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有多火,我就不贅言了,甚至連劇情簡介也可以省去了,因為即便沒有看過劇,這幾天,你肯定也沒少刷到這部劇的劇評。
這部劇太有代表性了,繼《乘風破浪的姐姐》後,再次直接戳中三十加女性的痛點,引爆了一波觀眾的共鳴,當然,也讓很多女性陷入日常恐婚。
且不說劇中的三位女主角,幾乎代表了各個層面的女性生活現狀,就連劇中的三位男主角,也完美詮釋了,男人可以渣出各有千秋!
但男女兩性關係,還真不是一句女人太傻,男人太渣可以概括的,粗暴的將婚姻的失敗完全歸結於男人,我們永遠學不會真正的成長。
所以今天這部劇,我就拿劇中的完美人妻顧佳來做案例,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何顧佳如此完美,老公照樣出軌?
坦白說,當全網吹爆顧佳的時候,我是有些惶恐的,因為這些年,人們理解的完美人妻就是:顏值高身材好,事業婚姻兩手搞,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情商智商都很高,能屈能伸能生養……
這個完美的人設,就像過去的賢妻良母,賢惠端莊一樣,都是誘惑你上前的緊箍咒。你遠遠看看就好,心照不宣的笑笑就好,千萬別往前湊。
因為一旦你下意識的羨慕,不由自主的認可,甚至手動內化這種價值觀,你就戴上金箍,再也摘不下來了。
而顧佳,就是那個戴上金箍,活在社會建構裡的完美人妻,真實的顧佳,早就被她親手扼殺了。
在觀眾眼中完美的顧佳:
扮演著完美媽媽的角色,每天早上為孩子做豐盛的早餐,對孩子說話溫聲細語,送孩子去頂級幼兒園;
扮演著完美人妻的角色,是智慧與美貌並存的老婆,公司的隱形大boss,丈夫打拼事業的賢內助;
扮演著完美閨密的角色,有見識有能力,閨密隨叫隨到,幫助解決任何疑難雜症,乃至婚戀問題;
這樣的顧佳,為了孩子,卑躬屈膝為人提鞋也心甘情願,並稱之為是做媽的修養,中間狼性爆發,痛打木子媽媽,也是因為兒子受欺負了,就連堅持鍛鍊身體,也是因為當媽的覺悟,不敢生病不敢老不敢死;
為了老公,甘願被油到不知多少層的老男人吃豆腐,摸手隱忍,言語調戲隱忍,僅僅是因為老公任性搞砸了這一單,她就必須忍耐到這種程度,也不敢反手一巴掌給渣男,更令人窩火的是,受了這種委屈,她連向老公抱怨一句都沒有。
永遠和顏悅色,永遠雲淡風輕。
整個劇看到現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顧佳自己想要什麼?剝離掉媽媽的角色,妻子的角色,社會的建構,真實的顧佳,她渴望得到什麼?
從電視劇裡來看,顧佳似乎對財富和社會地位有著渴求,比如打入太太團,渴望住進頂層。
但是如果你細細揣摩,又很難相信這是顧佳本人的渴望,倒有點像是社會建構的理想生活。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東京女子圖鑑》裡的女主,有著和顧佳如出一轍的追求,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她本身對名牌包包的渴望,喜歡出入米其林餐廳,熱衷於投奔更高階的生活,但是這種赤裸裸的欲望和對物質的極度渴望,在顧佳身上並沒有體現出來。
顧佳本人給人的感覺,仿佛是拿著完美的角色腳本,一件一件的去踐行。
完美媽媽是什麼樣,完美的妻子是什麼樣,完美的生活是什麼樣?
社會文化裡建構的完美標本,就是她的範本。
徐幻山有理想主義的堅持,並在每次靠努力做成時有成就感,顧佳呢?
真實的顧佳喜歡什麼,渴望什麼,顧佳自己知道嗎?還是她太久為別人而活,過分壓抑自己,以至於忘記了,自己興奮的G點在哪裡?
