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裡
《中國新說唱2》於6月14日播出。吳亦凡、張震嶽&熱狗MC Hotdog、潘瑋柏、G.E.M.鄧紫棋原班人馬回歸。不同的是,本季潘瑋柏和鄧紫棋各自為戰,製作人將分為四組進行選手爭奪。愛奇藝對於《中國新說唱2》仍舊寄予厚望,畢竟這是其內部招商能力最強的綜藝節目之一,《中國新說唱1》招商金額突破6.5億元。
《中國新說唱2》海報
固然製作方賺得盆滿缽滿,但《中國新說唱1》的口碑卻相當慘澹,其前身《中國有嘻哈》豆瓣評分7.2分,《中國新說唱1》只有4.8分,並且可以直觀感受出《中國新說唱1》整體熱度和後勁遠不如《中國有嘻哈》。
從《中國有嘻哈》到《中國新說唱1》口碑下滑明顯
作為愛奇藝首檔、也是大陸首檔HIP-HOP音樂選秀節目,2017年一句「你有freestyle嗎?」紅遍朋友圈,《中國有嘻哈》迅速成為現象級爆款節目。
2018年推出的《中國新說唱1》,雖然有著幾乎一樣的製作班底、節目模式和導師陣容,吳亦凡也貢獻了新的流行語「skr」,但節目最終悄無聲息落幕。
《中國新說唱1》,吳亦凡貢獻了新的流行語「skr」
選手的熱度是極好的參照系。時下《中國有嘻哈》的諸多選手仍然活躍在演藝圈,排名靠前的GAI、艾福傑尼、Jony J、VAVA等均有不錯的後續發展,就連當時較早被淘汰的小鬼和Yamy,也從rapper轉偶像,實現華麗蛻變。但《中國新說唱1》的「三甲」艾熱、那吾克熱、ICE的後期資源就「虐」得多了,甚至不檢索都忘了他們的名字。
這些都為《中國新說唱2》蒙上一層陰影,觀眾也對之持觀望態度。《中國新說唱2》尚能飯否?是否仍值得歌迷「飯」?
自我設限就難以突破
製作方首先應該吃一塹長一智,反思從《中國有嘻哈》到《中國新說唱》,口碑和熱度直線下滑的原因。
從「有嘻哈」到「新說唱」,一個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表現是,節目更加正能量了。《中國新說唱1》的宗旨變成「用說唱表達正能量」,口號是「我年輕、我說唱」。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就用更陽光、更多元、更青春、更時尚、更中國,這樣的「五個更」來形容《中國新說唱1》。製作人陳偉和導演車澈也明確表示:說唱裡要有對中國元素的致敬和理解,體現出製作和選手的家國情懷。
正能量的邏輯,貫徹到《中國新說唱1》的主題、口號、節目模式、歌手與歌曲等方方面面。
比如選手方面,充分體現了「講文明」的特徵。在選人上,節目極力淡化《中國有嘻哈》「underground」(小眾、地下)的概念,草根的、帶鋒芒的、刺頭的選手沒了(至少節目剪輯後的效果如此),與之相對的,節目豐富了選手的身份類型,更加主流化。就像一個評論調侃的,「今年的新說唱特別文明,上臺還得帶上大學文憑」,清華北大臺大UCLA的學子都來了。
《中國新說唱1》來了不少名校學生
《中國有嘻哈》裡rapper見各種相互看不慣、正面剛也不見了,Beef(互相挑釁)、diss(貶低)、diss back(回嗆)等等橋段也沒了——想當初每一期節目都藉此製造了諸多看點,取而代之的是,永恆的love&peace,你好我好大家好,來點愛的鼓勵和抱抱。節目中稍微出格的(這也是所有期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是3Bangz被張震嶽淘汰後,未來星給3Bangz出主意(後來倆人都去參加了《奇葩說5》),讓他出歌diss張震嶽,但緊接未來星著又頗為不屑地說:「張震嶽沒什麼好diss的,因為他沒什麼流量。」
在歌曲方面,主題則是「樹新風」。什麼樣的新風?中國風。從主題曲吳亦凡的《天地》,到《中國魂》《Young OG》,歌詞裡都直露地表態。如果是個人化一點的表達,書寫的也是母愛、夢想等常見主題。節目播出後傳唱度最高的《星球墜落》(後來成了抖音神曲),本質是流行歌曲,只是加了點說唱元素。
概而言之,「嘻哈」成了純粹的「說唱」。可眾所周知,嘻哈從來就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音樂形式,歌曲傳達的某種態度才是它的內核。《中國新說唱1》反覆強調要「讓說唱回歸音樂本身」,說到底,就是要讓說唱成為一種純粹的音樂元素和技巧性的東西。也難怪節目中吳亦凡反覆打斷選手,因為搶拍、不穩、吐字不清等技巧性的瑕疵。
在《中國新說唱1》中,吳亦凡非常注重選手的節拍,節拍稍有差池,他可能就會按下fail鍵
但無論是一個好的音樂作品還是一個傑出的現場演出,技巧雖是基礎性的東西,但如果僅是技巧完美,內容空洞、人格無趣,那麼也不會有生命力。反之,雖然技術上有瑕疵、顯得粗糙,但內容和表現體現出生命力和張力,那麼少量的瑕疵也可能擁有一種野生的原生態美感。
