是生活常態。那些貌似完美的生活,或許是一種假象,或許在幻想之中。天作之合神仙眷侶,大概少之又少。
除非觸犯了原則和底線問題不可挽就,離婚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顧佳經過冷靜思索,斷定自己無法接受,不可原諒,一切都將回不到從前,毅然離婚,完全符合她的個性,欣賞她的果斷。
可貴的是,她同時也反思自己的過錯,沒有將過錯一味歸之為對方。
如果不反思問題所在,不自省,不客觀分析看待問題,即便索性離了婚不和這個過,以後和誰過都繼續有各種各樣問題。
顧佳看似完美,卻對不起兒子許子言。
幼小的許子言,可愛,高情商,通情達理,完美小暖男,他的懂事讓人心疼。
不知道這樣的好孩子,是否來自對媽媽的順從和畏懼?是否也和他的爸爸一樣,壓制著自己的真實內心?
顧佳口口聲聲為了孩子,可是,她對孩子的陪伴實在少得可憐。尤其離婚期間,顧佳不在家住,無暇關注兒子,安置他處。最後,兒子不得不離開喜歡的幼兒園,到達生活環境截然不同的偏遠山區。
遭遇了一系列的家庭變故,這個孩子的心,該何處安放?顧佳又給了兒子一個怎樣的原生家庭?
顧佳對外,完美。
關起家門,完敗。
人生果然苦難重重。
無關年齡,無論命運如何高低起伏,歷盡一生,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成長。
劇中王太太有一句話:女人能多狠,不是看她能夠多高,而是看她能蹲多低。
賣了房子,關了公司,遣散了員工,顧佳最後帶老爸和兒子,一起紮根偏遠的茶廠。
一切從零開始,相信未來的她,會重整旗鼓,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