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V 2017獎項公布:最大贏家何愷明獲最佳論文,參與最佳學生論文

2021-02-15 機器之心

當地時間 10 月 22 日,兩年一度的計算機視覺國際頂級會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 2017)在義大利威尼斯開幕。今日,大會公布了本屆 ICCV 的獲獎論文,Facebook AI 研究員何愷明獲得最佳論文獎,同時是最佳學生論文的作者之一。算上此前在 CVPR 2009、CVPR 2016 上的兩篇「最佳論文」,何愷明現在已獲得了四個最佳論文稱號。

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全稱是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由 IEEE 主辦,與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會議(CVPR)和歐洲計算機視覺會議(ECCV)並稱計算機視覺方向的三大頂級會議。但不同於 CVPR 與 ECCV,ICCV 在世界範圍內每兩年召開一次。本屆 ICCV 會議在義大利城市威尼斯舉辦。

據統計,本屆 ICCV 共收到 2143 篇論文投稿,其中 621 篇被選為大會論文,錄用比例 29%。其中有 45 篇口頭報告(Oral)和 56 篇亮點報告(Spotlight)。大會公開的信息顯示,本屆共有 3107名參會者。

今天上午,ICCV 2017 公布了本屆大會獲獎論文。Facebook 人工智慧實驗室何愷明等人論文《Mask R-CNN》獲得最佳論文、Facebook 論文《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獲得最佳學生論文獎。

同時,大會還公布了終身成就獎、傑出研究獎、Everingham 團隊獎等獎項。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 賈揚清帶領的 Caffe 團隊獲得了 Everingham Prize。該獎項是授予那些對計算機視覺社區作出無私貢獻的研究團隊或研究員。

以下,機器之心將對此屆獲獎論文進行摘要介紹。

最佳論文(Marr Prize)

論文《Mask R-CNN》,第一作者何愷明。(參見 學界 | Facebook 新論文提出通用目標分割框架 Mask R-CNN:更簡單更靈活表現更好)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1703.06870

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上簡單、靈活和通用的用於目標實例分割(object instance segmentation)的框架。我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檢測圖像中的目標,同時還能為每個實例生成一個高質量的分割掩碼(segmentation mask)。這個方面被稱為 Mask R-CNN,是在 Faster R-CNN 上的擴展——在其已有的用於邊界框識別的分支上添加了一個並行的用於預測目標掩碼的分支。Mask R-CNN 的訓練很簡單,僅比 Faster R-CNN 多一點計算開銷,運行速度為 5 fps。此外,Mask R-CNN 可以很容易泛化到其它任務,比如,讓我們可以在同一個框架中估計人類的姿態。我們在 COCO 難題套件的所有 3 種任務(track)上都得到了最佳結果,其中包括實例分割、邊界框目標檢測和人物關鍵點檢測(person keypoint detection)。沒有使用其它的技巧,Mask R-CNN 的表現超越了在每個任務上所有已有的單個模型,包括 COCO 2016 挑戰賽的獲勝模型。我們希望我們的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能成為一個堅實的基礎,能幫助簡化實例層面識別的未來研究。我們將會公開相關代碼。

最佳學生論文

最佳學生論文的第一作者 Tsung-Yi Lin 博士畢業於康乃爾大學紐約理工學院,這是他在 Facebook 工作時進行的研究。Tsung-Yi Lin 最著名的工作是他在微軟期間提出的 Coco 數據集(論文:《Microsoft coco: 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目前,Lin 加入了 Google Brain 任研究科學家。

論文《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目前準確度最高的物體檢測器是基於 R-CNN 影響的兩步方法,其中一個分類器被用於處理稀疏的候選目標位置集合。相比之下,一步檢測器可以應用在密集候選目標位置的檢測中,具有更快捷、更簡便的潛力,但此前一直沒有匹配兩步檢測器的準確度。

在本論文中,我們探究了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發現,在訓練密集檢測器時,極度前端-後端類不平衡是問題的主要原因。我們提出通過重塑標準交叉熵損失來解決這一類不平衡,以降低分配給分類範例的損失。我們提出的全新 Focal Loss 方法集中於稀疏、困難的樣例中的訓練,避免了訓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量負面因素。為了評估新損失函數的有效性,我們設計和訓練一個簡單的密度檢測器——RetinaNet。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使用 Focal Loss 進行訓練時,RetinaNet 可以達到此前一步檢測器的速度,同時準確性高於業內最佳的兩步檢測器。

除了最佳論文與最佳學生論文,大會還公布了 Honorable Mentions、終身成就獎、傑出研究獎、Everingham Prize、Helmholtz 經典論文獎這些獎項的獲獎論文與個人,分別如下:

Honorable Mentions

論文:First-Person Activity Forecasting with Online Invers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作者:N. Rhinehart, K. Kitani(卡耐基梅隆大學)

地址:https://arxiv.org/abs/1612.07796

論文:Open Set Domain Adaptation

作者:Pau Panareda Busto、Juergen Gall

地址:http://pages.iai.uni-bonn.de/gall_juergen/download/jgall_opensetdomain_iccv17.pdf

