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熱播劇《三十而已》,太好看了。
劇中主要講述了三個性格和境遇不同的30歲左右女性:一個是「佛系」已婚女孩,工作安穩的鐘曉芹;一個是獨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單身女孩王漫妮;還有一個是頻繁上熱搜,深受大家喜愛的完美妻子和完美媽媽——顧佳。
顧佳名校畢業,容貌好,氣質佳,她本來與老公許幻山一起開煙花公司創業,有了孩子之後,成了全職太太,一門心思想把兒子許子言送入貴族幼兒園接受優質教育。
顧佳顧家,人如其名,她扮演的是一個全能角色:顧家、顧生意、顧孩子,並因此保持良好身體狀態,付出不懈努力,貸款購買高檔小區房子,她在內是一把好手,能夠把家裡布置得有品味,幫老公許幻山整理書房,還烘焙、瑜伽、插花樣樣優秀,就連吃遍世界甜品的太太們都誇她蛋糕做得好;在外可以幫老公收拾生意上的攤子。
很多網友被顧佳圈粉,認為30歲的全職媽媽顧佳又美又颯,是「完美媽媽標杆」、「全職太太典範」!
但是,顧佳看起來並不那麼快樂,就像她自己所言,自從從生下兒子後,就變成了許子言的媽媽,顧佳好像已經死了,她一邊傷心一邊迷茫一邊甘之如飴,她想過,什麼時候許子言才能長大,把我還給我?
她在拼盡全力把兒子當做事業來努力的時候,已經失去自我,這樣的顧佳,雖然完美得不像話,但同時也讓我們深思:做一個像顧佳這樣的「完美媽媽」,真的好嗎?
在看到顧佳離婚這一段時,我不得不思考:顧佳這種追求完美的個性,對老公公平嗎?對孩子真的好嗎?為什麼她如此完美,容貌氣質在線,智商情商雙高,且為兒子、為家庭做了那麼多、犧牲了那麼多,老公卻選擇了出軌呢?
當然,許幻山的出軌,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渣男行為。
那麼,許子言呢?為什麼媽媽讓他上馬術課後,從此他看見馬就討厭呢?還不是被顧佳逼的!看來顧佳在家庭和自我之間,沒有把握好平衡,她在追尋更好生活、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丟掉了一些寶貴的東西,丟失了生活的本質。
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是真實,是平淡,是不如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感受,以及優缺點,是允許自己不夠完美,是允許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愛好。
顧佳這個「完美媽媽」,是理想化,是強烈的控制欲,是進取型人格,是危機感強。就好像劇中鍾曉芹的前夫陳老師一樣,把生活規劃得太刻板,他們的相同點是忽略了人性的層面,導致生活中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劇中鍾曉芹懷孕,在規劃中沒有,是意外之喜,陳老師不接納,因為這跟之前說好的不一樣,結果就演變成了離婚的導火索。陳老師不想欣然接受這個改變,努力要回歸規則之內,孩子因沒有胎聲要打掉,他完全沒有悲傷的心情,忙前跑後積極得很,還自以為很正常,
這與顧佳的理想化如出一轍,顧佳不考慮許幻山的情感需求,也不考慮兒子許子言的興趣愛好,只想努力把公司打理好,把孩子送入貴族幼兒園。她自己願意為此付出任何代價,包括多次貸款,包括忽略老公的意願,也包括失去自我。
她積極找王太太寫推薦信,因為王太太的先生是幼兒園的名譽校董。為取得王太太歡心,她給王太太送過蛋糕,修過望遠鏡,找過行星命名權,甚至特意「偶遇」王太太,把自己的平底鞋給她穿,自己赤腳下20層樓梯還得給王太太提高跟鞋。
鍾曉芹看到心疼地哭了,她卻安慰說:「一切為了孩子。這些都是當媽的修行。」畢竟強扭的瓜不甜。縱然是為兒子,這都屬於用力過猛,忽略了人性化的層面,最後只能以悲劇收場。
關於許幻山,面對顧佳的激進,他也不是沒提過自己的意見,但顧佳堅持,許幻山欲言又止,只好說都聽你的,看似恩愛,實則無奈,這讓許幻山沒有了作為父親和男人的存在感和價值感,為許幻山的出軌埋下了伏筆。
這樣的一種完美,不要也罷!
顧佳就足以說明一切:
當媽之後,離不開孩子,丟失自我,人生主要的使命就是孩子。
結果,老公因出軌,兒子雖然如願進入貴族幼兒園後卻被人欺凌,她不得不為兒子出手打架。
完美的媽媽定義就是《三十而已》中的顧佳這樣的媽媽——進取型人格,危機感強,控制欲也強。她控制老公和兒子,還希望自己能夠掌控生活的全部。比如吃早飯時,顧佳提醒許幻山換長襪,因為傳統西裝襪是要穿到小腿位置的。許幻山不在意:「誰盯著我腳看啊。」被顧佳一凝視,許幻山只好妥協,乖乖去換長襪。許子言對學馬術不感興趣,被顧佳逼著學;老公不愛靠關係拉訂單,顧佳幫其善後。那麼,完美媽媽的特徵有哪些呢?