電視劇中最讓我不解的地方是,女下屬拿25元一個的橘子,討好她老公,她老公當面對她說這樣的員工真不錯,她居然二話不說去超市,給老公買了一大袋橘子。
這是該給老公補維C的時候嗎?分明該給他補腦子啊。
所有的情感文都在教女性如何鬥小三,都在讚揚顧佳處理綠茶的功力多麼高強,但可笑的是兩個女人上演宮心計的時候,肇事的男人往往跟個沒事人的似的,這種高情商,不要也罷。
因為在我看來,婚姻關係裡的夫妻,也是一種協作關係,也需要踐行基本的契約精神,以及堅守基本的職業操守。
男人成功了,想上位走捷徑的小三數不勝數,妻子是防不過來的,唯有依靠丈夫的自覺,而男人的自覺,需要恪守的界限,是需要女人去調試的。
你敏感什麼,反感什麼,只要不過分,好好交流告訴他就行了,背著他去直接解決綠茶,這種做法恕我看不懂。
因為婚姻裡沒有外人什麼事,只有你們倆的交流與溝通,感受與需求。
心理學上認為,一對夫妻想要保持關係的長久:
需要共同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一起育兒,一塊看電影,一起去運動,分享共同的愛好,有更多的談話時間,從而加深彼此間的了解。
需要構建物理親密性,比如目光接觸,擁吻,擁抱,互相撫摸等,物理的親密接觸會增強夫妻的心理親密感。
需要構建情感親密,比如說,彼此交流感受,思想,信念,價值觀,希望,憂慮,恐懼,夢想,抱負等。兩個人都充分的聆聽對方的想法,彼此理解對方的需求並儘可能滿足,會加深彼此的聯結。
而在顧佳和徐幻山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親密只停留在前兩項,後一項的交流很少,尤其是顧佳,作為女性她是強大的,堅韌的,但是她也過分隱忍了自己的感受。
如果一個女人過分隱忍,男人是很難知道你在意什麼,生氣什麼,憂慮什麼的,最重要的是,你忽略自己的感受時,你們之間的關係就變成單向的流動,而非雙向的互動了。
這意味著,看起來你為對方操持好所有事情,但你剝奪了彼此建立更深聯結的機會。
夫妻關係的本質,永遠是協作關係,起初靠感情,後來靠人品,靠良心,靠契約精神,更靠自覺,而這份自覺,是需要你們在彼此的相處中,不斷磨合與調試的。
我老公曾經對我說,她妹妹懷孩子時都是一個人去產檢,他說我如果不陪你去,你肯定要生氣的。
我當時就告訴他,你不是廢話嗎,我生孩子你旁觀,我受罪你吃瓜,我要你幹嘛?
我曾經在小區裡遇到一位婆婆,帶著一個小男孩,婆婆看我將女兒帶的挺好,就和我聊了起來,得知我一面工作一面帶孩子時,就一個勁的誇我能幹,又說她媳婦怎麼懶。
我笑了笑回她說:媽媽顧家,就難免做不好事業,要是打拼事業,就難免不顧家,要是像我這樣又顧家又顧事業,大多脾氣不好,比如說我們家,我婆婆就說不上話,因為我最討厭婆婆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
女人很容易陷入社會定義的角色之中,很容易需要別人的評價來認可自己,但是越往後你會越明白,唯有你自己可以定義自己,唯有你的感受是第一位。
如果你不正視,不重視你的感受,別人就很容易忽略掉你的感受。
並且,正是因為女人總是要和女人攀比,才會讓女性這個群體舉步維艱。
職場媽媽看不起全職媽媽,全職媽媽diss職場媽媽,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對方的不足,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是你的價值只能由你自己定義。
你需要別人告訴你怎麼做個好媽媽嗎?你需要別人為你的生活評分嗎?