論文:Globally-Optimal Inlier Set Maximisation for Simultaneous Camera Pose and Feature Correspondence

作者:Dylan Campbell、Lars Petersson、Laurent Kneip、Hongdong Li

地址:http://users.cecs.anu.edu.au/~hongdong/ICCV_17_2218.pdf

終身成就獎

本屆 ICCV 的終身成就獎授予 MIT 教授 Tomaso Poggio。Tomaso Poggio 是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腦與認知科學系的尤金•麥克德莫特講座教授,同時也是該院生物和計算機學習中心的聯席主任,同時也是 MIT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成員。Poggio 於 1981 年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此前他曾在德國圖賓根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生物控制論研究室工作過十年時間。1970 年,他獲得熱那亞大學的博士學位。Poggio 是義大利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

傑出研究獎

傑出研究獎(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授予 ETH Zentrum 教授 Luc Van Gool 與 Facebook 研究科學家、計算攝影學團隊創始人 Richard Szeliski。

Everingham 團隊獎

該獎項主要是為了獎勵那些對計算機視覺社區作出無私貢獻的研究團隊或研究員。ICCV 2017 的 Everingham Prize 授予賈揚清領銜的 Caffe 團隊,以及 ICVSS 組織者團隊。

Helmholtz 經典論文獎

該獎項主要由 ICCV 的 PAMITC 委員會每年表彰十年前對計算機視覺研究有重大影響的 ICCV 論文。

本文為機器之心報導,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

加入機器之心(全職記者/實習生):hr@jiqizhixin.com

投稿或尋求報導:content@jiqizhixin.com

廣告&商務合作:bd@jiqizhixin.com

相關焦點

  • ECCV 2018獎項公布:德國團隊獲最佳論文,吳育昕、何愷明上榜
    今日,ECCV 2018 獲獎論文公布,來自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者獲得最佳論文獎項;吳育昕與何愷明合作的《Group Normalization
  • ICRA 2018獎項全公布,香港大學團隊獲最佳會議論文
    隨著會議議程的推進,今天也迎來了本次大會的重頭戲——ICRA 相關獎項的頒布儀式。ICRA 2018 頒獎儀式包括 IEEE 系列獎項及 ICRA 2018 論文獎項等兩個環節。合作論文獲得了 ICRA 最佳會議論文。
  • EMNLP2019獎項出爐:華人一作獲最佳論文,導師是NLP大神
    今年雖然中國人投稿論文和錄取論文都很多,然而基本無緣獎項。最佳論文一作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華人學生,她的導師Jason Eisner是NLP界大神級人物。來新智元 AI 朋友圈獲取4篇獲獎論文下載地址~自然語言處理頂會EMNLP 2019 的最佳論文重磅出爐了!
  • 逐鹿最佳論文!程學旗團隊獲ECML-PKDD最佳學生論文獎
    而近期,中科院計算所的程學旗團隊也加入了「最佳論文獎」獲得者的隊列之中,在9月14-18日召開的歐洲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國際會議ECML-PKDD上,拿下了「數據挖掘最佳學生論文獎」。
  • ImageNet一作、李飛飛高徒鄧嘉獲最佳論文獎,ECCV 2020獎項全公布
    昨日,計算機視覺頂會 ECCV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ImageNet 論文一作鄧嘉獲最佳論文獎。計算機視覺三大國際頂級會議之一的 ECCV 2020 已經召開。受疫情影響,原定於 8 月下旬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 ECCV 2020 會議轉為線上舉行,為期 4 天。
  • AAAI 2021最佳論文獎出爐,北航成最大贏家,還有這樣一批華人學術新星!
    在剛剛舉行的開幕式上,組委會頒發了今年的最佳論文獎和提名獎,分別有三篇論文獲獎。其中來自北航的學者以一作身份分別獲得了一篇最佳論文獎和一篇提名獎。此外,會議還宣布了「學術新星獎」,共有多名華人獲得獎項。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頂會之一,雖然受到疫情限制,但 AAAI 2021 的熱度仍然不減,本屆 9034 篇提交論文的數量又創下了歷史新高(去年為 8800 篇)。
  • 重磅 | ECCV 2018 獲獎論文公布!
    ,來自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者獲得最佳論文獎項;吳育昕與何愷明合作的《Group Normalization》、Albert Pumarola 等人合作的《GANimation: Anatomically-aware Facial Animation from a Single Image》獲得了最佳論文榮譽提名獎。
  • AAAI 2020最佳論文公布,800人缺席!Bengio支持的遠程參會請願書火了
    來源:AAAI編輯:張佳、fermi【新智元導讀】日前,AAAI 2020最受矚目的各大獎項已公布
  • CVPR 2019最佳論文重磅出爐!李飛飛ImageNet獲計算機視覺基礎貢獻獎