①過度繁忙。由於認為自己應該什麼都會,想什麼都做。所以完美媽媽不錯過任何機會,提供給孩子自己認為孩子應當經歷的一切。比如顧佳前期為兒子健身和不斷學習,生怕自己落後和生病,後期又為兒子貸款購房、買包、進入太太圈……忙得團團轉。
②對自己和孩子都有著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完美媽媽有不切實際的目標和高標準,按照自己的期待來衡量自己和孩子的表現,並以此建立起價值感和成功值。比如顧佳先是讓老公從設計師變公司老闆,又搬家住高檔小區,看到王太太連名畫作家都分不清楚,還購買得起名畫,也盼望著自己將來也可以成為王太太這樣的貴婦。
③超出預期。由於活在一種有更多事情需要去做的恐懼當中,完美媽媽們常常會用力過猛,超出能力範圍。比如顧佳在貸款買房還沒有付清的情況,為了進入太太圈,再次貸款購買了名牌包。
④照顧每個人。比如雖然家中有保姆,但顧佳不僅會親自下廚,還親自收拾老公書房。顧佳人格獨立,眼界和格局都在線,簡直是八面玲瓏,十項全能的媽媽。
⑤總是在比較中感受到失敗。劇中雖然沒有交代顧佳送許子言上貴族幼兒園的起因,但多少可以猜到是由於比較。她很努力地在家教育許子言,讓兒子學會英語,學習馬術,大抵是源於一種對比之後的挫敗感。
表面的完美,往往掩蓋著更深的裂縫。大部分女人都將精力和時間極大努力地投注在了家庭上。完美媽媽們總是想方設法去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更努力一些,但同時,完美媽媽又感覺自己被困在了忙碌之中,生活裡充滿了壓力,家人還不領情。處理不好,會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家人和孩子,讓他們對可能發生什麼錯事感到莫名恐懼,久而久之,抑鬱的黑洞可能會愈加臨近。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從完美媽媽的重擔和咒詛下脫離出來呢?
①接受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
劇中的顧佳力求給兒子一個優質的生活配置,還希望給兒子高端的教育條件,同時還在細節上把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這是神一樣的母親,超乎現實感,或者說是一個超人。
現實中,理想化的媽媽,真正能夠完全做到的人幾乎不存在。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每一位媽媽都有自己的優、劣勢,沒有誰規定媽媽一定要做到完美,只要盡力給給孩子最理想的環境和條件即可,且一定要在自己能力承受的範圍內。要相信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或許有些事情媽媽沒有做好,那並不代表就是一個失敗者,媽媽要學會調整心態,平時多在自己擅長的方面教導孩子,並在不完美中學會理解自己、包容自己、鼓勵自己。即使很多事情做不好,甚至表現差,也不必否定自己,接受並告訴自己下次做得更好,這才是真正的完美。最後才能脫離開「完美媽媽」的怪圈。
②尋找一個平衡點
顧佳曾經說過一句心酸的話,她說:「……許子言什麼時候能快點長大,能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吃飯,管理好他自己的情緒,能把我還給我,可事實上是我離不開他。」
其實,在自我和照顧孩子之間,在很多情況下,是有一個平衡點的。照顧好孩子的前提,是自己還能找到自己的感受,特殊情況除外。什麼是特殊情況?比如孩子生病時,媽媽忙前忙後,憔悴又不安。但會先安撫哭鬧的孩子哭鬧的情緒。平時媽媽可以在情緒不佳時,讓孩子爸爸或爺爺奶奶幫忙照看一下,育兒的責任不應該全由在媽媽一個承擔。
同時,對於家裡人的不同育兒理念,要互相理解,達到認同和解的同時,設立一個不可逾越的邊界。對家裡的其他要有信心,相信以對方的能力,不僅有益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有益於形成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
在最近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頻繁火上熱搜,很多網友被她的完美人設徵服,紛紛指責許幻山的出軌,卻不知,「完美媽媽標杆」「全職太太典範」的背後,是理想化,是強烈的控制欲,是進取型人格,是危機感強。
無論是當媽媽,還是做老婆,顧佳都近乎完美。正是過於追求完美,使她忽略了生活的本質,令身邊的人感覺到焦慮,感覺到壓力大,想要逃離。
完美媽媽的5個特徵是:
①忙碌。因為她不錯過任何機會,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或是生活環境。
②高標準。比如劇中的顧佳開了公司,還要購買高檔小區的住房,接下來要送孩子去自認為的好幼兒園……
③過度用力。
④照顧每個人。八面玲瓏,十項全能。
⑤在比較中感受失敗。
擺脫「完美媽媽」的怪圈要做到:
①接受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
②根據具體情況,尋找一個平衡點,放過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我是,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