永遠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永遠自己定義自己的價值,你才不會委屈,更不會被對方忽視。
並且,男人不是只有下半身,也是有腦子的,也是會在得到與失去之間權衡的,當得到的誘惑大於失去的危機時,很多男人會更容易鋌而走險。
而一個真正狠厲的妻子,不是背著丈夫趕綠茶,鬥小三,是直接攤牌亮底線:你敢負我,我就敢離婚,你對綠茶沒界限,我對小鮮肉也能來者不拒。
我之所以抵擋外面的誘惑,是因為比起得到更多,我更害怕失去眼前擁有的,比如說愛自己的伴侶,幸福的三口之家,溫馨甜蜜的生活。
如果你不克制自己的貪婪,你就會失去這一切。
失去的警鐘我敲過了,如果你抵擋不住誘惑,那麼就是你的事情了。
畢竟對於當代的獨立女性來說,我們的底氣不是男人永遠愛我們,而是有時刻抽身離開的瀟灑。
很多人也許覺得很奇怪,就算顧佳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可是她確實扮演好了社會文化建構的一切角色啊,她確實是完美的太太,完美的媽媽啊,為何最終會走到離婚這一步呢?
其實,從心理學的家庭系統理論來看,家庭情感場就像繞著太陽系運行的行星的引力場,每個家庭成員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一起工作,以保持家庭情感的平衡。
家庭中存在的情感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無意識的力量。
而這三種力量,是每個家庭情感系統的基礎:
首先是權力動力。
在健康的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有一定的權力,並且知道如何運用它,知道如何進行護理和衝突,而不會破壞家庭情感的平衡。
當一個磁鐵的正極靠近另一個磁鐵的負極時,看不見的力將它們拉在一起。當兩塊磁鐵的正極彼此依靠時,就會產生互相排斥的力。
家庭情感系統中的每個成員之間,或多或少都具有磁性,而如果想要保持家庭的平衡,就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在強大,自我延續的力量,以及供養家人的力量中,不斷保持平衡,體味到成就,如此,家庭才能維繫。
而顧佳的婚姻中,妻子擁有更多的家庭決策權,丈夫傾向於當甩手掌柜,妻子因為操心太多不斷成長,丈夫的腳步卻跟不上,步調不一致,是因為最初的家庭權力分工,本就沒有刺激成長的動力。
其次,穩態反饋的模式。
權力和規則是通過構成家庭心理的系統性,調節力來維持的。家庭是一個強大而看不見的力量組成的情感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成員的功能。
當個人行為威脅家庭平衡時,其他成員的相應情感和行為,會採取旨在最小化偏差的平衡行為,以保持平衡。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參與情感系統。
當一個人在關係上表現的冷漠時,另一個人可能會表現出生氣,從而迫使對方進一步進行更深層次的情感參與,當一個成員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時,另一個成員可能會表達出失望,而失職的成員會根據對方的反應調試自己的行動,每個人在潛移默化的調試中,保持家庭角色的運作,以彼此滿意的方式運轉。
當一方隱忍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自己也在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時,家庭的情感系統就會出現失衡。
最後是相互依存的模式。
我們說有些夫妻很相似,有些夫妻是互補模式,其實,在婚姻中,所有的夫妻都是相互依存的模式。
從本質上講,當依存關係互惠互利時,就會出現相互依賴,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當事人自己也可能沒有意識到的事情。
關係中的伴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展出理解對方需求,並形成相互依存的積極模式的能力,在這種模式下,每個人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充分滿足。
兩個人的相互依存模式越積極,聯結就越深刻,彼此就越難離開對方。
我前文談到顧佳沒有自己的夢想,是因為在她和徐幻山的婚戀關係中,她過分的支持和幫助對方實現夢想,很可能是因為她和徐幻山的依存模式就是,她在精神上,依靠對方的夢想實現,來填補自身的夢想缺失。
但遺憾的是,她可能自身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所以,她將丈夫推向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一個不是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無疑,在這段關係中,無論是徐幻山,還是顧佳自己,都沒有從依存模式中得到需求的滿足,所以關係的破裂是很必然的。
也許,對於顧佳這種女人來說,離婚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離開對方後,她才能真正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赤裸裸的顧佳本人,究竟渴望得到什麼?
畢竟對於真正女性來說,終身成長的理念,才是成為獨立女性的首要標準。
婚戀也好,前塵往事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經歷了什麼,學會了什麼,成長了多少,未來要怎麼去過。
文 | 巴黎夜玫瑰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