    > 來源:CVPR 2019編輯:新智元編輯部【新智元導讀】剛剛,CVPR 2019最佳論文公布了
  • CVPR 2019:華人斬獲兩篇最佳論文,李飛飛ImageNet十年後再獲殊榮
    今年的CVPR上,華人收穫頗豐,兩篇最佳論文和最具影響力論文獎有華人的身影。其中,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辛書冕等人獲得了最佳論文獎,而最佳學生論文獎被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王鑫等人獲得。李飛飛、李佳等人因 ImageNet的貢獻獲得最具影響力論文獎。
  • 近萬人參與的CVPR2019全紀錄 | 含優秀論文解讀、全部論文下載
    )評審,評委們從50 篇最佳論文候選名單中評選出 4 篇獲獎論文,分別是 2 篇最佳論文榮譽提名、1 篇最佳學生論文和 1 篇最佳論文。50篇最佳論文候選名單今年的CVPR上,華人收穫頗豐,幾乎包攬了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和最具影響力論文獎。這些獎項分別由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辛書冕等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王鑫等人和李飛飛團隊等人取得。
  • 雖遲但到,IJCAI 2020大會線上舉行,全部論文獎項公布
    IJCAI 2020 原定於 2020 年 7 月在日本橫濱舉行,受到疫情影響,延期至 2021 年 1 月線上召開。論文提出的消除 NSE 的框架IJCAI-JAIR 最佳論文獎IJCAI-JAIR 最佳論文這一獎項頒發給過去五年裡發表在《人工智慧研究雜誌(JAIR)》上的優秀論文。
  • ACL 2019最佳論文出爐:華人團隊包攬最佳長短論文一作,中科院、華為等榜上有名
    剛剛,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會ACL 2019公布最佳論文,本次共頒布了4個獎項,共有8個獲獎名額,分別是:最佳長論文最佳短論文最佳DEMO論文5篇傑出論文獎今年,華人一作團隊拿下了最佳長論文、最佳短論文和2篇傑出論文,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騰訊、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南京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榜上有名
  • NeurIPS 2018最佳論文出爐:UT陳天琦、華為上榜
    機器之心有幸參與了「第一屆 NeurIPS」。在大會第一天的 Opening Remarks 上,NeurIPS 2018 公布了本屆大會的獲獎論文。來自多倫多大學的陳天琦、麥克馬斯特大學的 Hassan Ashtiani、谷歌 AI 的 Tyler Lu,以及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的 Kevin Scaman 等人成為了最佳論文獎的獲得者。
  • [轉]正會最後一日,ACL 2017最佳論文和終身成就獎揭曉 | ACL 2017
    五篇會議最佳論文也終於揭曉。Barbara J. Grosz 喜獲 ACL 終身成就獎五篇獲獎論文今年的outstanding論文(也可以看作最佳論文的預選論文)共22篇,其中長論文15篇、短論文7篇,相比 ACL 2016 的共10篇有大幅增加。會議中也把這22篇論文分為了4組,在四個不同的session中演講。
  • 中國唯一入選,西交大博士生一作論文獲國際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近日,西安交大能動學院王秋旺教授課題組宣讀的題為「Investigation on phase-change thermal management based on a pore-scal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的論文榮獲「MIT A+B Applied Energy
  • 「萬能生成器」GPT-3斬獲NeurIPS最佳論文
    大會組委會公布了參會者和全球AI研究者、實踐者最為期待的獎項名單,結果也在意料之中:科研勁旅 OpenAI 提交的超強生成模型 GPT-3 論文(和另外兩篇論文一起)斬獲本屆 NeurIPS 最佳論文獎!
  • ICLR 2018最佳論文出爐,無華人獲獎
    大會開幕在即,主辦方於近日公布了三篇最佳論文,這三篇論文關注的分別是 Adam 的收斂性、球面 CNN、以及元學習方法。它們在  OpenReview  上的評分都比較高,均排在前十五名。上一屆 ICLR 大會,MIT 博士張馳原的成果「Understanding Deep Learning Requires Rethinking Generalization」獲得了最佳論文獎,但可惜的是,今年的三篇獲獎論文中並未出現華人的身影
  • 臺灣金曲獎獎項公布 阿信摘「最佳作詞人」獎
    臺灣金曲獎獎項公布 阿信摘「最佳作詞人」獎 2017-06-26 15:02:36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 華策影視成金鷹獎最大贏家 《外交風雲》獲金鷹、飛天最佳電視劇獎項
    日前,由華策影視出品的電視劇《外交風雲》《絕境鑄劍》《下一站是幸福》等3部作品獲得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提名,最終《外交風雲》獲得「最佳電視劇」及「最佳編劇獎」殊榮。精品內容屢獲國內外專業認可在此次金鷹獎的評選中,共有125部電視劇、33部網劇一同競爭,最終提名32部作品角逐「優秀電視劇」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外交風雲》一舉囊獲中國電視劇含金量最高的金鷹獎和飛天獎兩大重磅獎項,實現最佳電視劇獎項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