《中國新說唱1》的問題就在於此:它只有說唱的形式,沒有嘻哈的內容和態度;它雖然口口聲聲喊正能量,但它對正能量的表達太過單一,只流於最表面的喊口號。那一堆所謂的中國風的作品,形式大於內容,粗淺地雜糅拼貼某些元素,並沒有內化為歌曲的肌理,沒有中國風的意境和神韻。這在根本上跟節目的取向、選手的水平有關。雖然政策限定嚴格,但戴著鐐銬跳舞卻舞姿優美的大有人在,自身能力不足才把什麼都推給外因。
另一方面,我們當然歡迎正能量,不必像歐美某些嘻哈音樂那樣在歌詞裡肆無忌憚地表達對黃賭毒等的赤裸渴望。問題是,我們對正能量的理解應該更包容更寬廣一些,也不必像二十年前的主旋律電影那樣一味地說教、宣傳,就連現在的《戰狼2》都明白,必須先做到「好看」,再來談教化。love&peace是正能量,但嘻哈中的勇於表達、敢於挑戰、不平則鳴、Keep it Real也可以是正能量。
《中國新說唱1》並沒有真正讓嘻哈進入中國音樂市場,只是幫助幾個說唱音樂人完成了一次飛速的商業化,就像《中國有嘻哈》被淘汰後又參加《中國新說唱1》的小青龍說的,重新參加比賽是為了能夠把人氣提一提,再多賺些錢。
《中國新說唱2》若沒有打破桎梏,只流於讓製作方賺錢、讓選手商業化,那麼它也沒有理由值得期待。
《中國新說唱2》開播前,節目組在微博上對《中國新說唱1》做了檢討,其中就提到第一季一派祥和,是因為「膽子小,不敢real」。
「就很炸,沒在怕」就對了
建立起評價坐標後,我們再來看《中國新說唱2》的首播。
節目首先面臨的困境,是選秀綜N代的困境——選手資源的枯竭。《中國新說唱1》就有不少「回鍋肉」,《中國新說唱2》也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像首期節目,參加過《中國有嘻哈》的黃旭,參加過《中國新說唱1》的孫旭、楊和蘇,再次出現在《中國新說唱2》舞臺上,並且都拿到了金鍊子。
黃旭是《中國有嘻哈》全國六強
固然《中國新說唱2》也來了諸多嘻哈界的大廠牌和大咖,但選手整體質量跟《中國有嘻哈》比有所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就必須在賽制和人設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提升觀賞性。
《中國有嘻哈》採用的是廣場海選形式,《中國新說唱1》跳過廣場海選,首播直接是60秒表演,效果並不理想。《中國新說唱2》做了調整,再度回到體育場,1200多人僅有120人拿到金鍊子,競爭非常慘烈,不少嘻哈界的YoungOG,像西奧、L4WUDU都未能得到製作人的肯定,極大提升了節目的對抗性、觀賞性。
《中國新說唱2》海選非常殘酷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新說唱2》不僅賽制變了,連幾個製作人的人設都變了——這絕非偶然。最明顯的是,潘瑋柏和吳亦凡似乎換了「劇本」,潘瑋柏非常嚴格,殺伐果斷,一句「good job」一個擁抱就將一眾選手淘汰。與之相對的,這一回吳亦凡則像溫柔的大哥哥,給選手如沐春風之感。選手因緊張忘詞了他就再給一次機會,哪怕將選手淘汰也會來一段表揚和鼓勵,還偶爾跟選手開開玩笑(比如澄清他沒穿增高墊)。
吳亦凡說自己這一回帶著「大碗寬面」的心態,「樂觀,包容,給大家一些好的鼓勵」。
吳亦凡說這一回他是帶著「大碗寬面」的心態回歸的。製作人人設的反轉,的確也帶來了一點新鮮感。與往季一樣,吳亦凡依舊承擔著製造流行語的「任務」,這一回的英文單詞是「punchline」。
吳亦凡說了多次「punchline」
不過,選手、賽制、製作人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誠如上一節所分析的,《中國新說唱2》成功的關鍵在於,它不能重蹈《中國新說唱1》的覆轍,不能讓說唱流於一種簡單的音樂形式,說唱也需要有叛逆、有態度。
至少從首播上看,《中國新說唱2》充分吸取了教訓,沒有生硬地向主旋律靠攏,沒有直露地喊一些空話大話。節目的口號從第一季的「我年輕,我說唱」改為這一季的「就很炸,沒在怕」,方向是完全正確的,「炸」與「不怕」,起碼張揚了嘻哈的態度。
而在比賽過程中,這一季也難得看到了選手們的態度。love&peace當然要有了,但real也很重要。於是我們看到了選手間的beef,孫旭想為西奧、L4WUDU再爭取一次機會,結果遭到一旁的黃旭diss,黃旭認為孫旭說得沒他倆好,應該讓出金鍊子。而西奧被淘汰時,張震嶽&熱狗MC Hotdog更是遭全場的噓聲——這一屆的選手們也是很剛了。值得強調的是,「有態度」不是說魯莽的好勇鬥狠,而是敢於有理有據有底氣地說「不」。
西奧被淘汰後,現場噓聲一片
說唱得有態度、有技巧,如果說唱前面加上「中國」這一前綴,我們自然也渴望能夠聽到更多有中國特色的作品。吳亦凡終於不像上一季那樣老是糾結於選手的節拍、技巧,而是看重選手的風格、個性、態度,這樣的選人方向更為合理,有助於更多創作有特色、說唱有特色的選手脫穎而出。
吳亦凡的選人標準做了根本調整
《中國新說唱2》依然稱不上優秀。只能說,在包括政策在內的種種原因限定下,其首播的大方向是準確的。節目能否出圈,得看後續節目也得看運氣了。
本期編輯 周玉華
推薦閱讀